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6/25 8:27:39
來源:上海教育新聞網 作者:朱穎婕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鳳凰花開,驪歌初唱。日前,復旦大學附屬中學2019屆高三的畢業歌《紅牆邊》讓武亦姝——這個兩年前獲得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的才女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她是這首畢業歌的填詞人,還參與了作曲。今年,在不少高中畢業典禮上,為學生致辭的並非社會名流,而是學校裡曾經的"牛人",他們或許有著出色的學業表現,或許是為奉獻社會而作出了令人感動的選擇。
和隆重嚴肅的大學畢業典禮相比,高中畢業典禮原本有著更多青春正好的輕鬆意味,然而現在這場儀式正變得越來越重要:高中生的畢業季往往也是他們的"成人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高中畢業典禮不僅是學生的"高中最後一課",也是他們的"成人第一課"。這些畢業典禮上的特殊"彩蛋",也成為學生第一次感知成人責任的時刻。
詩歌、原創視頻回顧高中生活獲取前進的力量
"從此行過萬裡/去看天地闊遠/一到紅牆邊/就又變回少年……"畢業典禮上,武亦姝寫的歌詞在復旦附中合唱團學生的唱和中感動了在場的人,三年時光被拆解在6分鐘的歌曲裡,現場的畢業生們紅了眼眶。這一次的畢業歌《紅牆邊》的全部製作環節由高三學生自己操刀。
復興高級中學的高三畢業生也用原創的視頻回顧高中生活——從高一軍訓時的苦不堪言,到之後每一次校園活動中的合作、競爭,再到高考倒計時一百天時舉行的動員大會……對高中畢業生來說,畢業典禮是大家最後一次穿上校服、唱響校歌的時刻,學生自己創作的歌曲、影片還原了高中學習生活的溫暖,讓大家在分別時擁有更多力量。
這是"高中最後一課",也是"成人第一課"
在晉元高級中學的畢業典禮上,上海第451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晉元高級中學2013屆畢業生小葉回到母校,和學弟學妹分享自己的故事。就在畢業典禮舉行前一周,已經成為醫學生的他為挽救病人生命,踐行了自己捐獻造血幹細胞的諾言。小葉坦言,六年前的"成人禮"上,他就和200多名同學一起在母校的感召下,志願加入中華骨髓庫,而此前,已經有3000多名學長學姐為他們做出了榜樣。
就在今年畢業典禮當天,晉元高級中學的273名高三畢業生也面向鮮豔的五星紅旗,再一次許下了堅定的青春承諾: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資料庫上海市分庫,隨時準備著用自己的力量,為白血病患者帶去生的希望。
在民立中學每年舉辦的畢業典禮上,學校提前邀請所有學生家長出席,每位家長都會在場外收到一支玫瑰花;在典禮過程中,所有高三年級任課教師的名字都會被大聲念出,隨後由學生代表為老師們獻上鮮花。這些富有深意的細節,正是為了喚醒畢業生心中對母校、老師、父母、同窗的感恩與不舍。
而在滬上一些高中,"責任感"成了畢業季的關鍵詞。在復興高級中學今年的成人儀式上,團委老師帶領著全體學生莊嚴宣誓,將"以我壯志激情,創造嶄新未來"的理想與信念印刻在每個人心間;隨後,副校長薛建國為孩子們每人頒發一本《憲法》,交託沉甸甸的責任。"人的一生中有些年齡是至關重要的,年滿18周歲意味著學生必須獨立地為自己的行為和人生負責,更要有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建立值得自己追求一生的信念。"薛建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