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烏鎮戲劇節,除了需要在劇場裡觀看的特邀劇目和青年競演單元,最讓整個烏鎮都洋溢著戲劇和節日氣氛的,是街頭巷尾、橋頭船上處處可見的「古鎮嘉年華」表演。這些來自世界各地、在公共空間進行表演的數百場免費演出,不受環境限制,可以與周圍觀眾互動,讓整個小鎮成為戲劇的海洋。
在今年的第六屆烏鎮戲劇節「古鎮嘉年華」表演中,特別受到關注和稱讚的,是由21名小學生組成的北京市崇文小學英語劇社的《山海經》劇組。他們應該是烏鎮戲劇節平均年齡最小的劇組,但他們用中英雙語進行的戲劇表演水平卻極高,吸引了中外遊客和觀眾的興趣。而最重要的是,參加了這樣的活動,孩子們都說:「我們更自信了!更熱愛戲劇了!」
北京市崇文小學英語劇社的21名學生、7名老師是10月25日乘坐高鐵來到烏鎮的,崇文小學白淑蘭校長親自把大家送上了火車;10月28日烏鎮戲劇節閉幕當天,他們離開烏鎮返回北京。短短幾天時間,孩子們在烏鎮的不同露天空間裡連續表演了六場中英雙語戲劇《山海經》,每天演出三場,每場演出長達30分鐘。
孩子們穿著設計極為新穎精緻的服裝,在露天的廣場上,沒有麥克風、沒有燈光道具,但卻用流利的英語和流暢有趣的表演,吸引了很多觀眾駐足觀看。有些觀眾驚嘆孩子們的外語水平;有些觀眾則被孩子們的表演深深吸引;還有很多當地和來遊玩的孩子們,都坐在地上,看著這些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們自信地表演,眼睛裡充滿了好奇和羨慕。每場表演結束,現場都會響起極為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孩子們一下臺,導演老師也會立刻給他們總結問題,對小演員們給出專業的指點和要求。
英文戲劇《山海經 A CHINESE BESTIRAY》由林兆華團隊編排導演,四海同聲聯袂戰略夥伴原創出品,崇文小學英語戲劇團隊擔任演出,改編自中國古代同名神話奇書《山海經》。《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百科全書。裡面記載了中國古代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等,反映的文化也是包羅萬象,涉及到哲學、美學、宗教、歷史、地理、天文、氣象、醫藥、動物、植物、礦物、民俗學、民族學、地質學、海洋學、心理學、人類學……等等,可謂汪洋宏肆。而這些孩子們用深入淺出、生動有趣的方式,串聯起「女蝸補天」、「大禹治水」、「黃帝大戰蚩尤」等經典故事,給予這個中國古老神話一個新的表達,將《山海經》的精華介紹給中外觀眾,用戲劇傳遞中國文化,不僅讓很多外國遊人充滿了興趣,也讓很多中國觀眾對自己的文化和經典有了更多的重視和珍惜。
記者採訪了解到,這些孩子們來自崇文小學2至6年級的學生,平時利用課餘時間排練戲劇,學校不僅專門花錢購買劇本版權,請四海同聲的國內外專家團隊承擔教學工作,特邀林兆華戲劇工作室的專業導演來給學生們導戲,專門請楊麗萍設計服裝的著名設計師給孩子們設計戲服,還請外教給孩子們輔導外語。該劇已於今年 8 月受邀參加了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演出,又相繼參演上海國際藝術節、烏鎮戲劇節、挪威易卜生戲劇節、丹麥國際兒童戲劇節,檔期一直排到了明年4 月。
據崇文小學英文戲劇課程負責人張瑩主任介紹,崇文小學多位教師參與了東城區青少年學院搭建的英文戲劇教師培訓項目課程,在課程中學習並體會到了英文戲劇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到英文戲劇教育融合了戲劇的魅力和英文綜合能力的培養,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拓展其創造力和想像力,建立自信心與同理心,提高英文口語能力、溝通力和團隊協作力。因此崇文小學依託學生的學情和需求,結合東城區青少院的培訓項目課程,推出了精品英文戲劇課程。課程前期進行普惠教育,全體1-3年級學生進行英文戲劇基礎課學習;課程中期進行提升課程,1-6年級英文戲劇社的學生參與《山海經》劇目的集中培訓;課程後期進行劇目展演。
張瑩主任說:「用戲劇的方式開展語言學習,不僅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境,也為學生提供了整體學些語言的良好機會。而且戲劇教學不僅幫助學生感知語言和理解意義,也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多元智能,為小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模仿和創造性地學習語言提供了機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認識自我,發展智力和個性。學生們反饋:不僅英語基礎好的同學表現出色,英語基礎相對較弱的同學也在小組合作中收穫了組員的支持和信任,每一位學生都敢於開口講話,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在這樣的課程中,學生取長補短,感染著每個學生,他們每周都期待著戲劇課的到來。」
負責幫助崇文小學排演《山海經》並幫助他們申請和協調此次來烏鎮戲劇節演出的四海同聲負責人李明告訴記者:「這個演出是四海同聲倡導的『以演帶訓』理念和模式與崇文小學的藝術教育創新產生出的共鳴,以戲劇作品的排演為載體,以英語為手段,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將孩子的全人教育與國際理解力教育融合,打造不一樣的少兒英語戲劇教育。在這個指導思想下,參加各類舞臺演出,尤其是參加戲劇節是非常重要的步驟和途徑。」
不過,李明也透露,組織和參加戲劇節並非易事,首先是要佔用不同年級孩子們的上課時間進行排練和演出,需要取得教委批准、學校配合、家長理解,也需要孩子們付出更大努力把課補齊;另外對於沒有過多舞臺戲劇經驗,尤其是參加戲劇節演出經驗的孩子們,如何在短時間內達到演出要求,還不怯場,有著豐富經驗的團隊做了很多工作。「特別是在孩子出現排練表演瓶頸,甚至逆反心理的時候,我們還要將節奏放下來,通過播放不同戲劇節的圖片視頻,舒緩孩子們的焦慮和疲勞,重新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在角色分配中,大部分孩子都希望當主角,多分配臺詞,我們還得做細緻的疏導。至於繁重的食宿行安排,跟這些相比就都是小事了。」
記者看到,這些第一次來到烏鎮的孩子們,在烏鎮戲劇節除了表演之外,也有機會欣賞到全世界各地的精彩嘉年華演出,並且積極和各國演員們互動。不少孩子都可以直接用英語和外國藝術家聊天交流,這也讓孩子們都很興奮。每天演出結束後,孩子們回到住地,還都會寫下心得體會。一位在劇中扮演「龍」的孩子在首演之後寫道:「今天的第一場儘管有些緊張,但還是儘量發揮到最好。這場戲的不足是氣氛沒有完全出來,讓我學到了要放開,不能緊張。第二場,非常好,最滿意的是我當泥人時,又準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沒有走神。第三場,人非常多,可是我並沒有緊張,沒有走神,並且把龍的氣勢吼了出來!總之,今天演出很成功,我會更用心地演好明天!」
孩子們告訴記者,雖然身上的服飾非常重,每天三場演出也都很累,但是他們都特別開心,一個個都更加獨立和自信了。在回北京的火車上,有孩子在日記中寫道:「我真的自信了!我在用戲劇和世界交流!」這樣的效果,讓崇文小學的校長和老師們都感到非常自豪和欣慰。據悉,學校還將組織戲劇社的孩子們舉辦一次主題為「我眼中的烏鎮戲劇節」的小型演講,讓他們把這次參加戲劇節的感受體會分享給更多的同學。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王潤
編輯:TF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