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羽妙談濟寧運河文化 非常愛吃家鄉的熱豆腐

2020-12-18 水母網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隨著現場主持人唱起《我的祖國》,從濟寧走出來的詞壇泰鬥喬羽做客《2009中國記憶——中國文化遺產日電視直播行動》濟寧錄製現場,並擔當訪談嘉賓,回憶兒時在濟寧的生活,妙談濟寧運河文化。

  兒時的大運河白天很壯觀,晚上很靜謐、神秘

  喬羽剛一落座,現場主持人就問起喬老先生小時候的大運河是什麼樣的?喬羽用一口純正的濟寧鄉音談起兒時大運河濟寧段的生活場景。「那時候,大運河上的來往船隻特別多,非常壯觀,有運煤的、運糧的等各式各樣的船隻,船過閘的時候,兩邊船沿與船閘兩邊離的特別近,照樣能順利通過,那時候船工的技術很高。晚上的時候,大運河上就比較靜,我們經常去放荷燈,就是自己製作成荷花式樣的燈,能夠飄在水上,特別漂亮,我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人去放荷燈,那時候是特別的多,據說荷燈是用來追憶亡靈的,所以我小時候的大運河白天很壯觀,晚上很靜謐、神秘。」

  錄製現場,喬羽還津津有味品嘗起現場工作人員準備的玉堂醬菜,並自豪地說這是濟寧有名的小菜,稱當時玉堂醬園是從江蘇一帶通過運河搬到濟寧,並經過濟寧送到了紫禁城,慢慢地就全國有名了,當時玉堂醬園有2000多名工人,規模非常的大。

  去老濟寧土山聽評書、看「砸楊琴子」

  喬羽說小時候經常去濟寧土山玩,裡面有說書、唱戲、小吃店、變馬戲(變魔術)等等,他什麼都愛聽,圖個熱鬧。當主持人說起山東琴書時,他還用濟寧話趣稱「砸楊琴子」,那時候他經常去聽,題材取自古典故事、民間傳說等等,非常地廣泛,長的山東琴書能說一個月,短的一會就說完,非常的文雅,在魯西南一代很有群眾基礎。

  錄製過程中,現場工作人員拿出了嗩吶,喬羽笑著說起:「哎呦!這不是『叭喇吭』麼,小時候經常聽,」喬羽回憶說,那時候無論紅白喜事都要吹,有時候還請來兩家吹嗩吶的樂隊,誰吹的好打的賞錢就多。那時候吹嗩吶的人社會地位一般不高。當主持人現場小試的時候,沒有出音,喬羽笑稱:「你的技術不行,吹都吹不響!」

  對於濟寧老家的樂器,喬羽很熟悉,但喬羽也表示自己沒有見過一種樂器,那就是濟寧的陰陽板。主持人介紹說,這是400多年前的濟寧比較流行的一種樂器,後來消失了,經過濟寧文化工作人員的整理才又重新製作出來的。

  非常愛吃家鄉的熱豆腐

  談起家鄉的小吃,喬羽是如數家珍,「好吃的東西太多了,看你的飯量了,熱豆腐、甏肉乾飯、筒子雞、胡辣湯、南陽湖的鴨子、四鼻孔鯉魚,我最愛吃熱豆腐。」

  喬羽還向主持人介紹起了濟寧有名的運河特產四鼻孔鯉魚的做法、吃法。錄製現場喬羽還用「南陽湖的鴨子——呱呱叫」的歇後語誇獎主持人,引起現場觀眾的一陣大笑。

  喬羽說,家鄉的甏肉乾飯非常地好吃,但是小時候很少能吃到,吃甏肉乾飯的人家都比較富裕,一般的百姓很少能吃到,當時,喬羽的家境一般,所以平時很少能吃到,現在一聽到甏肉乾飯,還是一樣感覺非常地香。

相關焦點

  • 濟寧人冬天最愛吃啥?冬日溫暖煙火味,最撫凡人心!
    它雖然是源於民間的普通食物,卻深得當時「天下第一家」的衍聖公府的厚愛,成為了運河流域和儒家飲食文化遺產上的一顆催產明珠,糊粥在曲阜的地位,不低於甏肉乾飯在濟寧的地位。糊粥的做法區別於豆漿,先用小米、黃豆面和水,用用籠布,或用鑼,篦去渣滓,取其細膩精華;再熬製一鍋豆漿,撇去浮沫,再灌入做好的小米麵湯同煮,再撇去浮沫,即成。
  • 「對話運河」採風團盛讚濟寧運河文化
    任城:運河之都群英會  8月18日上午,「走進濟寧 對話運河」文化名家採風團走進濟寧市任城區,「打卡」老運河畔的文化地標,探尋那些從古至今伴隨濟寧人成長的文化記憶。這也是運河所賦予當地的文化內涵。」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詩刊》雜誌社原主編葉延濱與記者分享了他初來古鎮的感受。葉延濱表示,今天的採風讓他感知到南陽古鎮非常重的文化含量,體會到了「江北水鄉」的歷史人文之美,自然生態之瑰。「濟寧的經濟發展離不開運河文化,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看到濟寧的這些景點為更多人所知,讓更多人流連忘返。」
  • 濟寧任城:傳承弘揚運河文化 推進「運河之都」建設
    孔子生於濟寧曲阜,孟子生於濟寧鄒城,濟寧因此被稱作「孔孟之鄉」。作為濟寧中心城區的任城區,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元明清三代均將河道總督衙門駐節在濟寧任城,作為全國漕運的中樞,悠久的運河文化賦予其「運河之都」的美名。
  • 帶你去雲遊,走進濟寧,領略孔孟之道,運河文化!
    運河在我心中流淌,濟寧我可愛的家鄉。孔孟彥曾彰顯民族之魂,李白杜甫寫就曠世絕唱。梁山聚忠義,四海意蘊長。泗水泉林美。嶧山奇石壯。啊!運河之都,孔孟之鄉,東方聖城,禮儀之邦。運河之都,孔孟之鄉,東方聖城,禮儀之邦。運河在我心中流淌,濟寧我美麗的家鄉。神奇的土地,編織出錦繡畫卷。英雄兒女鑄造著世界暢想。水美人更美,風清膽氣壯。齊心唱和諧,合力頌華章。
  • 濟寧運河文化並不局限在濟寧城區,這個縣也是重要代表
    素有「運河之都」的美稱。時過境遷,雖然河道總督衙門已經成為歷史舊事,但是濟寧城區至今仍有運河故道、竹竿巷、東大寺、天井閘等遺留的眾多與老運河相關的名勝古蹟。也許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提起濟寧的運河文化,以為也就局限在城區的範圍。
  • 多位文化名家走進濟寧,共話濟寧運河故事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8日訊 為助力濟寧運河文化帶建設,深入挖掘大運河(濟寧段)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進一步弘揚傳承創新濟寧運河文化,濟寧市於8月17日晚啟動「 走進濟寧 對話運河 」文化名家主題採風活動,8名國內外文化名家走進濟寧,「對話」運河,以文學大家的視野深挖大運河文化遺產內涵,用詩歌、散文、小說等形式講好濟寧運河故事。
  • 濟寧日報 | 8月22日刊發 走進濟寧,文化名家眼中的運河之光
    本次主題採風活動,是為助力濟寧運河文化帶建設,深入挖掘大運河濟寧段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通過文化作品的形式,進一步弘揚傳承創新濟寧運河文化。在任城區的行程,採風團裡的名家們都有著極大的興趣。重要的地位,給濟寧帶來的不僅是貿易的繁榮,更有多元文化的融合。在微山縣南陽古鎮,炎熱的天氣擋不住採風團的熱情。康乾別苑、河神廟、漕運客棧、南陽古街、胡記錢莊……每到一處,採風團都有新的體驗和新的感悟。魚鷹捕魚、漁家婚禮表演,把運河上的百姓生活展現得淋漓盡致。中午飯吃的是微山的烤鴨蛋,剝開皮,用筷子戳一下,紅色的油往外直冒,吸入嘴裡,鹹香味就徵服了味蕾。
  • 「孔孟之鄉 運河之都」文化濟寧歡迎您
    濟寧是您拜聖習儒、中華文化尋根的必選之地!三孔、四孟等許多古建築群,是中華文脈形成發展的歷史見證。孟母教子,千年佳話,母教文化影響深遠。運河訪古悠悠運河水,中華民族魂,走進運河遺產廊道,一步跨入千年!。
  • 權威發布|尋濟寧運河新風貌 書運河文化新篇章 《大運河在濟寧》圖書採制活動啟動
    ,是運河山東段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是歷史悠久的「運河之都」,擁有豐富的運河文化遺產,其中有11處遺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濟寧在整個運河上佔有重要地位,有「北方都江堰」之稱,京杭大運河上最為先進的水利工程——南旺分水工程,就在濟寧。元明清三朝,運河的最高司運機構——運河總督河院署,也均設立在濟寧。此次活動在關注濟寧豐厚的運河遺產的同時,重點展示濟寧市在運河遺產保護、傳承與利用等各方面做出的可推廣、可複製的成功經驗。
  • 遍尋運河流域明珠 文化名家濟寧行感慨頗豐
    8月20日至21日,「走進濟寧 對話運河」採風團分別前往汶上、嘉祥、魚臺、梁山四個縣區,遍尋運河流域的文化明珠,感受大運河為當地帶來的變化。見了之後,感到這是一件很珍貴的國寶,一定要好好愛護,以發揚濟寧的文化自信。」
  • 濟寧運河訪古橋
    早就聽說,山東的濟寧位於「南控江淮、北接京畿」的中心要地,是京杭大運河魯運河段的關鍵區段,元明清三代都把這段河道作為重點,當時京杭大運河的最高管理機構也常駐濟寧。到清末以後,運河改道,繞過了濟寧城區,加上水運逐漸削弱,濟寧運河樞紐的地位也就風光不再。
  • 「走進濟寧 對話運河」文化名家主題採風活動啟動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8月18日訊(記者 胡高彤) 為助力濟寧運河文化帶建設,深入挖掘大運河(濟寧段)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進一步弘揚傳承創新濟寧運河文化,濟寧市於8月17日啟動「 走進濟寧 對話運河 」文化名家主題採風活動,8名國內外文化名家走進濟寧,「對話」運河,以文學大家的視野深挖大運河文化遺產內涵,用詩歌、散文、小說等形式講好濟寧運河故事。
  • 洛陽欒川縣大爺賣「熱豆腐」小吃,1塊豆腐150斤,吃著非常香!
    洛陽欒川縣大爺賣「熱豆腐」小吃,1塊豆腐150斤,吃著非常香!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人們在吃的方面就越講究,現在好多人就是喜歡去農村的集會上吃一些的美食小吃。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洛陽欒川縣大爺賣「熱豆腐」小吃,非常的美味,1塊豆腐150斤,吃著比肉還香!。
  • 到濟寧去遊玩,這些景點不得不去,邂逅文化之旅,打卡嗎?
    濟寧,自古以來就是聖人輩出之地,是孔子、孟子、顏子、魯班等歷史名人的故鄉,黃帝誕生地,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是具有7000年的文明史的孔孟之鄉和運河之都,濟寧曲阜更是在國內外文化圈中佔據重要地位,被譽為「東方耶路撒冷」、
  • 「孔孟之鄉,運河之都」,一座有運河穿過的城市,運河使濟寧更美
    千百年來,綿延千年的濟寧市興旺發達,是一座美麗的文化之城,歷史積澱豐富,內容豐富,京杭大運河通車後,濟寧成了「河渠要塞」,自元代起,濟寧就有了管理運河的機構,到清代,又在濟寧設立了京杭運河航運機構,濟寧的發展離不開運河,運河使濟寧更加美麗。
  • 孔孟之鄉,運河之都~濟寧,情景再現於博物館
    濟寧(新博物館)濟寧新博物館位於北湖新區,既太湖湖區,運河路的東側,是濟寧文化中心四大場館之一,新博物館全面展現地區文化,集歷史~藝術~人文為一體的多功能,現代化地方博物館濟寧有著孔孟之鄉,運河之都的美譽,而博物館全面展現地方區域文化,以鄒魯~儒家~水滸~運河~石刻文化為主線
  • 濟寧這個縣是佛教文化聖地,與儒家文化和運河文化淵源也很深
    濟寧境內的汶上縣,向來以佛教文化著稱在濟寧境內,佛教建築很多,汶上除了寶相寺和太子靈蹤塔為代表的佛教文化之外,儒家文化和運河文化的淵源也非常深遠。​汶上在春秋時期稱為中都,歸屬當時的魯國管轄,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曾經在中都為官擔任「中都宰」。由此不難看出,當時的中都不僅飽受鄒魯文化和儒家文化的薰陶,而且和儒家文化的淵源很深,是孔子當年踐行自己治國思想的重要場所。
  • 孔孟之鄉、運河之都、文化濟寧
    濟寧是儒家文化發源地,孔孟文化、運河文化、水滸文化、佛教文化形成了「東文西武、南水北佛、中古運河」的旅遊格局。1.中國梁山水滸文化節1994年和1995年梁山舉辦了兩屆水滸文化節。其宗旨是 「展示水滸文化,打造水滸名城,推動經濟發展,共建和諧梁山」,主要活動內容包括新聞發布會、開幕式、大型文藝晚會、宴賓酒會、水滸文化展示、武術表演賽、水滸文化高層論壇、景區遊覽(包括好漢品美酒、好漢迎賓、梁山結義、隊列表演及舞龍、舞獅、鬥雞、鬥羊、漁鼓、蓮花落等傳統民間藝術展演活動)及經貿招商活動(與梁山專用汽車展銷會結合)。
  • 山東濟寧:因運河而盛,伴運河而衰,一座糾結的古城
    踏著孔孟之道,走進濟寧,誕生於此的儒家文化造就出濃厚的傳統氛圍,讓人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站在太白樓上,環顧四周,看著老運河兩岸的傳統建築和太白路上的高樓大廈,仿佛一眼千年,現代建築與傳統建築的交織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
  • 邂逅千年運河文脈「走進濟寧 對話運河」主題匯報演出成功舉辦
    濟寧新聞網8月20日訊(記者 王心融)「疫情小衰走濟寧,齊風魯韻筆底湧,千年運河文脈遠,攜得詩興樂返程。」這是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高洪波為「走進濟寧 對話運河」文化名家主題採風活動即興題寫的詩句,他告訴記者,來濟寧走這一趟,加深了他對運河的認識,讓他覺得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