從軍事角度來說,上世紀90年代的第一次車臣戰爭是俄羅斯軍隊的慘痛教訓。儘管俄軍最終從軍事角度上取得了勝利,但損失之大令人銘記,表現出的種種問題更讓俄軍反思。當時車臣作戰只有速戰速決,才可能儘快穩定局勢。然而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從一開始,就偏離了這一原則。戰爭中,俄軍行動遲疑,打打停停,一直試圖以壓求和,結果導致第一次車臣戰爭在取得軍事上的勝利之後,還是以政治解決了局。
但是,戈巴契夫上臺之後,不僅允許車臣人返鄉,還撤銷了史達林的規定。與此同時,一個野心家正在謀劃著獨立,他就是蘇聯英雄、出身於車臣的穆斯林將軍杜達耶夫。
1991年9月6日,杜達耶夫發動武裝叛變,宣布獨立。11月9日,在絕大多數穆斯林車臣人的支持下,杜達耶夫宣布就任車臣總統。然而,此時的蘇聯這個面臨解體,根本無暇顧及車臣問題。根據車臣與蘇聯在1992年籤訂的《分配財產條約》,俄羅斯其實已經默認了車臣獨立。
車臣戰爭爆發之前,車臣已經陷入內戰。另外,杜達耶夫在車臣境內實行大屠殺,導致2萬1千名俄羅斯平民被殺,4萬6千人淪為奴隸。但是直到葉爾欽上臺,俄羅斯才開始著手解決車臣問題。1994年12月5日,雙方和談失敗,戰爭一觸即發。
在戰爭開始之前,俄國國防部長格拉喬夫揚言:「9天之內結束戰爭!」然而,俄國人動用了4大兵種、5大軍區,還出動了3大艦隊,卻讓這場戰爭卻足足打了20個月。
在戰鬥剛開始的幾個小時內,俄羅斯的空軍就徹底消滅了車臣的空中力量,可是地面部隊卻陷入苦戰。由於俄軍沿用蘇聯時期的軍事系統,低級軍官和士兵全是兩年制兵役,沒有絲毫的巷戰和反遊擊戰經驗。而且,俄軍還使用的是車輪戰,讓部隊輪番上戰場。結果,好不容易積攢起一些實戰經驗,立刻又被一群新人頂替了。
在格羅茲尼的戰鬥中,俄軍指揮混亂,部隊之間最基本的相互協同都做不到,甚至出現士兵不知道作戰任務的情況。據俄軍131摩步旅的被俘士兵說:「我們連地圖都沒有,就讓我們跟著裝甲車走,結果跟丟了,問指揮官這是哪兒,指揮官也不知道,因為他也沒有地圖!」混戰中,俄軍131旅被徹底擊潰,全旅陣亡789人,被俘75人,26輛坦克被擊毀20輛,120輛裝甲車損失102輛。
車臣戰爭中許多俄軍部隊都與車臣反政府武裝保持著「交易」,甚至有前線的俄軍士兵被他們的軍官「租」給車臣武裝做苦力。最常見的還是俄軍士兵私售彈藥與車臣武裝以交換海洛因等麻醉品。做法是兩方先約定於某地交易,然後俄軍將彈藥棄置於此地而後撤退,車臣武裝分子取走彈藥,留下麻醉品後撤走,然後俄軍再來取麻醉品。極為諷刺的是,來取麻醉品的俄軍時常遭到他們剛賣給車臣武裝的彈藥的射擊。更駭人聽聞的是,車臣武裝除了直接向俄軍購買武器,還派人賄賂俄軍炮兵,以求不要開火,而俄軍官兵竟然很高興的接受了車臣武裝的賄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