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五角場
青春的在「場」證明
2013年,美國電影《她》曾在上海為電影中2025年的未來洛杉磯取景,取景地之一便是上海東北角的五角場。一百年前,她還只是上海郊縣的水鄉與田園,如今她已是復旦、同濟等高校咫尺相鄰,創業公司比肩林立的都市中心。
上海東北角,高校環繞的五角場滿是青春的味道。製圖/Paprika
北京的五道口沒有五條道,但上海的五角場真有五個角。
黃興路、翔殷路、淞滬路、邯鄲路和四平路五路交匯,高架道路、車行道、人行地道、下沉式廣場及地鐵10號線在這裡構築成一個五層立體的「宇宙中心」。
中心的地標是中環高架上的「彩蛋」,據說寓意著孵化、孕育和誕生,也正符合宇宙中心開天闢地、萬物生長的調性。
上圖:現今魔幻的五角場夜景。圖/視覺中國;
下圖:三十多年前的五角場。圖/1988年《五角場鎮志》
在十多年前,「彩蛋」還是很前衛大膽的設計。建成後,面對社會上的毀譽參半,設計者陳逸飛曾半開玩笑地說「以後我再也不接這種活了」。
而對於那些在五角場周邊學習、工作,天天望著彩蛋行色匆匆的人來說,「以後我再也不來五角場了」似乎又是對青春最後剪不斷理還亂的道別。
五角場萬達廣場門前的雕塑。圖/圖蟲·創意
01
五角場四周為何高校扎堆?
站在五角場中心,往西走是復旦、上財,往西南是同濟,北邊是上體大、二軍大,東邊走遠一些是上理工和海洋大學,最近的,還有頗具神秘氣質的南政院上海分院。作為區域商業中心,五角場強烈地引誘著青春的荷爾蒙。
同濟大學櫻花網球場。圖/視覺中國
同濟大學秋景。圖/圖蟲·創意
上理工的校址原是大名鼎鼎的教會學校滬江大學(上海浸會大學),1908年,學校第一幢建築物思晏堂奠基。
10年後,復旦大學在江灣購地70餘畝,1922年校舍建成,打下了百年基業。抗戰結束後,內遷的復旦大學重回江灣,同時返滬的同濟大學因為校舍毀於戰火,不得不分散辦學,其中工學院便設在今天的四平路校區……
復旦大學光華樓,建成於復旦百年校慶之際。圖/視覺中國
在復旦、同濟那些上了年歲的「老學長」眼睛裡,五角場是個遍地農田、荒草叢生的「下只角」。位於邯鄲路中環地道南面的復旦大學操場,被一眾「校腳」戲稱為「聖邯鄲路足球場」,它還有個更接地氣的名字「菜地」。
有人說「菜地」之名是因為這片操場年代久遠維護不力,荒草叢生,但實際的情況是從前這裡真的有一大片菜地:住在南區宿舍的復旦學生們,每天都要跨過這片菜地,才能到馬路對面的教學樓上課,是如假包換的真·菜地。
今日的不是菜地的「菜地」足球場。圖/視覺中國
從前的五角場居民,坐著公交車一路顛簸趕奔市中心,都會說是「到上海去」,自己是不以「上海人」自居的。當年公家分配住房,更出現了「寧要市區一張床,不要一片五角場」的景象。
今日五角場附近大學雲集,實際上也是因為這裡當初荒無人煙,有大片的空地來建造校舍——這樣清淨的所在倒也適合安心讀書,做些自由而無用的學問。
復旦大學裡,自由而無用的貓。圖/圖蟲·創意
02
「大上海」的真CBD
上海的道路多以中國地名命名,五角場所在的楊浦區地處上海東北,街道名就是東三省的松花江路、打虎山路等……唯獨五角場周圍的路名卻以國、政、市、民等字開頭,自成序列。
即使你在五角場住上三個月,仍然有可能搞不清「國權路、國定路、國順路」和「政肅路、政通路、政民路」這兩對三胞胎兄弟到底誰是誰。
一堆相似度66.6%的「國x路」、「政x路」在五角場周邊編織起了一個巨型迷宮,迷宮的出口則指向了一場未完成的「大上海」之夢。
被現代建築包圍的江灣體育場。圖/圖蟲·創意
1927年,剛剛成立的南京國民政府急切地想要在上海站穩腳跟,可上海的黃金地帶早已被法租界和公共租界佔據,華界的南市和閘北分處兩頭。當局最終選定在上海東北片興建「新上海」的市中心,也就是「大上海計劃」。
上海市市中心區道路系統圖(1932年),可以看到五角場位置非常CBD。圖/Virtual Shanghai
五角場的五岔路口自然不是隨意而為:朝北,連接吳淞港;朝東,是當時的虯江碼頭;朝西,是上海的鐵路總站;朝南,是公共租界;朝西南,是上海的外灘。
主幹道自五角場向外擴散,次要道路則如蜘蛛網般相互聯結,取「中、華、民、國、上、海、市、政、府」為路名首字,也就成了那些「民國味」十足的路名的淵源。
這種環形放射式道路網在歐美屢見不鮮,比如凱旋門周圍便是「法國五角場」,香榭麗舍大街則是「巴黎黃興路」,有緩解交通壓力的效果。
民國時,淞滬鐵路直通五角場,如今卻不見蹤影。圖為上海理工大學附近的軍工路鐵路,也是原來淞滬鐵路的聯軌支線。圖/圖蟲·創意
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個規模性的城市規劃,涉及道路、鐵路、港口、市政、公共設施等多個方面,規劃面積達到7000多畝。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以及1937年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讓這項雄心勃勃的計劃最終半途而廢。
「大上海計劃」的遺蹟。1.舊上海特別市政府大樓,現上海體育學院。圖/視覺中國;2.舊上海市圖書館,現楊浦區圖書館新館。圖/圖蟲·創意;3.舊上海市博物館,現長海醫院影像樓。圖/圖蟲·創意,對比老照片來自Virtual Shanghai
如今,當你漫步五角場周邊,興許還能驚喜地發現一些「大上海計劃」留存的建築:氣派宏偉的市府辦公大樓巍然挺立,是現在的上海體育學院,大樓前的廣場曾舉行了中國第一場集體婚禮;長海醫院的影像樓,用細節華麗的彩繪天花告訴人們它曾經作為市立博物館的榮光,一旁惟妙惟肖的「飛機樓」則是當時中國航空協會的總部;有「小故宮」之稱的原上海市立圖書館,飽含當時的總設計師董大酉關於傳統建築復興的巧思;離五角場最近的是江灣體育場,1983年第五屆全運會在上海舉行,在這裡舉行了盛大的開幕式……
長海醫院的飛機樓,在「一·二八」事變中飽受空軍之苦的中國人,成立了中國航空協會。圖/視覺中國
01
一代人終將老去,
但五角場永遠年輕紅
「大上海計劃」因戰爭中止,隨著租界收復以及人民政府的成立,五角場又回歸「下只角」的平靜。但該來的總會來,如今的五角場已是徐家匯那樣的城市副中心。今年4月,上海市政府宣布正式撤銷五角場鎮,楊浦區最後一個鎮退出了歷史舞臺,如同近百年前設想的那樣,她已經成了都市中心地帶。
車水馬龍,燈火通明的五角場。攝影/藍月
今日的五角場被市政規劃安排得明明白白,南部商圈是商業中心,復旦、同濟、財大等高校分布左右;中部的創智天地分布著跨國企業與科技公司,是「知識創新區中央社區」;北部的新江灣城是開發的重點,復旦江灣校區就在這裡,定位是「知識商務中心」。
在五角場,知識就是力量,那些在「五角場文秘職業技術學院」、「國定路會計專科學校」暢想未來的大學生,或是入職B站等網際網路公司的科技新貴,成了五角場源源不斷的「新移民」。
地鐵口匆匆的行人,他們或許只是五角場的過客。圖/視覺中國
和「偽宇宙中心」五道口一樣,五角場是年輕人的天堂,充斥著叛逆與激昂的酒吧和咖啡館、地下樂隊、廉價服飾……你還會在這裡找到親民的高性價比美食:商場之外、暗搓搓縮在居民區裡的各種「黑暗料理」:記得你要蔥不要香菜的徽州炒飯攤老闆娘,爆炒豬肝好吃但脾氣也經常爆炸的海強麵館爺叔,容忍一桌人就著烤串嘰嘰喳喳到半夜的阿康燒烤小哥,抑或是跟咖啡館老闆聊天才發現的學長學姐,都會成為青春裡的「重要他人」。
五角場第一食品商店。來源/網絡
五角場的川菜、湘菜餐廳數量,遠超其他各大菜系,本幫菜餐廳卻少得可憐。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在火鍋、燒烤、乾鍋裡,釋放了混合著煩惱和憂傷的熱辣汗水,撥開厚厚的紅油和密密麻麻的花椒,找一點痛快的安慰。
當然也還少不了「國際交流」,跟墨西哥朋友舉著超載的taco往嘴裡送,跟韓國朋友在比家鄉實惠許多的烤肉店裡大快朵頤,或是跟義大利朋友喝一小盅比人生還苦澀的espresso……燃燒著青春的五角場,是滾燙的。
「吃在同濟」。2016年5月,同濟大學開辦了上海高校首家夜排檔。圖/圖蟲·創意
人來了、聚了、散了,網紅店開了又關,每次經過大學路,都會讓人有種人是物非的恍惚之感,但那種小清新的氛圍倒是一點不變。政肅路邊上的「南區一條街」,邯鄲路南側沿街那些所有人都以為會一直開下去的服裝店、桌遊館,都變成了一堆荒涼的瓦礫。
當曾經的年輕人在重新裝修的商場裡迷路,不得不承認自己並非識途老馬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越來越老,而五角場卻好像越來越年輕。
萬聖節,大學路上小朋友們奇裝巡遊。圖/視覺中國
已經不在的「南區一條街」。圖/圖蟲·創意
04
獨一無二的五角場
五年前,楊浦區啟動了「五角場環島下沉式廣場命名徵集活動」,十個月的醞釀之後,新名字呱呱墜地——「五角場廣場」。這個起了跟沒起沒什麼兩樣的新名字,據評選委員會專家說,體現了五角場「獨一無二」的特點。
車在五角場轉圈圈。圖/圖蟲·創意
從上個世紀被農田包圍的城郊「下只角」,搖身一變成了繁華鬧市,站在「宇宙中心」的中央巨蛋下,左手琅琅書聲,右手華燈齊放,對每一個在這裡留下回憶的人來說,五角場的確有著獨一無二的分量。
可以看到復旦大學光華樓的葉家花園(上海市肺科醫院內)。攝影/Face
政通路的網紅狗。攝影/曹驊
許多楊浦區的小囡也許仍記得,童年時代去五角場,公交車經過那個巨大圓盤的時候,中心的巨大雕塑是五輛汽車分別從五根光滑的不鏽鋼滑梯上,向五個方向滑下來,叫人擔心那五輛汽車會衝出滑梯撞到馬路上的車輛。
五角場曾經擁有楊浦區第一家肯德基和麥當勞,那是放假的時候和同學們一起寫假期作業的聖地。後來那個頗有點未來感的雕塑消失了,肯德基麥當勞不再稀奇了,中環高架造起來了,五角場變熱鬧了,那些哭過笑過多少回的KTV卻也肉眼可見地蕭條了。
在復旦校園裡玩耍的孩子們會不會考上復旦?攝影/何數學
五角場不單單是一個廣場,在很多生活在五角場的「原住民」眼中,她匯聚了太多光怪陸離的生活細節,大中小學、各行各業富集於此,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都可以在這方圓三公裡的土地上完成。
他們從小到大的生活工作圈子就在五角場:在家門口上完了小學、中學,在旁人羨慕的目光裡考上了復旦,平日裡沿著國權路或者國定路騎車十幾分鐘,就可以上同濟或者財大和好朋友聯絡感情,畢業之後在創智天地的辦公樓裡上班,連婚禮也是在附近的五星級酒店裡辦的,五角場就是他們對世界的全部認知。
復旦到同濟大學的綠色通道。圖/圖蟲·創意
那些用時間書寫的回憶,和後來所有關於青春的情緒一起,纏繞成關於五角場的故事,也是每一個人的故事。
回憶如同交織的道路,匯成一張青春的網。圖/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