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邛崍花置寺石窟的唐代枓栱--轉角處的斜栱

2020-08-27 愛塔傳奇訪古之旅


在四川邛崍城外西北約十公裡的地方有座竹溪湖水庫,從水庫坐船到對岸,山崖上留下一座唐代開鑿的花置寺石窟。


【花置寺石窟】

花置寺石窟旁側有一通《大唐嘉定州邛縣花置寺新造無量諸佛石龕像記》石碑,根據碑文可知唐貞元十四年(798年)長安章敬寺僧人來到邛崍,開鑿了花置寺石窟。


【石窟一角的《大唐嘉定州邛縣花置寺新造無量諸佛石龕像記》石碑】

花置寺留下來的窟龕中有一龕經變,窟門兩側刻有十六觀,這應是一龕觀無量壽經變,龕內雕刻出了許多殿宇樓閣,其中詳細表現出了出跳枓栱,傳遞了非常珍貴的唐代建築信息。


【花置寺觀無量壽經變龕】

可惜的是花置寺開鑿在砂巖上,淨土變龕上方正好有山水流過,侵蝕嚴重,現在右首邊的雕刻形象已無法分辨,左首邊也風化嚴重,尚能看出幾組建築的輪廓。


【右首邊雕刻已完全風化】


【左首邊還殘存一些建築信息】

窟龕正面西方三聖背後各有一棟兩層樓閣,石龕兩側也各雕一座兩層樓閣,整個石龕共雕刻了五棟樓閣,樓閣間有橋梁連接,這些樓閣簷下都曾經有出跳枓栱,但多已嚴重風化,僅有數朵枓栱尚可辨認。

【為數不多枓栱尚可辨認】

阿彌陀佛左首邊觀音菩薩背後的樓閣的第一層尚存一朵較為完整的轉角鋪作及柱方結構,從這裡可以看出這座建築柱頭圓潤卷殺,只用闌額不用普拍方,轉角鋪作正出為雙抄全計心,泥道栱上承柱頭方,第一跳跳頭用重栱,第二跳跳頭用獨立的令栱,令栱上的齊心枓、散枓清晰可見,未用耍頭,斜出可見角華栱兩跳,其上部分已損失,在第二跳角華栱跳頭上有一斜置的令栱,轉角鋪作用斜置令栱的方式其他實物所不見,為我們豐富了唐代建築的細節信息。

【轉角鋪作】

這座建築的補間位置採用了人字栱。

在現存的七座唐代建築實物中有四座柱頭鋪作採用兩跳華栱,根據跳頭結構的不同這四座唐構又可分為三種類型,一種如南禪寺大殿跳頭採用令栱;第二種如廣仁王廟正殿和開元寺鐘樓,跳頭採用短替木;第三種如布村玉皇廟前殿,跳頭既不用令栱也不用短替木,而是直接承託方材。

相關閱讀:

【南禪寺大殿柱頭鋪作,雙抄託令栱】


【廣仁王廟柱頭鋪作,雙抄短替木】


【開元寺鐘樓柱頭鋪作,雙抄短替木】


【布村玉皇廟柱頭鋪作,雙抄託方材(修繕前)】

花置寺這朵轉角鋪作所表現出來的枓栱結構特徵與南禪寺是相同的,雙抄託令栱,這種結構特徵並非唐代所特有,在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

河北邯鄲南響堂石窟保存有北齊時期的雙抄託令栱的結構形式,無耍頭與花置寺是相同的。

【河北邯鄲南響堂北齊枓栱,雙抄託令栱】

西安博物院收藏的一座小石塔,推斷西魏,也是雙抄託令栱,無耍頭。


【西安博物院小石塔雙抄託令栱】

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中,也能找到多處雙抄託令栱不用耍頭的例子,如盛唐172窟等

實物中唯一採用雙抄託令栱的南禪寺大殿是有耍頭的,而南禪寺這個耍頭有些蹊蹺之處。

南禪寺大殿的梁架採用四椽簷栿通搭,梁頭伸出分別做前後簷枓栱的第二跳華栱,在四椽栿之上用了一根繳背,這根繳背的兩頭也伸出前後簷做耍頭。

【南禪寺大殿繳背】

這根繳背看上去可以起到加強梁的承載力的作用,然而根據大殿的維修報告,南禪寺繳背並非整根材料,而是東縫三段西縫四段,這就起不到任何負重的作用了,只是伸出做耍頭。

這就讓我們懷疑兩根繳背是原裝如此還是後世維修時更換上去的?進而耍頭是唐代原裝還是後世添配?然而在七十年代的維修中這兩根分段的繳背連同耍頭都更換成了全新的,現在想觀察一下繳背與主梁的風化差異或耍頭與華栱的風化差異已是不可能了。

【南禪寺大殿的新耍頭】

我不知道更換繳背的原因是什麼,或許是為改變古人不符合力學原理的做法?過分恢復想像中的歷史原貌使我們喪失了許多寶貴的歷史信息。

花置寺這朵轉角鋪作的珍貴之處在於可以看到第二跳角華栱之上用了一隻斜置的栱,這是現存實物中所不見的。

現存最早的斜栱應用是山西九原崗大墓出土的壁畫建築中的枓栱,時代推斷為北朝,在敦煌壁畫的建築中,斜栱出現在瓜州榆林窟,時代已是唐以後的五代時期。


【九原崗大墓壁畫建築斜栱】

花置寺出現在轉角鋪作上的這隻斜栱有可能是唐代建築中唯一的斜栱發現,極大豐富了我們對唐代建築的認知,唐代建築豐富多彩,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

這一龕左首側壁的樓閣也已風化嚴重,兩朵枓栱尚存,一朵是第一層簷下的柱頭鋪作,局部風化,還原後應是與前面提到的轉角鋪作相同的雙抄託令栱;另一朵位於平座之下,為單抄託令栱。

【側壁樓閣殘存柱頭鋪作】


【側壁樓閣平座枓栱】

花置寺無量壽經變龕的損失情況觸目驚心,倖存下來的唐代枓栱特徵絕無僅有,非常珍貴,如果再不採取隔水措施,連這一點僅存的信息後人也難以看到了。

花置寺是來自長安敬章寺的僧人開鑿的,《大唐嘉定州邛縣花置寺新造無量諸佛石龕像記》碑上載大曆四年(769年)代宗皇帝創修敬章寺,為給母親章敬皇后祈福而建,大太監魚朝恩把自己的宅院施捨出來做為寺院。

魚朝恩是四川瀘州人,安史之亂中追隨太子李亨,李亨即位後魚朝恩權傾一時,據記載章敬寺規模巨大,四十八院四千餘間,建設時木料不足,拆掉了許多沒官宅院,其中包括哥舒翰宅,哥舒翰是唐朝名將,在平定安史之亂中戰敗被俘,於建造章敬寺十年前被殺。

肅宗、代宗時魚朝恩權利很大,行事肆無忌憚,章敬寺建造三年後,代宗與宰相元載密謀設計將魚朝恩殺死。

章敬寺並未因魚朝恩的死而停止建設,德宗李适留有一首《七月十五日題章敬寺》詩,並請周昉繪製章敬寺的壁畫,今章敬寺已無存,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流傳至今,可以想像壁畫的精美。

【周昉《簪花仕女圖》】


同在德宗時章敬寺僧人開鑿了花置寺,石窟中能否找到周昉壁畫的影子呢?欣賞幾張花置寺石窟的美圖










【2017年2月27日到訪花置寺】

相關焦點

  • 四川巴中西龕53龕唐代石雕闕樓與《清明上河圖》中的城樓
    簷下枓栱仿真度高,可看做完整的唐代枓栱再現,也是目前發現的結構最複雜的唐代石雕枓栱。,可惜已經殘損較多,經過仔細還原比對,可知這座建築無普拍方,山面每間一朵補間鋪作,正面每間可見兩朵補間鋪作,轉角鋪作和補間鋪作均採用了七鋪作雙抄雙昂,這樣的枓栱布局是現存唐代建築中所不見的,而且還有許多細節信息是我們以往所不知的,研究這兩座樓閣的枓栱對我們開闊視野,更深入地認識唐代建築會有很大幫助。
  • 夏日尋幽處 邛崍竹溪湖
    小貼士自駕路況:成都—邛崍全高速(65公裡),邛崍—竹溪湖水泥路面(15公裡),錯車時一定要減速,要慢。坡不陡,比較好走。費用:成溫邛高速過路費:免費。竹溪湖景區門票:10元/人。住宿:70元/晚。兩幢豪華別墅 一幢可住8~12人,價格2000~3000元/幢。也有農家樂、小旅館,價格40~100元不等。
  • 炳靈寺石窟第3窟唐代石塔的建築特徵
    炳靈寺石窟位於甘肅永靖縣西南約四十公裡的積石山中,據說始建於西晉,在第169號窟中發現有十六國時期的西秦建弘元年(420年)墨書題記,這也是我國眾多石窟中年代最早的題記。炳靈寺石窟開鑿於一面山崖上,窟龕眾多,第3窟位於入口不遠處,這篇主要講講第3窟的唐代石塔。
  • 天府南來第一州:南絲路名城邛崍,一城看盡千年時光
    走在邛崍的大街小巷,舊日卓王孫冶鐵鑄錢「富甲天下」「邛州貢布」入貢宮廷並經南方絲綢之路遠銷域外的情景依稀可辨;在街頭巷尾稍作停留,似乎還能聽聞到唐時釀造邛酒「卓女燒春」,茶館用「文君茶」招待遠方客人。在邛窯,昔日裝飾筆簡意煉,潑辣豪放;高低溫釉下彩、三彩瓷器讓人心馳神往。在城市周邊,更有唐代龍興寺;四川第一高塔,全國第三高磚塔的「回瀾文風塔」,等等人文自然美景。
  • 新春耍成都 | 南絲路名城邛崍 一城看盡千年時光
    走在邛崍的大街小巷,舊日卓王孫冶鐵鑄錢「富甲天下」「邛州貢布」入貢宮廷並經南方絲綢之路遠銷域外的情景依稀可辨;在街頭巷尾稍作停留,似乎還能聽聞到唐時釀造邛酒「卓女燒春」,茶館用「文君茶」招待遠方客人。在邛窯,昔日裝飾筆簡意煉,潑辣豪放;高低溫釉下彩、三彩瓷器讓人心馳神往。在城市周邊,更有唐代龍興寺,有四川第一高塔、全國第三高磚塔的「回瀾文風塔」等等人文自然美景。
  • 看完「天下大足」特展,四川還有這些精美石窟
    四川哪些地方還有石窟和摩崖造像呢?目前已知的6000處,主要分布在與古道相連的山間河谷,形成了廣元、巴中、成都、樂山和安嶽幾個集中地區。跟隨石窟的分布區域,來看看這些四川有名的石窟代表。該窟是千佛崖最具代表性的唐代大型造像窟之一,因窟頂中部浮雕雙層蓮花,故名「蓮花洞」。巴中石窟色彩斑斕的唐代人物形象巴中是川北石窟的另一個中心區域。在歷史上,這裡曾是南北交通要道「米倉道」的必經之處,南來北往的人在此開窟造像,留下了精美的石刻藝術珍品。
  • 寶應文博 | 寶應博物館藏有一件唐代邛崍窯水盂
    這件出自邛崍窯的褐色藍彩水盂器型較為飽滿,凸顯大唐盛世之風,值得欣賞。水盂口徑3.4cm,腹徑8.8.cm,高5cm,斂口,無頸,鼓腹,整體呈扁球形,小圈足底。據介紹,這件邛崍窯褐色藍彩水盂,並不拘泥於細節,僅塑其大意,但卻依舊十分生動傳神。釉下施化妝土,腹部呈豎狀交替繪有12道藍彩、褐彩紋樣,用筆自然清新,色彩鮮豔和諧。胎質堅固、輕便小巧。整體器型端莊、典雅。
  • 四川這些精美石窟值得一看
    「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展廳之外,「四川地區石窟與摩崖造像圖片展」同時開展。四川哪些地方還有石窟和摩崖造像呢?目前已知的6000處,主要分布在與古道相連的山間河谷,形成廣元、巴中、成都、樂山和安嶽幾個集中地區。廣元石窟四川最早和最大的佛教石窟,其代表是皇澤寺和千佛崖。皇澤寺在北朝開始開鑿,初唐、盛唐時期達到高潮,中唐時期衰落。寺內現存造像54龕、1200餘軀。
  • 千手觀音:敦煌莫高窟多處《千手經變》,四川邛崍石筍山千手觀音
    「龍門石窟的東山萬佛溝有二身千手千眼觀音立像,有學者認為是七世紀末、八世紀初的作品。」如果此說可靠,則當是現存最早的千手千眼觀音像了。龕內浮雕立像三眼十二臂,掌心均有一眼,額上刻一眼,寶冠有化佛,周圍伸出無數小手臂如放射狀。
  • 千手觀音:敦煌莫高窟多處《千手經變》,四川邛崍石筍山千手觀音
    「龍門石窟的東山萬佛溝有二身千手千眼觀音立像,有學者認為是七世紀末、八世紀初的作品。」如果此說可靠,則當是現存最早的千手千眼觀音像了。龕內浮雕立像三眼十二臂,掌心均有一眼,額上刻一眼,寶冠有化佛,周圍伸出無數小手臂如放射狀。
  • 聊幾句布村玉皇廟前殿的枓栱(第二稿)
    本來隨便寫幾句玉皇廟的枓栱,沒想到越補充越長,玉皇廟的枓栱結構特殊,到唐代找些同類。山西長治市長子縣布村玉皇廟前殿是我推斷的唐代建築,其柱頭鋪作為兩跳華栱,在現存的八座唐代建築中,還有山西五臺南禪寺大殿、山西芮城廣仁王廟正殿和河北正定開元寺鐘樓的柱頭鋪作採用的是兩跳華栱。
  • 唐代木結構古建築新考(八座)(第二稿)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存續近三百年,留下了大量建築遺存,有殿宇、磚塔、石塔、石窟、墓葬等等唐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存續近三百年,留下了大量建築遺存,有殿宇、磚塔、石塔、石窟、墓葬等等,其中木結構古建築因保存不易,流傳下來最為珍貴,現存的唐代木結構古建築共有八座,而唐以前的木結構古建築已沒有存世。
  • 青羊宮、昭覺寺、龍潭寺……成都多處寺院道觀1月24日起暫停對外開放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程文雯 雷倢)成都市青羊宮、文殊院、昭覺寺、龍潭寺發出公告,鑑於近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形勢嚴峻,為確保廣大信眾、群眾的健康,過一個安定、祥和、幸福的新年,從2020年1月24日起暫停對外開放。具體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 品味四川安嶽石窟:中國密宗文化的藝術寶庫
    隨著唐朝中後期經濟文化中心的不斷南移,尤其皇帝大臣多次南奔,推動巴蜀地區人文經濟迅速發展,便出現了重慶大足、四川安嶽及達州為中心的川東南石窟群,這一帶丘陵河岸上匯聚數百處9至12世紀佛道造像,尤其很多都體現出其他地方少見的漢傳密宗文化,如著名的安嶽水月觀音和大足千手觀音。
  • 四川邛崍:「絲路首城火番餅杯」茶文化主題文學大賽開始啦
    「天府南來第一州」四川邛崍,古稱臨邛,載入《史記》的西漢辭賦大家司馬相如與才女卓文君「鳳求凰」的愛情故事誕生地,南方絲綢之路西出成都第一站,茶馬古道第一重鎮,是邛崍山脈的名茶產區,自古有「萬擔茶鄉」的美譽。公元903年(前蜀天復元年),毛文錫《茶譜》載:「臨邛數邑茶,有火前、火後、嫩綠、黃芽號。又有火番餅,每餅重四十兩,入西蕃、党項,重之。」
  • 甘肅有處石窟,人稱西北「雲岡石窟」,歷史底蘊不輸敦煌莫高窟
    說起石窟,我國境內的石窟可以說不在少數,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等就是我國石窟的代表,各種石窟景觀數不勝數,說起敦煌莫高窟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敦煌莫高窟的名聲可以說是非常的大,作為我國的石窟藝術群,敦煌莫高窟就是典型的代表,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處位於甘肅境內的石窟。
  • 四川省資訊|四川千佛崖石窟,文革時期破壞嚴重,卻藏著武則天年輕時...
    四川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四川千佛崖石窟,文革時期破壞嚴重,卻藏著武則天年輕時的真容像千佛崖石窟位於四川廣元,是一個和洛陽龍門石窟相媲美的石窟群因為它與眾不同的是,別的石窟是花崗巖灰色的,而千佛崖則是帶著土黃色,並且裡面石窟佛像上了大量的色彩,顯得更加華美,這讓我想起了重慶的大足石刻。千佛崖的石刻建造於北魏,有1500多年,其中1993年因為建設川陝公路,有一半以上的石窟被毀,文革年代,毀的各種石刻更多,現在千佛崖石刻上的各種小佛大佛的頭都沒有了,就是文革時期破四舊鑿掉的,大家看過電影《尋龍訣》裡面就有個畫面就是砸掉佛像頭的。
  • 邛崍IP開年大作!「四川造」歌劇《卓文君》來了
    作為邛崍IP在2020年的開篇新作你期待嗎?講好中國故事,展示邛崍魅力《卓文君》是由邛崍市人民政府與四川音樂學院聯合打造的原創民族歌劇,以「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精神品格、展示邛崍歷史文化魅力」為立意出發點,在我國優秀傳統詩歌文化中深入挖掘,以我國西漢著名女詩人卓文君與司馬相如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為原型,通過鋪設其中最具情節、最具戲劇的閃光片段「琴臺知音」「為愛私奔」「當壚賣酒」「出使西南」等,為觀眾生動的描繪了二人從相識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