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你看,這是什麼呀?」「告訴媽媽,這是什麼動物,我教過你。」「想一想,這個小朋友這樣做對嗎?」……
聽到這樣的話,是不是覺得很耳熟?在日常的親子閱讀中,這是不是很多家長經常掛在嘴上的?
問出這些問題時,家長們可能有這樣的想法:
第一,閱讀就是要知道各種知識;
第二,不問怎麼知道孩子懂不懂;
第三,這是互動。
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很遺憾,這樣的問題很有可能把閱讀變成了緊張的考試性學習,而不再是輕鬆的閱讀遊戲了!很多家長把親子閱讀中大人和孩子的關係,看成是教與被教的關係。如果一直這樣下去,你的孩子可能不會愛上閱讀。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用閱讀點亮童年,讓孩子愛上看書,是很多家長的心願。心理學研究也表明,3—8歲是兒童學習閱讀的關鍵期,也是其語言發展的敏感期。早期閱讀對幼兒的情感態度、口語表達能力、思維的發展等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麼,如何科學地進行親子閱讀,一起來看看這6個方法。
選擇你喜歡的書
親子閱讀,選書是第一大難題。很多家長都知道要照顧到孩子的閱讀興趣,但卻忽視了自己:其實,選擇大人自己喜歡的書,同樣重要。
親子閱讀過程中,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快樂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發自內心地喜歡某本繪本,那麼在給孩子講解時,你才會興致勃勃,孩子才會感受到你的快樂和熱愛——閱讀的快樂,也是會傳染的。
讓孩子學做小助理
對於一歲左右已經可以翻書的孩子,讀完一頁,家長可以邀請孩子幫助翻頁。
如果是再大一些的孩子,已經建立起書頁與故事內容之間的關係,對於重複閱讀的書,他們往往憑藉書中的圖畫就能準確判斷,這時可以請孩子來主持翻頁。讓孩子來控制閱讀的速度,你可以從側面了解到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和喜愛程度。
把書演出來
閱讀的時候,可以選擇書中的一個場景,用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分配角色,設計情境,甚至製作道具服裝。家長按需要也可以參與其中,全家總動員,比比誰演得更像。
能把書中的情節表演出來,是理解的最高境界啊。不但要明白故事情節,還要領會角色的感受、情緒,想像並演繹出主角的動作、表情,一點兒都不簡單。
重視孩子的每一個問題
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孩子往往會提出許多的問題,這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機會,大人千萬不能忽視。
大人有時會在孩子的問題面前感到措手不及,主要是因為不太理解孩子提問的方式。所以大人需要特別多一分耐心,儘量理解孩子的思路,把他們真正的問題引導出來。當那些背後的問題被引導出來後,也許你不需要回答,問題已經解決了大半。
鼓勵孩子自主閱讀
首先,家長要表達自己想聽孩子講故事的意願,請孩子來當小老師。小老師可以手拿一支筆或者一根小棍子,一字一句地一邊指著書本,一邊給家長讀。家長也要認真聽,最好還能時不時地提出幾個小疑問請教小老師。
讓孩子讀書這招,也許很多家長都用過,但是千萬不能忽視道具的魔力。一根小棍子可以讓孩子瞬間提升當老師的感受,更快進入角色,更有儀式感。看著自己的爸爸媽媽乖乖聽講的樣子,孩子更會成就感滿滿!
做好閱讀成長記錄
家長可以記下每個階段孩子讀過的書。僅僅列出時間段和書名,就已經很有價值。
建議做這樣的記錄時,讓孩子一起參與,而且以有趣的形式直觀顯示出來。比如,每個階段畫一幅大表,類似列車時刻表,填入孩子在每個時間段讀過的書;或者,掛一幅類似地圖的圖表,將書名寫在小旗上,逐個貼在地圖上。
這種直觀的記錄對孩子是一種很好的刺激,他會迷上把圖表填滿,而這就意味著不斷讀下去,久而久之,孩子將愛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