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今天正式公映,四行倉庫保衛戰中一位操著濃重天津話的「硬核營長」格外引人矚目,而且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就是原籍天津靜海的抗日英雄楊瑞符。巧合的是,片中楊瑞符的扮演者陸思宇也是地道的天津爺們兒。
影片上映前,陸思宇接受了新報記者的獨家專訪。為了《八佰》,他非常態棄演另一部自己主演的電視劇,《八佰》一場戲拍50條喊到失聲……陸思宇說,「拍攝這部電影給了我迅速成長的契機,也讓我堅定『戲比天大』是一名演員的根本」。
【因是天津人「被換角」】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陸思宇,此前在多部高分劇中出演角色:《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虎嘯龍吟》中的汲布,《破冰行動》中的宋楊等,2018年接到去《八佰》試戲的通知,陸思宇前往蘇州見到了管虎導演。
「其實本來讓我試的角色不是楊瑞符,但是虎哥得知我是天津人之後,就決定把楊瑞符這個角色給我了。因為《八佰》裡的軍人基本都說方言,這符合史實,也讓人物更鮮活。」陸思宇說。
歷史上,營長楊瑞符與副團長謝晉元率八百壯士留守閘北,以四行倉庫為依託抗擊日軍。楊瑞符是天津靜海人,15歲在天津當過學徒、小販,他是不是說一口天津話現已很難考證。陸思宇有自己的想法,「我特意找了靜海的朋友給我說了靜海話,確實和天津話不同。但我想,《八佰》畢竟是電影藝術不是紀錄片,說天津話,全國觀眾一聽就明白這是天津人,所以我為他設計了天津話。」
【一場「出聲戲」拍了50遍】
《八佰》開場不久,四行倉庫裡傳出鏗鏘有力的命令,號令中國軍人抵死堅守、半步不退的正是營長楊瑞符。這是一場用聲音表演的戲,陸思宇說:「影片中的楊瑞符必須體現領導者的風範和軍人的意志,用堅定的語氣下達命令,這都是不帶情緒的,唯有鐵血、硬剛。」
這場戲只用全景掃過全體將士,陸思宇說:「如果再看一次還是能看見我站在前面。這場必須將情緒調到最強的狀態,絲毫不能鬆懈。我記得拍了50條,最後已經喊不出來,第二天嗓子都腫了,體會了失聲是什麼感覺。」除了當時拍攝,陸思宇又為這場戲做了一次後期配音,「完成配音嗓子又腫了」。
地道的天津話總是出現在《八佰》的緊要關頭,對於天津觀眾,這樣的發號施令熱血爆棚又十足接地氣。其實這樣的硬核天津話並不是陸思宇平時講話的風格,「平時我說話還是挺平靜的,工作後也很少有機會能說天津話,這次算是把狀態全都激發出來了。」楊瑞符的臺詞密集又強悍,陸思宇和配音指導程寅老師不斷推敲天津話的咬字發音。難怪觀眾看了紛紛表示:這是近年來聽過的最地道、最熱血的天津話臺詞。
【曾是天津學霸藝考生】
陸思宇家在南開區,高三之前從沒想過當演員。「我是實驗中學畢業的,之前就是想按部就班考個工科大學。剛上高三那年我偶然看了孫儷主演的《一米陽光》,我突然覺得角色那種自由的狀態是我想追求的,隨即萌發了當演員的想法。」
只剩半年時間才決定藝考,無疑是個瘋狂的想法,陸思宇說服了父母,找表演老師學表演,突擊藝考課程,報考了7所藝術高校,最終接到了北京電影學院等5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妥妥的學霸考生。
和同班同學楊冪、袁姍姍等人的順風順水相比,陸思宇畢業後拿過最佳男演員,也經歷了低潮。一路走來,他對波折有了新的思考,「作為演員,每個人成長道路都不一樣,要堅持自己的方向和初心。」
就像拍攝《八佰》之前,他在另一個劇組遭遇了匪夷所思的事件,也沒有動搖自己的初衷,「進《八佰》之前,正在另一部劇中演男一號,我當時和劇組打了招呼,大家約定了完成工作的時間,但最終因為劇組的種種原因沒有完工,溝通無果,他們最後甚至採取了限制人身自由的極端方式禁止我離開。」最終,陸思宇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了,但辛苦拍攝的一部電視劇也算直接放棄了,「對於我來說,無論是那部劇還是《八佰》,我同樣認真對待,無愧於心」。
在《八佰》劇組的時間雖不長,但陸思宇說大家度過了一段共同成長的時光,「非常珍貴,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回頭看那些經歷都是值得的。」
新報記者王軼斐
新媒體編輯 徐丹
新報精華文章導讀金街這處商業綜合體,有了最新消息!預計明年8月份整體恢復喪心病狂!2歲半幼兒遭父親拋摔,結果……警方通報天津一幹部被查每日新報公眾平臺我們了解天津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