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家天子」王昌齡的俠骨柔情

2020-09-11 大道知行

王昌齡在盛唐名重一時,和李白相差無幾。李白是天上謫仙,王昌齡是詩家天子。他們都擅長七言絕句。王昌齡左遷龍標,李白供奉翰林,《唐詩別裁》的作者沈德潛說「七言絕龍標、供奉,妙絕古今,別有天地」。王世貞說「七言絕句王少伯與太白爭勝毫釐,俱是神品」。王夫之甚至認為王昌齡的七絕超越李白。

中國三十六詩仙圖·王昌齡

詩 家 天 子

和李白、王昌齡同時代的殷璠在天寶十二年(753年)編選《河嶽英靈集》,王昌齡的詩歌入選最多,其次是王維、常建和李頎,然後才是李白、高適。可見至少在以殷璠為代表的那部分當時人眼裡,王昌齡不愧「詩家天子」。

王昌齡善於用樂府舊題寫邊塞詩。他的邊塞詩渾然天成,和高適、岑參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他的組詩《從軍行》,幾乎每一首都是經典。

在唐朝之前的魏晉南北朝,王謝兩個高門大族的聲勢接近甚至超越皇室,尤其是王昌齡所屬的琅琊王氏。王昌齡雖然已經家道中落,但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芝蘭玉樹的王謝子弟。他的邊塞詩有一種縱橫天地的豪情自信,剛柔相濟哀而不傷,比高適和岑參的作品更能代表盛唐氣象。

《出塞》組詩除了不朽名篇「秦時明月漢時關」,另一首也是不可多得的好詩。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振,匣裡金刀血未乾。

這首詩有的詩歌選集歸入李白名下,但筆者認為作者是王昌齡的可能性更大。李白雖然出生在西域,但成年後卻沒有去過邊關,所以他的邊塞詩不注重細節描寫,並且多半站在徵人妻子的角度泛泛而論。而這首詩的作者很可能親眼目睹邊關將士戰罷歸來,見過軍刀因為帶血和刀鞘粘在一起難以分開的情景。

邊塞詩和閨怨

閨怨是古代詩歌的重要題材。宮闈詩或宮詞一般也列入「閨怨」範圍,但因為名家名作太多,已經可以獨立成軍。

王昌齡的《青樓曲》也屬於閨怨詩,不過這個青樓是「家住層城臨漢苑」的貴婦住處,而不是滿樓紅袖招的煙花之地。

白馬金鞍隨武皇,旌旗十萬宿長楊。

樓頭少婦鳴箏坐,遙見飛塵入建章。

「長楊」是指上林苑內宮殿長楊宮,這裡是秦漢皇家獵場,位於今陝西周至東南。「建章」是指漢武帝太初元年修築的建章宮,在長安城外未央宮西,也屬於上林苑範圍,千門萬戶氣勢雄偉。太液池和金銅仙人都在建章宮內。

邊塞詩和閨怨詩的題材風格和表現手法幾乎截然相反,王昌齡卻能同時登峰造極,他是唯一一個可以做到這一點的詩人。李敖說唐太宗俠骨柔情一應俱全,也許這個評語更適合王昌齡。王昌齡最流行的綽號是「詩家天子」。詩家天子的另一個版本是「詩家夫子」。筆者覺得詩家夫子適合杜甫或王維、孟浩然,王昌齡詩高華悠遠,如龍騰四海,鳳舞九天,還是詩家天子比較相稱。

本文原載於《法制晚報》(作者李曉潤),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詩家天子」王昌齡的俠骨柔情
    王昌齡在盛唐名重一時,和李白相差無幾。李白是天上謫仙,王昌齡是詩家天子。他們都擅長七言絕句。
  • 邊塞詩先驅,大唐「詩家天子」王昌齡
    沒想到王昌齡這麼厲害,其實,從古到今,他的作品被後世廣泛傳誦,很多經典名句被很多後世作家引用,在唐代即有「詩家天子」的稱號!可見名不虛傳。「安史之亂」時,王昌齡離開湖南,經過河南,毫州刺史閭丘曉妒其才華,將他殺死。「位卑而名著」——說的就是王昌齡,他最為擅長五言,七言絕句,邊塞詩成就最高,只是兩首,足以光耀千古!《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七絕聖手王昌齡親臨邊關,寫出了詩家天子的氣派
    ——王昌齡「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什麼是英雄氣魄?什麼是家國天下?王昌齡寥寥14字,便寫盡了千古英雄夢。但為了寫出這14個字,26歲的王昌齡,以太原書生之身,西去長安9000裡。這種身臨其境,感召力極強的邊塞詩,在王昌齡作品影響下,迅速風靡了整個大唐。在王昌齡之前,歷代邊塞詩合計不足200首;在王昌齡之後,僅僅唐朝就湧現了2000首之多。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此人,力壓詩佛詩仙詩聖詩豪詩魔詩鬼,號稱「詩家天子」,他是誰
    此人,力壓詩仙詩聖詩豪詩魔詩鬼,號稱「詩家天子」,他是誰中國古代詩人愛戴高帽子,也愛送高帽子,被送者一般也都是詩人。一頂高帽子,甚至可以作為代號變成名字。僅在唐代詩人中,高帽子就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詩佛王維、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豪劉禹錫、詩魔白居易、詩鬼李賀……「詩」字後面所綴的字,有的很高雅,有的很特別,不管當事人在不在世,高不高興,這都無關緊要,時間長了,就固定下來成為了共識。在唐代的這批詩人裡,有一個人的稱呼極為別致且異常高貴,稱為「詩家天子」。
  • 王昌齡:被低估的七絕聖手,被妄殺的詩家天子
    詩人是最為敏感的,王昌齡也把這一切都寫進了他的詩中,只是換了一種模樣,這時的詩裡沒有了豪邁,不再是大漠風光,取而代之的是內宮幽怨。可見,王昌齡借女子心事表達了自己不受重用的不滿:一位豔壓荷花初放,又通曉音律的女子,卻總與恩寵無緣,最後還詩落得秋日團扇的悲劇,這豈不像極了王昌齡的仕途
  • 當「詩仙」巧遇「詩家天子」,這世上便多了兩首曠古七絕!
    開元二十七年(739)秋,漫遊江淮歸來的李白在嶽州巧遇王昌齡。王昌齡比李白年長三歲,但出道很早,早在開元十五年(727)便進士及第,踏入仕途。他詩名早著,有「詩家天子」、「七絕聖手」之稱。「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的這首《出塞》詩,被視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
  • 俠骨柔情 原創/藍天
    俠骨柔情 一直熱衷於金庸的武俠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在這幅對聯裡,一個字就代表一部書。佩服書中人物的江湖義氣,讚賞他們的俠骨柔情。無論是江湖豪傑,都有其柔情的一面;無論是纖纖柔弱女子,都有其英氣傲骨的颯爽。為了理想,可以豪邁地闖蕩江湖;為了抱負,可以堅強地忍辱負重;為了愛情,可以追隨浪跡天涯;為了情義,可以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 七絕聖手王昌齡的邊塞詩:不僅有豪邁,而且有柔情
    邊塞詩眾多,但我最喜歡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因為這七首詩可以獨立成篇,又可以把七首詩連貫起來理解,形成了一幅幅描寫邊塞風光和戰場的連環畫!其中我尤其喜歡第一首中的「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裡愁」!因為這句詩裡不僅有戍邊將士雄赳赳氣昂昂的豪邁,而且有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的柔情!這句詩是典型的情景交融!這首詩全詩共四句,為:1、烽火城西百尺樓,(地點:長城—烽火臺—衛戍樓)2、黃昏獨上海風秋。
  • 唐巴帶您對話詩家天子王昌齡
    王昌齡乃是盛唐最著名的邊塞詩人,他生於貞觀遺風,死於安史之亂,他的一生經歷了李唐王朝的大起大落,他雖在盛唐,卻一生坎坷,被後人譽為「詩家天子」「七絕聖手」然而其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已是不惑之年,才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直到開元末返回長安,改授江寧丞
  • 七絕聖手多情客,詩家天子王昌齡
    最早認識王昌齡,是在他的《出塞》裡。被「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這樣的詩句深深震撼。讀著這些詩句,眼前就仿佛浮現出跨馬擎刀的戰士馳騁疆場的一幕。在那一刻,就把王昌齡這個名字和邊塞詩緊緊的聯繫在了一起。
  • 俠骨柔情駱賓王!
    05他人雖已去,但詩卻得以流傳千古,即使一生坎坷艱難,他的詩中卻總是充滿了豪氣和俠情,少有月落花殘的悲憫。寒更承夜永,涼夕向秋澄。離心何以贈,自有玉壺冰。或許他本不應該成為一個詩人,而是一個仗劍走天涯的俠客,他的詩仿佛讓我們看到刀光劍影的沙場、山高水闊的天地,和他精忠報國的雄心。06就這樣一身豪氣的駱賓王,正直剛毅,看不慣世上的不公,愛抱打不平,卻也不乏溫婉柔情。
  • 王昌齡最深情的一首送別詩,盛名不在《芙蓉樓送辛漸》之下
    其中,佔比最大的就是送別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七絕聖手」王昌齡最深情的一首送別詩,其盛名不在《芙蓉樓送辛漸》之下。全詩如下:《送柴侍御》沅水通流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王昌齡,相信詩詞愛好者不會陌生,在唐代,雖然名氣不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但他也絕對算得上一流的詩人,他有著「四大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之一、「詩家天子」、「七絕聖手」等美譽,在七絕領域,能與之媲美的人不多,估計只有李白,
  • 王昌齡的《出塞》,是樂府詩還是七絕?
    有朋友問: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什麼是樂府詩?樂府是古代音樂機關,秦代以來朝廷設立的管理音樂的官署。為什麼朝廷會專門設置一個音樂機關來管理詩歌和音樂?是不是類似於我們今天的廣電總局?
  • 王昌齡的詩詞,具有先秦儒家提出的詩教觀——溫柔且敦厚
    如先秦儒家提出的詩教觀 ——— 溫柔敦厚 ;宋嚴羽枟滄浪詩話枠論詩的「氣象渾厚」 ;明竟陵派用「厚」評價各家各詩 ;清賀貽孫的枟詩筏枠試圖系統解釋「厚」美學 ,而潘德輿在其枟養一齋詩話枠中首標「厚」字 ,強調詩的「厚」與「質實」 。 其代表可推唐朝「詩家天子」王昌齡 。 王昌齡的絕句是唐詩創作的一座高峰 ,無論俊爽豪健之作還是深婉秀美之詩 ,都凸顯「厚」的審美意蘊 。
  • 王昌齡充滿柔情的一首詩,描繪了採蓮少女,好像人間仙境
    在眾多《採蓮曲》中,最為經典的當屬邊塞詩人王昌齡的的詩作:《採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邊塞詩人王昌齡被稱為「七絕聖手」,他的詩風大氣磅礴,氣象萬千,在他的筆下是塞外的風雪,是邊塞的雄關,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壯志,是「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的豪邁。但是王昌齡也有柔情的一面,比如這首《採蓮曲》。通過描寫採蓮少女,展現了一幅充滿生活情趣的美景圖。情感細膩,描寫生動,令人很難和那個豪情壯志的王昌齡結合起來。
  • 《俠骨柔情》:英雄神話構建消解的背後,是文明變遷下的豁然通達
    電影《俠骨柔情》是約翰·福特的「西部片」中時常被忽視的一部。儘管從時間上看,它不似《關山飛渡》恰好處在「西部片」的興盛期,也不似《西部開拓史》那般近3小時彩色寬銀幕鴻篇巨製,記錄了「西部片」的衰落史;但在福特個人西部片美學的踐行上,影片卻保持了很高的觀賞性。
  • 「詩家夫子」王昌齡留下了多少千古之謎?
    文/趙心放(一)王昌齡其人王昌齡(698— 757年),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都長安(今西安)人,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和「詩家夫子」。王昌齡一生有不少謎,如其籍貫到底在何處,至今也說不清。史書上對他的譽稱,有「詩家天子」也有「詩家夫子」。憑筆者直觀感覺,「詩家天子」系訛傳,「詩家夫子」為宜,因為天子只有皇帝才能享有這稱號,誰願冒掉腦袋之險去犯上作亂?
  • 王昌齡為什麼被稱為詩家天子?這些名詩就是見證,你肯定都背過
    當然,他也是唐朝赫赫有名的詩人之一,曾被稱為「詩家天子」。想必說到這裡,大家都知道此人是誰了,沒錯,他就是「七絕聖手」中的王昌齡。以詩諷權貴,秉清流之節不得不說,那些詩寫得太優秀的人,都不太會做官,雖然他們大多都渴望功名,並在仕途之路上奔波勞頓,但最後的結果卻並不是那麼盡人意。
  • 劍膽琴心 俠骨柔情 永豐縣公安局愛民模範宋劍勇先進事跡
    本報訊 江南都市報記者鄒曉華報導:對待犯罪嫌疑人時,他表現得勇敢機智,正義凜然,是正義和法律的化身,令不法分子膽戰心驚;而在對待老百姓時,卻具有俠骨柔情,親如家人——他就是永豐縣公安局刑偵大隊隊長、三級警督宋劍勇。
  • 王昌齡一首非常霸氣的詩,看看自己有沒有讀過
    王昌齡可以說是唐代一位非常偉大的詩人。他的七字四行詩在當時是獨一無二的,後人也稱他為「七絕聖手」。可見,他在七字造句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絕後的。他寫了許多非常漂亮的詩,其中一些,在閱讀後,一定很令人興奮。王昌齡是這首詩中最激動人心的一首,便是《從軍行七首·其四》,這是一首非常經典的詩,我相信很多人都讀過這首詩,甚至小孩子都能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