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文賞析之元曲《天淨沙·冬》白樸

2020-12-01 騰訊網

天淨沙·冬

元曲

【元】白樸

一聲畫角譙門,

半庭新月黃昏,

雪裡山前水濱。

竹籬茅舍,

淡煙衰草孤村。

古詩詞文賞析

注 釋

越調:宮調名。

天淨沙:曲牌名,入越調。

畫角:古代軍中用以昏曉報警的號角。

譙門:建有望樓的城門,古代為防盜和禦敵,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門建有望樓。

水濱:靠近水的場所。

淡煙:輕淡的煙霧。

譯 文

黃昏時分,城門上哀婉的號角聲久久不歇。夜幕降臨,新月升起照亮半個庭院,山上白雪覆蓋,山前水流緩緩。水邊有著竹籬茅舍的孤村,升起幾縷輕煙,在衰草暮靄中瀰漫著,擴散著。

賞 析

這首小令運用詩歌創作的傳統手法,構成了詩的意境。此曲選擇一個黃昏的城郊作為描繪冬景的具體環境,通過冷月、黃昏、雪山、水濱、淡煙、衰草、茅舍、孤村等清寒悽迷的意象,表達出一種悲涼和無望的孤寂心境。

此曲選擇一個黃昏的城郊作為描繪冬景的具體環境。

開篇首句,就把讀者帶進了一個氣氛蒼涼的環境之中:在暮色中顯出輪廓的譙門,縈繞在譙門內外悠遠而哀婉的角聲,這是畫面的一側。接著作者將視線轉向四方:隨著黃昏夜幕的降臨,新月冉冉升起,月光斜照著半個庭院;山坡上覆蓋著白雪,山前溪流蜿蜒。水邊有著竹籬茅舍的孤村,升起幾縷輕煙,在衰草暮靄中瀰漫著,擴散著。冷月、黃昏、雪山、水濱,已是清寒凜冽;淡煙、衰草、茅舍、孤村,又顯寂寥冷落,更有譙門一聲寒角,平添一分悲涼,雖然畫角聲打破了這冬季黃昏的寂靜,卻又於悽清中平添了一種肅殺森嚴的氣氛,空氣中瀰漫的是孤寂和無助的憂傷。

它與《天淨沙·秋》的寫法上相近。其一,都是字字寫景,全未直接抒發、陳述作者的情感。作品所要表現的情緒意蘊,是在對景物的描述中透露、折射出來的。其二,也都是通過一組自然景物的意象組合,來構成一幅富有特徵的畫面。另外,這支曲子所表現的情感,也不是一時一地有特定具體內容的情感,它所傳達的,是一種情調,一種意緒,一種內心狀態。

從時序上說,《天淨沙·秋》寫了落日殘霞,而這首曲子寫的是落日已經隱沒山後,新月已經現於天際。從「秋」到「冬」,從「情」到「景」,都是從寥落、悽清進一步發展為悲涼和無望的孤寂。人們或許可以把《天淨沙》四首,不僅理解為對季節更替的描繪,而且進一步理解為對情感和人生體驗,從歡快而明淨到寥落、孤寂之間的發展。這樣,這四支曲子所構成的便是內部情感聯繫的整體了。

創作背景

白樸生於動亂之年,長於亡國之邦,於齠齔之齡就經歷了家國破亡之變,在兵亂中逃難,於流離中失母。父親白華先仕於金,後降於宋,終歸順於元,心情經歷非常複雜。這就是作者創作這首小令的心境背景。

作者介紹

白樸

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曲作家、雜劇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董月英花月東牆記》等。

經典引路,詩詞為伴。在詩詞的海洋裡,你會欣喜地發現,那些遙遠的面孔,從未如此地鮮活而有趣,那些經典的篇章,字字句句如同珠璣,撥動著心弦。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古詩詞文賞析之元曲《天淨沙·即事》喬吉
    天淨沙·即事 元曲 【元】喬吉 鶯鶯燕燕春春, 花花柳柳真真。 古詩詞文賞析 注 釋 真真:暗用杜荀鶴《松窗雜記》故事:唐進士趙顏得到一位美人圖,畫家說畫上美人名真真,為神女,只要呼其名,一百天就會應聲,並可復活。後以「真真」代指美女。
  • 「元曲四大家」之白樸描寫春、夏、秋、冬四時景色的《天淨沙》
    在元代文人中,白樸的名氣是非常大的,他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元曲四大家」。但這裡所說的「元曲」,指的是雜劇。白樸的雜劇《梧桐雨》《牆頭馬上》都是元雜劇中的精品。在元代,雜劇作家無一例外地也是散曲家,因為雜劇中的唱段,實際上就是散曲中的套數。但散曲家不一定是雜劇作家。
  • 白樸描繪四季的元曲任意一首都可與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媲美
    元代散曲家馬致遠那首膾炙人口的小令《天淨沙·秋思》以其色彩鮮明、感染力強,廣為人們熟知,也成為元散曲中的絕唱,殊不知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樸亦有《天淨沙·春、夏、秋、冬》四首小令,同樣清麗雋永,比起馬致遠的《秋思》也毫不遜色。馬致遠的《秋思》寥寥幾筆,便為我們描繪了一副蒼茫蕭瑟的秋郊夕照圖,其中有情有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被譽為「秋思之祖」。
  • 元代白樸《天淨沙·冬》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白樸生於動亂之年,長於亡國之邦,於齠齔之齡就經歷了家國破亡之變,在兵亂中逃難,於流離中失母。父親白華先仕於金,後降於宋,終歸順於元,心情經歷非常複雜。這就是作者創作這首小令的心境背景。白樸簡介: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
  • 元·白樸 【天淨沙】賞析
    冬一聲畫角譙門,半庭新月黃昏,雪裡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的【賞析】這四首《天淨沙》,寫的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致。白樸的幼年飽經戰亂,回歸家園後,與父親重逢,又新婚不久,心中滿是溫情,所以春曲充滿了溫馨暢快的意味,而沒有惆悵且充滿滄桑之感。第二首為夏令,雖然韻調和含義不及春、秋兩曲,但滿是甜蜜。雲雨收罷,樓高氣爽,綠樹成蔭,垂於廊道屋簷,微微顫動,極盡可愛。
  • 白樸《天淨沙·冬》,短短28字,卻寫出8種景物,具有獨特的美
    元曲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仁宗末年,當時就出現了萌芽期的「叫果子」、「貨郎歌」。文學意義上的元曲開始於金詞,寫」問世間情為何物「的元好問,算是變金詞為散曲的第一人,而元曲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馬致遠的《天淨沙 秋思》,國學大師王國維也讚譽這首散曲為「純是天籟,仿佛唐人絕句」。
  • 同為元曲四大家,白樸這首《天淨沙》,不輸「小橋流水人家」
    自宋玉《九辨》以來,秋季帶給文人都是草木搖落的蕭瑟之氣,這個時節,像極了人生晚年的時期:青春已去,鬢髮稀疏,垂垂老矣!看到這般景象,聯想坎坷的人生,自然難免悲傷。「萬裡悲秋常作客」,這是多麼深沉的漂泊之苦。當然,也有「我言秋日勝春朝」這般昂揚向上的詠秋詩。
  • 元曲小令欣賞,天淨沙之春夏秋冬
    元曲是劇曲和散曲的總稱,大家通常熟知的小令是歸類到散曲裡面去的,劇曲即是現代戲曲的前身,形成的文字部分就是劇本,有專門的演員進行舞臺表演。遺留下來的現在只有文字部分,表演方面或演變為其他戲曲形式繼續發展或銷聲匿跡了,兩者的關係亦就是分道揚鑣了。
  • 《天淨沙·冬》白樸 | 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
    【賞析】   這首小令運用詩歌創作的傳統手法,構成了詩的意境。此曲選擇一個黃昏的城郊作為描繪冬景的具體環境,通過冷月、黃昏、雪山、水濱、淡煙、衰草、茅舍、孤村等清寒悽迷的意象,表達出一種悲涼和無望的孤寂心境。此曲選擇一個黃昏的城郊作為描繪冬景的具體環境。
  • 賞讀白樸的兩首《天淨沙·冬》:門前六處飛花,小梅江上先知
    白樸《天淨沙·冬》兩首,一首冬景簡美,一首梅開喜悅」一聲畫角譙門,半庭新月黃昏「元朝白樸那麼白樸的詩詞元曲作品有哪些特點呢?就是善於用第三隻眼和手白描環境,比如他的一首《天淨沙·秋》常常用來和馬致遠的相提並論。
  • 元代文學家白樸,用元曲寫冬天,絕美至極,不遜唐詩宋詞
    元曲的傳唱度,歷來不如唐詩、宋詞。但有一首元曲是例外,那就是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是我們最熟知的一首元曲,也是馬致遠留給後世最精彩的一首作品。
  •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太經典了,白樸《天淨沙·冬》還是差了點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可謂悲秋的名作,被譽為「秋思之祖」。由於這首小令的影響力太大,以至於一看到「天淨沙」的詞牌名就只會想起《天淨沙·秋思》,任何其他的作品都得排在後面。包括白樸的這首《天淨沙·冬》。
  • 「元曲四大家」白樸和馬致遠,都用《天淨沙》牌寫秋天,都很經典
    「元曲四大家」的排名先後,甚至入圍名單,一直是文學史上爭論不休的話題。後世的曲家、理論家各抒己見,不過很多意見都夾雜著個人的喜好,並不一定公允。今天比較約定俗成的提法是「關、白、馬、鄭」,即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可見白樸的排位很靠前,簡直是力壓「秋思之祖」馬致遠!
  • 白樸最著名的4首《天淨沙》,其中一首被譽為可媲美馬致遠的秋思
    元曲的傳唱度,歷來不如唐詩、宋詞,我們最為熟悉的散曲作品,似乎是馬致遠的那首《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所以,這首散曲傳唱度極高,後世的評價也非常高,周德清甚至將其譽為「秋思之祖」,一代國學大師王國維也讚譽這首散曲為「純是天籟,仿佛唐人絕句」。
  • 九九消寒 三九第二天,元·白樸《天淨沙 ·冬》
    > 河西節度使張議潮統軍出行圖天淨沙· 冬元·白樸一聲畫角譙門,半庭新月黃昏,雪裡山前水濱。
  • 元曲巨匠白樸:四時風月一閒身,青山綠水詩酒樂天真
    說到元曲,就不得不提「元曲四大家」:白樸、關漢卿,王實甫(另一說為鄭光祖),馬致遠,作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關漢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了,馬致遠的「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也基本是張口就可接下句的存在,王實甫的《西廂記》也是愛情故事的經典之作了,反而是白樸,存在感低了很多,甚至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也是「元曲四大家」其中之一。
  • 看慣了唐詩宋詞,其實元曲也很美,元曲四大家之白樸經典作品8首
    白樸(1226—約1306)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曲作家、雜劇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董月英花月東牆記》等。白樸能通過自己的觀察和體會,在作品中,層次分明的描寫下秋天的自然景色,他的作品獨具風格,別有韻味,可與被譽為「秋思之祖」的馬志遠的《天淨沙·秋思》媲美。
  • 元曲四大家之白樸,這八首詞作,文採飛揚歌詞典雅,你讀過哪首?
    唐詩璀璨,宋詞耀眼,元曲別致,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位元朝影響至深的劇作家的文字,這位作家就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樸。白樸活到80歲,在七百多年前,這個歲數絕對算是高壽了。他出生於貴族,但由於出生在兵荒馬亂的時代,幼年時期不得不東奔西走,忍受飢餓,躲避戰亂。
  • 河北正定四大歷史名人之一的白樸,奠定了正定元曲發展的歷史地位
    ,奠定了正定元曲發展的歷史地位03:21來自郝人讀詩詞白樸,生於公元1226年,卒於公元1306白樸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白樸生在戰亂年代,幼年即遭遇汴京之亂,汴京淪陷時,其父白華作為武官,隨金哀宗北逃河南商丘,白樸與母親失散。其父白華好友元好問,將白樸和其姐姐收留帶到山東聊城撫養。後白樸父親白華投降元朝,駐到河北正定。
  • 一首用「天淨沙」曲牌寫冬天的元曲,28個字寫盡冬日蕭瑟
    這首元曲雖然只有28個字,但是卻超越了唐詩宋詞,站在了「秋思之祖」的頂峰之上。和馬致遠這首《天淨沙秋思》同時代的另外一個元曲大家白樸,也寫出了不少用「天淨沙」作為曲牌的元曲。值得一提的是,白樸用天淨沙作為曲牌,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各有一首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