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藝考時。小編注意到,今年,各大藝術院校的考場裡,「00」後們成為主角。北影副校長孫立軍還向記者透露,不只是「00」後大顯身手,該校考場內,歐美考生的比例也再創新高!
(北影表演系考生準備入場)
先來看一張藝考日程表:
2月27日,北京電影學院藝考首日,早上8點,電影學院門口已聚集了不少考生和家長。據悉,今年總報考人次達45077人次,再創歷史新高。其中,表演學院報考人數高達9693人次,但表演本科僅錄取50人,表演學院錄比達194:1。但是,競爭最激烈的專業並不是表演專業,而是導演專業,錄取比高達230:1。
其實,從年後的23日起,北京、上海、山東地區的藝考相繼正式開始,其場面相較於往年更加激烈。
23日,中國傳媒大學藝考開考,現場帥哥美女雲集。首日,僅北京考點就迎來考生近1.1萬人次。19個專業中,播音與主持藝術、表演、廣播電視編導(電視編輯方向)三個專業報名人數最多,報錄比最高的為表演專業,達到327:1的比例。
26日,2018年中國美術學院藝考在杭州象山校區進行。據悉,今年美院計劃錄取本科生1621名,全國共有約7.8萬人次報考,較去年增長20%,考錄比例近50:1,意味著平均每個考場僅有一人能脫穎而出。
上海戲劇學院今年報考人數較去年增長9000人次,表演專業錄取比例高達126:1。
考前考時,辛苦幾何
在山東藝術學院舞蹈專業藝考現場,眾多00後考生積極備考,有的考生趕火車一夜未眠後一天就接連參加了多場考試,部分考生甚至在候考室內就睡著了。
在中國傳媒大學初試現場,不少女生為方便麵試著裝,在寒風中裹著棉大衣,露出小腿。
藝考雖艱,溫情常在
26日,上海一男生坐在考場外等待他參加藝考的女友,稱兩人都來自河南,之前一直處於異地戀的狀態,稱「異地戀太辛苦,她只報考了上戲。」
24日,上海大學藝考,妹妹場內藝考,場外的哥哥幫趕考的妹妹整理顏料。他說,妹妹考試,自己不懂畫畫也不懂色彩,但全力支持妹妹藝考;「等考上了,會獎勵她蘋果筆記本和單反,女孩要富養......」
拒絕整容,素顏扣分
幾位參加中戲的藝考生表示,中戲的初試要求明確規定「不帶妝」。進考場之前,考務人員會一個一個地給考生卸妝,有的人卸妝甚至要卸三遍。也有學生表示,素顏對每個考生來說都是公平的。
上戲招生辦公室主任劉志新稱,參加考試的考生要求素顏,衣著樸素,化妝的雖也能進入考場,但一定會扣分,我們拒絕整容臉。
文化課難、招生減少,藝考難度增加
在北影考場外,安徽考生羅可告訴記者,從高二開始,自己已經在各種藝考培訓機構上課,形體、表演、朗誦等功課非常忙碌,這次考試後,她的重心將轉入文化課上來。
(安徽考生羅可接受採訪。)
一位河北張家口的家長告訴記者,他們全家是自駕來到北京考試的,她的女兒今年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的錄音專業。「一方面,這個專業在全國排名靠前,另一方面,這個專業要求才藝,門檻較高,我女兒鋼琴已經考過了10級,相對有一些優勢」。
(黑龍江考生陳希爾笑著走出考場。)
藝考熱層層升溫,不斷刷新「史上最難」的記錄,一方面在於文化課門檻不斷提升,另一方面,不少藝術院校出現了「減招」現象。報名人數遞增,招錄人數卻在遞減,這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其中,藝考最熱的兩所院校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減招,尤其是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業就從去年的75人,減少到今年的50人,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孫立軍告訴記者,「藝術院校注重內涵式發展,質量為王」。在文化課方面,不但有高考統考的要求,孫立軍告訴記者,在藝考初試過程中,文化課的知識點是貫穿始終的。「藝考學生不需要重視文化課是一種誤解」。
今年藝考還有一個新特點就是留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多,孫立軍表示,不僅是東南亞青年,歐美青年報考藝術院校的比例也再創新高,「這和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是分不開的」。
(考生在北影校內候場。)
專家寄語:理性選擇報考專業,分清「喜歡還是熱愛」
隨著藝考不斷升溫,專家表示,考生們應該理性選擇,分清自己對藝術是「熱愛還是喜歡」。
孫立軍說,「喜歡的人很多,但熱愛和喜歡是不同的,熱愛是有行動的,如果你僅僅喜歡看電影,這不是夢想,如果你喜歡看電影,會在業餘時間鑽研,寫影評,會買書看,會為這個目標而努力,這才是熱愛。藝術院校歡迎一切有夢想的孩子」。
北影動畫學院院長李劍平也表示,「希望考生是有信心、有能力又熱愛自身專業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