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城廂歷史建築面臨險境 名人故居一片狼藉

2020-12-18 中國網

日前,本報讀者曹亞平來信反映,老城廂北施家弄146號的老建築面臨被拆遷的危險。這樣的建築在老城廂很少見,希望呼籲保護。這位讀者曾於2000年向本報呼籲保護錢業公所。本報記者及時向有關職能部門反映,並作報導,最終錢業公所被整體遷移保存,並被列為文物保護建築。曹亞平這次呼籲保護的建築位於原錢業公所的對面。

記者將此信轉給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引起高度重視。昨天,文管委有關負責人邀請市規劃局專家趙天佐、上海歷史博物館上海史專家薛理勇等一同前往現場察看。

陸伯鴻故居一片狼藉

七拐八繞,好不容易在一片殘垣斷壁拆遷工地中找到了北施家弄146號。建築沿街的北外牆看上去並不起眼,有點特別的是在三樓外牆上隱隱可見十字架的印跡。走進去才發現這幢建築有氣勢——由3幢樓房和兩個院子組成。北樓建於1910年,為3層磚木結構,清水磚牆採用的是清朝傳統的建築工藝,但整體結構卻是西式的。大門兩側從一樓到三樓均有羅馬柱,走廊欄杆系水泥澆注,為民國風格的寶瓶式。第二幢建築是上世紀30年代最時髦的、美國流行過來的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鋼質欄杆陽臺、鋼窗,整體造型簡潔流暢。

上海歷史博物館專家薛理勇一見這棟建築,就對記者說,這應該就是老城廂大名鼎鼎的陸伯鴻故居。「你知道陸伯鴻的地位嗎?比你過去寫過的王一亭分量更重啊!」薛理勇說。陸伯鴻是20世紀上半葉中國知名企業家、慈善家和天主教人士。光緒元年他出生於上海南市區,18歲考取秀才,後曾去法國考察學習4年,參與編纂《法華新詞典》。他創辦了第一家民族資本鋼鐵廠興和鋼鐵廠(上鋼三廠前身),以及南市水廠、華商電車公司(如今的11路電車曾屬於這家公司)和大通輪船公司,曾任華商內地電燈公司經理、閘北水電公司經理、全國民營電業聯合會委員長,是第一批進入上海法租界公董局的5位華人董事之一。

陸伯鴻一向熱心於慈善活動,先後開辦了7所慈善機構:新普育堂(20世紀上半葉上海最大的收容社會弱者的設施)、上海普慈療養院、楊樹浦聖心醫院、中國公立醫院、南市時疫醫院、楊樹浦診療所、北京中央醫院。陸伯鴻雖然早已是名聞上海的巨富,但他經常到新普育堂,系起圍裙,照料那些病人,而且還讓他的幾個兒子站在一旁,讓他們學會怎樣善待窮人。他還創辦了5所中小學。他還是有國際影響的天主教人士。他的小兒子陸薇讀至今仍住在這幢老建築內,現年96歲,已連任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歷經滄桑的陸伯鴻故居內一片狼藉,一些牆面也被損毀。「好在總體框架保存完好。」市文管委地面文物保護處處長譚玉峰說。

據悉,有關職能部門已發出指令,停止對陸伯鴻故居的拆遷,等待進一步考察論證。

沈家大宅東南角被拆

看完陸伯鴻故居,順路在周圍逛了逛,在花衣街和王家碼頭街路口看到一幢東南角已被拆的老宅子,便走進去看看。一看不覺大吃一驚——這幢老宅的精美尤勝陸伯鴻故居一籌!馬上招呼文管委專家一起來看。這些見識過無數歷史建築的「老法師」們走進宅院都不約而同地發出驚嘆:「噢!」

這是一幢中西合璧、雕梁畫棟的深宅大院。

這幢大宅前後共有四進。穿過第一進門埭樓,為第一進前院。院前正中設儀門,兩側用大青磚砌築防火牆。進入一扇黑色石庫門,就是第二進的五開間的官廳。正廳高大寬闊,雕梁畫棟,圓柱上方有鏤雕精細的翼狀木飾,似烏紗帽的葉子。居民說,人稱此為紗帽廳。

整幢大宅的精華部分是第三進的正宅。無意中走進第三進天井,眼前的景觀讓人驚嘆不已。這是一幢非常漂亮的五開間三層樓圈廊式建築,一樓的每個開間都建有一大兩小的3個紅磚拱券。正宅的二樓和三樓圍繞著天井建有漂亮的迴廊。二樓迴廊的鑄鐵欄杆是歐式花紋的,而三樓卻是中式壽字花紋的。美輪美奐,玲瓏剔透。

記者查索資料,發現這應該是清代著名沙船業巨商的沈家大宅。

清代上海沙船業的巨商有「朱、王、沈、鬱」四家。福建來滬的沙船商沈家的大宅院,初建於鹹豐十年(1860年)。這座大宅還有個很奇特的地方,就上海其他地方的大宅院習慣坐北朝南來建造,而它是坐西朝東,據說是象徵沙船業面向大海的傳統。民國初年(1920年),沈氏家族衰落, 「沈家大宅」被賣給了上海另一位沙船商嚴同春。嚴同春對其進行了西化改造,添置了現代化衛生設施。

這樣精美的歷史建築正在被拆遷,專家直喊「心痛」。一路匆匆,街邊還見到不少有模有樣的老建築,都被寫上了粗糙的「拆」字。希望有關職能部門儘快對這片拆遷工地可能存在的、有價值的歷史建築進行細緻考察和評估,切莫暴殄天物。

焦點連結

三山會館大修竣工

記者在昨天的採訪中獲悉,三山會館大修竣工了。

建於清末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的三山會館是上海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上海唯一保存完好並對外開放的會館。這座四周護有高約10米紅色清水磚面圍牆、院落開闊的古建築,原是福建水果商人營建用以聚會和奉祀天后的地方,故又名「天后宮」。

三山會館恰好位於世博園區的北大門。此次大修,由市、區兩級政府撥款,耗資200多萬元,歷時半年。

乍一看,三山會館好像沒有修過。專家介紹,這是因為遵循文物建築修舊如舊、原狀修復的原則,刻意做成的效果。本次大修對會館1700平方米風化剝落的清水外牆用專門的古磚修復材料修復,並塗了德國古建築專用防水保護劑。全面加固或更換了受白蟻蟲害、腐爛、開裂嚴重的梁柱門窗和樓板。對館內木雕飾件全面修復、補缺並鎏金,用去金箔5萬張。重新鋪設了大殿及東西小廳的地磚。古戲臺也再現了當年風採。據悉,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期間,這裡將每天上演崑劇。

三山會館東側還要興建上海會館史陳列館,晚清老會館將成為浦西世博園區的一大文化亮點。

焦點快評

拆老房子要先評估文物價值

深入老城廂,就像逛古玩地攤市場,時常能淘到「寶」——優秀的歷史建築。

但遺憾的是,這樣的「寶」我們常常是在拆遷的時候才發現。有的「寶」被保下來了,有更多的「寶」灰飛煙滅了。如果沒有具有責任感的市民呼籲,上海就不會再有錢業公所。如果再晚一些,我們就再也看不到陸伯鴻故居和沈家大宅。

老城廂的豪宅非常低調,外觀普通,卻很「內秀」。老城廂的豪宅常常被包裹在各種破爛不堪的違章建築中,直到被拆得只剩下骨架子了,才發現是有年頭的老古董。

有關職能部門只有把工作做得更細,更深入,才能淘到老城廂的「寶」。

老城廂是海派文化的發祥地,是上海都市文化的根。經過了一次次的歷史磨難,老城廂還倖存了一些歷史建築,可以讓我們依稀追索,溫故知新。上海把老城廂列為「歷史風貌保護區」,不是要建一些仿古建築裝門面,而是要保護好那些劫後餘存的真古董,保護好上海這座城市的歷史文脈。

文章好寫事難做,老城廂有老城廂的難處,老百姓居住環境要改善,歷史風貌也要保護。這就要看我們的智慧了。同樣是老建築,為什麼在別的地方是財富,而在老城廂就成了 「麻煩」了。

我們應該制定一個法則,拆遷老房子(尤其歷史風貌區的老房子)之前,必須先由文物管理部門進行文物價值的評估。更好的是,在做舊區改造規劃的時候,就先進行詳細的文物普查,把那些有價值的歷史建築和區域保護下來,拂去塵垢,精心修葺。它們一定會報答我們,會讓上海更有魅力。就像剛剛修繕好的三山會館,將會讓世博園區的北大門具有別樣的風採。(林明傑 郭新洋)

相關焦點

  • 上海老照片1988年,彼時的老城廂生活
    1008年,北宋朝廷在上海就設立了「上海務」這個榷酤機構,就是朝廷在上海設立的徵收酒稅的辦事機構。南宋時期形成市鎮。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建立上海縣,從此成為上海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上海開埠後,城牆日益成為上海縣城步入近代化的障礙。
  • 上海歷史名人故居有哪些?去上海旅遊,一定要去這些名人故居看看
    上海在解放前的是一個名人薈萃的地方,大批經典的歷史故事在這裡留下烙印,很多歷史人物在這裡駐足,由此產生了一大批名人故居。那麼在上海到底有哪些名人故居呢?今天為大家盤點了上海的名人故居,希望你閱讀之後,對上海的名人故居有一定的了解哦。
  • 天津老城廂住宅地圖掃描
    老城廂東側海河沿線的約50萬平方米綜合項目「仁恆廣場」近日也將舉行奠基儀式。  新房在「守舊」中創新  天津人熟知的老城廂,是佔地80萬平方米左右的長方形布局,街道和建築都體現了中西合璧的建築特色。老城廂早年主要是天津著名商人或買辦官僚的宅院,各種院落鱗次櫛比。拆前這裡聚集了約4萬戶居民,是天津最擁擠破舊的居住區之一。
  • 建築可閱讀宣傳大使周力:老城廂的建築告訴我們,上海開埠前已...
    但當時的他,並沒有意識到這些老房子的美:「那時大多數人物質條件並不寬裕,每天都要面臨柴米油鹽的瑣碎問題,很少有心思去想這些建築美不美。」 淋浴區的老式鑄鐵浴缸上方,安裝著五六隻水龍頭,有的水龍頭上還上了鎖…… 看上去很美、實則體驗欠佳的老洋房居住經歷,讓周力對這些歷史建築,有了和更多人不一樣的眼光。在他看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這種精神層面的需求,是以物質文明的發展為基礎的。當老建築裡擠滿72家房客時,即使是人們眼中的名人,也會為了爭奪陽臺上一點可以曬到太陽的空間而狗苟蠅營,談不上所謂風度。
  • 老城廂,會一直是上海的頂級富人區嗎?
    01人民路和中華路圍成了老城廂的地塊,北側緊靠人民廣場和南京路,東側緊靠黃浦濱江,老城廂的地段猶如鑽戒上的那顆鑽石一樣,從來都是上海的中心。老城廂的歷史實在悠久,最早的成陸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因為靠近江邊碼頭眾多、內部水系密布,在明代中葉日趨繁榮,商店林立、民宅增多,奠定了其江南水鄉的特色。
  • 天津十大歷史文化街區規劃出爐 包括勸業場 老城廂
    天津頻道 近日,天津一宮花園、泰安道、勸業場、老城廂、解放北路、古文化街、估衣街、赤峰道、承德道、鞍山道等10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面向社會公示,規劃中對歷史文化街區內的保護對象、建築物的外觀、顏色、形態等分別做出詳細規定。
  • 上海市名人故居地址一覽
    1、上海名人故居—宋慶齡bai故居上海宋慶齡故居位於淮海中du路1843號,是一幢紅瓦白牆的小上海宋慶齡故居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教育家蔡元培的故居,故居房屋已於1984年被列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上海有哪些名人故居,你造嗎?
    上海有哪些名人故居,你造嗎?上海是一個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那你知道上海有哪些名人故居,並且它們分別在哪些地方嗎?周璇故居位於靜安區華山路699號枕流公寓周璇,中國電影演員、歌唱家。胡蝶故居位於位於四川北路1906弄(餘慶坊)52號胡蝶,出生於上海,民國第一美女、中國早期最著名的女演員,橫跨中國默片時代和有聲片時代的電影皇后,被譽為「中國的葛麗泰·嘉寶」。1931年主演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上映後轟動國內外。位於四川北路1906弄(餘慶坊)52號,為磚木結構三層樓房,現為民居。
  • 「康有為故居」標價待售 名人故居界定標準尚不明確
    近日有媒體傳出的上海「康有為故居」標價1000萬待售的消息,引發此間各界質疑。看到該消息,記者來到所指「康有為故居」泰興路445弄中華新村門前,由靜安區所立「康有為海上歸隱處」的銘牌要費些功夫才能看到。記者注意到,該銘牌標示的是「靜安區名人民居文化遊A線」的一站,並未有任何文物保護標示。
  • 上海「美得冒泡」的景點,有很多名人故居,而且免費玩不要錢!
    但是,上海最受歡迎的景點是免費開放的。另外,這個景區內有很多名人故居,不僅風景優美,同時文化底蘊深厚。知道的人不多!這個網紅打卡地位於上海市徐匯區武康路,而且是免費開放的景點。武康路不僅是一條普通的道路,這是上海在一百年多的歷史老街,中國的歷史、文化,不也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環境也非常美麗,上海當地和外來的客人越多,朋友們來到這個地方的捕快,當初的那個古老歲月一起看!
  • 上海「最神奇」的街道,竟有37處歷史建築,許多名人都曾在此居住
    說到上海,很多人都會想到外灘和陸家口。這是上海最繁華的一面,要說代表現代上海的地方,我選擇在徐匯區武康路。優雅自然,歐洲式建築隱藏在法國梧桐樹下。像上海一樣,這個城市把自己的婉轉和溫柔都隱藏在這個西式房間和小巷裡。
  • 城市名人故居與城市書房如何結合
    上海靜安區常德公寓(張愛玲故居)的修繕復原已屆十年,被業界認為是近年來上海對於歷史建築以及名人故居的修繕和保護中的成功案例。而公寓樓下的千彩書坊也成為靜安乃至上海的文化名片。城市名人故居和城市書房,何以相得益彰?
  • 雲南建築大觀:名人故居憶故人
    雲南建築蔚然大觀類型眾多多民族的融合多元的地域風情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與眾不同的建築風格名人故居它的主人有文化巨匠有戰場名將他們卓越的歷史功績人們可以通過他們的故居去了解讓我們一起看看雲南的名人故居吧!「默廬」是一座土木結構的中式建築,一樓一底。「默廬」樓上,當時正中是書房,左邊為兒女們的住所,右邊則是冰心夫婦的居室,正屋兩側各有三間耳房,構成了一個清幽別致的小院落。默廬不僅是冰心在昆明的家,更是西南聯大在昆明建校的重要歷史見證。
  • 話說老上海之老城廂,八個門你還記得嗎?
    這個包圍圈就是上海的老城廂。上海老城廂有8個「門」,它們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是:老北門、小東門、大東門、小南門、大南門、小西門、老西門、小北門。現在老城廂的這8個門已無從找到,但地名上的叫法卻依然保留,甚至還能從道路上發現它們的蹤跡。頭尾相接的中華路與人民路,其實是上海老城廂的城牆和護城河的所在,人民路大境路處至今還保存著明代的城牆。
  • 安徽名人故居有哪些?安徽省名人故居門票多少錢及安徽名人故居旅遊...
    安徽名人故居有哪些?安徽除了老子、莊子、管子等文人墨客,安徽還有蔣雯麗、成龍、王祖賢等等現代明星,安徽人傑地靈,人才輩出,讓我們一起來盤點盤點安徽的近現代、古代名人各有哪些吧。
  • 海南歷史名人丘浚故居
    海南歷史名人丘浚故居位於海南省、書法家羅哲文題寫的四個大字「丘浚故居」。丘浚故居始建於明洪武二年,距今已有640多年的歷史。曾為多進式院落,規模最大時有「丘民十八屋」之說。其風格是如今保存下來的為數不多的明代「月梁穿鬥」式建築。在當時,此建築結構精美,尊卑有序,反映了當地達官宅第的規模和水平。
  • 上海排名第一的網紅打卡地,不僅免費開放,而且還有很多名人故居
    本次分享的主題是上海排名第一的網紅打卡地,不僅免費開放,而且還有很多名人故居!上海作為我國的一線大城市,經濟發展早已走在了前列,而且它也有著像是「東方明珠」這樣聞名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著名旅遊景點,吸引了各地的遊客前去打卡觀光。
  • 上海市旅遊指南(朱家角古鎮—上海威尼斯)
    浦西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眾多的歷史古蹟,各種海派建築、現代設施匯聚了古今中外的各種建築風格;與浦西一江之隔的浦東,卻呈現出現代文明的繁花景象,各種觀光勝地、商務購物旅遊圈、遠郊休閒度假區等代表了現代都市前進的步伐和昂首向前的姿態。
  • 馬敘倫故居將消失 專家建議普查名人故居
    專家暢談 名人故居亟待普查 故居可發展成旅遊產業     離開故居後,記者又拜訪了本次提案人王燦熾委員。王委員說起這次提案的原委,感慨地說,北京建都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匯聚了多少名人,尤其是明清以來,北京名人故居越來越多。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名人故居現在已經消失了。
  • 別把名人故居當旅遊景點
    陳獨秀孫女陳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希望能「尊重歷史,實事求是地還原爺爺當時在北京生活的原貌,以及《新青年》雜誌編輯部的原貌,不要把這裡辦成一個浮華的展覽館賣門票參觀」。 陳獨秀孫女陳紅的擔憂,揭示了當前名人故居被「景點營銷學」綁架的現實。 名人故居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教育意義,是先輩們留給後人的一筆寶貴財富。可怎麼去對待名人故居,至今仍然在困擾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