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北京中醫藥大學張其成教授提交了《關於進一步深化落實中小學中醫文化的提案》。
12月7日,教育部網站更新了對張其成教授《提案》的回覆。
張教授在《提案》中提到,我國中小學生中醫文化教育存在不少問題:
很多學生,未接觸、不了解我國傳統的中醫文化;部分學生甚至對中醫文化存在負面評價,甚至牴觸情緒。
張教授詳細列舉了存在3個方面的問題,簡單概括如下:
1.中醫經典篇目沒有進入中小學生教材;2.地區差異大,大部分地區中醫傳統文化教育並不受重視,很多學校處於和中醫文化「絕緣」狀態。3.學生受教材很多作品影響,而對中醫產生了誤解,比如魯迅先生的《父親的病》、《狂人日記》、《藥》、《吶喊自序》、《明天》等。並建議刪除。
12月7日,教育部網站公布了對張教授《提案》的答覆:
教育部一直重視中醫文化教育,並已將該項教育融入了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歷史、語文、體育與健康等相關課程。等待「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頒布後,在重新修訂教材的過程中,繼續加強中醫藥文化教育內容。小編認為,中醫藥文化作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中華文明的繁衍、傳承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表現突出,確實應該繼承,並發揚光大。
校園是文化傳承的主要陣地,張教授的《提案》和教育部的回覆,確實都言之有據,大家可以自行搜索閱覽。
可是,相關的新聞報導的評論區裡,網友們卻吵翻了天,針鋒相對。
支持的網友很多!隨便摘錄幾條:
網友一:早就已經流行!日本中醫藥有超過中國之趨勢。人家換了個名字叫做「漢方藥」。這些漢方藥都是出自中醫藥典籍,人家還註冊了國際商標。日本的中成藥在國外華人社會很流行。國際中藥市場份額佔據百分之八十以上。可笑的是,他們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大部分都在中國境內。可嘆的是,他們是租中國的土地,用中國先賢的中藥學配方去賺世界華人的錢財。
網友二:國家一重視中醫就有一些人開始緊張,甚至又開始抹黑中醫,希望大家理性分析,不要跟風,如果有一天中醫在中國消失,而在別的國家流行時,悔已晚矣!
網友三:不了解中醫,說明你小時候的自然科學沒有學好。中醫學其實就是自然科學。風寒暑溼燥,這是天氣的變化所得的結論,同樣人身上也有。
網友四:中醫提倡防治結合,預防為主,從小學習中醫,可以很好的培養飲食和生活習慣,大家都懂一些中醫原理,對家人對自己都是好事!支持!
當然,持強烈反對意見的網友也特別多。
畢竟,中醫在歷史的傳承過程中,有精華,必然也留下了糟粕。
網友一:繼戲曲、中醫進校園之後,佛教道教會不會也進校園?都是國粹級的,萬不可親一個疏一個喲!
網友二:為了那點可憐的自尊心,真可憐!也就剩那點偽科學,能留個念想了!
網友三:我一直教育孩子,不要相信中醫。
傳統的東西就一定是好的嗎,什麼都要進課堂,連中醫這種偽科學也要放進去害下一代,乾脆把周易八卦三綱五常都一同放進去算了。
寫在最後
小編認為,我們完全不必針鋒相對,沒有必要妄自尊大,也沒有必要妄自菲薄。中醫藥作為中國的傳統醫學,精華肯定多於糟粕。
無論從樹立文化自信大的方面來講,還是從個人健康養生小的方面來講,中醫藥文化融入中小學生教材,應該都算是好事。
在這方面,浙江已走在了前列,2017年發布了《中醫藥與健康》,將中醫藥文化納入中小學地方看課程。
不知您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