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看見新聞,廣州10餘家醫院被控推薦「假奶粉」:孩子過敏症狀沒好,反而發育緩慢。
醫生為了拿回扣推薦假奶粉,真是喪盡天良!這哪裡是醫生,分明就是殺人犯!
嬰幼兒全靠奶粉提供營養維持生命並健康成長,那是寶寶的主食啊!無德醫生竟然推薦假奶粉,導致孩子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這簡直就是慢性殺人啊!
醫生的天職是治病救人,現在某些醫院、某些醫生,為了一點蠅頭小利,不僅不用心治病救人,反而做出害人健康、害人性命的事情,連醫生職業道德的底線都完全喪失了!這樣的醫生,能夠治病救人嗎?
範仲淹說:「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如若不能做宰相治國平天下,那麼就去當個好醫生,幫助天下人解除疾病的痛苦。
作為一個醫生,全心全意治病救人,為患者解除痛苦,這是醫生的職責和職業道德。
從古至今,在世人眼裡,醫生是一個神聖的職業。醫德對於醫生至關重要。沒有高尚的醫德,成不了大醫。沒有精湛的醫術,也成不了大醫。這就是大醫精誠。
《大醫精誠》一文出自唐朝孫思邈所著之《備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醫學典籍中,論述醫德的一篇極重要文獻,為醫者所必讀。大醫精誠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要有高尚的醫德,具有大慈大悲的菩薩心腸,普救眾生的仁心。無論病人是富人還是窮人,無論病人是親人,還是仇人,一律一視同仁。看見病人的痛苦,要感同身受。要全心全意為病人治病。沒錢支付醫藥費,也要治病救人。
二是要有精湛的醫術。光有一顆治病救人的心,卻沒有精湛的醫術,不僅不能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還無異於殺人。因為是藥三分毒,藥餌無異於刀刃(葉天士語)。醫術不精,亂用藥物給人治病,相當於殺人。
所以醫德高尚者,為了解除病人的疾苦,必定會鍥而不捨,孜孜不倦的鑽研中醫,找出治病救人的良方。
比如張仲景,看見傷寒瘟疫導致十室九空,自己這個大家族三分之二以上的親人也死於傷寒證。生靈塗炭,橫屍遍野,慘不忍睹。張仲景痛下決心,潛心研究傷寒病的診治,發誓一定要制服傷寒症這個瘟神,做個能解脫人民疾苦的醫生。
他勤於古訓,博採眾方,歷時數十年,終於寫成了劃時代的臨床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共十六卷。經後人整理成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本書。《傷寒雜病論》系統地概括了「辨證施治」的理論,為我國中醫病因學說和方劑學說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後來該書被奉為「方書之祖」,張仲景也被譽為「經方大師」和「醫聖」。中醫四大經典名著,他一個人就佔了兩本。
我們今天吃的餃子,就和張仲景有關。張仲景時代,氣候非常寒冷。他看見勞動人民的耳朵都凍爛了。就叫徒弟在空地搭了個棚子,支上大鍋,為窮人舍藥治病。開張的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藥名字叫「祛寒嬌耳湯」。是用羊肉、辣椒以及驅寒藥一起煮湯,然後將羊肉包在耳朵形狀的麵皮裡。張仲景讓徒弟給每個窮人一碗湯,2個「嬌耳」。從冬至舍藥到過年。人們吃了「嬌耳」,喝了湯,渾身發暖,兩耳生熱,再也沒人把耳朵凍傷了。
張仲景是在冬至這天去世的,又是在冬至這天開始為大家舍「祛寒嬌耳湯」的。為了紀念他,從此大家在冬至這天都要包一頓餃子吃。
還有吳鞠通,眼睜睜看見父親死於疾病,自己卻不能救治,認為是大不孝,下定決心學醫。苦讀經典,勤於臨床。看見溫病流行,死人無數,就集中精力精力研究溫病。最後寫成了《溫病條辨》,成為中醫四大名著之一。
再看藥王孫思邈,也是這樣的大醫。孫思邈活了100多歲,一生中救人無數,對中國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孫思邈在世界醫學史上開創了「24個第一」。
他不貪名利,不求富貴。唐太宗、高宗曾多次招他任國學博士、諫議大夫等職,均被婉言謝絕。
歷代著名醫學家都具有高風亮節的操守,大慈大悲的情懷。生死面前, 患者為大。他們不怕風險,冒死救人的故事更是數不勝數。
比如扁鵲雪地柳條接骨,反被誣陷為劫匪。
又如明代範彬冒著違抗王命會被砍頭的風險,先救危重農婦,後治王妃。
再如宋朝名醫何澄,被一女子請去給其身患危重疾病的丈夫治病。因家裡一貧如洗,女子主動提出以身換醫。被何澄嚴詞拒絕,後免費將其丈夫治癒。
這些歷代著名醫學家,都是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集於一身的典範,給醫者樹立了光輝榜樣。
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希臘從醫者的誓言,大醫精誠是中醫的誓言 。
醫德和醫術一樣,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過後天學習的。
所以,凡是從醫者,醫德這課不可或缺。大醫精誠,仁德為先。《大醫精誠》,醫者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