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冠山:洗盡鉛華呈素姿
文/閆群
美麗的丹江在這裡拐了個彎,圈出了一塊盆地,聚集了天地之靈氣。襟帶丹江、背依鳳冠山的丹鳳,是著名的水旱碼頭,古時北通秦晉、南連吳楚,水趨襄漢、陸入關鋪;橫跨長江與黃河兩大流域,塑造了風情萬種的自然景觀和底蘊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作為古都長安的門戶,飽受秦楚文化之浸淫,還是名副其實的西安後花園。
自古以來,這片土地人文淵藪。上溯至先秦,這裡是商鞅的封地,還是秦末漢初「四皓」隱居之地。及至近現代,還湧現出了以賈平凹為代表的文化界精英。庚子年夏末秋初,陝西省散文學會、《作家搖籃》雜誌社和古西樓書屋組織30餘名陝西作家來丹鳳縣鳳冠山景區採風。第一次踏進這塊風水寶地,親身感受丹鳳,傳說中的「陝西最美是商洛,商洛最美在丹鳳」,果真名不虛傳。
01物我皆兩忘
抵達丹鳳縣城已是傍晚。儘管旅途跋涉三個多小時,但一路的歡歌笑語並不覺得睏乏。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散淡地潑灑在建築物和地上,街頭巷尾的行人悠哉悠哉,眼前一派小江南的盛景。省散文學會商洛分會常務副會長楊賢博老師指著不遠處的一座山,告訴大家那就是鳳冠山,之前叫雞冠山。順著他的手勢望去,疑惑和失望之情油然而生。眼前這座山初看既不巍峨雄偉,也不清秀峻美,她有什麼奇特之處呢?帶著疑問,恨不能趕快到次日,找出答案。
翌日清晨,有文友在採風群裡發了數張遠眺鳳冠山的照片。一眼望去薄薄的霧氣環繞山間,似剛沐浴完衣袂飄飄的仙女,懷抱琵琶半遮面,清新脫俗。天公作美,下了一夜的雨竟然停了,天朗氣清。陪我們登山的導遊,是本次採風團的東道主---金鳳凰實業有限公司旗下兩名美女員工:大璐和小柯。據導遊介紹,鳳冠山海拔只有860多米,是一座「死火山」,素有「山城之父、鬧市幽境」之譽。
走進鳳冠山,才發現她山勢參差嶙峋、峻秀奇麗。遇雨煙嵐幻化,尤見神韻。獨特的火山地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古人的聰明才智,造就了鳳冠山成為陝南最大的道教石窟群,有土地洞、關帝洞、文昌洞、財神洞、二仙洞等十二洞窟。洞窟內約有30餘尊大大小小的神像、20幅浮雕壁畫,還有建於北宋的冠山塔,以及山上多處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觀。這些洞窟在千仞巖壁上分層排列,大小各異,或單室或前後兩室。每尊神像都栩栩如生,充分地展現了丹鳳古人的聰明才智和爐火純青的雕刻造詣。每幅壁畫都有它奇特的故事。
除了十二個洞窟群,大家還欣賞到「大樹」、「望夫崖」、「觀音拜佛」、「沉香試斧石」、「紫陽迎賓」等奇異的自然景觀,讓人無不慨嘆大自然的神奇與鬼斧神工。
儘管鳳冠山既不險也不高,但有些地方拾級而上的階梯幾乎呈90度,非常陡峭。對於我們這群耍筆桿子的文人來說,要圓滿完成這次登山活動,就是對自己身體和意志力的考驗和挑戰。所有人都汗流浹背,衣服溼了又幹,幹了又溼。我的頭髮像被水澆了一樣緊貼頭皮,卸掉帽子後熱氣騰騰,累得人仰馬翻,雙腿如灌了鉛一樣不聽使喚。幾次我都想放棄攀巖,席地而坐,但回頭一看,省散文學會年過六旬的陳長吟會長始終紅光滿面,精神矍鑠地在堅持。見此情景,頓覺羞愧難當,只好咬緊牙關在內心不停加油鼓勁。
當我專注於登山,突然就有種「物我皆兩忘」的感覺。瑣碎的生活讓人心被各種欲望撕扯不休,亢奮、狂躁、峻急……甚至迷失步入深淵,很難平心靜氣。最近在讀一本叫《心流》的書,它是心理學奠基人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的開山之作。作者在書中這樣定義「心流」:指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這種狀態下,你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當這件事情完成之後,會感覺渾身能量爆滿且很知足。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不乏有專注的時刻,這正是心流的狀態。比如這次「登山浴」,相信通過這個過程,我們都會從中獲得內心的秩序與安寧。
當我大汗淋漓地登上望江亭,頓感氣吞雲夢,天清地靜。舉目遠眺,山嶺起伏,依稀可見筆架山毅然聳立,群山間瀰漫著迷人的光澤,草木葳蕤,日光濃烈,丹鳳縣城全貌一覽無餘。人們常說「上瞭望江亭,全都是美景」。最吸睛的莫過於眼前這條美麗的丹江。它是丹鳳第一大河流,也是漢江最大的支流,發源有兩處,北源出自藍田的秦嶺南坡,南源出自牧戶關以東的山坡,兩源在黑龍口交匯,流經了商州、丹鳳、商南、及河南省內鄉等地。眼前的丹江像條玉帶,從城南悄悄繞過,輕輕畫出了江南和江北的分界線。丹江兩岸,十裡長廊旁,垂柳依依,人流如織,青竹搖曳。而此刻,我的內心空空如也。這種空不是空虛的空,而是那種飽滿的狀態得到了清空。突然覺得自己所經歷過的和正在經歷的,都是上天的最好安排。人生至此,夫復何求?
據說,人有兩次生命的誕生,一次是肉體出生,一次是靈魂覺醒。當一個人自覺地反觀本身,則是靈魂覺醒的開始。陽明先生有詩曰:「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人一生的任務,就是找回自我,回歸生命的本原。生命的價值在於大海星辰間,在於山花爛漫時。外在的所有遇見,皆來源於我們內心的質地。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
02道法緣自然
據《直隸商州總志》記載,晉代道士葛洪及北宋「道教南派初祖」張紫陽曾在鳳冠山洞窟修煉並羽化成仙。後人便以「三教合一」的思想,塑造了一系列民間喜聞樂見的神仙,並將一個個神奇動人的故事鑿刻在懸崖絕壁上,這些雕塑惟妙惟肖,隱藏著儒、道、佛三教玄機,神秘莫測。導遊戲謔地告訴大家,鳳冠山是一個神仙匯聚的聖地,正如這個「仙」字,左邊是人,右邊是山,當人和山站在一起的時候就成了仙。所以俗話說得好:「想成仙,常進山」。
的確,登臨鳳冠山,神交先賢,心弛神遊。舉目遠眺,一直有種「洗盡鉛華始見金,褪去浮華歸本真」的感覺。一行人隨著山勢逶迤前行,一路忽上忽下,每臨筋疲力盡時,眼前便出現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讓人心生遼遠與愜意。這不正如你我起伏不定的人生,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我們每個人,天性自備,生而不凡,皆為「我是」而生,為意義而活,儘管所謂的意義也許一生探尋不得。很多年前,一位大師曾對我說,「如果生命可以浪費,請一定浪費在靈魂的開疆拓土上,浪費在精神的姿意汪洋上。」有生之年,我們應該這樣運用自己的意念:頂天立地,天人合一。
儘管疲憊不堪,我還是咬緊牙關把鳳冠山十二個洞窟走了個遍。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掛瓢洞」。這是冠山十二洞環境最好的地方,院門有石仕站立,院內三面懸空,後面的洞窟視野開闊,可以看到丹江及山下的古寨。這個洞沒有供神,主神位只供有四個字:「超然物外」。它取自於宋代蘇軾的《超然臺記》。其意就是超出世俗的生活之外。反映的是一種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的心態。洞壁鑿有明代州官周夢麟的詩《秋日登龍駒寨雞冠山》,導遊給大家朗誦了一遍,我只記得最後一句是:「眼前世間皆灰燼,洞口白雲且掛瓢」。 一把琴,一個瓢,一口缸,一種心情,這些構成了隱士們簡單而富有詩意的生活,掛瓢洞的名字便由此而來。
我曾在鄉下看到一個四合院的牆上花開爛漫,眼前一亮,想必房子的主人肯定不俗。走進一聊,果不其然。主人是一個戴著眼鏡的老者,90高齡,正坐在門口認真地用放大鏡看報紙。他的身體像棵老藤一樣有些蜷曲。很難相信,在這樣的村莊裡會有這麼一個學者一樣的老人,他文雅、淡然、安靜自若的神態深深吸引著我。
我們閒聊了很久,我問他幸福是什麼,他笑道,「擁有的都是幸福。小時候想上學堂,以為那就是幸福,後來就去了。後來想當教員,以為那就是幸福,結果就當上了教員。退休了,認為安養晚年就是幸福,於是便有了這滿院的花香。我滿足於我人生的任何一件事情,無論成敗得失。就像我養的這些花,花開花謝,儘管它不會長開不敗,卻能在最美的時候盛開,這便足矣!」
老人的幸福觀深深感染著我。瞬間覺得眼前這位慈祥的老者何嘗不是開在塵世間的一朵浮蓮?幸福的人生莫過於此:頭髮掉了,牙齒沒了,眼睛花了,耳朵聾了,內心卻十分明亮。回想我們走過的路,有些開始,我們不願開始卻已經開始;有些過去,我們不願過去卻早已過去;更有許多猝不及防的事情,讓本來凌亂的生活愈發無解。但歲月終究會讓這一切都褪去,變得模糊和不重要。唯一重要的,只有眼前的陽光,身邊的人,或者滿院的風景。
是的,當下日日都是好日,每天都值得我們感恩和期待。
03有境格自高
據《丹鳳縣誌》載:冠山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春色泛綠,夏天赤紅,秋天橙黃,冬天黝黑。這是因為鳳冠山是一個死火山,山上植被少,自身不吸光,只能將最原始的顏色留給世人。這段文字記載的是以前的鳳冠山。如今的鳳冠山柏油公路通到景區大門口;牌坊式大門建得大氣磅礴;上山有石階、步道、鐵圍欄左右勾連;山巔建有五角四柱望江亭;基礎建設基本完成,景區也有了一定規模,被評為國家AAA級。
成就鳳冠山今天的是丹鳳縣金鳳凰實業有限公司,它的法人代表叫雷明君。這個個頭不高,膚白貌端,舉止文雅的謙謙君子,五十出頭,話不多,言行非常低調。在登山途中,他一直緊跟陳長吟會長,隨時做好照顧的準備。我們三人相跟著走了一程山路。從交談中得知, 20年前,雷總曾是一名下崗職工,從小在鳳冠山下長大;15年前,他興衝衝接下了鳳冠山的長期經營權,從此便走上了一條艱辛的「只出不入」之路。他說,丹鳳人過去老愛說一句話:「看把你能的,咋不把鳳冠山買了哩?」現在,他還果真把這座山給「買」了,成了名副其實的「山大王」。
當年建設之初,山上沒有觀光路,一車砂石,山下五六十元,運到300多米的山頂,人力加運費就飆升到上千元。這座山至今已經「吃」了他3000多萬。施工期間還出了人命事故,被罰了20萬,自己也差點蹲了班房。這些年民營企業舉步維艱,從投資房地產和酒店上賺的錢貼補到鳳冠山的開發上。前些年囊中羞澀時,他甚至背井離鄉去省城另謀出路。最終他還是割捨不掉故土,又返回家鄉繼續創業。如今,他的房地產、酒店、文旅等產業做得風生水起,卻為了鳳冠山這張丹鳳的名片,還得「拆東牆補西牆」。他說,開弓沒有回頭箭,等他退休的時候,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他可以把鳳冠山交給縣政府,也算是為丹鳳縣盡了自己的綿薄之力。
下山的路上,我和導遊劉大璐走了一程。她是金鳳凰實業有限公司鳳冠山景區的副經理。說起雷總,大璐讚不絕口。她說雷總非常注重金鳳凰的企業文化建設,視員工為家人,經常組織愛心公益、演講比賽等各類文體活動,豐富員工的業餘生活,員工待遇豐厚,當地人都以能來金鳳凰上班為榮!尤為可貴的是,作為一個擁有上百名員工的老大,雷總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總是以身作則來帶好這支隊伍。比如他要求公司中層幹部每天把當天的工作總結和感悟發到工作群裡,無論多忙他都親自點評,對做得好的進行褒獎。比如他每月至少一次帶領員工上鳳冠山撿拾垃圾清理衛生。比如他在公司號召大家講普通話,講得好的每次給予20元獎勵等。
王國維說的人生三境界,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人生最難得的是在追索的過程裡,漸漸達到了忘我的境界,對於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了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山高人為峰,海闊木作舟」。相信金鳳凰實業在雷總這樣胸懷大愛,兼善眾生的人帶領下,一定會柳暗花明,行穩致遠。
2020年8月20日於長安
作者簡介:
閆群,筆名暮歌,西安市人,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散文學會會員,長安區作協會員。作品散見於《西安晚報》《西安日報》《陽光報》《文化藝術報》《三秦都市報》《陝西工人報》《西北信息報》《當代青年》《生活文摘》《散文視野》《長安文學》《作家搖籃》等。在省市級媒體報刊及網絡平臺發表散文和詩歌20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