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長教育中的幾句話,對孩子影響多大?這幾句以後別再說了

2020-12-11 奶豆育兒

生下孩子就要為孩子負責,孩子的教育自然也是家長的責任。家庭教育影響著孩子的一生,中國式家長的教育,大部分都有異曲同工之處。

有些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本意是為孩子好,但是卻往往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不許鎖門,我是你媽,咋就不能管你

小魚今年上高二,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她有了一些自己的小心思,小魚有了喜歡的男生,並且開始寫日記。

媽媽從小就管小魚很嚴,什麼都不讓做,媽媽對小魚規定也很多,總是讓小魚覺得很有壓力。

小魚為了不讓媽媽發現自己的日記,買的是帶鎖的日記本並且走之前把臥室的門鎖好了

沒想到放學回家以後,媽媽坐在沙發上,面前是被撬開鎖的日記本。媽媽從小魚進門就開始面色陰沉地數落小魚。

「我天天上班累得要死要活,供你上學讀書,你給我早戀?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學習知不知道,還上鎖?以後你房間的門不許瑣!不然我就直接把門鎖拆了!

從小媽媽就總是說「我是你媽,就該管你!我不管你的話,你就學壞了,到時候出事看你找誰哭去。」小魚很委屈,那天哭了一晚上。

這就有點中國式家長的味道了,總是想掌控孩子的一切,只讓他學習,別的什麼都不許做。

中國式家長教育的殺傷力,對孩子影響多大?

17歲男孩被家長批評幾句,衝動之下跳橋身亡;9歲小狼號因為放學晚被父母批評幾句,選擇用上吊結束自己的生命。

這樣的例子,其實很多,孩子們並不只是因為媽媽訓斥的幾句,就選擇輕生,而是長期的對孩子的管控和教育。

從小就一直被家長嘮叨,不被尊重著長大,孩子心裡長期委屈,媽媽的某一次批評可能只是導火索。

中國式家長教育孩子的幾個典型,這幾句話不要再跟孩子說了

小孩有什麼隱私

家長總是覺得把孩子完全掌控在自己手裡,孩子就是安全的,就不能接觸到不良信息變壞。

不少的家長會偷看孩子日記,隨便翻孩子的書桌,可是長期這樣下來,孩子會感覺自己的隱私被侵犯,自己沒有被尊重,就會總是和家長站在對立面。

你把書念好, 就算我沒白養你

家長想要孩子念書好,確實為孩子好。但是卻一直拿自己的養育「威脅」孩子,以這種方式讓那個孩子好好學習。

長期下來,孩子會覺得學習是為父母學的,並且家長對自己的養育也是一種「恩惠」,孩子會變得自卑並且敏感。

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多學學人家

通過「別人家」的孩子,來激勵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但是這種「貶低式」教育並不適用所有家庭。

大部分的孩子聽了自己不如別的孩子,肯定會不開心,這種標籤效應會讓孩子真的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慢慢地就越來越沒自信。

大家都一樣,你別搞特殊

有些孩子個性十足,總是有一些異想天開的想法,也總是語出驚人,有些讓人想像不到的要求。

如果家長覺得孩子這樣是「要求高」、「瞎折騰」,對孩子說「大家都一樣,就你總是搞特殊,什麼都想要。」

孩子的個性就在這個過程中被消磨殆盡了,慢慢地孩子的天性也被磨平,和所有的孩子都是一個形狀。

這些話對孩子的成長都沒有什麼好處,甚至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殺傷力,對孩子的性格變得自卑、消極、不自信等。

中國式家長的愛就是這樣,希望孩子好好學習,但是方法用錯。多給孩子一些愛和鼓勵,相信孩子會成長得很優秀的,也一定能成為父母的驕傲。

相關焦點

  • 孟母三遷:外在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家長別再坐著不動了
    家長和孩子之間出現的矛盾,也常常是「學習」這個導火線。為什麼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不愛學習?是家長忽略環境對孩子學習的影響力。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我們不能用語言和數據來估量的。環境和孩子的成長,究竟是怎樣的一個關係,又會有何不同呢?一、「外界」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 家長貶低式教育對孩子影響多大?《小巨人運動會》裡一幕引人深思
    在"中國式教育"中,貶低式教育可能是最頻繁出現的教育手段了。家長們通過言語抨擊、跟別人比較來打擊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來試圖達到讓孩子不驕傲的目的。 《小巨人運動會》裡的小朋友嶽昊就在最新一期節目中提及,媽媽每次都說嚴厲是為了自己好,當自己有些厲害時,媽媽就說離別人還遠著呢。
  • 「中國式禮貌」可不可取,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家長們真該知道
    文|萱媽(戳↑關注,你想了解的的育兒知識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中國是個禮儀之邦。但有一些常見的中國式禮貌,對孩子的成長卻是有害的。今天分享的這幾種中國式禮貌,可謂歷史悠久。觀察發現,隨著年輕父母的成長,不少已有改觀。但是仍然會有部分父母,會自然不自然地犯「禮貌性」的錯誤。
  • 最傷孩子的幾句話,句句似刀!你說過幾句?
    最傷孩子的幾句話,句句似刀!你說過幾句?「可以」就是「絕對不行」;「你真棒」就是「太糟糕了」;「這麼喜歡看電視,那就別睡覺了看個夠」,其實是「不許看電視了,立刻睡覺」;「不愛學習以後都別學了」,其實是「現在給我乖乖學習」。一開口,總是批評先於肯定。
  • 中國式教育:用這幾句話誇「你真棒」,盡顯家長高情商
    中國家庭的孩子都是寶貝,從小就被慣著一家人寵,有好處也有壞處,但是育兒家一直認為,如果運用鼓勵式教育來培養孩子,將來長大後他們會更加的自信樂觀,陽光還積極向上。他們的韌性更強,這種誇讚會激發他們思考和成長,在這樣教育下的孩子可塑性較強,可以很好的面對以後的生活。
  • 大聲的吼孩子,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你知道嗎?看看這3點影響吧
    生活中,大多數的父母都很清楚,對孩子大吼的弊端,但是幾乎每天都在上演這樣的戲碼,因為孩子太頑皮,因為家長控制不住,每天總是在反省和後悔中度過,當下的時候稍微那麼忍一下,也許就過去了。中國式的父母和孩子一天當中最大的衝突,可能就是晚上輔導作業的時間了,這個是大多數的父母都難以逃避的時刻,這個時候只要父母稍微地沒控制好,可能就成雞飛狗跳的時刻了,孩子總是著急忙慌地趕完作業,父母歇斯底裡地宣洩自己的情緒,得到的結果就是孩子含著淚也得把作業寫完,作業是寫完了就結束了,但是當下的情緒和場景可能就應在孩子的腦海裡了。那麼作為父母,大聲吼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呢?
  • 父母行為對孩子影響有多大?潛移默化,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其實是這樣,父母的行為往往讓孩子在人生的起點學會了該怎麼做,在孩子的判斷善惡的能力沒有形成之前,父母的言傳身教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為:第一、父母的日常行為是孩子行為的模仿對象很多家長因為自身的修養不夠,往往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損壞了公共物品不主動賠償、為了自己方便而闖紅燈、抄近路,這樣的日常細節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
  • 孩子常常說這幾句話,家長別暗自得意,小心養出個「白眼狼」!
    自從有了孩子後,很多家長的重心都偏向了孩子這邊,可以說為了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家長們寧願傾其所有,這也說明了父母的偉大。但是有些家長的教育和過於疼愛,很容易就會把孩子養的嬌生慣養,或者是沒大沒小,長期下去很容易就養成個「白眼狼」!
  • 過早識字對孩子有害?家長別輕信傳言,這是教育的「最大騙局」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隨著網絡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多「神童」湧現,不是2歲識千字就是5歲實現自主閱讀……同時,又有很多家長說:過早識字對孩子有害,破壞孩子的想像力、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
  • 《羅小黑戰記》:探究「灌輸式教育」和「體驗式教育」對孩子影響
    但是電影中呈現出來的還有關於教育的問題。《羅小黑戰記》中涉及到的有兩種教育方式:其一是"灌輸式教育",其二是"體驗式教育"。這兩種教育都用在了可愛的羅小黑身上,並且呈現出了不同的效果。這也讓我們開始思考,究竟怎樣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來說才是快樂的,才是最適用於孩子的。
  • 中國父母打擊式教育有多可怕?褚時健這一輩子只誇獎過兒子一次
    直到那天他老婆帶著兒子來看他,才五六歲的孩子一臉期待望著爸爸,原來是在學校裡表現不錯,不僅家長會上老師表揚,而且還有個小獎狀,誰知這位同事直接來了句別驕傲自滿,甚至還說下個月的考試如果名次落後了,零花錢一分都不會給。路過的同事紛紛感嘆,這是什麼打擊式教育,說幾句讚揚的話又能怎麼樣。
  • 父母常「秀恩愛」,其實是對孩子的「情感教育」,家長別不好意思
    而那些家庭氛圍比較好,家長之間的關係也很好的孩子,他們的性格就會比較健全,表現得很樂觀,也能正常跟別人相處。好處三:能讓孩子正確理解情感。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家長就會擔心孩子會不會在感情中受傷,會不會做出什麼不太好的事。
  • 「標準答案」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看完這一篇,家長就明白了
    一、國外教育對比中國教育,教育理念的碰撞美劇《怪奇物語》在豆瓣上獲得了高分好評,國慶期間,我也試探性的了解了這部作品。不得不說,美國人呈現出的家庭教育態度,和中國家長的理念還是有明顯差距的。對於中國家庭教育,我們能夠看出很明顯的差異。電影《狗十三》中,被考試束縛的李玩,除了學校的教育有明顯的分界線,在家庭中也是如此。因為李玩的家庭是一個極度重男輕女的家庭,爺爺在影片的開頭說道:「玩玩的名字是隨便起的,這孫子的名字可不能隨便起啊!」
  • 4種「中國式禮貌」,家長別再強迫孩子做了,其實對孩子沒好處
    2、逼孩子打招呼「凱凱快喊阿姨好」,這是媽媽的同事,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哦。孩子不出聲,媽媽就急了,怎麼這麼沒禮貌,媽媽不喜歡你了。當孩子面對一個陌生人時,不願意打招呼時,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去跟人打招呼,更不要訓斥孩子。等回家後,可以耐心地問一下孩子不願意跟人打招呼的原因。
  • 父母經常抱怨家裡沒錢,會對孩子造成這種影響,家長別不當回事
    面對這種問題大部分家長的回答是「我們家很窮,窮到只能勉強吃飽飯,所以你要好好學習,要對得起家裡給你交的學費」類似這種話,可能家長只是為了激勵孩子更上進,卻不知道這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以下是在「貧窮教育」下長大的孩子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希望家長引起重視。1.
  • 孩子常說這幾句話,往往長大是白眼狼,不啃老就慶幸,別指望養老
    孩子小時候的教育是很重要的,父母的言語行為都會影響著孩子,父母小時候對孩子的教育對孩子以後的成長很重要。在平日裡,孩子常說這幾句話,往往長大是白眼狼,不啃老就慶幸,別指望養老。案例孩子常說這幾句話,往往長大後是白眼狼:1、 因為你是我爸媽父母由於疼愛孩子很多事都會依著孩子基本上不會拒絕,時間久了後孩子們會把父母對他們的好變成是理所應當,認為父母就應該滿足他的所有要求無論合不合理
  • 家長無意的一句話,可能傷害孩子一輩子!這4句話不要對孩子講!
    比如在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家長無意中說的一句話,可能就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成為孩子一輩子的陰影。下面這4句話,家長就不應該對孩子說,看看你說過嗎?1、早就跟你說過了,就是不聽,活該!當家長之前提醒過某個錯誤,而孩子後來卻又犯了錯之後,很多家長都會對孩子說出這句話。明明說過的事,孩子還是去犯了,心裡有氣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當孩子犯錯後已經承受了後果時心裡已經很難過了,這時家長再用這麼一句話諷刺一下孩子,孩子一定是很難接受的。
  • 孩子常說這幾句話,小心長大成為「白眼狼」,家長指導方法別犯錯
    這一句話雖說出於一個孩子的口,但讓做父母的感覺孩子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懂事,都說七歲看以後,真真這樣下去可如何是好?孩子常說這幾句話,長大可能變成是「白眼狼」3歲是好習慣養成的時間,七歲是塑造人格的最佳時間,但是真真的一句話卻讓父母很尷尬,孩子越大開始變得越自私,父母沒有教過她說這些話,為什麼就能夠脫口而出?
  • 從國漫反覆被舉報,談中國家長壓迫式教育
    從國漫反覆被舉報,談中國家長壓迫式教育。從來如此便對嗎?舉報成功,便是正確的嗎?02中國家長壓迫式教育「自由」這個詞在絕大多數中國孩子的身上是無法體現的,因為有家長在一直「引導」著他們,近乎支配。之前熱播劇《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中學霸吳智勳就是生長在一個壓迫式教育的家庭中,他後來甚至崩潰了。父母對他極其嚴厲,意圖讓孩子實現他們未竟的夢想,卻沒想過孩子願不願意。吳智勳擁有別人豔羨的成績,可他並不快樂。
  • 家長對孩子自我評價的影響,家長應正確認識、評價孩子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規定:「幼兒園應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在家庭生活中家長的言談舉止,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父母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在某種程度上比教師的評價影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