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懷海禪師先哭一場後笑一場 道一禪師說:他開悟了

2020-12-04 青衫文齋

百丈懷海禪師先哭一場後笑一場 道一禪師說:他開悟了 | 文 青衫文齋

唐代高僧百丈懷海禪師時禪宗叢林清規之制定者,因其後半生常住於洪州百丈山而得名。百丈懷海禪師最初是馬祖道一禪師門下的一名侍者,用了整整二十年的時間向馬祖求法。最初在參悟「野鴨子」公案中有所省悟,直至再參於馬祖的大喝之下才恍然大悟。古人道:源不深者流不長,智不大者見不遠。禪宗公案至今未禪修者津津樂道,其中包含了源遠流長、智慧深遠的玄機,達者可以豁然而悟,愚迷者依舊懵然不知。

一次,百丈陪著馬祖道一在山野漫步,他一邊走一邊默念著經文。馬祖突然轉身問他:「是什麼?」

百丈看見一群野鴨子從空中飛過,便隨口說:「野鴨子。」

馬祖問:「甚處去也?」

百丈自然而然地回答:「飛過去也」。

馬祖一聽之下伸出手來把白丈鼻子用力ー扭,百丈痛得失聲大叫,馬祖:「又道飛過去也。」意思是你還說是飛過去了嗎?

百丈猛然間心中一動,略有醒悟。

百丈回到自己修行的簡陋住處後,傷傷心心地大哭不止,一起修行的人以為他想父母了或是被人罵了,結果都不是。大家就奇怪了,好好的哭什麼呢?最後百丈才說:「我的鼻孔被大師扭痛了。」大家問為何被大師扭了鼻子,百丈不說,叫他們去問師父。於是,一同修行的人來問馬祖,並將百丈在宿舍大哭的事告訴了馬祖。馬祖業不說原因,只念了句:「此子開悟了。」大家帶著探尋的目光又回到住處,詢問百丈,百丈聽了馬祖的說法隨即哈哈大笑。

大家更加不解了,問道:「適來哭,如今為甚卻笑?」你怎麼先哭一場後笑一場呢?

百丈說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話:「適來哭,如今笑。」

馬祖了解了百丈的表現後欣慰,知道百丈佛法的心地初步入門了。

第二天,馬祖上堂講法。眾人聚集在堂上,百丈卻捲起坐席就走了出去。馬祖追出去文百丈:「我適來未曾說話,汝為什便卷卻(坐)席(出去)?」

百丈禪師回答:「昨日被和尚扭的鼻頭痛。」

馬祖說:「汝昨日向什處留心?」

百丈禪師回答:「鼻頭今日又不痛也。」

至此,馬祖道一禪師知道百丈懷海禪師最終開悟了。

讀了這則公案,我們不禁要問:百丈懷海禪師對馬祖道一禪師所提問題的回答,究竟錯在哪裡?為何馬祖道一禪師要把百丈的鼻頭扭得負痛失聲,而百丈卻藉此機緣得到開悟?

熟悉《壇經》的人就知道,六祖慧能教人修禪,簡明直截,不離「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這個大原則。「無念」與「無住」是修行工夫,「無相」才是目的。「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修)無念法者,見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處,不著一切處。常淨自性於六塵中,不離不染,來去自由。

依公案所載,馬祖、百丈師徒共見「一群野鴨飛過」,馬祖道一禪師問「是什麼」,百丈答以是「野鴨子」。馬祖道一禪師豈有不知天上飛過的是一群野鴨子,然而他卻明知故問,明顯意不在野鴨子,而是在對百丈禪修進行啟發。若是懵懂的孩童,這樣的回答本來沒有什麼不對,但是,對於參禪者百丈而言,以「野鴨子」作答,並說「飛過去了」,顯然對「物我之相」、「三時之相」、「來去之相」一概都沒能除掉,心隨境轉,未能自我反觀,當然談不上「明心見性」。

馬祖道一禪師把百丈鼻頭一扭,百丈負痛失聲,這個「扭鼻子」的目的在於「截斷眾流」,使他「求其放心」,回心反照。馬祖道一禪師痛扭弟子百丈的鼻頭,其實正是祖師禪的一種隨機的接引手法,以營造一種禪機。假若百丈懷海禪師的禪修趨於成熟,自能應機而做,乃至於能單刀直入,直了開悟。而旁人禪機未熟,機不成機,自然墮入雲裡霧中,蔽塞不通,胡思亂想,不明所以。比如百丈的那些一起修禪的人的所作,正反映這種境況。

百丈懷海禪師回去後傷心大哭,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自己的鼻頭真被師父扭痛了,餘痛仍在;二是由於沒得到得師父的印可,所悟真假難分,所以痛哭失聲。後來,百丈知道自己的「略有醒悟」已得到老師的印可,因此破前時的痛哭而有當下的呵呵大笑,所以他說「適來哭,如今笑」。

佛法源遠流長二千多年,決不是以意識作想而建立。若以小智,若以作建,佛法豈能到如今!禪宗主張把心落實於「現在」這一點。然而,「現在」一滑過就不是現在了,「現在」若尚未開始也不是現在。依禪宗看來,浩瀚世界本來就沒有東南西北的分別,也無飛過來、飛過去的分別,野鴨子飛過僅是一種虛妄的象徵而已。百丈懷海由於執著於虛妄之相和差別意識,故難以開悟。

馬祖升座,還未說法,百丈便卷席而去,這是告訴師父自己「有所省悟」之意,並非對師父不敬。馬祖問他「昨日向什處留心」,百丈不答以昨天野鴨子之事,也不答以鼻頭痛之事,只說「鼻頭今日又不痛也」,這正顯示出百丈懷海禪師已經到了開悟的境界。因為,這時百丈懷海禪師的表現與昨天的表現相比,已經脫胎換骨,既不念住於野鴨子之相,亦不念住於昨日之相和痛楚之相,「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那得更思量」,於今只有如實了知「目前、當下」「鼻頭不痛」,不舍不著,即相離相,所以博得了馬祖的第二次印可。

相關焦點

  • 扭鼻子開悟的百丈禪師和百丈清規
    百丈懷海是馬祖道一的傳法弟子,曾侍奉道一六年,得到印可。道一去世後,懷海住大雄山說法,大雄山巖巒高峻挺拔,故又稱百丈山,百丈懷海由此得名。百丈懷海的悟道與扭鼻子也有一段因緣,懷海在馬祖身邊侍奉三年,一日陪馬祖出行,聽到野鴨子的叫聲。馬祖問:「什麼聲音?懷海回答:「野鴨的叫聲。」過了一會,馬祖問:「剛才的聲音哪時去了?」
  • 為何百丈懷海禪師說,證悟禪道需要向內觀察自心本性?
    這個孩子,就是日後的百丈懷海禪師(720---814)。他的父母認為他既然與佛門有緣,那就準了他出家修行的心願吧。就這樣,年幼的懷海禪師跟隨潮陽西山的慧照和尚修行,後來待年歲稍長些,就在衡山的法朗和尚那裡受了具足戒。在這之後,懷海禪師來到廬江(即現今的安徽廬江縣)浮槎寺潛心研讀佛學經論。在經過常年刻苦鑽研之後,懷海禪師具備了深厚的佛學素養。
  •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百丈懷海禪師
    懷海生於唐開元八年(720年),元和九年(814年)示寂,享年95歲。穆宗長慶元年(821年),敕諡大智禪師,塔曰大寶勝輪。大師早年在廣東潮陽西山依慧照禪師落髮,又到衡山依法朗受具足戒,後又往廬江(安徽廬江縣)浮槎寺閱藏。因聽說馬祖道一在南康(江西贛縣)弘法,於是就前往參學,是道一門下首座,侍奉道一有六年,得到印可。
  • 正月十七恭逢百丈懷海禪師紀念日
    -----百丈懷海禪師語佛教在線消息 2006年2月14日農曆正月十七日恭逢百丈懷海禪師紀念日,作為唐代的禪門宗師和著名的《百丈清規》的制訂者,百丈懷海禪師對於中國佛教的體制構建具有深遠的影響,現謹依有關文獻介紹禪師的相關著作和生平。
  • 百丈懷海禪師說因果,渡化500世野狐
    世間的果報,是「一碼歸一碼」,無論善惡,都有個別因果報應,不會因為遇到大修行者,就來個大轉彎,略過他不記。..曾經有一位老者求見百丈懷海禪師,老者問禪師:「大修行人要不要受果報?」禪師說:「當然要啊!」老者這時說:「其實我是野狐化身,我很早就開始修行,五百世前,曾有人問我:大修行人要不要受果報?我當時回答:大修行人不落因果。」
  • 唐代的懷海禪師,真的創立了《百丈清規》嗎?
    禪師在唐開元八年的時候出生的,元和九年的時候圓寂,享年九十五歲,但是近來也有學者對此產生質疑,說唐代的懷海禪師真的創立了《百丈清規》嗎?其實懷海禪師原來是姓王名木尊,民間傳說他在小的時候不會說話,祖母想盡辦法讓他開口說話,就帶著他去往了龍泉寺中燒香拜佛,令人驚訝的是懷海在佛像前竟然可以開口講話,祖母興高採烈的回到家中,到家以後發現懷海又不能講話了。
  • 佛學:馬祖法嗣百丈禪師開創叢林清規,不只是佛門戒律
    百丈懷海禪師的開悟弘法百丈懷海禪師出生於今天的福州長樂區,俗家姓王,二十歲那年在廣東潮州慧照禪師座下出家,後來前往南嶽拜法朝和尚為師並受具足戒,沒過多久就獨自前往安徽廬江浮槎寺研讀經藏。後來得知馬祖道一禪師在江西境內弘法,就前往江西拜馬祖道一為師,修習禪學頓悟心法。
  • 活潑潑的禪宗公案~百丈懷海與師父馬祖
    百丈懷海禪師年青的時候,給馬祖道一禪師做侍者。一天,他跟著師父去遊山,看到天上有野鴨子飛過來了,就說:「師父師父,看,野鴨子野鴨子!」馬祖道一禪師抬頭看了看:「唔,野鴨子,是的!」就接著向前走。走了幾步之後,馬祖道一禪師回頭問懷海:「野鴨子呢?」
  • 百丈懷海被師傅扭得鼻子都歪了,卻瞬間領悟了佛法的真諦
    唐代百丈懷海禪師(720-814),俗姓王,童年出家,他與西堂智藏、南泉普願同時入室,跟隨馬祖道一禪師學禪,時稱「三大士」。開悟後,禪師住持百丈山(今江西省奉新縣境內),故稱「百丈懷海」。他的法嗣有溈山靈祐、黃檗希運、長慶大安等15人。
  • 農曆正月十七日 唐代高僧百丈懷海禪師圓寂紀念日
    2014年2月16日,農曆正月十七日,是馬祖道一法嗣、南嶽下第二世百丈懷海禪師圓寂紀念日。百丈懷海禪師(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百丈懷海(720~814),唐代高僧。俗姓王,福州人。
  • 活潑潑的禪宗公案~百丈懷海與師父馬祖的故事
    一天,他跟著師父去遊山,看到天上有野鴨子飛過來了,就說:「師父師父,看,野鴨子野鴨子!」馬祖道一禪師抬頭看了看:「唔,野鴨子,是的!」就接著向前走。於是,他一下轉過身來,很用力地擰住百丈懷海的鼻子,大聲喝道:「你再說一遍,野鴨子到底哪裡去了!」這一喝,讓悟性極高的懷海馬上明白過來了,他衝著師父深深點了點頭,也沒有說話。師徒倆心領神會,於是接著遊山。
  • 百丈禪師被徒弟黃檗禪師摑了一掌,不怒反喜:無師無徒,禪機開悟
    熟悉《景德傳燈錄》的人就知道,其中卷九記載了黃檗禪師開悟的事。黃檗希運禪師行腳雲遊京師,因受人啟發指示,前往江西洪州向百丈懷海禪師處拜師參學。一天,百丈禪師問黃檗禪師:「什麼處去來?」(你到哪裡去了現在才回來?)黃檗答道:「大雄山下採菌子來。」(我去大雄山下去採了菌子,這才回來。)
  • 徐文明:百丈懷海禪師是否創立了天下清規
    編者按:百丈懷海禪師,中國佛教史上最具劃時代意義的人物之一。他制定的叢林清規在中國禪宗寺院流布千年,是執行時間最長的集體共住管理制度。2011年8月29日,在中國江西百丈山佛教文化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的佛教專家將在江西百丈寺追古問今,共同揭開天下清規的秘笈旨要。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徐文明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懷海是否創立百丈清規的問題探討》的論文,提出懷海大師及其僧團制訂清規是其對禪宗的獨特貢獻,也是他在叢林中享有盛譽的重要原因。
  • 3月6日(農曆正月十七)恭逢唐百丈懷海禪師紀念日
    -----百丈懷海禪師語佛教在線消息 2007年3月6日(農曆正月十七日)恭逢唐代禪宗百丈懷海禪師紀念日。唐洪州百丈山之大智禪師懷海,馬祖道一禪師之法嗣,他始創禪門的規式,即《百丈清規》,對於中國佛教的體制構建具有深遠的影響。
  • 大愛暖千秋:遇見長樂百丈禪師之「千」
    縱覽中國禪宗史,百丈懷海是個彪炳史冊的人物:中國禪宗教義的確立,基於六祖慧能;中國禪宗教義的傳播,仗於馬祖道一;中國禪宗戒律的制定,始於百丈懷海,故有「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之說,懷海是帶著特殊使命登上禪宗的歷史舞臺的。陳麗榕/畫木尊出生,天顯異兆。
  • 神贊禪師,開悟後不忘原來老師,三番兩次提點,幫助老師
    本篇文章介紹的是福州古靈神贊禪師的故事,頂禮禪師,希望大家喜歡。福州古靈神贊禪師,百丈懷海禪師之法嗣,姓氏不詳,出家後從本州大中寺受業,後行腳參禮百丈禪師,得以開悟見性。開悟後即回大中寺,欲點化其本師,以報剃度之恩。
  • 《野鴨子是候鳥嗎》:汪曾祺老先生和百丈禪師的野鴨子
    看到汪曾祺先生筆下的野鴨子,讓我想起了讓百丈禪師開悟的那群野鴨子。百丈懷海禪師是唐代禪宗高僧,因其後半生常居住於洪州百丈山中(今山西奉新),故世稱「百丈禪師」。在《五燈會元》中記錄了一個關於百丈禪師與野鴨子的故事。
  • 【法訊分享】百丈禪七
    幼年即從西山慧照和尚出家,後到衡山法朝律師處受具足戒。因聽說馬祖道一禪師在江西傳法,遂前往投師參學,與當時的西堂智藏、南泉普願,並為馬祖座下的三大入室弟子。有一天,懷海禪師陪同馬祖在野外行腳。這時恰好有一群野鴨子從附近飛過。馬祖問:「是甚麼?」懷海禪師道:「野鴨子。」馬祖問:「甚處去也?」懷海禪師道:「飛過去也。」
  • 侍者被師父擰痛鼻子竟開悟 終成一代禪宗大德
    幼年即從西山慧照和尚出家,後到衡山法朝律師處受具足戒。聽說馬祖道一禪師在江西傳法,遂前往投師參學,與當時的西堂智藏、南泉普願,並為馬祖座下的三大入室弟子。 有一天,懷海禪師陪同馬祖在野外行腳。這時恰好有一群野鴨子從附近飛過。馬祖問:「是甚麼?」 懷海禪師道:「野鴨子。」 馬祖問:「甚處去也?」 懷海禪師道:「飛過去也。」
  • 農曆二月初一恭逢馬祖道一禪師紀念日
    佛教在線消息 2007年3月19日(農曆二月初一日)恭逢唐代馬祖道一禪師圓寂紀念日。馬祖道一,是中國唐代著名的禪師,漢州什邡(今四川什邡縣)人,俗家姓馬,後人尊為馬祖。他幼年依資州處寂出家,從渝州圓律師受具戒。開元中(735年頃),到衡山,結庵而住,整日坐禪。當時南嶽懷讓住在般若寺,道一於他坐下豁然契會後,侍奉十年,才離南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