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11月8號訊 記者張玉榮 實習記者柯深鎔 11月7日,由廣州市委宣傳部、潮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潮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共同主辦的「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在廣州塔一樓環形展廊亮相。本次展覽是廣州與潮州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次攜手舉辦非遺主題展覽,旨在通過兩地非遺項目的對比式呈現和場景化展示,讓遊客切身感悟嶺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廣州和潮州同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考察廣州,今年考察潮州時,都十分關心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廣州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116項,其中人類非遺代表作2項、國家級項目17項、省級項目81項。潮州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10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5項、省級項目23項,同樣實力雄厚。
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
本次展覽採用對比展示的方式,可以直觀看到兩地非遺的特點。這次展覽是非遺進景區的一次嘗試,讓非遺由街巷、作坊、工作室走向市場、走向社會、走向百姓生活,以此來加快傳統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步伐。
展覽共展出兩地精品45件套,其中廣州18件套,潮州27件套,這些作品分三大類:繡、彩、雕。繡是刺繡,一針一線盡顯山河錦繡。彩是釉上瓷,一筆一划勾勒千年繁華。雕是雕刻,一琢一磨詮釋匠人精神。作品選取上有最傳統的,也有最新的,體現了傳承發展;展陳上採用對比的方式,參觀者可以很直觀地看出兩地同類作品的特色,比如廣繡精工細作、潮繡立體豐滿;廣彩如萬縷金絲織白玉;潮彩或通花鏤空或國畫入瓷;廣作為國內三大流派,繁複厚重;潮州木雕五彩裝金。
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
為營造兩地非遺多姿多彩的濃鬱氛圍,展覽還設置了繡、彩、雕三個藝術場景,以及多個互動打卡點,給遊客以穿越古今的時空交織感。
對於本次展覽,廣東省政府文史館館員、廣東省非遺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春雷表示:「廣州和潮州,以文化為媒,聯手舉辦非遺精品展,非常有意義。廣府文化和潮汕文化都是嶺南文化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聯袂展示,不僅彰顯了各自的歷史、文化、藝術特色,而且會更加催生嶺南文化的融合度和多樣性。這次展出,會給廣大市民和參觀者,帶來不一樣的視覺衝擊和更加豐富的文化思考。」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2月31日。
11月7日晚,「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還推出了重磅子活動——「粵潮粵精彩——粵劇、潮劇戲曲交流」專場演出。
本次專場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視察廣州及今年視察潮州期間對戲曲文化的指示精神,依託「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惠民演出品牌,邀請廣州粵劇院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黎駿聲、蘇春梅、吳非凡,潮州市潮劇團著名潮劇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劇代表性傳承人鄭舜英,和陳潮欽、王流書等名家,與廣州粵劇院的李偉驄、莫燕雲,潮州市潮劇團的黃奕凱、黃學嫩等新秀同-臺獻藝。
潮州市潮劇團成立於1956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在粵東和東南亞一帶享有較高聲譽,被觀眾譽為「名城之花」。潮劇團精心挑選了古裝潮劇《二度梅》《齊王求將》、現代潮劇《韓江紙影人》,以及潮劇大聯唱《梨園歡歌》赴專場進行展演。
潮劇《二度梅》選段,鄭舜英飾演
廣州粵劇院作為全球最大的粵劇院團之一,蜚聲海內外,本次專場演出精選粵劇《花箋記》《楊門女將》選段、現代粵劇《清水河畔》選段,以及《龍騰虎躍競比高》等多個優秀作品。
粵劇《花箋記》選段,黎駿聲、蘇春梅飾演
粵劇《楊門女將》,吳非凡飾演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 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帶動文化事業取得大發展大繁榮。當晚,晚會分別選取了粵劇、潮劇在新時代創作的藝術佳作進行展示。其中,廣州粵劇院的青年藝術家李偉驄、莫燕雲演出了現代粵劇《清水河畔》選段,該劇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戲劇立意,展現出當下具有廣州特色的新農村面貌,深入探討挖掘「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意義,反映了廣州作為「先富起來」的城市,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積極重視讓廣大人民群眾在精神和文化上「脫貧致富」。潮州市潮劇團青年藝術家黃奕凱、黃學嫩演出了現代潮劇《韓江紙影人》選段「對偶相思」,該劇以「新中國成立70周年、《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為時代主題,講述潮州紙影(鐵枝木偶)戲班幾十年的恩怨情仇。
此外,本次專場還演出了潮劇大聯唱《梨園歡歌》和粵劇《璀璨梨園耀嶺南》。兩個節目均以盛大的陣容分別展示了潮劇、粵劇的各行,展現兩個劇種在新時代發展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