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無處不在,
生活處處語文。
只要學法在手,
學習語文不愁。
問題不在於告訴他一個真理,而在於教他怎樣去發現真理。(盧梭)
在我們業以置身其中的世界裡,教育的目標務必是培養開放的、靈活的和適應性的人,學會怎樣學習並且因而能不斷學習的人。(羅傑斯)
期盼語文課的美麗轉身——變「教課文」為「教語文」。(吳忠豪)
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王金成)
在成長的道路上,最需要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高效智慧的學習方法。(餘映潮)
不怕一個人會100種功夫,只怕一個人把一個招式練100遍。(李小龍)
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堆積知識,而是學習一種思維方式。(哈佛教授)
閱讀寫作的思維和方法人人需要。(部編教材總主編溫如敏)
感受原文
走近作者如沐春風,感受原文似逢甘霖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探索之旅
現成答案滋生惰性,探索旅程增長才能
(怎麼學)
明確與把握
目標:
1.按要求會認、會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體會詩歌的感情。
過程:
自主探究【自主生成問題→自主解決問題,合作解決問題】
合作探究【合作生成問題→自主解決問題,合作解決問題】
方法:
類讀法(全稱:「類中類文章讀學法」)
(怎麼學)
標段與勾劃
這首詩共四句,是一首七言絕句。劃出生字、難詞、精彩詞句。
(怎麼學)
查閱與積累
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王維遷居於蒲縣(今山西永濟),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獨:獨自。異鄉:他鄉。為:做。逢:遇到。倍:加倍,更加。遙:遙遠。知:知道。處:地方。遍:滿,全。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
(怎麼學)
閱讀與思考
(怎麼學)整體誦讀
[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語音、字形、節奏、語調、語速、記誦等角度生成並解決問題]
(怎麼學)一、讀準字音,認準字形
[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音、形、組詞等角度生成並解決問題]
(怎麼學)(一)辨析多音字
為(wéi)成為處(chù)高處少(shǒo)減少
(wèi)為了(chǔ)處分(shào)年少
(怎麼學)(二)區別形似字
憶(yì)回憶逢(féng)相逢遙(yáo)遙遠
億(yì)億萬縫(féng)縫紉搖(yáo)搖動
(怎麼學)二、停頓恰當,節奏合理
[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按照詞、詞的組合等角度生成並解決問題]
句例:
(一)按音節劃分節奏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按意義劃分節奏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怎麼學)三、語氣明顯,流暢自然
[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語調、語氣、語速等角度生成並解決問題]
句例:
重音: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語氣:陳述語氣,讀出思念之情,讀出惆悵的口吻。
語速:慢。
(怎麼學)四、按照要求,選擇記誦
[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強行記憶、理解記憶、想像記憶等角度生成並解決問題]
有感情地誦讀並背誦這首詩,注意積累精彩詞句。
(怎麼學)粗知文意
[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釋詞、特殊句式、文化常識、譯法等角度生成並解決問題]
一、準確釋詞
[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一般詞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角度生成並解決問題]
(一)掌握一般詞語
(二)注意一詞多義
獨—獨在異鄉為異客(獨自)
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老而無子的人)
故人不獨親其親(單單)
異—獨在異鄉為異客(另外)
父異焉,借旁近與之(感到詫異)
(三)區別古今異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山東,古義:崤山以東。今義:今山東省。)
(四)揣摩詞的活用
每逢佳節倍思親(親:親人。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二、了解句式
[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省略句式、倒裝句式、判斷句式、固定句式等角度生成並解決問題]
省略句
(我)獨在異鄉為異客(省略了「我」)
三、了解文化常識
[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國號、帝號、年號、官名、地名、物名、人名等角度生成並解決問題]
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
山東:王維遷居於蒲縣(今山西永濟),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
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
四、翻譯文句
[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文言知識、詞義、翻譯方法等角度生成並解決問題]
句例:每逢佳節倍思親
釋詞:(每當)(遇到)(佳節)(更加)(思念)(親人)
譯句:每當我遇到佳節的時候,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譯法:運用了照搬法、加法和置換法。
譯文:
我獨自在異鄉做客人的時候,每遇到佳節良辰時總會更加思念起家鄉和親人。雖然我人在遙遠的他鄉,但早就知道今天是重陽節,我想故鄉的親人兄弟們都會到高處登高望遠,全部佩戴上茱萸,這時他們會發現少了我一人不在。
(怎麼學)分類閱讀
[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基本類到包容類到基本類到包容類到遷移再到創新等過程中生成並解決問題]
(怎麼學)一、類型感知[瀏覽掃描,明確方向]
[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文體、所寫內容等角度生成並解決問題]
這是一首詩。共四句,每句七個字,是一首七言絕句。
(怎麼學)二、類型切分[火眼金睛,透視切割]
[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文體、所寫內容、表達方式等角度生成並解決問題]
詩中寫了人,寫了事,可切分為「寫人」類、「寫事」類和「詩歌」類。
(怎麼學)三、類型閱讀[步步設疑,解剖麻雀]
[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對象、寫法、意圖等角度生成並解決問題]
(一)讀「寫人」類(「人」象)「寫事」類(「事」象)
寫何人和何事?寫詩人在重陽節想念故鄉的兄弟們。
可細擬為:
第一句:寫詩人獨自在他鄉。
第二句:寫詩人每逢佳節更加的思念親人。
第三句:寫詩人想像故鄉的兄弟們登高的情景。
第四句:寫詩人想像登高時插滿了茱萸的情景。
如何寫?1.讀出寫法
(1)直抒胸臆。
詩的開始就用「獨」字開篇,這不僅是指孤身一人,還含有內心孤單寂寞的意思。「思」直接道出了詩人對親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2)運用想像。
詩人在遙遠的異鄉,遇上重陽節,思念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把親人們登高、插茱萸歡度重陽,可是自己卻不在其中的情景展現在自己眼前。由此可以理解詩人此時的孤獨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2.讀出人物的性格特徵
詩人:孤獨,寂寞,思念家鄉,思念親人。
3.讀詩人及寫詩背景
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這首詩抒發身在異鄉的遊子適逢佳節對故鄉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們的心聲,引起人們的共鳴。全詩樸素無華,蘊藉深厚,用詞精練,曲折有致,堪稱千古絕唱。
目的何在?為了表現作者的寫作意圖。
(二)讀「詩歌」類
1.讀出詩歌所言之志
[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主要內容、寫作目的等角度生成並解決問題]
這首詩通過描寫詩人獨自在異鄉,在重陽節想起了遠方親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抒發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2.揣摩精彩詞句,精讀精彩片段
詞例: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詞意、技法及作用、用詞意圖等角度生成並解決問題]
揣摩:「獨」,獨自的意思。它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孤身一人;二是孤單寂寞。表現了詩人離開家鄉,離開親人的孤獨寂寞之情。
句例: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思想內容、技巧、意圖、語言等角度生成並解決問題]
揣摩:這兩句話的意思說「雖然我人在遙遠的他鄉,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陽節,我想故鄉的親人兄弟們都會登高望遠,佩戴茱萸,這時他們會發現少了我一人不在」。這是詩人想像遠方親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從中可以體會到詩人孤獨寂寞、想念家鄉、想念親人的感情。
片段精讀:
[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知識、技能、意圖、過程與方法等角度生成並解決問題]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解釋加點的詞。
每逢佳節倍思親()
2.說說第一二句的意思。
3.詩歌的第三四句好在哪裡?
4.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怎麼學)四、類型遷移[學以致用,觸類旁通]
[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角度生成並解決問題]
(怎麼學)(一)閱讀能力遷移[去做哥倫布吧,這裡的新大陸等著你]
[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按照「類中類文章讀學法」閱讀,從讀學過程中生成並解決問題]
過分水嶺
【唐】溫庭筠
溪水無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湲一夜聲。
【注釋】
過:經過。分水嶺:在今陝西省略陽縣東南。無:沒有。情:感情。似:好像。入:進入。得:能夠。便是:就是。分頭:分手。處:地方。潺湲:溪水流動的響聲。
(怎麼學)(二)寫作能力遷移[採名家名作之長,為我所用,成就自我]
[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寫法的角度生成並解決問題]
1.仿照「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寫兩句話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
2.想像一下你畢業時的情景。
(怎麼學)(三)交際能力遷移[能說會道,八面玲瓏]
[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複述能力、傾聽能力、應對能力等角度生成並解決問題]
描繪一下你家中秋節的情景。
(怎麼學)
求異與創新
我的舞臺【我的懷疑我傾吐,我的見解我展示,我的舞臺任我舞】
[生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從內容、意圖、技法、語言等角度生成並解決問題]
從內容上生成:
從意圖上生成:
從技法上生成:
從語言上生成:
……
讓「補課」一詞從我的詞典中消失。
祈禱:
交給孩子自學的鑰匙,點亮家長陪伴的燈塔,搭建師生共舞的平臺,折斷孩子依賴的拐杖,成就孩子「得天下」的夢想。祈禱有一天,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漫步在漫山遍野的語文楓林,拾起一片片火紅的楓葉,我心安然:此生無憾矣!
特此申明:此方法為「語文楓林」獨創。為了更好地詮釋學法,引用了大量的資料,若需刪除,請聯繫我們。
《情網》(詞:劉虞瑞曲:伍思凱演唱:張學友):
請你再為我點上一盞燭光,因為我早已迷失了方向,我掩飾不住的慌張,在迫不急待地張望,生怕這一路是好夢一場。
而你(語文)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輕易就把我困在網中央,我越陷越深越迷惘,路越走越遠越漫長,如何我才能鎖住你眼光。
情願就這樣守在你(語文)身旁,情願就這樣一輩子不忘,我打開(教研)這扇窗,卻看見長夜日悽涼,問你(語文)是否會捨得我心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