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棵「焦桐」紮根鄭州!華水與蘭考「結對幫扶」共建焦桐苑

2020-12-16 河南日報客戶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史曉琪

「看到泡桐樹,想起焦書記。」這句話在蘭考百姓中已流傳了半個多世紀。蘭考縣焦桐路北段一片泡桐林裡,焦裕祿當年親手栽下的那棵泡桐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焦桐。就像那棵焦桐歷經風雨愈加高大挺拔一樣,焦裕祿精神歷久彌新,激勵、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11月23日上午,來自蘭考的51棵焦桐紮根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該校與蘭考縣「結對幫扶」共建焦桐苑啟動儀式舉行,該校黨委書記王清義、蘭考縣委書記蔡松濤滿懷敬意地植苗、培土,共同栽下一棵「二代焦桐」。100多名師生代表身穿紅馬甲,手持紅鐵鍬,興致勃勃地栽種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物證。

「看到泡桐樹,想起焦書記。」為了治理蘭考風沙、鹽鹼、內澇三大自然災害,焦裕祿帶領全縣人民大規模栽種泡桐樹,不僅蘭考的自然環境得到了根本改善,而且泡桐還成了蘭考經濟的重要支柱。當地老百姓說,焦裕祿不僅種下了焦桐,更把共產黨人無私奉獻的精神種在了無數人的心中。

「看到泡桐樹,想起焦書記。」焦桐苑啟動儀式上,師生們紛紛感慨:「今天我們親手栽下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物證,以後每年春天,紫色的泡桐花都將盛開校園,就像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共建焦桐苑,也是華北水利水電大學「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結出的碩果。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該校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焦裕祿精神為抓手,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把學習紅色文化、傳承「焦裕祿精神」與校地結對幫扶有機結合起來,共同打造校地合作新模式,形成協同發展、良性互動的長效機制。

請進來,讓紅色教育走進大學校園。該校邀請蘭考縣委書記蔡松濤、蘭考縣焦裕祿紀念館辦公室主任孔留根、焦裕祿女兒焦守雲、義務守護焦桐50年的魏善民、與焦裕祿有著親身交往的肖亮臣等來校作宣講報告,共舉辦「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 守初心擔使命」系列報告5場,5000多名師生接受焦裕祿精神教育。

走出去,將紅色教育融入黨性教育。該校在蘭考建立「黨員黨性教育基地」和「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基地」,組織廣大師生參觀焦裕祿紀念館,在焦裕祿幹部學院舉辦幹部培訓班等方式,讓師生們接受紅色傳統教育。截至目前,全校師生到蘭考縣進行學習教育、支部共建、結對幫扶共計3000多人次,著力打造主題黨日活動的樸實名片。

「栽下51棵焦桐,象徵著學校1951年建校。」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黨委書記王清義表示,這次活動既是校地結對幫扶的成果,也是焦裕祿精神在華水落地生根的體現。學校將堅持把紅色基因教育融入主題教育全過程,融入人才培養各環節,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編輯:彭長香

相關焦點

  • 51棵「二代焦桐」華水「生根」 見證學校與蘭考結對幫扶
    人民網鄭州11月24日電(智泓)植苗、培土、澆水……11月23日,蘭考縣委書記蔡松濤、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校黨委書記王清義,在華水校園共同栽下一棵「二代焦桐」。華水100餘名師生代表又栽下了50棵「二代焦桐」。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與蘭考縣「結對幫扶」共建焦桐苑
    決策探索雜誌 全媒體記者 張謙 通訊員 劉春傑2019年11月23日,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與蘭考縣「結對幫扶」共建焦桐苑啟動儀式在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龍子湖校區舉行,蘭考縣委書記蔡松濤 全體在校領導、機關黨委支部代表、教師學生代表共一百餘人參加。
  • 解讀盧展工在蘭考親手栽下一棵焦桐的深意
    解讀盧展工在蘭考親手栽下一棵焦桐的深意 隨後,他在附近一片林地中,親自植苗、培土、澆水,栽下一棵焦桐,留下一腔思念,希望生生不息的焦裕祿精神永遠傳承。(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泡桐是一種很普通的樹木,蘭考人民為了紀念他們的好書記焦裕祿,把他栽的這種樹命名為「焦桐」。一字之改,意義深遠,它飽含了蘭考人民對焦裕祿的愛戴思念之深情,彰顯了「領導幹部對人民有多親,人民對他的感情就有多深」這樣一個樸素的真理。
  • 學做一棵焦桐紮根人民沃土
    在百姓心窩裡,紮根的人。身體歿了,精神還活著。  整整50年前,1964年3月23日,焦裕祿離開他嘔心瀝血的蘭考去治病。已肝癌晚期、皮下擴散的他,強忍劇痛,彎著腰,一步三回頭:「我幾天就回了。」  蘭考人民沒有盼回他們的好書記。他太累了,生命之鐘在5月14日停擺,年僅42歲。  思念的河,綿延不絕。
  • 致敬,「焦桐」!
    這是一棵普通的泡桐樹,在蘭考城關鄉朱莊村村口,生長了48年零9個月;這又是一棵種在蘭考人心上的樹,栽樹人——時任縣委書記焦裕祿逝世後,在當地稱作「焦桐」。  49年前的今天,在蘭考遭受自然災害最嚴重的時候,焦裕祿到任蘭考。因為焦裕祿的到來,蘭考開始了一段新的歷史。因為泡桐在蘭考紮根,這片土地有了新的面貌。
  • 【精神的力量·新時代之魂】一顆「焦桐」 一句承諾 如今的蘭考在...
    映象網訊(記者 燕子丹 文/圖)在河南蘭考,有一顆作為城市地標的泡桐樹,雖然樹齡已經56年,但依然枝葉繁茂,挺拔佇立。1963年,焦裕祿在蘭考縣朱莊村親手種下的一株泡桐樹苗,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而這株泡桐蘭考人叫它焦桐。
  • 「焦桐」廣場學習有感
    聽著深沉的音樂,我們站在「焦桐」廣場的焦桐前,我們和班主任李老師一起聽著講解員老師動情地講述關於焦桐的故事。講解員老師講述了一個老人的故事:在「焦桐」廣場,每天清晨都會有一位老人來到焦桐下清掃落葉,幾十年如一日,這位老人是魏善民老人,他說他要用一輩子來守護焦桐,等他掃不動了就交由兒子來掃。聽著講解員老師講了之後,我感受到了蘭考人民對焦裕祿的敬愛。
  • 蘭考,像焦桐一樣生長(外一首)
    作者:張鮮明  我的心  是趨光的蝴蝶  追逐著2018年初秋的陽光  在蘭考的大地  和天空之間
  • 初心|在蘭考「焦桐」下淬鍊黨性
    初心|在蘭考「焦桐」下淬鍊黨性 2020-12-22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蘭考「焦桐」 根深葉茂
    盛夏的河南蘭考焦裕祿紀念園,莊嚴肅穆。紀念園最高處,是焦裕祿長眠的地方。墓後石碑上是毛澤東同志的親筆題詞——「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墓前,參觀、祭奠的人群絡繹不絕。墓園旁邊,就是焦裕祿同志紀念館。1300多平方米的展廳通過版面、照片、遺物等展品,生動展示了焦裕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光輝一生。
  • 又是「焦桐」花開時
    春風吹過豫東大地,給蘭考帶來蓬勃生機。一個個村莊,桃紅杏白,百鳥爭鳴;田地裡,綠油油的麥子長勢喜人;原野上,一排排的泡桐樹,桐花含苞待放,傳遞著春的消息。    焦裕祿生前手植的「焦桐」,偉岸挺拔,儼然一座雄偉的豐碑。
  • 不忘初心 謝伏瞻帶領省委常委集體瞻仰「焦桐」、凝望「習桐」並...
    5日上午,河南省委書記謝伏瞻,省委副書記陳潤兒、王炯,省委常委翁傑明、趙素萍、任正曉、李亞、孔昌生、陶明倫、許甘露、馬懿、穆為民一行,從鄭州一早驅車來到蘭考縣,首先到焦裕祿幹部學院,瞻仰「焦桐」,參觀「習桐」。
  • 「第一書記」王曉楠:紮根蘭考做「焦桐」一心只願強村民富
    2014年3月,總書記在張莊了解關於焦裕祿書記的感人細節,詢問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並為蘭考指明了發展方向,讓張莊人更加鼓起了,創造美好生活的勇氣。2017年底,在焦裕祿精神的感召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03級學生王曉楠,主動請纓,成為中國證監會,派駐張莊村的第三任「第一書記」,學做一棵焦桐,紮根人民沃土,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走出去的她,更是將「財經」「政法」,作為工作的重點方向,今天的「決勝脫貧在今朝」系列,我們一起走進這位「第一書記」。
  • 焦桐挺拔念初心——迎接十九大專題報導《紅色追尋·足跡》河南...
    新華社河南蘭考9月24日電(記者史林靜)54年前,焦裕祿親手種下的一株小泡桐,如今已是華蓋如雲。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滄桑,這棵樹始終矗立在那裡,被人親切地稱為「焦桐」。24日,新華社直播團隊來到河南蘭考縣,年輕的主播在致敬焦桐中拉開了這一期直播的序幕。
  • 今豫言丨從「焦桐」到「福桐」
    目睹岸綠景美的巨大變化,當地群眾把公園中央那棵50多年樹齡的泡桐,親切地叫作「福桐」。正如開封第一黃河河務局局長潘佳良所說,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靠一件件實事幹起來。為了還群眾一個好生態,他們克服疫情帶來的種種困難,搶工期,保進度,一口氣栽種了2萬多棵綠化樹。
  • 讀書政府買單、清潔能源供暖 新蘭考充滿書香和綠色
    太陽剛剛升起,75歲的魏善民拿著大掃把來到「焦桐」下打掃落葉,不時四處瞅瞅,檢查樹的「健康狀態」。46年來,魏善民一直呵護著這棵焦裕祿種的泡桐樹。蘭考人為紀念焦裕祿,把這棵泡桐樹稱為「焦桐」。魏善民和「焦桐」,就像兄弟一樣,一同見證了蘭考的發展。
  • 中原水鄉賞美景 魅力蘭考學「焦桐」
    進入景區,採風團成員看到,景區以湖為核心,河溪縱橫,亭臺軒榭,街巷古屋,依水而建,盡顯「江南水鄉」韻味。在景區講解員的引領下,大家興致勃勃地依次參觀了驗糧樓、潛龍橋、狀元橋、魁星街、信義橋、聚仙橋、鳳鳴茶樓、博弈廣場等景點,了解了景點背後的傳奇故事。小橋流水,垂柳拂堤,湖面泛舟,鴛鴦嬉戲,古鎮人家,一步一景,處處完美展示了因水而興的朱仙鎮的輝煌歷史。
  • 中證焦桐扶貧產業基金啟動儀式舉行
    2017年02月23日 11:04 來源:中國網 參與互動    2月21日,資本市場產業扶貧基金結對幫扶活動
  • 又見焦桐
    □陳鵬飛  又到蘭考,再見焦桐,正寒風凜冽,一陽初生。只見焦桐偉岸的樹杆高高挺立,虯曲的枝條直向天空,在藍天的背景下展現著錚錚鐵骨和盎然生機。恍惚中,又看到了焦裕祿書記腳踏黃沙卻又笑容滿面地站在這棵樹前,那時的這棵樹還是幼苗,卻生長著無限的希望。
  • 解密蘭考之變-儀封鄉 鄉鎮黨委換屆 貧困戶 紅旗村 焦桐-中國新聞...
    如今,儀封鄉代莊村的葡萄架子搭起來了,小宋鄉的蔬菜大棚蓋起來了,谷營鎮曹莊村養起了大白鵝、種起了雪蓮藕……「路寬了,水淨了,白天在家門口上班,晚上到村廣場跳舞。」現在的生活,代莊村脫貧戶代紅以前從沒想過。  「蘭考扶貧不養懶漢,不能靠在牆根曬太陽,伸著手來要救濟。」縣扶貧辦主任胡良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