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邛崍城外西北約十公裡的地方有座竹溪湖水庫,從水庫坐船到對岸,山崖上留下一座唐代開鑿的花置寺石窟。
【花置寺石窟】
花置寺石窟旁側有一通《大唐嘉定州邛縣花置寺新造無量諸佛石龕像記》石碑,根據碑文可知唐貞元十四年(798年)長安章敬寺僧人來到邛崍,開鑿了花置寺石窟。
【石窟一角的《大唐嘉定州邛縣花置寺新造無量諸佛石龕像記》石碑】
花置寺留下來的窟龕中有一龕經變,窟門兩側刻有十六觀,這應是一龕觀無量壽經變,龕內雕刻出了許多殿宇樓閣,其中詳細表現出了出跳枓栱,傳遞了非常珍貴的唐代建築信息。
【花置寺觀無量壽經變龕】
可惜的是花置寺開鑿在砂巖上,淨土變龕上方正好有山水流過,侵蝕嚴重,現在右首邊的雕刻形象已無法分辨,左首邊也風化嚴重,尚能看出幾組建築的輪廓。
【右首邊雕刻已完全風化】
【左首邊還殘存一些建築信息】
窟龕正面西方三聖背後各有一棟兩層樓閣,石龕兩側也各雕一座兩層樓閣,整個石龕共雕刻了五棟樓閣,樓閣間有橋梁連接,這些樓閣簷下都曾經有出跳枓栱,但多已嚴重風化,僅有數朵枓栱尚可辨認。
【為數不多枓栱尚可辨認】
阿彌陀佛左首邊觀音菩薩背後的樓閣的第一層尚存一朵較為完整的轉角鋪作及柱方結構,從這裡可以看出這座建築柱頭圓潤卷殺,只用闌額不用普拍方,轉角鋪作正出為雙抄全計心,泥道栱上承柱頭方,第一跳跳頭用重栱,第二跳跳頭用獨立的令栱,令栱上的齊心枓、散枓清晰可見,未用耍頭,斜出可見角華栱兩跳,其上部分已損失,在第二跳角華栱跳頭上有一斜置的令栱,轉角鋪作用斜置令栱的方式其他實物所不見,為我們豐富了唐代建築的細節信息。
【轉角鋪作】
這座建築的補間位置採用了人字栱。
在現存的七座唐代建築實物中有四座柱頭鋪作採用兩跳華栱,根據跳頭結構的不同這四座唐構又可分為三種類型,一種如南禪寺大殿跳頭採用令栱;第二種如廣仁王廟正殿和開元寺鐘樓,跳頭採用短替木;第三種如布村玉皇廟前殿,跳頭既不用令栱也不用短替木,而是直接承託方材。
相關閱讀:
【南禪寺大殿柱頭鋪作,雙抄託令栱】
【廣仁王廟柱頭鋪作,雙抄短替木】
【開元寺鐘樓柱頭鋪作,雙抄短替木】
【布村玉皇廟柱頭鋪作,雙抄託方材(修繕前)】
花置寺這朵轉角鋪作所表現出來的枓栱結構特徵與南禪寺是相同的,雙抄託令栱,這種結構特徵並非唐代所特有,在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
河北邯鄲南響堂石窟保存有北齊時期的雙抄託令栱的結構形式,無耍頭與花置寺是相同的。
【河北邯鄲南響堂北齊枓栱,雙抄託令栱】
西安博物院收藏的一座小石塔,推斷西魏,也是雙抄託令栱,無耍頭。
【西安博物院小石塔雙抄託令栱】
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中,也能找到多處雙抄託令栱不用耍頭的例子,如盛唐172窟等
實物中唯一採用雙抄託令栱的南禪寺大殿是有耍頭的,而南禪寺這個耍頭有些蹊蹺之處。
南禪寺大殿的梁架採用四椽簷栿通搭,梁頭伸出分別做前後簷枓栱的第二跳華栱,在四椽栿之上用了一根繳背,這根繳背的兩頭也伸出前後簷做耍頭。
【南禪寺大殿繳背】
這根繳背看上去可以起到加強梁的承載力的作用,然而根據大殿的維修報告,南禪寺繳背並非整根材料,而是東縫三段西縫四段,這就起不到任何負重的作用了,只是伸出做耍頭。
這就讓我們懷疑兩根繳背是原裝如此還是後世維修時更換上去的?進而耍頭是唐代原裝還是後世添配?然而在七十年代的維修中這兩根分段的繳背連同耍頭都更換成了全新的,現在想觀察一下繳背與主梁的風化差異或耍頭與華栱的風化差異已是不可能了。
【南禪寺大殿的新耍頭】
我不知道更換繳背的原因是什麼,或許是為改變古人不符合力學原理的做法?過分恢復想像中的歷史原貌使我們喪失了許多寶貴的歷史信息。
花置寺這朵轉角鋪作的珍貴之處在於可以看到第二跳角華栱之上用了一隻斜置的栱,這是現存實物中所不見的。
現存最早的斜栱應用是山西九原崗大墓出土的壁畫建築中的枓栱,時代推斷為北朝,在敦煌壁畫的建築中,斜栱出現在瓜州榆林窟,時代已是唐以後的五代時期。
【九原崗大墓壁畫建築斜栱】
花置寺出現在轉角鋪作上的這隻斜栱有可能是唐代建築中唯一的斜栱發現,極大豐富了我們對唐代建築的認知,唐代建築豐富多彩,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
這一龕左首側壁的樓閣也已風化嚴重,兩朵枓栱尚存,一朵是第一層簷下的柱頭鋪作,局部風化,還原後應是與前面提到的轉角鋪作相同的雙抄託令栱;另一朵位於平座之下,為單抄託令栱。
【側壁樓閣殘存柱頭鋪作】
【側壁樓閣平座枓栱】
花置寺無量壽經變龕的損失情況觸目驚心,倖存下來的唐代枓栱特徵絕無僅有,非常珍貴,如果再不採取隔水措施,連這一點僅存的信息後人也難以看到了。
花置寺是來自長安敬章寺的僧人開鑿的,《大唐嘉定州邛縣花置寺新造無量諸佛石龕像記》碑上載大曆四年(769年)代宗皇帝創修敬章寺,為給母親章敬皇后祈福而建,大太監魚朝恩把自己的宅院施捨出來做為寺院。
魚朝恩是四川瀘州人,安史之亂中追隨太子李亨,李亨即位後魚朝恩權傾一時,據記載章敬寺規模巨大,四十八院四千餘間,建設時木料不足,拆掉了許多沒官宅院,其中包括哥舒翰宅,哥舒翰是唐朝名將,在平定安史之亂中戰敗被俘,於建造章敬寺十年前被殺。
肅宗、代宗時魚朝恩權利很大,行事肆無忌憚,章敬寺建造三年後,代宗與宰相元載密謀設計將魚朝恩殺死。
章敬寺並未因魚朝恩的死而停止建設,德宗李适留有一首《七月十五日題章敬寺》詩,並請周昉繪製章敬寺的壁畫,今章敬寺已無存,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流傳至今,可以想像壁畫的精美。
【周昉《簪花仕女圖》】
同在德宗時章敬寺僧人開鑿了花置寺,石窟中能否找到周昉壁畫的影子呢?欣賞幾張花置寺石窟的美圖
【2017年2月27日到訪花置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