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豐臺區馬家堡的王先生向本報反映,馬家堡南街路面已經多年沒有維修過,路面坑坑窪窪。這條路的兩端各有一家市場,附近居民常走這條路。目前正值雨季,因為路面積水嚴重,居民只能蹚水而行,老人出行很不方便。
8月11日,記者來到現場。馬家堡南街全長300多米,最寬不過七八米,馬家堡社區便民早市大門就在馬家堡南街的西口。記者看到街口有一個水泥和砂石堆成的路障,剩下路面寬度剛好可以通過一輛小型三輪車。西口附近的兩側牆根下有牆面加固樁,加固樁由藍色和灰色的圍擋罩住。透過圍擋的縫隙,記者看到在圍擋與牆面形成的三角空間裡布滿了各種垃圾。
繼續往東走,記者看到路面雖然硬化了,但有幾處很大面積的積水,積水與路邊小賣店停放的貨車佔據了道路的大半,只留有一條狹長的邊緣供行人過往,老人通過十分困難。
這條街邊水泥砌成的人行道已經破碎不堪,剩下高低不平的磚塊,長滿了雜草。因為潮溼陰暗,部分人行道上都長滿了青苔,走在上面十分滑膩,極易摔倒。越往東走,積水區域越多,騎車人只能把腳抬高,緩慢地從積水區域經過。記者看到在一大片積水前,爺孫倆人猶豫了一下,只好走上布滿青苔的路牙,互相攙扶著小心翼翼走過這片積水區。
一位領著小孩經過的居民告訴記者,這條街將近30年都沒好好修繕過,西口堆起的路障,就是想讓這條路成為「死胡同」,減少機動車對這條路的輾軋。由於排水不暢,夏季只要雨量稍大,這條街就成了「一條河」,居民到東口的菜市場或西口的早市總得蹚水,尤其是西口那一段土地上的積水和早市裡腥臭的汙水攪在一起,骯髒不堪。「想要繞道又太遠了,只能捲起褲管、硬著頭皮走了,踩到汙水裡那才叫噁心呢。」
沿著這條街,記者走到馬家堡街道西裡第二社區居委會門前,閱報欄和社區服務站的標誌牌表面落了一層土,還有粘貼小廣告的痕跡。街北側斑駁的牆面上張貼著社區工作展板,展板前雜草叢生,還擺著丟棄的破舊家具。在這條街東口的路牙上還停放著一輛貼有出租出售信息的鏟車。整條街似乎無人管理。
另外,應讀者的要求,小編收集整理了7月份反映問題的全部答覆,如果其中還有什麼問題,歡迎大家和小編溝通。
來源:黨報幫您辦
編輯:TF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