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向來是男權社會,男性在社會當中擁有這絕對的社會去哪裡,女性一般在封建社會地位非常的低。男人能夠擁有三妻四妾便是男權最好的體現,要知道在古代人們對於女性的貞潔非常的注重,一旦女性友不潔的行為,動輒浸豬籠,十分殘酷。至於男性的話,並沒有那麼多的限制甚至連女性都認為,男子三妻四妾是地位的象徵。俗話說嫁雞隨雞、嫁給狗隨狗,這就句話在古代得到很大的體現。
俗話說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無論在古代人還是現代人的眼裡,結婚都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而對姑娘們來說,嫁人更是人生中只有一次的無比重要的時刻。因此,如何選好女子的陪嫁物品對娘家來說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麼古代女子出嫁都會陪嫁哪些東西呢?古代女子嫁妝,這3件必不可少,其中有一件,令人臉紅!
第一件是床上用品,這對於我們現在來說也是非常普遍的,比如鴛鴦被套、枕巾等,還有一些家裡人贈送給婆家人的衣物禮品等等,都是裝在嫁妝的底部。為了祝福新人喜結連理,鴛鴦圖案的枕被最能詮釋對新人的祝福,這和我們現代人是非常的相似的,但不同的是,我們現代基本都是紅色的,而在古代新歡當天都是用白色的,新婚的第二天一早男方的父母就會去檢查這張白床單以防作假。
第二件就是刺繡,大家閨秀,一門不出,二門不邁,古代女子以上街拋頭露面為恥,即使是上街也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但是很不方便,所以女孩子們乾脆在家,但是無聊怎麼辦,就只能學一些女紅來打發時間。而這個技能也會在往後的結婚中給自己加分。男方一般都會誇耀自己的媳婦女紅做得多好多好,肯定是持家的好料子。因此,我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就能看到很多女性都是會刺繡的!
第三就說出來就有點害羞了,是一本陪嫁圖冊,一些大家族的女子,在婚嫁之前一般是杜絕談「性」,這也就使得她們對這一方面並沒有什麼了解。每當這些女子在出嫁的時候,為能夠保證新婚之夜水到渠成,於是娘家人便會為她準備一本陪嫁圖冊,女子會在新婚夜之前偷偷的打開看,來學習一些男女之事,這樣來使得在同房時操作起來比較簡單。看起來還真是有嗲害羞!
古代女子婚嫁可不像現代一樣,花花錢就這麼簡單,而是有著繁瑣的程序。我們都知道,古代婚嫁之前雙方是沒見過面的,而父母之約,媒妁之言是必定的鐵律,不管人是醜是美,是高是矮,是殘疾亦或完整,指定了誰,你就得嫁誰,所以就有了俗語: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而古代對於出嫁女,娘家會有很多講究,一般在女子出嫁前都會備一份嫁妝。上文說到的3件東西就是最普遍的陪嫁品了,不知大家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