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則關於郵票的消息,中國郵政定於6月1日發行《動畫—葫蘆兄弟》特種郵票。
此郵票一套6枚,計劃發行750萬套,全套郵票面值為6.40元,郵票圖案名稱分別為:七色葫蘆、夢窟迷境、絕路逢生、水火奇功、巧奪如意、七子連心。
有很多網友已經迫不及待了,因為這是一代人美好的童年啊,一句「妖精,快放了我爺爺」就能立馬在腦海裡勾起畫面,真是滿滿的回憶濾鏡。
對於郵票的歷史你又了解多少呢?你知道中國第一枚郵票是什麼時候發行的嗎?你知道世界第一枚郵票是怎麼來的嗎?你了解集郵嗎?你寄過信嗎?
01
為什麼寄信要貼郵票?
生活在信息(手機)發達時代的我們,應該很久或者從來沒有親手寫一封信並寄出了吧,木心先手筆下「車、馬、郵件都很慢」的那個年代,相隔遙遠的兩人,都是把情感寄於書信中的,而這一枚小小的郵票是傳遞的關鍵。
問了一圈朋友圈的好友們,大家對於郵票的了解知之甚少,尤其90、00後。那寄信為什麼要貼郵票呢?
郵票全稱叫「郵資憑證」。郵寄信件要付郵資,郵局收了你的錢,就要給你一個收費的憑證或者說收據吧。這個憑證就是郵票。貼上郵票,郵局就承認你為這一封信件,付了郵費了。
如果對郵票有留意的朋友一定會注意到,郵票有各種不同的圖案,各個地區的郵票也有所不同,是因為郵票會跟隨信件送往遠方甚至他國,因此,很多地方會用心設計本地郵票,用以宣傳地方或者國家特色。
也有些特別的日子發行,(比如這次六一兒童節發行的《葫蘆兄弟》,一代人人的童年記憶啊。)或者是重要事件發生的時候,郵政會發行特殊的郵票用做宣傳,或者一些集郵愛好者收藏。
02
小小郵票的「誕生」記
郵票起源於郵政,是為了郵政通信的需要而產生的。世界第一枚郵票「誕生」在英國。
在一百五十多年前的某一天,一對情侶為了籌錢結婚,男方只能去外地工作,兩人通過書信往來,但是,由於女方付不起郵費,所以只能用符號畫在信封外面,信到的時候只要看到信封外面的圖案,就能知道要表達的意思,在信封上畫個叉,是表示他的日子過得很好;畫個圓圈,意思是他已經找到工作了。一位紳士路過得知此事,他想找一個解決此事的根本辦法,於是他想了很久,終於想出一個辦法。
他向當時的英國政府建議:「郵費應該由寄信的人來付,而且也不應該太昂貴,否則窮人是付不起的。為了大家的方便,我認為寄信的人,用一個便士買一枚郵票,貼在信封上,這樣寄出去就可以了。」
結果,英國政府從善如流,接受了他的建議。這位紳士的名字叫羅蘭·希爾,後來人們把這一天稱為郵票誕生日。
1840年,英國發行了世界第一枚郵票。它上面印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頭像。因為這一枚郵票是黑色的,所以有也「黑便士」之稱。
03
中國發行第一枚郵票
說起中國的郵票,就要從中國人最早的郵票——「大龍郵票」講起,一百多年的歲月沒有黯淡它的顏色,長期以來人們都渴望探求這枚小小郵票的諸多秘密。
中國在清光緒四年六月(公元 1878年7月)開始發行郵票。第一套郵票共三種,圖案是一條五爪大龍。這套郵票通稱為「大龍郵票」。
清代郵票多用「龍」做圖案,這是因為「龍」體現至高無上的權威,是最高統治者的象徵。
大龍郵票的圖案是五爪大龍的形象,稱為「雲龍戲珠圖」。郵票的面值為一分銀、三分銀、五分銀。面值用銀兩計算,一分銀(綠色,寄印刷品郵資)、三分銀(紅色,寄普通信函郵資)、五分銀(桔黃色,寄掛號信郵資)
1878年3月,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籌備的天津海關書信館,正式對社會開放,它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家效仿西方模式的郵局書信館。坐落在海河岸邊的老海關大樓,曾是海關的公事房,海關書信館就設在該樓內,而中國第一套郵票也是從這裡發行出去的。
大龍郵票是中國發行的第一套郵票,在郵票發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此也比較珍貴。
04
資深郵票收藏者
說到集郵,有不少人都愛好集郵,或是愛好,或者有收藏價值,亦或是因為郵票裡記錄著回憶。
何國輝就是一位資深集郵家,他是遼寧鞍山人。他在上初中的時候就特別喜歡集郵,省吃儉用,零花錢都用來購買郵票,後來也成了一位資深「集郵家」,2009年1月他出版了個人專著《中國郵票收藏投資解析》。
如果你看完這些文字,對於郵票,或多或少會有一些了解了吧。
其實不管是「大龍郵票」的經歷,還是「黑便士」的誕生,都已經超越了一枚小小郵票本身。當我們再次面對和了解這些斑駁的歷史的時候,它們更像是一位會說話的歷史老人,告訴我們許多許多的故事。
05
以下分享一些有寓意的郵票
據了解,《清正廉潔(一)》特種郵票選取了我國從春秋時期到清代4個廣為流傳的居官正直、廉潔自律的故事。郵票設計者為中國美術家協會連環畫藝術委員會委員、著名畫家胡博綜,郵票以中國傳統繪畫的藝術形式,生動還原了四個典故的歷史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