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報告單怎麼看?身體有沒有問題,也可以自己看到

2020-12-21 快速問醫生

不論是感冒發燒這種小毛病,還是其他疾病的診斷,醫生一般都會要求病人做一份血常規。血常規上面的數值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醫生一看這些指標就能判斷病情。對此,相信不少朋友都對血常規檢查單很好奇,今天就帶大家解讀血常規指標和數值背後的含義。

雖然血常規指標很多,但醫生往往只看這三項就能確定病情了。這四項分別是是白細胞(WBC)、紅細胞(RBC)、血小板計數(PLT)。

一、白細胞(WBC)

一般白細胞偏多,就意味著身體內免疫細胞十分活躍,往往是因為體內炎症反應。而如果要具體判斷感染炎症病因則還得需要3個指標即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比例和淋巴細胞比例。

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多提示細菌感染;淋巴細胞比例增高,多提示病毒感染。

除此之外,白細胞數值(WBC)和中性粒細胞比率(N%)都增多,一般就是細菌感染;身體有感染的症狀,並且白細胞數值(WBC) 正常或者偏低,一般就是病毒感染。不過這裡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齡的白細胞平均值是有差別的。

二、紅細胞(RBC)

如果紅細胞數量、血紅蛋白數量上升,就可以考慮紅細胞增多症。增多可能是由吸菸、心臟病、肺部疾病、造血系統的腫瘤引起的,當然如果長期生活在海拔較高的地方,血紅蛋白較偏高屬於正常現象;如果這些數值偏低,那就考慮是貧血引起的。貧血成因很多,需要針對性治療。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補血,吃含鐵較多的食物比如菠菜。

三、血小板(PLT)

血小板是血液裡最微小的成分,負責我們身體中的止血。日常生活中受傷後,止血和結痂都是依靠它完成。不僅如此,它還在保持毛細血管的完整上起著重要的作用。血小板數值高或低都是凝血功能異常的表現。

血小板數值偏低時,就要注意造血系統類疾病還是脾臟功能亢進引起的。血小板數值偏高時,就要注意是骨髓病變還是脾臟切除造成的。而血小板突然增多的人患有血栓的風險會加大。

大家學會看血常規化驗單了嗎,如果手中的化驗單結果異常也不要太擔心,因為在不同地區,是否懷孕等狀態的不同會導致血常規數值很不一樣,簡單的血常規化驗單可以讓大家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如果遇到以上沒有的複雜情況,及時找醫生溝通。

相關焦點

  • 貝安:血常規檢查怎麼看?
    不管是體檢還是看病,第一項檢查就是驗血常規。當你拿到那張血常規檢查報告單,看到一大串數據時,很多人表示很蒙,血常規報告上面的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怎麼看,貝安顧問來說說 查血常規檢查有什麼作用?
  • 孩子生病一定要做血常規嗎?3步帶你讀懂報告單
    血常規檢查是輔助對病原體性質的檢查,臨床上對準確判斷孩子病情有一定幫助,但並不是孩子生病就必須做的檢查。面診時,望聞問切能解決確診的,也就不需要過於依賴化驗科。  不過有時候醫生面診時,只給孩子開幾種藥,叮囑幾句注意事項,有的家長還有些不放心呢。感冒發燒必須要做血常規檢查嗎?什麼情況下才需要檢查血常規?血常規報告單太複雜看不懂?需要重點關注哪些項目?
  • 血常規可以查出什麼病?3個指標教你看懂血液透露的問題
    血常規是醫院檢查的一個常見項目,在體檢的時候,或是確診某些疾病的時候,我們都會被要求檢查一下血液指標,那你了解血常規嗎?從這項檢查中可以看出哪些疾病問題?
  • 教你看懂血常規報告單,和常見異常
    血常規報告單上項目眾多,家長只需要大致了解以下幾個基本項目:1.血常規中的白細胞計數是指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而白細胞分類計數是指各類白細胞的數量和百分比。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可以通過看白細胞計數(WBC)和中性粒細胞比率(N%)簡單判斷。如果有感染症狀,WBC和N%的值明顯增多,判斷可能存在細菌感染;WBC正常或低於正常值,判斷可能存在病毒感染。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比率等都在發生變化。
  • hpv活檢報告單怎麼看?
    其實剛開始楊醫生一直有一個疑惑,很多朋友都會在後臺讓我幫忙看看單子,尤其是活檢報告的,其實單子出來之後,負責你的醫生應該會給你做出相應的解釋,就很不解,問過大家才知道,很多都是單子出來之後,還沒來得及找醫生,就迫不及待想知道結果,但是自己對這方面的了解有限,查了資料也還是不明白,今天楊醫生就給大家好好講講,宮頸活檢的報告,到底該怎麼看吧
  • 血常規白細胞高 是細菌感染嗎?要用抗生素嗎?
    血常規檢查報告單經常會有患兒家長拿著三四歲孩子淋巴細胞60%左右的報告單,問是不是病毒感染,其實都忽視了這個問題:在兒科,某些指標的參考值隨年齡在變化。在白細胞升高時也要看白細胞的分類,正常情況下淋巴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各佔50%,如果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升高或有不成熟粒細胞可能會有細菌感染的可能,淋巴細胞百分比升高可能和病毒感染有關。但這些不結合臨床一點意義都沒有。病毒感染時的白細胞計數比較複雜,可以是升高、正常或低於正常,或白細胞分類裡的淋巴細胞升高。通過血常規報告機械、簡單地判斷感染病原體不可取。
  • 醫生教你看懂血常規報告
    血常規報告拿到手了該怎麼看?報告上這麼多箭頭,情況是不是很嚴重?相信每個去醫院就診的病人心裡總會有這樣的「三連問」。日前,記者就帶著疑問採訪了嘉興市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郭曉珺,請專家手把手教大家看懂血常規報告。  為什麼醫生總叫人驗血?  幾乎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咳嗽、發燒或者肚疼腹瀉去醫院,醫生總是會說「先去驗個血」。
  • 血液科主任教你讀懂血常規
    去醫院看病,血常規檢查往往是最基礎的操作。但不少患者拿到血常規檢查報告單後很疑惑:這麼多數值,到底應該看哪個?「↑」「↓」是什麼意思?血液主要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常規檢查的重點是查看血細胞部分;而血細胞是由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組成。
  • 血常規白細胞高是白血病嗎?三個指標異常請進一步篩查
    血常規是血液檢查中最簡單的一個項目,但同時也是能反應人體許多問題的一個檢查,尤其對於是一些血液病,通過血常規檢查甚至可能早期發現端倪。那麼,血常規白細胞高是白血病嗎?血常規能不能查出白血病呢?
  • 白血病血常規有什麼異常 身體有這些症狀要注意
    白血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那你知道白血病血常規有什麼異常嗎?,白血病的血常規有哪些指標呢,在平時患有白血病的患者會有哪些症狀發生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白血病血常規有什麼異常專家介紹白血病和正常的人的血常規有不同的,第一,正常人的紅細胞及血紅蛋白都處在正常範圍,而白血病患者就會比正常範圍低,而且還會出現貧血的情況,第二,正常人的白細胞處於正常狀態,而白血病的患者白細胞會增多,如果在波片的情況下看還會有數量不一的小的幼稚白細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白血病細胞,第三,患有白血病的患者會出現血小板的減少
  • 孩子感冒為什麼總要扎手指 兒科醫生告訴你血常規報告怎麼看
    不少家長表示,每次孩子發燒感冒去醫院看病時,都有被要求化驗血常規的經歷。發燒感冒不是常見病嗎?直接開藥治病不行嗎?看著自己孩子被扎手指嚇得哇哇大叫時,家長更是既不理解也不情願。為什麼孩子感冒發燒會經常被要求扎手指?聽聽清遠市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戴汝均怎麼說。
  • 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規有什麼異常,身體有這些症狀要注意,早檢驗
    白血病的確診可以通過查看血常規來判斷,血常規的主要指標有血紅蛋白(hb)、白細胞(wbc)、血小板(plt或bpc)三大類,這三大類指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況,為疾病確診提供相應支撐。那麼你知道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規結果有什麼異常嗎?
  • 血常規報告白細胞升高是什麼意思?小編帶你讀懂血常規!
    小編今天去複查了,醫生給小編開了血常規。由於久病成醫的原則,小編對這個總去檢查的血常規表示了極其濃厚的興趣。所以小編就苦學一番,和大家分享一下血常規中的各個血項到底是什麼意思?如果你的血項不正常又能說明什麼呢?
  • 手把手教家長讀懂血常規化驗單(下)
    家長經常有疑惑「為什麼每次帶寶寶去醫院看發熱,醫生老是讓我們化驗血常規?」「幾天不好,為什麼又讓我們複查血常規?」「我看化驗單沒有異常符號,為什麼醫生讓我們吃抗生素?」「健康體檢時,化驗單上上下下的箭頭那麼多,醫生為什麼說沒事?」……對於血常規上一排排的英文縮寫字母和數字在家長眼裡就像天書一般,總是很讓人頭疼。
  • 血常規你真的會看嗎?提醒:這些檢查項目,教你如何看異常
    無論是常規體檢,又或者是其他類型的疾病篩查,都少不了血常規的身影!一張小小的血常規報告,卻包含了多個種類,什麼紅細胞、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等等。對於沒有醫療知識的我們來說,就如同在看天書一般。只有看到檢查數值跟著的「小箭頭」時,才能粗略認為,自己的身體可能是出現了問題。
  • 女子手指麻木,是血出了問題,原來食物少了它
    劉女士今年30歲,半年前出現雙側手指麻木,因為自己有經常看手機的習慣,以為是得了頸椎病,就沒有在意,於是就通過針灸、按摩、刮痧、艾灸的方式進行治療,錢是花了不少,結果治療了半年不僅麻木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重。
  • 血常規化驗單該如何看?重點看4個指標,有病沒病一看便知
    但是這項報告中有著非常多的專業名詞,很多人拿到報告後手足無措,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些,血常規化驗單應該如何看?血常規的主要檢查目標有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等,這些細胞的變化都能幫助醫生判斷患者的病情,了解身體內的變化,做出一個基礎的判斷。
  • 疫情中他突然腹痛,3天沒有好,1次血常規檢查救了他的命
    為了減少大家來醫院的交叉感染,我也準備停了明天的門診,但看到手機上居然查到有6個預約病人,想了想,大家居然冒著這麼大得「風險」來看病,一定是大病。不知道明天會有幾個病人來呢?2月4日,周二,晴 ——希望陽光能殺死病毒陸陸續續看了幾個病人,有幾個居然來看體檢報告,擔心幽門螺桿菌陽性怎麼辦,我建議他們最近就不要處理了,也不要出門了,等疫情結束以後再考慮這個問題。還有最後一個病人了,還沒有叫名字,兩位中年男子推著一個輪椅走了進來,輪椅上坐著一個老爺爺,捂著肚子,低著頭不說話。看來是個「大病」!
  • 腫瘤患者為什麼要篩查「血常規」?很有必要,特別是這3個指標
    血常規是常見的檢查手段之一,血液中有三個不同功能的細胞,分別是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主要是觀察其數量變化和形態分布來判斷疾病。腫瘤患者需經常做血常規檢查,特別是化療後,因為化療藥物會引起骨髓抑制,及時發現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同時也能通過血常規變化來判斷病情有沒有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