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描述平安時代的日本文學作品《源氏物語》中,也有關於貓的記錄。故事的主人公光源氏四十歲時娶 朱雀院三公主為妻,頭中將之子柏木才華出眾,深受源氏賞識,時常有機會到六條院作客,結果在機緣巧合之下窺見三公主的面容,從此魂牽夢繞,最終買通侍女與三公主相會,事後三公主懷孕,光源氏得知實情,冷落三公主。這段故事之中,為柏木與三公主牽線搭橋的紅娘就是一隻唐貓——這隻唐貓在奔跑的時候,脖子上繫著的繩子將帘子高高掀起,屋外的柏木因此得以窺見帘子後面的三公主的體態容顏,並就此種下了刻骨的相思。
表現《源氏物語》上述場景的模型
——《源氏物語》的這段描寫,使得貓的形象在日本與美人、情愛掛上了鉤。結果,一直到江戶時代甚至是近代,日本人都在習慣上將貓看做是一種「魅惑之物」。江戶時代的不少文學作品和畫作之中,都喜歡在青樓女子身邊安插一隻貓來表現慾念。
總而言之,在平安時代末期以前,由於從唐朝運到日本的貓咪數量稀少,養貓的風氣局限于于宮廷和貴族之中,又因「唐物」在當時的日本是高雅的象徵,故而被稱為「唐貓」。
但是,貓是一種生育能力很強的動物。隨著時間的推移,貓咪在日本繁衍得越來越多,變得不再那麼稀罕,連尋常人家也能見到,甚至還出現了在野外遊蕩的貓。而「唐貓」這個明顯帶有「舶來品色彩」的稱呼,在日本也就漸漸不流行了——就像如今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國的中國人,早已不再把鐵釘稱為「洋釘」,也不再把火柴稱為「洋火」的道理一樣。
當屬於日本人的「平安時代」,在源平合戰的烽火刀兵中宣告落幕之時,屬於日本貓的「唐貓時代」,也隨之走到了尾聲。再接下來,日本的歷史進入了「武士崛起」的鎌倉時代,而告別「唐貓時代」的日本貓咪們,也跟著進入了一個新的「短尾貓時代」。
為什麼稱之為「短尾貓時代」?因為,或許是貓咪這種動物,天生就自帶神秘屬性的緣故,雖然日本和歐洲的社會人文環境截然不同,但生活在日本的貓咪隨著歲月的流逝,終究也一定程度地走上了歐洲中世紀的「邪惡」路線,與妖魔怪談牽涉到了一起。
——這便是日本傳統妖魔鬼神故事之中的 「貓又」傳說。
所謂的「貓又」,最早見於僧人景戒的《日本靈異記》,鳥山石燕的《百鬼夜行·陰之卷》同樣有載,其形象是一隻長著兩隻尾巴的貓妖——傳說中,那些在貴族家裡養了多年的喵星人,在機緣巧合之下會成精,表現為尾巴分成兩股,從此這隻貓就能講人話,能直立行走,把人變為貓。更恐怖的是還能讓人做噩夢,並且精通亡靈法術,能召喚死人起舞。
古代版的超難看版【貓又】
【貓又】繼續修煉的話,就可以變成貓神,被供奉在神社裡了
現代萌版貓又——《東方幻想鄉》之中的八雲橙
橙喵:本喵真的不會那種玩屍體的亡靈法術啦!
從鎌倉時代開始,「貓又」的怪談開始在日本流行,並且被越吹越厲害,從而深深影響了日本的公卿貴族和上層武士。當時的日本人都很迷信,哪怕達官貴人也不例外,自然不想看到自己朝夕相處的愛貓,最後長成一隻妖裡妖氣,成天製造噩夢和喪屍的貓又。
現已查明,製造這些喪屍的幕後黑手不是安布雷拉公司,而是日本的喵星人!
怎麼辦呢?有些腦筋簡單、手段粗暴的日本人,就把自家貓咪的尾巴切除,以防止這一異變。然而那年頭日本人的外科手術技術很糟糕,連閹割男人製造宦官的手藝都沒掌握——在唐朝的時候,日本朝廷也曾經試圖模仿唐朝,建立宦官制度。問題是閹人其實是一門高難度的技術活,從如何下刀,如何感染防治、到如何重建尿路等等都有不少絕活和技巧。而日本這邊是什麼都不知道就開刀動閹,結果是閹多少死多少,無奈的天皇只好不用宦官了。
因此,那些被割掉尾巴的貓咪,術後死亡率很高,而且就算活了下來,身體也會失去平衡,走起路來歪歪扭扭地好似發羊癲瘋,讓主人覺得還是給它一個安樂死算了。
幸好,一種基因突變的短尾貓進入了日本人的視野,然後在「貓又」怪談的影響下,迅速得到了日本貴族的喜歡——尾巴都短成這樣了,我看你還怎麼分叉啊哈哈哈!
日式短尾貓,這麼短的尾巴看你還怎麼分叉!
於是,短尾貓成為了日本貴族的唯一指定寵物貓品牌,最終進化成為獨特的日式短尾貓,西方稱之「Japanese bobtail」。我們今天常見的招財貓,就是一隻標準的日式短尾貓。
而那些長尾巴的貓,因為有變成妖怪的危險性,要麼被就地處決,要麼被丟到野外自生自滅。
天啦嚕!尾巴長的沒喵權啊!!!
就這樣,人類歷史的車輪繼續緩緩轉動,鎌倉時代、南北朝時代、室町時代、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相繼過去,而日本貓史的「短尾貓時代」,也漸漸走到了尾聲。
——隨著歲月的流逝和變遷,貓又的傳說漸漸變得不那麼嚇人,或者說不怎麼有人相信了。而各種長尾巴的貓咪,也重新回到了日本武士公卿等上流階層的宅邸裡。
再接下來,大約就是在壬辰侵朝戰爭期間,李舜臣的龜船大顯神威之時,日本國內各大城市的鼠患據說十分嚴重,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於是,好大喜功的豐臣秀吉毅然下令,全日本的所有貓咪從此之後一律不得栓養,以便於「動員」全國的貓咪來捕鼠。
對此簡單解釋一下:當時日本的養貓人家,往往只顧著自己家的鼠患,用繩子或鏈子把貓栓起來,不讓它去捕捉家門外和鄰居家的老鼠,從而造成了「貓力資源」的閒置和浪費。豐臣秀吉則命令他們拆掉貓項圈上的繩子,這樣一隻貓就能消滅一大片地區的老鼠了。
——隨著豐臣秀吉的這道命令,日本的貓史,也從此進入了「放養時代」!
後來,德川家的江戶幕府,也沿襲了這一政策,使得日本各個城鎮的鼠患,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抑制。而放養的貓咪互相接觸機會增加,生育率隨之急速上升,導致日本貓咪數量暴增。此外,告別了戰國亂世,進入和平時代的日本人,也有了更充裕的財力來大量養貓。
自此,「舊時王謝堂前貓」,終於被豐臣秀吉驅趕著跑進了尋常百姓家。
養貓不再是日本上流社會的專利,而是大規模地走入了普通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這隻黑喵據說是邱吉爾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