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洲融化成定勢:冰架已現大裂縫 沿海城市危險

2020-12-06 太平洋電腦網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譯者|孫文文

據國家地理報導,南極洲著名的拉森冰架大裂縫最近迅速延伸。這可能是南極冰蓋分崩離析的前兆,若南極洲的冰雪融化,全球的沿海城市難逃被淹沒的命運。

從南極洲上空向下俯瞰,松島冰架(Pine Island Ice Shelf)就像一個緩慢行進的火車殘骸。冰架邊緣是一條1/4英裡長的裂縫。在2015年和2016年,一塊225平方英裡的冰山從冰架上脫離,漂流進入阿蒙森海中。在過去四年裡,這裡的水溫已上升超過1華氏度(約0.55攝氏度),冰架融化和開裂的速度加快了4倍。

南極半島的氣溫變化更明顯,平均上升3攝氏度。受升溫的影響,拉森C冰架上一塊德拉瓦州大小(半個天津那麼大)的冰山正準備脫陸入海,半島上更小型的冰架更是早已分崩離析,融入威德爾海。阿蒙森海位於南極洲太平洋沿岸西南方向一千英裡,這裡的冰川更大,其溶化所帶來的影響將波及全球。

(圖為南極半島利瑪海峽的日落景色。氣溫升高加速了南極洲沿海冰架的崩解。圖:Camille Seaman/National Geographic)

松島冰架是松島冰川從大陸延伸至海洋的終點,是突入阿蒙森海的最大冰架之一。這些冰架合稱為西南極冰蓋,它的厚度達到兩個半英裡,佔地面積相當於兩個德克薩斯州那麼大。冰蓋覆蓋了眾多島嶼,冰架的大部分都位於海平面5000英尺以下的盆地上。這使得它極易受海洋變暖的影響。研究人員估計如果這些冰溶化成海水,將足矣讓全球海平面上升大約10英尺,對各大洲海岸線來說都無異於一場浩劫。

冰架大部分漂浮在水中,僅有很小部分附著在大陸上。冰架前沿不斷崩裂溶解進入海中形成漂浮的冰山,後續的冰原繼續伸展形成新的冰架。由於整體的「入不敷出」,冰架的面積逐漸變小。目前阿蒙森海域正發生這種情況。松島冰架厚約1300英尺,1994年至2012年間變薄了150英尺。不遠處的特懷特冰川更令人憂心,它的狀態牽動著整個西南冰蓋的穩定。

「這時地球上萎縮最快的冰川。」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冰川學家埃裡克·李諾特(Eric Rignot)說。過去二十多年裡,李諾特藉助飛機雷達和衛星對這一地區進行研究,他認為西南冰蓋的崩解只是時間問題。目前尚無法確定事情究竟會在500年後發生還是會在100年內到來,以及人類能否到時候做好應對。

「我們必須算對數字,同時又不能太磨蹭浪費時間。」李諾特說。

準確的預測離不開實地勘測。2012年12月,研究人員駕駛一架紅白相間的雙水獺飛機前往松島冰架。降落前,飛機先用機身上的滑雪板拖過積雪,確保降落地點沒有裂縫。然後一人在繩索保護下走下飛機,用一根八英尺長的測量杆探測積雪厚度。

(科考飛機的輪胎上裝有滑雪板。)

確認沒有冰縫隱憂之後,更多科學家下了飛機,在阿拉斯加大學冰川學家馬丁·特魯弗(Martin Truffer)的領導下搭建營地。他們計劃在冰架上生活兩個月,此前還從未有人類在此露營過。特魯弗的團隊希望在冰架上鑽孔,從中探測冰下海水的溫度。

夜幕降臨,科學家們在帳篷裡聽到外面冰運動發出的砰砰巨響。每天早晨都能看到新的冰縫,寬度不過一英尺,但深不見底。在團隊勘測的五個星期內,他們腳下的冰層變薄了7英尺。

科學家花了很長時間才意識到西南極洲冰蓋溶化的速度之快。並非科學家無用,而是南極地區特殊地理環境的限制使然。南極海域每到冬天必結冰,科研船無法通行。海冰在夏天融化,可冰架上脫落下來的無數冰山又開始活動。漂浮的冰山橫行海面,在冰架外圍形成一道荊棘般的藩籬,讓勘探船隻不敢近身。

1994年3月,美國破冰船Nathaniel B. Palmer成為可能是有史以來第二艘接近冰架的船隻。破冰船趁著數日強風吹開的冰山狹縫齟齬前行。沒有地圖可參考,船員們只能望著聲吶監視器提心弔膽。聲吶影像顯示一個混沌的海底峽谷和遍布其中的山脊,驚險的是破冰船與其中一個海底山脊以20英尺之差「擦肩而過」。

(南極半島西部地區升溫速度比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更快。當地674個冰川中的90%都在萎縮,不斷有脫落的冰山漂流入海。圖:Camille Seaman/National Geographic)

Palmer破冰船在冰山間小心翼翼航行了12個小時,最後因航道阻隔無奈撤退。但是12小時的時間已足夠船員對海水進行勘測。測量結果令人不安:在海水表面有一股淡水從冰架下方流出。這些水比海水要淡,暗示它們是冰架融化的產物。在2000到3000英尺之下,湧動著的則是溫暖的海水。

這些暖流來自200英裡以外的南太平洋。海水攜帶大量的鹽分,沿著海底峽谷湧向南極冰川。冰河時期從大陸湧向海洋的冰川塑造了這些峽谷,當時的冰川相比現在更向海中延伸數百英裡。如今,這些峽谷反過來為松島冰架送來源源不斷的溫暖海水。在內陸方向數十英裡的地方,海洋暖流不斷融化冰架的「接地線」:冰架從此處與陸地分離,延伸成浮冰架。源源不斷的暖流加速著冰架的融化,新融化的淡水密度小於海水,在暖流之上、冰架之下流入海洋。

研究人員通過測量這些淡水的數量估算冰架的融化程度。英國劍橋南極考察組的冰川學家阿德裡安·詹金斯(Adrian Jenkins)形容融化速度「瘋狂」地快。據他計算,冰架下方每年有13立方英裡的冰塊融化,接地線附近的冰層每年都會變薄300英尺。

「冰川溶化如此之快超出我們想像。」詹金斯說。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在託滕冰川探測到裂縫,研究者隨後部署儀器來檢測冰川移動和變薄的速度。圖:Camille Seaman/National Geographic)

在之後的13年中,詹金斯和同伴雅克布三次嘗試返回松島冰架,均因海冰阻隔未能成行。2009年1月,當兩人終於乘坐Palmer破冰船重返冰架,驚訝發現融化速度增加了約50%。有備而來的科學家帶來了新裝備:一個叫Autosub3的黃色潛艇機器人。Autosub3外形像魚雷,個頭有小卡車那麼大,下水後可自動導航行駛30個小時。

在前三次潛水中,Autosub3發現冰架底部融化了一個足夠潛水艇容身的缺口,不斷湧入的海水加速著冰架的融化。潛艇在第四次下水作業時不幸遭到撞擊,險些葬身海底。機組人員將它從水中撈出時,發現潛艇鼻錐被砸碎,內部一些精密設備損壞。

潛艇搜集的聲納數據揭示了一幅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象。冰架的底部呈現波紋狀,有的深達600英尺,且每個融窟的頂端都有裂縫深入冰架。

「到底在發生什麼鬼?」詹金斯被這些景象驚嚇到。

隨後他意識到是海水暖流將冰架底部融化,就像江河侵蝕山川一樣。

南極洲西岸的大片冰架都在融化。冰雪覆蓋的南極半島伸向海中延伸700英裡與南美洲隔海相望,這裡的溫度升高最富戲劇性。環繞南極洲的風和洋流在此經過,更北部的暖流也流經這裡。自1950年以來,該地西部地區年平均氣溫上升了近5華氏度——升溫幅度是地球上其他地區的數倍——冬季氣溫更是升高了9度。每年中海水結冰的時間從7個月下降到4個月。

自1988年以來,半島東部的四個冰架已經陸續瓦解成千萬大小不等的冰山。(按照當前的融化和崩解速度,半島尾部的拉森C冰架很快也將消失)暖氣流讓冰架表面的冰雪融化,融水聚集成坑池,池塘變成裂縫,裂縫又侵蝕冰層。隨著原本起緩衝作用的沿海冰架消失殆盡,陸地高處的冰川以原來兩倍、五倍甚至九倍的速度衝入海洋。雖然這些小冰川不足以對海平面帶來太大影響,但還是引發了人們對阿蒙森沿海巨量冰川溶化的擔憂。

(途中黃線即為拉森C冰架上的裂紋,它變長的速度比科學家預期要快。一旦冰架斷裂入海,它將產生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冰山,並且可能牽動整個冰架的穩定。圖:PROJECT MIDAS; JEREMIE MOUGINOT, BERND SCHEUCHL, AND ERIC RIGNOT, UC IRVINE AND NASA CRYOSPHERIC SCIENCES PROGRAM AND MEASURES; BRITISH ANTARCTIC SURVEY; NASA LIMA)

阿蒙森海位於南極半島南方,對此處冰川最大的威脅在於詹金斯和雅克布發現的「海水倒融」機制:溫暖的海水沿著深海峽谷接觸到冰架,自下而上地將冰層融化。

美國國家雪冰數據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科學家泰德·斯卡姆波(Ted Scambos)和美國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的海倫·弗裡克(Helen Fricker)在去年指導了對南極多處冰架的衛星考察,研究顯示這些冰下融洞十分常見。附著在海岸的冰層對其身後的大陸冰川起到緩衝作用,但它們的附著點正逐漸變薄,「讓人不忍直視。」斯卡姆波在2016年這樣說。

俄亥俄州伯德極地與氣候研究中心的伊安·霍瓦特(Ian Howat)是密切關注松島冰架的另一位冰川學家。去年11月,霍瓦特報告了兩個不詳的新裂縫,新裂縫橫跨冰架,一旦斷裂冰架將被修剪成有記錄以來的最短長度。在回顧歷史衛星圖像時,霍瓦特意識到,這些裂紋可能是由三年前發生的一起冰層運動觸發的。原本固定北岸冰架的冰層突然崩解,暗示它下面已被溶化。脫離主體的冰層在幾天內漂流入海,霍瓦特形容它「就像拉鏈一般在冰川的一邊拉開了口」。

無法確定整個冰架何時瓦解。流經冰層下的暖流水溫在冰點以上4至6華氏度,每年3000立方英裡的暖流流經這裡,相當於冰架正接受超過一百個核電站產生的熱量,而且是7x24小時日夜不歇地烘烤。

(冰山圓潤的邊緣暗示著它在從冰架脫離之後快速融化。如今南極半島西側冬天的氣溫與1950年相比升高了9華氏度。圖:Camille Seaman/National Geographic)

2012年12月,當特魯弗團隊在冰架上露營的時候,他們已經感覺到冰層的脆弱。當冰下融洞越來越深,失去支撐的冰層出現塌陷,整個冰架彎曲變形。裂縫沿著壓力線延展,每天晚上都能聽到冰層斷裂的巨響,早上醒來看到新的裂縫。

事實上過去幾年李諾特等人的研究表明,阿蒙森海沿岸幾大冰川的崩潰已不可避免。僅在2002年至2009年之間,史密斯冰川的某些地方變薄了1500英尺。阿蒙森冰川的接地線大步後退,個別地方達到數十英裡。接地線的每次後退都會使更大的冰面暴露在溫暖的海水中。這一過程發展迅速,科學家迫切想知道它的變化有多快。

弗裡克將冰架形容為「礦井中的金絲雀」。金絲雀對瓦斯極為敏感,只要礦井中有一絲瓦斯,這種鳥兒就會驚恐不安叫個不停。全球變暖讓冰架「聞風而動」,行為背後預示著冰川加速入海的災難。弗裡克的團隊發現,從1994年到2012年,南極冰架消失的速度從每年6立方英裡激增到如今的每年74立方英裡,提速了12倍。

而且,冰川的萎縮和溶化還將繼續加快,李諾特認為,也許未來三四十年還不太明顯,但從2050年開始到2100年,事情可能變的非常糟糕,到時候科學家也無計可施。

(從空間站拍攝到的A56號冰山,它的面積是曼哈頓的數倍。它在2000年從菲爾希納龍尼冰架脫離,隨後漂流了上千英裡。圖:TIM PEAKE, ESA/NASA)

自19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使用化石燃料產生的大部分熱量最終都進入海洋。即便所有國家從現在開始削減排放,洋環流風和洋流仍然會把更多熱量輸送到南極。南極洲的融化已經呈現不可阻擋之勢。

斯威特冰川是南極洲最為科學家關注的冰川之一,這一冰川全部融化可讓全球海平面升高足足四英尺。去年秋天,英美科學基金會宣布斥資2000萬至2500萬美元,通過船舶、飛機、衛星和水下機器人等各種手段來評估斯威特冰川的運動狀況。根據目前為止最樂觀的估計,到2100年,南極洲融化的冰雪將讓全球海平面升高1.5至3.5英尺,具體還取決於人類繼續排放溫室氣體的速度。加上格陵蘭島和世界各地融化的冰川,海平面在2100年前可能上升3到7英尺。

這還不是最終的結果,2100年之後海平面並不會停止上升。有關海平面上升,人們可以從地質史上找到更令人不安的記錄。研究古海岸線的地質學家稱,12.5萬年前的地球比現在更溫暖,那時海平面比今日高出20到30英尺。追溯到更久遠的300萬年前,當時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與今天一樣高,溫度約為2050年的預期水平,那時的海平面比現在要高出70英尺。

格陵蘭和西南極的冰蓋全部融化能讓海平面升高35英尺。為了考慮最壞的情況——南極全部融化——科學家把目光轉向東南極洲,這裡儲存著地球上3/4的冰。

今年1月份,一架雙螺旋槳DC-3飛機從澳大利亞的凱西科考站出發,沿著南極洲東海岸進行一系列飛行考察。這架飛機建於1944年,機上裝配有現代科學設備。當飛機飛過託滕冰川時,雷達記錄下冰的厚度,另一個儀器負責記錄地球重力場的微小變化,從中可以推測冰下海底地形。機組人員會時不時向海面拋下測量水溫的儀器。儀器在落水時分成兩部分,其中一半在下沉的過程中測量沿途的水溫變化,另一半漂浮在水面上,負責將數據用無線電發送回飛機。

不同於西部半島的低勢臨海,東南極洲是安穩的高地。不久之前,東南極洲的冰蓋還被認為是安全無憂的。但冰雷達測繪顯示,冰蓋下方有多條冰川切割形成的通道,正好可以將溫暖的海水引入冰蓋的中心下方。託滕冰川是東南極洲最大的沿海冰川,一旦崩潰將使全球海平面上升13英尺,融化的水量幾乎與整個西南極州的融化量相當。

2015年1月,澳大利亞破冰船Aurora Australis成為第一艘抵達託滕冰川的科考船。正如Palmer在松島的發現一樣,它也發現大量的融水從東部冰架下流出,流出的速度大約每天4.5立方英裡。

德克薩斯大學冰川學家唐納德·布蘭肯希(Donald Blankenship)對託滕冰川的命運深感憂慮。他曾在此前的調查中辨認出兩個深海通道,通道的大小足夠向冰川底下引入大量溫暖海水。

託滕冰川的融化速度比西南極地區慢很多,照此速度下去,南極大陸所有的冰雪可能需要幾個世紀才會全部融化。一旦如此,人類將面臨一場浩劫,沿海地區首當其衝,紐約、洛杉磯、哥本哈根和上海都難逃此劫。

「導火索已經被點燃。」布蘭肯希說。「我們現在只是找出那些炸彈在哪兒。」

相關焦點

  • 南極洲融化速度達到90年代的9倍!地球岌岌可危!
    據消息稱,格陵蘭島和南極洲拉響高溫警報,融化速度猛增,其融冰速度達到上世紀90年代的6倍!再次給人類敲響了警鐘!我們知道,南極洲的冰佔據了地球大陸冰層的主要部分。而冰對地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海平面每上升一釐米,就會導致沿海洪災和海岸侵蝕,擾亂全球人民的生活。
  • 南極出現裂縫,約2428.8平方公裡冰川懸掛中
    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7月12日科學報告指出,南極洲的冰川又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布倫特冰架已經出現了「懸掛」的情況,這意味著,該巨大的冰川已經要「脫落」了,而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與全球變暖存在的關係可能是最大的。
  • 南極羅斯冰架正在融化或引發更大風險
    但新的研究表明,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穩定的巨大的羅斯冰架(Ross Ice Shelf)正在融化,並可能引發更大風險:曾經被羅斯冰架阻擋的冰川將以更快的速度滑入海洋,或將導致海平面緩慢上升38英尺。研究人員懷疑其他重要的冰架也可能處於危險之中。
  • 都是冰川融化,南極和北極所面臨的危機其實不同
    11月27日,國家遙感中心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顯示,本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近1/5已融化,預測未來冰蓋表面融化還將繼續增加,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而除了海平面上升和極端天氣之外,另一些潛在的影響還少為人知。
  • 南極洲西部冰層消融,海平面恐上升3公尺,威脅全球沿海地區
    全球沿海地區及這些地區數億居民的命運,取決於南極洲西部的一塊冰原,這塊冰原融解恐將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3公尺。根據當前可得知的科學評估,這已經不是「如果」而是「何時」的問題。不是的,在南極洲,99%的冰層消融發生在冰層滑入海洋時,由於的確太冷了,地面幾乎不會出現冰層融化情形。在格陵蘭,半數冰層消融是冰融成水流入海洋。當南極洲或格陵蘭的冰層滑入海洋成為冰硼時,就會與水面接觸,即使水溫升高0.1度,也會導致冰層嚴重不穩定。
  • 南極冰架會「唱歌」?
    來源:科技日報原標題 聽,南極冰架在「唱歌」冰架是極地冰蓋流入海洋後漂浮在海洋中的部分。正因如此,南極冰架,尤其是南極洲最大的羅斯冰架,一直是科學家研究的焦點。據媒體近日報導,科學家用34臺地震監測器監測南極羅斯冰架的變化,在分析羅斯冰架上的地震數據時,意外錄下了冰架的「歌聲」。這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地球物理學家和數學家Julien Chaput形容:「這有點像你在冰架上吹笛子。」
  • 沉睡冰巨人就要醒了 東南極冰蓋研究引人擔憂—新聞—科學網
    澳大利亞南極洲金斯頓部門冰川學家Tas van Ommen說。 深處的危險 2013年,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冰川學家Eric Rignot團隊結合衛星影像資料、飛機觀察和氣候模型資料,詳細研究了南極洲邊緣的冰的變化。
  • 科學的探索者:冰川融化加快,沿海城市將提前被淹沒
    在人類科技發展到現如今,全球變暖是人類現在面臨的一個非常嚴峻的環境問題。因為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之中,一些廢氣排放太過嚴重,所以導致大氣層受到了破壞,全球的氣溫升高,引發了溫室效應。而在南北極的冰川在逐漸升高的溫度之中融化,以此抬升了海平面的高度。
  • 南極其他冰架在融化,而羅斯冰架卻開始結冰了……
    眾所周知,因為全球天氣變暖的問題,南極一直受到各界高度關注,也伴隨著各種不太好的消息,比如冰架崩裂、冰山融化、動物覓食困難死亡...而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專家最新研究稱,南極洲海域的其他冰架處於逐漸融化過程中,但羅斯冰架底部並不像之前預期的在融化,甚至開始結!冰!了!
  • 科學家在融化的南極冰中發現 800 年前企鵝殘骸,2020 企鵝命運比...
    由於積雪增加或其他氣候變化,企鵝已從該地點遷出,但是隨著更多的降雪,這些遺骸被保存並冷凍, 幾乎保持新鮮狀態,直到科學家們碰到它們。 以前隨著溫度的降低,從海洋向內陸延伸的所謂「快速冰」形成,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裡,企鵝都不適宜居住。現在,隨著冰的融化,反作用正在發生。
  • 南極洲隱藏著138座冰下火山,如果全部噴發,世界將會怎樣?
    南極洲有著非常厚的冰層,長達百萬年,那些冰層下是什麼呢?這給人帶來非常大的神秘感,現在已經通過探冰雷達得知,這冰下隱藏著138座火山,一座火山噴發的威力都大得不得了,要是這一百多座火山全部噴發,這會是什麼後果呢?
  • 如果南極洲所有的冰都被融化了,哪些國家會被水完全淹沒?
    答案是有的。 南極的冰融化了會怎樣? 南極的冰蓋佔兩極的90%以上,也就是說全球的冰川水有2400萬立方公裡,南極就佔了 2160萬立方公裡。 有科學家估計,如果地球上所有的冰都融化成水的話,那麼全球的海平面將會上升65米。65米這個概念是非常誇張的,其實海平面只要上升1米,很多國家就會被淹沒的。
  • 南極「沉睡巨人」將熱醒 全球變暖或致最大冰層融化
    中新網9月21日電綜合報導,日前,專家警告,全球平均氣溫即使僅增加2攝氏度,仍足以導致世上最大冰層、南極洲「沉睡的巨人」東南極冰蓋(East Antarctic Ice Sheet)融化,並使海平面上升數米。
  • 冰川完全融化會有什麼後果?海水上升60米,世界各國都會遭殃
    人們往往認為全球變暖會導致地球兩極的冰川融化成液態水,液態水的增加會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其實這種理解是片面的!冰川融化確實會導致海平面上升。但你有沒有想過,全球氣候再高,南北兩極的溫度也遠低於0,不會導致冰川直接融化成水,所以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不是冰川融化。
  • 冰雪融化,格陵蘭的未來又是什麼
    這種大面積的融化進一步導致了複雜的效應,這些效應就形成了反饋循環。其中一種反饋循環就是凍融循環,它產生的冰粒更圓潤,比新雪吸收更多的熱量。此外,由於冰蓋上的溫度較高,人們擔心類和微生物會大且繁殖,使冰蓋表面額色變深。
  • 27個讓人難以置信的南極洲冷知識,知道五個算你厲害!
    #4 南極擁有世界上70%的淡水資源世界上90%的冰和70%的淡水來自於南極洲,所以如果南極冰川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將上升61米。#5 南極發現的隕石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多。#7 南極已知的最大冰山,要比整個牙買加島還要大。世界上已經發現的最大冰山是冰山B-15,它長295公裡,寬37公裡,佔地11000平方公裡,比整個牙買加島還要大。但在2000年,B-15冰山分解成更小的冰山並最終漂入了大海。
  • 喜馬拉雅山在「融化」?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科學家花了三年的時間研究地形圖、衛星照片和大氣照片,發現尼泊爾20座冰川湖、不丹24座冰川湖正處在危險中。科學家認為,全球氣候變暖造成了冰川湖水位上升。科學家警告說,如果爆發冰川湖大洪水,數萬人的生命將受到威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警告,如果喜馬拉雅山冰川湖水衝破湖岸,洪水將攜帶泥沙一路向下衝擊,將造成數百萬美元的經濟損失。
  • 南極冰川融化速度是80年代6倍
    【新華社微特稿】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14日發表研究報告,顯示南極冰川融化速度是20世紀80年代的6倍,加劇全球海平面上升風險。根據這份報告,南極洲冰體1979年至1990年平均每年減少440億噸,2009年至2017年每年減少2780億噸。1979至2017年,南極冰體融化導致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超過1.4釐米。
  • 格陵蘭島的冰蓋融化速度已增4倍,人類將何去何從?
    觸目驚心的科學統計數據自2003年以來,地球極地冰流失的速度已經增加了4倍。我們所擁有的巨大的冰川,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沉入海底,隨後在海中融化。實際上,格陵蘭島冰蓋的融化,是近半個世紀以來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格陵蘭島冰蓋的融化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地的關注,但冰蓋融化的範圍和速率,一直難以測量。不過,在2020年10月發布的報告中,科學家們基於高二氧化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