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在抖音上看到譚維維翻唱的一首特別火的歌《晚婚》,其實歌火無非就是別人的歌,述說著自己的痛苦經歷,譚維維在演唱中頭披著婚紗,深情演繹了對"催婚"的反抗,她的這一行為真實反映了大部分女性在被催婚時的無可奈何.我特別喜歡裡面的幾句歌詞:
情讓人傷神,愛更困身,女人真聰明,一愛就笨。
往往愛一個人,有千百種可能,滋味不見得。
好過長夜孤枕,我不會逃避,我會很認真。
那愛來敲門,回聲的確好深,我從來不想獨身。
卻有預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終人。
很多人說,這首歌聽不懂是幸運,聽懂了則是經歷,如今剛好20出頭的我們,卻在擔心著自己不會再遇到那個心動的另一半了。
38歲的譚維維在很多人眼中,可能早已經到了該結婚生子的年齡,關於婚姻相信她比任何人都嚮往,但是這個年齡不結婚,肯不免不了身邊人的評頭論足。但是「愛情」二字,又有誰能說的清楚,道得明白呢?婚姻這個東西難道真的就應該受到年齡、金錢的限制嗎?
她說:唱這首歌時,有很深的代入感,仿佛李宗盛的這首歌就是為自己而寫。唱到最後,她熱淚盈眶,我知道只有經歷了多少透徹心扉的感情,才能把這首歌唱得如此有韻味兒,濃濃的情意,訴說著情感的不將就與對現實強烈的對抗。
她只是在等,等那個可以不顧一切的來到她身邊的那個人,她頭披著婚紗,像是對那個與她唯一契合的靈魂說:「我在等,只要他會來,多久我都願意等。」
婚姻不是兒戲,是兩個人的互相信任理解與扶持,我不願意將就是因為我對這一段感情負責,我聽過最好的,把愛情和婚姻拉到一起,愛情,是感性,是荷爾蒙,是像噴嚏一樣的,來了就忍不住的東西。
而婚姻,則是理性,是要共同面對瑣碎生活,面對物質管理,在所有需要處理的客觀事物的間隙,才能尋找精神世界一息尚存的事物。
有人曾說過一句話大概是這樣的意思:如果你堅持要最好的,而拒絕所有次好的,最後你就能得到最好的。
婚姻依舊如此,不要為了將就而將就,只要你願意等,他總會來的。
身邊被催婚的比比皆是,可是對於此,我們只能泰然處之,憤怒只會顯得我們不禮貌,
不想結婚並不是因為恐婚,恐婚從來不會成為不想戀愛的理由,只不過沒有遇到合適的人罷了。
相比於不愛的人草草過一生,寧願獨自忍受這情慾上的孤獨。
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
【大家好,這裡是98故事匯,很高興在茫茫人海中能點擊到我的文章,希望您在閱讀的同時能提出您的一點小建議,本人將不勝感激,餘生很長,那就由我陪你度過,喜歡我的文字記得關注百家號:98故事匯 ,我在這裡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