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6月15日消息:近年來,東海縣通過加快土地集中流轉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產業,其中,鮮切花作為花卉苗木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東海縣已逐步形成集種球培育、種植、銷售、倉儲、物流、旅遊等為一體的完善產業鏈,並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有力地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在花卉產業發展過程中,東海縣不斷創新運行機制,採取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主體、企業積極投資、農民廣泛參與的運行機制,相繼成立了鮮切花生產專業合作社。在雙店鮮切花生產基地還成立了東海縣花卉產業園區管委會。同時,成立了土地流轉合作社,對土地進行集中流轉,把有意願發展鮮切花的種植農戶集中到一起,實行規模化種植。在此基礎上,該縣以生產基地為載體,不斷創新融資渠道,積極向上爭取和整合各類項目資金,重點扶持鮮切花產業,對農戶建造花卉日光溫室進行補貼。加強與農村信用社、江蘇銀行等地方商業銀行金融合作,加大對小額扶貧貸款的發放力度。推廣複製「五方聯動」金融支農新模式,引進組建東海村鎮銀行,成立東海小額貸款公司,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農村信貸擔保機制和風險償債機制,切實解決了農民貸款難問題。
依託便捷的交通優勢,有利的氣候、土壤條件以及鮮花種植基礎,東海縣通過採取「政府推動、個體投資、政策扶持、穩定發展」的思路,大力扶持鮮切花產業的發展壯大。經過10多年的發展,目前全縣現有花卉苗木面積7.2萬畝,其中苗木基地5.3萬畝,盆花600多萬盆,盆景20萬餘盆,年產值達到10多億元,形成了以造林苗、綠化苗、觀賞苗、盆花、盆景、鮮切花等6大類系列產品,花卉苗木300餘種,500多個品種規模。以雙店鎮、山左口鄉、駝峰鄉為中心的鮮切花基地總面積已發展到1.6萬畝,8000棟日光溫室,成為全省最大的鮮切花生產基地,主要種植百合、鬱金香、非洲菊、玫瑰、馬蹄蓮、鶴望蘭等10多個種類,年產鮮切花2億多支,實現產值近6億元。產品主要銷往上海、南京、武漢、合肥、蘇州、無錫、青島、鄭州、北京等國內20多個大中城市,全縣現有鮮切花種植戶2000多戶,鮮切花經紀人200多人,農戶年均每棟日光溫室收益在2.5萬元以上,最高可達8萬元。目前,全縣有花卉苗木企業50餘家,花木農民專業生產合作社14家,鮮切花產業園區1個,鮮切花標準化示範區1個,從業人員5萬餘人。
推薦閱讀:
浙江桐廬:好好的綠化帶苗木為何被挖走?
浙江桐廬:綠化帶好好的苗木被挖走 市民感到不解
合肥:三崗村成立苗木花卉協會 打通苗木銷售渠道
河南:汝陽縣科學加強夏季苗木管護
(來源:第一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