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繩記事——讓生活「打個結」

2020-12-21 課本故事繪

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

在心裡「打個結」

有些心情,一如那遠古的初民,

繩結一個又一個地好好系起。

這樣,就可以,

獨自在暗夜的洞穴裡,

反覆觸摸,回溯。

那些對我曾經非常重要的線索,

落日之前,才忽然發現,

我與初民之間的相同。

清晨時為你打上的那一個結,

到了此刻,仍然

溫柔地橫梗在,

因為生活而逐漸粗糙了的心中。

——席慕蓉《結繩記事》

最近在讀席慕蓉的一首小詩,讓我內心頗為感觸,原來很多時候大有「結繩記事」的必要。

假若今天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你會不會「打個結」,等到將來,淺淺回味?

焦慮浮躁的時代,忙碌瑣碎的生活,我們逐漸沉浸在現狀帶來的苦痛之中無法自拔,卻忘了回頭看一看那些曾給

自己帶來歡笑與美好的事情。

不妨「打個結」, 記錄這些歡笑與美好,在日落時分想起,溫暖而又輕鬆。

我想,「打個結」是有必要的,古人在這一方面就做得很出色。

我查了查有關「結繩記事」的資料,沒想到竟然有那麼多的頭頭道道。

結繩記事的起源

每個時代,都少不了一些機智聰明的人。

這不,在原始社會時期,一些聰明的捕魚人出現了。

生存的前提下,許多原始人都會製作長矛,然後拿著長矛去河邊捕魚,或者去森林打獵。後來,他們覺得用長矛

捕魚的速度很慢,漸漸地學會了用草繩編織成漁網捕魚。

用網捕魚的數量與用長矛捕魚的數量不可同日而語,一網下去成群的魚捕獲上岸,原始人看著如此之多的魚有些

犯難,這麼多魚,如何計數呢?

於是,有人從編織漁網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決定在一根長繩上打結來記錄魚的數量,每捕一條魚,就在繩子上打

一個小結。接著,又有人提出,既然繩子上可以打小結,那我們可以在繩子上打一個大結,來表示比捕魚更重要

的事情。

一結一魚,一結一事,這就是結繩記事的起源。

結繩記事的功能

上古無文字,結繩以記事。

結繩「記事」,記事只是明面上的意思,除了記事,當然還有結繩記日期,結繩傳遞信息等作用。

獨龍族還沒有文字之前,他們常用結繩來記事。比如,有人出遠門時會帶一根繩子,走一天就打一個繩結,用來

記日期。

現今的瑤族,依然保留著結繩的傳統。當瑤族人需要請距離較遠的村莊的人來幫忙,就會用草葉穿到銅錢的方孔

中,再折回,然後搓成小繩,並託人帶到遠村人家。當遠村人看到這根小繩時,就會知道對方有事相求。

哈尼族人買賣田地時,就用單股麻繩打結來表示田地的價格,買賣雙方各拿一根,作為憑證。

國外也有結繩記事

聰明的人哪兒都有,拉丁美洲的秘魯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結繩法。

秘魯土人用繩結來記錄的事情很多,比如人口統計,土地界線,各民族、各兵種的標號,命令的宣布,刑法的制

定等。

秘魯土人會先選用一根比較粗的繩子作為主幹,在主幹系上一些各種顏色的細繩,用黃色表示黃金,用白色表示

白銀,用綠色表示穀物,用紅色表示投入戰場上的士兵。

他們用單結和雙結、重結和雙重結來進行數量區分。一般情況下,單結表示10,雙結表示20,重結表示100,雙

重結表示200。

秘魯還有專門傳授結繩方法的人,就跟我們稱呼傳授知識的人為「老師」一樣,他們也有專門的稱呼,那就

是「結子官」。在古代秘魯人的眼中,「結子官」的身份非常高,被認為是最有學問的人。

不僅僅是秘魯,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使用的結繩法也非常有趣,他們將結繩用於經商。比如,他們每年派人外出銷

售絨毯,出發之前,物主會用繩子打結記錄準備賣出的絨毯數量,再取兩根繩子交給代售絨毯的人,並規定一根

記載已賣出的絨毯數量,另一根則記錄賣出絨毯所得錢數。這樣,當代售人歸來和物主對帳時,物主就會根據代

售人結的繩子,先檢查已經銷售的絨毯數量是否與所得錢數相符,再用交售之數減去已銷之數,來判斷退庫絨毯

的數量。

結繩的智慧

秘魯人和印第安人使用結繩記事比我們國家要晚很久,但卻是代代相傳,很多結繩方法一直流傳至今。我們國家

則不一樣,自從倉頡造字以後,結繩記事由於其自身的局限性逐漸被淘汰,所以很多結繩方法都已經失傳。不

過,我們依舊能在漢字中看到當初祖先們使用結繩記事的影子。

金文裡的「十」字跟結繩記事有點關係:金文的「十」的基本寫法是一豎,中間一個點,像是繩子打了結的樣

子。在古代,三十年為一世。那「世」的寫法就是把三個「十」連起來,三條豎線中間各有一點。

雖然結繩記事的使用被文字替代,但是這其中的智慧是任何東西都取代不了的,河南新密市鄭煤集團的礦工就用

結繩的智慧傳遞了信息,給救援人員提供了便利。

2004年4月11日下午4時32分,河南新密市的鄭煤集團礦井突發透水事故,12名礦工和技術人員被困井下。經過

多方緊急搶救,4月16日9時30分,12人全部獲救。被困的礦工最後成功獲救,與他們用礦燈繩打結向礦外傳遞

信息有著很大關係。

被困在礦井裡的礦工在礦燈繩上打了兩個繩結,一個繩結完整沒有破壞,表示「1」,一個繩結分成兩個岔,表

示「2」,合起來就表示他們有12個人在一起。當他們把礦燈繩遞出來後,井下救援人員看到這個打著繩結的礦

燈繩,就朝這個意思理解,從而信心倍增,加快了掘進的進度。

結繩是對美好生活的尊重

結繩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尊重,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我們的祖先們結繩,不就是記錄那一點一滴的美好嗎?

捕到魚了打個結,打到獵物了也打個結,這一個一個的「結」都是生活中美好而又溫馨的事情,正是這一個一個

的「結」,才構成了生活的多姿多彩。

有時候,生活就像一個故事,不在於它有多長,而在於它有多美好。

是啊,生活就是一個故事,美好的回憶才是最重要的。

遇事「打個結」,願這些美好的記憶永存心底。

就像席慕蓉說:清晨為你打上的那一個結,到了黃昏,依然溫柔地橫梗在因生活而逐漸粗糙了的心中。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結繩記事真的如此簡單嗎?
    在漫長的遠古時期,人類先祖在溝通交流、生產生活乃至繁衍生存上都存在一定的阻礙。因此「結繩記事」應運而生,成為遠古時代人類記錄事實、傳播信息的手段之一。作為一種有效的記錄和交流信息的方式,遠古時代的人類就是通過在繩索或類似物件上打結的方法記錄數字,表達某種意思,用以傳達信息,處理事件。這種記錄形式曾經廣泛存在於世界上許多民族的史前階段,是當時人類社會所共有的一種歷史文化現象。
  • 文字的起源:記事文明的雛形:結繩記事出現的意義
    在文字產生之前,人們早已用實物、圖畫、符號記事表意了,他們在原始的繩上結下大小不等的疙瘩幫助記憶;用古樸的刻契記錄下的抽象的符號表達借貸、帳目等數字信息;用不同種類和數目的樹葉、樹根等物品表達青年男女之間固定的言語和情話;用粗繪的線條在陡峭的崖壁上刻畫上不同的動物,以及狩獵、祭祀等生活場景;這些先民們使用的原始物品和簡單的線條、符號,記錄了少數民族先民當時的生存狀況、情感和智慧。
  • 漢字形成的啟發和促進——實物記事、結繩記事、契刻記事
    在文字產生之前,人們往往通過實物、結繩、契刻等原始的記事方法。了解這些記事方法,對認識文字的起源,有重要意義。這三種實物記事,以物表物類似於詞的本義,以物表意類似於詞的引申義,以物表音類似於詞的假借義。以物表音是實物記事的高級階段。二,結繩記事結繩記事曾盛行於亞、非、拉、美、奧諸多國家,在我國也有古老的淵源。
  • 結繩記事,還有人在用
    《春秋左傳集解》中記錄得更為詳細:「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結之多少,隨揚眾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這些都有效的記載了,結繩記事的年代之久遠,出現的必然,也是這種智慧逐漸衍生出了古代文學文化。馬克思在他的《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中,曾說明了印第安人的結繩記事,他們的記事之繩是一種用各色貝珠穿成的繩帶。
  • 漢字的起源,結繩記事,倉頡造字,傳說也美麗
    但語言一瞬即逝,它即不能保存,也無法傳到遠方,而某些需要保留和傳播到遠方的信息,單靠人類大腦的記憶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文字,於是,創造文字的工作就開始了,原始的記事方法——「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應運而生。
  • 楊蕊:結繩記事
    縫縫編編,結疙瘩襻兒,竟然也是佔滿了整個藝術空間,這個癖好有一陣讓我好生著迷,縫衣制物,娛人悅己,似乎與讀書作畫融成一體了。現代那個充滿超現實怪思維的繪畫大師達利,一度讓生活充滿藝術的符號,透射出個人獨立的精神情趣,他說自己最好的作品就在生活中,那個紅唇沙發至今流傳,這是心結啊。生活藝術化的典範人物還有民國的張愛玲,特立獨行的服飾有她絕對的獨立審美,活成了真正的自己。
  • 華夏五千年前開始造字是從「結繩記事」到「結繩記人」
    漢字的造字有幾千年的歷史,但從來就沒有人能真正說的清楚,結果,搞得現在甚至連五千年前有沒有文字,都成了大大的疑問,現在分步還原約近五千年前造字的具體情形,人類有意識的造字,就是一個從「結繩記事」到「結繩記人」的過程,以下說明多有附圖參考:一、原來的「結繩記事」是比文字要早得多的事情,其作用是利用「繩」和「結」本身及組合的變化,包括「中國結」,來幫助對事物和一些數字的記憶,不過,由於紀錄的是各家自己的私事
  • 泉州小學生記者體驗結繩文化 東塔「尋結」 學編中國結
    經過上千年的演變,人們早已不用結繩記事法了,中國結開始演變成人們互祝願美好,憧憬未來的多元精神內涵的藝術品。  在耿老師的講解下,我們發現了東塔雕像上的各種結飾。這些「結」的造型奇特,有三瓣形的、有四瓣形的……耿老師告訴我們,在南宋時期,「結」常用在女性和將軍身上。最後,我們還在志願者姐姐的幫助下,體驗了中國結編織。
  • 中國結的歷史由來:從結繩記事到寄託吉祥平安的護身符
    中國結由來已久,滲透了中國歷史的獨特文化精髓:始於上古時代人們結繩以記事;興於唐宋「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寄託著青年男女的纏綿情思與想念;在明清時代極為盛行,成為世代相傳吉祥之物。人們賦予了「結」諸多美好的情感願景,諸如「同心結」是男女間海誓山盟的愛情信物;「蝙蝠結」送給小孩子表示福從天降,福氣綿延,子子孫孫富貴吉祥……這些統稱為中國結,因為品類式樣多變,衍生出諸多豐富的文化內涵。
  • 結繩記事 靜待花開
    在物質極為豐富、生活極為便捷的當下再談匠心精神,其本源就是手工藝者在造物的同時,對地球環境與自然資源保持的那顆敬畏心。作品採用了沿襲數千年的古法植物染色技藝,在一遍遍、一次次的著色過程中,物盡其用、零汙排放,體現創作者的造物精神。
  • 結繩記-結然不同
    結JIESHENGJI○2019結 繩 記換 新 貌結繩記 - 結 然 不 同 2003年-2019年我們一同走過了十六個年頭提起結繩記你會想到什麼?>結然不同結繩記事結繩記結語結繩記新logo結繩記新店鋪形象結繩記足跡Jieshengji Footmark
  • 結繩記事、甲骨文、青銅器
    結繩記事、甲骨文、青銅器我們已經進入網絡資訊時代,對於人們來說,我們能從新聞當中了解剛剛發生的事,或者近期發生的士;我們能從史書典籍中了解過去的歷史;對於信息來說,一切的過去皆成歷史,那麼,前秦時期是如何進行信息傳播的?
  • 道壹專業英語翻譯公司譯員做關於結繩記事中文翻譯英文部分示例
    今天為大家帶來一篇道壹譯員做關於結繩記事中文翻譯英文部分示例文章,道壹翻譯文靜老師個人感悟,歡迎大家一起交流。譯員做關於結繩記事中文翻譯英文部分示例:結繩記事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發揮過重要的啟蒙作用。《周易》說:「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目契。」
  • 華裔青少年揚州「結繩記事」:收穫滿滿(組圖)
    華裔青少年揚州「結繩記事」:收穫滿滿(組圖)
  • 從結繩記事到中文輸入法,漢字與時俱進的先進性保證了文明的傳承
    漢字前身是「結繩記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以書契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而結繩記事的出現,則標誌著人類已進入記憶、閱讀階段。在文字未出現前的上古時代,我國先人們就是採用結繩的方法來記事的。根據史料的記載,我國先人結繩記事的方法,是大事結大結,小事結小結。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 之多少,隨物眾寡。
  • 手串上小小的結繩居然有那麼多講究?四款結繩寓意大不同!
    結字為絞絲旁,左右結構,絲表示與線絲有關,吉是將兵器安放在兵器架上不用,以減少戰爭,人民沒有危難為吉。結的本義是用線、繩、草等條狀物、將兵器束起來,寓意停戰和平,人們的生活安定吉祥,因此結繩也有許多美好的寓意。
  • 解密中國華夏文明開始結繩記事之謎
    從華夏早期結繩記事,有貝殼記事,獸骨記事,佔卜圖形,300餘象形文字,趙公明被尊為趙氏首位得姓始祖,生活在距今7700年前,居住區為中國大興安嶺地區,趙公明系中國最早篆體字的創始人,字體非直線進而彎曲,彎曲字體系中國最早的字體形態,被稱為象形文字。故此,趙公明更被尊為中國語言文字學的奠基人。
  • 趣味結繩之「平結」與「葡萄牙式稱人結」
    發了幾期的結繩技巧,我個人感覺真是收穫良多,溫故而知新,通過與大家分享學習結繩讓我對結繩的理解又更加的深刻了!頗有點「一繩在手,天下我有」的感覺,當然,這算是玩笑話,實際並沒有這麼誇張。今天,我們又將繼續分享兩種新的結繩方式,希望大家能喜歡,能有所收穫!
  • 西安「雁塔結繩香囊」
    結繩最早源於遠古人類沒有發明文字前,古人想要記住一件事或一個數字,採用繩子打結記事,即結繩記事。隨著人類的發展,最後演變到古人結繩製作一些工藝掛件,作為裝飾。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又出現了結繩香囊,作為裝飾品佩戴於身。古代的服飾常常在腰間佩戴香囊,置入美玉或香料,或作為信物互贈,在漢唐時期甚至被視為一種身份象徵。
  • 千黛詩畫欣賞:結繩記年——心有千千結
    結繩記年——心有千千結千黛此刻我心默虔敬地在歲月之繩上打一個花結數過去一年數過來新的一年不錯每年此刻我其實都在結繩記年古老的人輕輕地打一個豆結簡單但可能意味深長另一個古老的人靈靈地打了一個半環結另一番意味深長……… 一條光溜溜的繩有了萬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