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慢是一種能力

2020-12-17 雲智談生活

 但是現在,一場新的提倡「慢」的革命正在全球悄然興起。這場革命,是由無數厭倦了忙碌日子的人們發起,他們希望讓生活的腳步慢下來,讓生活更加從容,用更多的時間和自由慢下來欣賞生活的樂趣。

  生活慢得下來嗎?——在嚮往和現實之間

  在記者就10位不同行業白領所作的小型調查中,大家都渴望擁有慢生活的生活狀態,但有八成認為「慢生活」只能是美好的嚮往。

  國情不允許是白領們最為集中的觀點。IT公司總監Fred認為,目前以我國國情,快生活在所難免,「我覺得中國的情況特殊一些,20年經歷了歐美200年發生的事情,現在西歐的生活不快,大概是因為他們的社會發展正處在較為穩定的階段。而我國尚沒有這樣的經濟基礎和條件,還需要我們這代年輕人艱苦奮鬥。」另一方面,生活壓力大是白領們認為慢生活僅是嚮往的原因。

  快工作,慢生活——慢生活更多關乎心態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表示,中國目前可能還不具備實現「慢生活」的社會經濟條件。但同時他認為,「慢生活」的價值理念可以並也應貫徹到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過程中。「你不能實現『慢生活』,卻可以實現慢節奏、慢速度、慢心態。在這『三慢』中,最重要的是『慢心態』,你只要記住人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時空中做一件事情;著急是於事無補的這兩點,心情就會平靜下來,就不會成為時間的奴隸。」

  其實,「慢」是一種態度,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能力——慢慢運動、慢慢吃、慢慢思考……所有這些「慢生活」與個人資產的多少並沒有太大關係,只需要有平靜與從容的心態。正如「慢生活家」卡爾·霍諾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懶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媒體工作者薇薇是快工作、慢生活的有效實踐者。雖然身在媒體工作,工作忙碌,又有家庭、孩子,但她依然能超然地活得輕快而自在。上班時,她認真、高效地完成本職工作,下班後和孩子、老人共享天倫,業餘讀讀鍾愛的古詩詞,練練書法,周末全家人則一起去爬山、逛公園、會朋友。縱然紅塵萬丈,人群忙碌匆促,她卻似乎可以巋然不動,保有內心的平靜、淡定和從容。

  如果我們能掌控生活的速度,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放下,什麼時候要加快腳步,什麼時候必須駐足,什麼時候又該躍起,放慢腳步,傾聽內在的聲音,也許就能像薇薇一樣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

  快生活讓我們失去了什麼?

  時下的中國,越是在大城市,「快」就越是一種躲避不開的潮流。日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新浪網新聞中心聯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4%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在「加急時代」,其中71.1%的人稱,「精神高度緊張,壓力大」,是讓他們著急上火的主要原因。至於「加急時代」最突出的表現,60.2%的人覺得是「生活節奏加快」,54.7%的人認為「浮躁,踏實不下來」。甚至,在長假期間,人們的腳步也慢不下來。

  原曉娟,一位媒體工作者,先後擔任《時尚先生》《美食與美酒》編輯部主任,卻因罹患癌症,以35歲的花樣年華告別人世。患病後,她在博客中寫道:「我們的生活太過於匆忙,以至於失去了生活的本來意義。我們甚至忘記了內心真正的需要,忘記了身體的真實感受。生活像擰緊了的發條,我們恨不得把一分鐘掰成十分鐘來使,拼命地努力,只知道生活永遠是下一刻,我們忘記了童話、忘記了四季更替,忘記了藍天白雲露珠……」

  快生活究竟讓我們失去了什麼?

  健康:有一種叫「延緩幸福症候群」的心理疾患,患這種病的人,總是為沒有充足的時間去完成該完成的事情而感到焦慮,而且永遠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休息時間放在次要位置。據估計,全世界40%的人患這一隱性心理疾病。

  慢慢品味的機會:「快生活」使生活變得粗線條和匆促,無暇像古人般吟詩作對,無暇顧及沒有實用價值的趣味。在浮躁喧囂的社會風氣推動下,人們正在忽略和失去一些有價值的、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效率易導致功利,而速度往往會使人來不及體味情感的含蓄和細膩。藝術不會誕生在匆忙中。人,需要詩意地棲居。

  生活本身:約翰·列儂曾說過,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快生活真正讓我們失去的,絕不僅僅是健康。正如社會心理學家劉鐸所言:「快生活讓我們失去最多的其實是對生活的體驗,而這恰恰是生活本身。」

相關焦點

  • 慢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和覺悟
    中國式慢生活更注重思想修為和信仰,它不拘泥於形式,更不會糾結於人們所處的社會階層,這一切與金錢、地位、榮譽都無關,有關的只是心態,中國式慢生活的精髓在於內心平和。慢生活是一種覺悟,一種態度,是對人生的高度自信。「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
  • 慢是一種生活態度
    生活中其實有很多美而好的事物,有的時候需要放慢生活的腳步,停下來,換個角度,或許會讓你眼前一亮,滿心歡喜。 其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類似如此,一個靈感,一個創作,一次改變,都會在某一個節點上跳躍出來,變幻著你對生活的的理解和看法。
  • 慢生活,有一種「蹉跎」叫浪漫
    匆碌半生,突然覺得,連吃個飯、喝口水都那麼心急火燎,生活究竟是為了啥?我們都想與時間賽跑,但誰又跑過了時間,時間不老,最終我們都將成為時間的過客。「從前的日色都很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我從歌聲裡聽出了,人們對從前的「落後」和「低效」狀態的美好懷念和深深眷戀。現在科技發達了,地球村民高速運轉,什麼都是一個「快」字當先。
  • 讓生活慢下來,慢一點!
    其實,很多時候可以慢一點。一,慢出情感。那你是不是要問:「慢一點,不吃飯了?不生活了?」慢一點,不是要你停下來,只是步伐別那麼匆忙。當你健步如飛時,得到的可能還沒失去的多。有時間多陪陪身邊人,你會發現生活真的很簡單,也很美好。二,慢出質量。昨天還在上班,今就就要去炒股,明天還要做微商,後天做什麼就交給市場吧。卻發現到最後還是個屌絲。老話都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慢一點,穩一點,找準目標,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
  • MY Memory Young的慢生活美學是活在骨子裡的慢與美
    日本人的儀式感潛藏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裡。在忙碌的生活中,平日的飲食、茶歇,亦或是節慶時的聚會、著裝,無處不透露著「講究」,這種「講究」是對生活的一種熱愛,也是對生活的認真。在平凡的日子裡,日本人好像天生就有一種「把日子過成享受」的能力。
  • 快生活,還是慢生活?
    快生活,總是會忽略很多瞬間和細節,留有些許遺憾。生活就像旅行,是選擇匆忙的走馬觀花, 還是慢下來?慢慢走走停停,看一看沿途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看每一個朵山花的綻放,聽一聽路邊山泉的歌唱,品一品山泉泡的茶,這樣人生是不是更值得品味呢?
  • 慢,是一種優秀的表現
    不知何時起,慢,已經漸漸遠離我們的生活慢,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顯得微不足道,我們做任何事都喜歡立竿見影的效果無論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快節奏中度過我們的每一天出門坐公交變成了奔跑,生怕慢了一步就錯過了頭班車而遲到吃個早餐狼吞虎咽,如果吃的慢了就會佔用了掙錢的時間約見客戶急急忙忙奔走,慢了就保證不了是否能成功籤單
  • 你有慢生活嗎,或者說慢節奏
    你有慢生活嗎?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隨之提高,生活節奏也漸漸快了起來。快節奏的生活在年輕人這一行列中最為盛行:每天與不同人進行交流,說話語速逐漸變快;為了更早完成工作,吃飯的速度變快;為了上班不遲到,用最快的方法到達公司……長時間做這些快節奏的事情你真的快樂嗎?或者說,這樣的生活是你想過的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 鄉村旅遊需要回歸「慢生活」的本質
    (2)「快」與「慢」的思辨慢生活並非散漫和慵懶,而是一種勞逸結合、一種從容不迫,是一種兼顧提高工作效率與保證生活質量的態度。「慢」是人生智慧,是中國文化一種態度,「快」是發展、競爭;「慢」具有豐富的內涵:「慢」是人生智慧、生產智慧、生活智慧;「慢」是厚積薄發,是韜光養晦,是一種態度,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能力——慢慢運動、慢慢烹飪、慢慢讀書、慢慢思考……這些「慢生活」與個人資產的多少並沒有太大關係,只需要有平靜與從容的心態。
  • 在土耳其的慢生活
    土耳其因其得天獨厚,橫跨東西方的地理位置,使之擁有令人叫絕的自然美景和風格獨特的名勝古蹟;加之,歷史的烙印和奇特且多樣的民俗文化,使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民族有了一種奇特多樣的風土人情。初到土耳其時,土耳其極慢的生活節奏,還真有些不適應。曾在國內二線城市——昆明工作過的我,昆明的生活節奏在國內已經算得上是慢生活了,然而到土耳其後,昆明的慢生活還真有點小巫見大巫。
  • 「快節奏」與「慢生活」的辯證法:一種未來辦公場景的視角
    「慢的樂趣怎麼失傳了呢?」米蘭·昆德拉在長篇小說《慢》中曾如此寫道,這種後工業主文明時代的感慨,其實想傳遞這樣一種願景:不要因為忙亂太久而忘了生活的本真為何,而應放緩腳步勻出時間來沉澱、整理、反思,此間你會收穫有關「慢生活」別樣的樂趣。
  • 日本主婦的生活美學走紅朋友圈:享受慢生活,是一種人生智慧
    日本主婦的生活美學走紅朋友圈:享受慢生活,是一種人生智慧。生活匆忙,過於追求生活的快節奏,高效率,反而會活得匆忙,來不及細細欣賞眼前的時光,反而憑空蹉跎了許多歲月,讓人活得乏味而單調。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日本主婦的生活美學走紅了朋友圈。這些真正懂得生活的美學的人們,比起追求生活的效率,她們更加注重生活的質量,享受慢生活,本身就是一種人生智慧。
  • 詩人筆下的「慢生活」
    ——《移居》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他的生活可真真是「慢」出了境界。歲月極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 在慢的時光裡去感受這些美,把靈魂沉靜安放其中,自能養就心中一段詩意。生活,只能慢慢來,才能像這些輕快的音符一樣,活出自己真正的味道來。 蘇軾——悠然的「慢生活」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 體會收藏,讓你的生活慢下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躬耕南山,採菊東籬;名仕風流,低吟淺唱;聽花開花落,看雲捲雲舒……一直是先賢們為我們描繪的一種美好而輕鬆的生活狀態。不知從何時起,這一傳統觀念被效率、金錢、利益這些關鍵詞所取代。而近年來,人們對「慢生活」、「品質生活」的嚮往與渴望越來越強烈,人們開始反思,成天忙忙碌碌,到底為什麼?難道追求幸福生活的唯一方式就是拼命掙錢,就是把自己忙死?
  • 慢不是放棄,不是停下腳步,是一種節奏,一種心態
    看了最新一期的《你好,生活》倪萍老師的幾句話很戳人心。「當你有能力挑五十斤的時候,別撿十斤。」是的,對於年輕人來說,真的是這樣,需要一種拼搏精神,一種勇敢向前的勇氣。而我們現在又常常說的慢生活,是什麼呢?「所謂的慢就是一種節奏,而不是你真正慢下來。
  • 生活是一種態度,慢生活是一種選擇!你的作品是你此刻的心情!
    生活一直匆匆忙忙總想著要慢下來用心做事,用心感受那就隨小堂妹兒一起來這兒  七巧手工坊  生活是一種態度,慢生活是一種選擇  你的作品,呈現你此刻的心情  陶藝歷史悠久,樣貌繁多 ,在體驗傳統文化工藝的同時 ,可感受美、提升審美能力和領悟能力,在這裡充滿了藝術氛圍和歡聲笑語,專業的陶藝老師,現場指導,親切耐心,為你講解每一個步驟。
  • 小村「慢生活」
    鄉下人,老嫌日頭兒慢。村裡演電影,卻催促夕陽快落山。夏天,光陰漫長,忽然又想,啥時候才能下初雪、過大年……其實,一年四季,春種秋收,無論是誰,都沒偏沒向,度過一模一樣的時光。 日出日落,時間很公平。即便日常生活偶有「意外」,也無法顛覆生命的大格局。畢竟,五花八門的「便宜」壓根就沒有,何必妄想「佔便宜」哩,小村裡任何人家都是該咋樣、還咋樣——這才是生命的血脈。
  • 生活節奏太快,不妨慢一慢,體會慢生活的美好
    為什麼明明是剛畢業的年輕人言語之中卻是一種慌亂感?為什麼那些語言顯得蒼白而且無力?因為我們像是一臺高速運轉的機器。 為什麼要拼命運轉?因為我們害怕,停下就是死亡,要麼忙著努力,要麼死去,社會上需要不也能做出貢獻的人嗎?好像是不需要的吧!
  • 快節奏需要慢生活
    當下的生活,「快」似乎是一種躲避不開的潮流,可越是這種不容分說的形勢,越是讓我們渴望一種慢節奏的生活。 很久以前,車馬很遠,書信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慢,不是拖延時間,而是生活中的平衡點,是時間沉澱下來的永恆。
  • 《慢煮生活》:慢下來,讀懂汪曾祺的生活哲學
    《慢煮生活》《慢煮生活》是一本淡到極致的書,它告訴了我們不管時代如何的變化,將生活和世界放在心上。《慢煮生活》寫的都是關於人間草木、四方食事、故鄉回憶,可以說字如其人,也是汪曾祺的生活態度,像一碗煮到剛剛好的小米粥,小火慢燉,大味至淡。書中的慢,並不是拖沓,而是悠然從容。書中的淡,並不是寡淡,而是淡而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