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近日批覆北京、湖南、安徽三地自貿區總體方案及浙江自貿區擴展區域方案,方案全文於2020年9月21日對外公布。自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至今,我國自貿區總數已增至21個。
經過7年建設,目前我國自貿區分布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東至江浙滬、西至四川陝西,從沿海到內陸,跨東中西區域,分布於全國各地。
從2013年9月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算起,在短短的7年時間內,我國擁有自貿試驗區的省份已達21個。這21個省份,GDP總量佔全國的87.51%(2019年數據),人口佔全國的83.07%。
北京自貿區「點睛」京津冀 探索數字貿易港
北京、天津、河北
2020年9月4日的服貿會開幕式上,中國宣布支持北京設立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徵的自由貿易試驗區。17天後,新一輪自貿試驗區擴圍名單中,北京赫然在列。
北京自貿試驗區將支持設立重點支持文創產業發展的民營銀行,探索賦予中關村科創企業更多跨境金融選擇權;支持建設法定數字貨幣試驗區和數字金融體系。
分析指出,北京自貿試驗區的設立使得京津冀實現了自貿試驗區的全覆蓋,三大自貿試驗區實現了差異化定位,彼此又相互支撐、互為犄角,作為京津冀的龍頭,北京自貿試驗區大幅提高了開放層級,堪稱是京津冀高水平開放的「點睛」之筆。
北京自貿試驗區的設立使得京津冀實現了自貿試驗區的全覆蓋,三大自貿試驗區相互支撐、互為犄角,同時又實現了差異化定位,其中北京將側重於高端服務業、數字經濟與科技創新,天津側重於高端製造、港口物流等領域;河北側重於重工製造與非首都功能的承載。
長三角四大自貿區連成「一盤棋」
上海、江蘇、浙江、安徽
安徽自貿區正式獲批,使長三角完成了自貿區全覆蓋,將從改革和聯動兩個層面助推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
2020年9月21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了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及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下稱《方案》)的發布,標誌著安徽自貿試驗區正式獲批。
此前,長三角坐擁上海、江蘇、浙江三大自貿區,是我國自貿區最為集中的地區。現在安徽自貿區獲批,使長三角完成了自貿區全覆蓋,給長三角區域協同和聯動提供了又一個平臺。
全國的自貿區雖然是同一個負面清單,但是發展的重點和定位是不一樣。從實踐來看,上海自貿區的設立對上海吸引外資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最近金融改革開放的力度加大,國外金融機構紛紛入駐上海自貿區。
可以預期在製造、醫療、文化、教育等領域,各個自貿區會發揮主動性和能動性加大對外開放力度,而且我們在這些領域還有很大的開放空間,值得期待。
中國沿海省份自貿區實現全覆蓋
廣東、福建、山東、遼寧
縱覽中國自貿試驗區的版圖,從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一枝獨秀,到現在已經擴容到21個自貿試驗區,包括幾十個片區,連點成線、連線成面,沿海省份已全部建設有自貿試驗區,實現中國沿海省份自貿試驗區的全覆蓋。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自貿區是試驗田,初衷是先行先試,推動對外開放,所以不是「栽盆景」而是「種苗圃」。一個個定位不同的自貿區成片崛起,才能推動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整體提高。
廣東自貿區擁有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三個片區。這三大片區,還對接香港、澳門兩大經濟重鎮,以粵港澳大灣區為腹地,成為中國經濟密度最高的區域。
福建自貿區則突出對臺優勢,提出把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示範區。
2019年8月30日正式掛牌的山東自貿試驗區,最大優勢顯然是海洋經濟、對日韓區域的經濟合作——這也是國務院交給山東自貿試驗區的差異化探索任務。
按照國家各自貿試驗區差異化探索的工作要求,遼寧自貿試驗區以提升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整體競爭力和對外開放水平為重點,突出東北地區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強東北亞地區開放合作。
自貿區在沿邊地區落地開花
廣西、雲南、黑龍江
2019年8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山東)、(江蘇)、(廣西)、(河北)、(雲南)、(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國自貿區家族再添6名成員,其中黑龍江、雲南、廣西三省在地理區位上處於沿邊地區,屬於我國首次在沿邊地區設立的自貿區,因此備受外界關注。
雲南自貿試驗區是我國首次在沿邊地區布局的3個自貿試驗區之一,雲南與緬甸、寮國和越南三個國家接壤,國境線長4060公裡,分布著20個國家一類口岸和6個二類口岸。雲南自貿試驗區最大的特點是沿邊,最大的特色是跨境,最大的優勢就是區位。
2019年8月30日,黑龍江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成為中國最北自貿試驗區。黑龍江靠近俄羅斯,自貿試驗區建設提出打造對俄羅斯及東北亞區域合作的中心樞紐,黑河片區與俄羅斯遠東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申斯克市一江之隔,區位條件優勢非常明顯,跨境電商日漸成為邊境線上對俄貿易的重要角色。
2019年8月26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這是國家首次在民族區域自治地區布局自貿試驗區,也是全國唯一陸海統籌的自貿試驗區,承載著在中國-東協國際經貿合作中探索新機制、新政策,全力構建面向東協開放合作的先行先試示範區的重大使命。
被中央寄予厚望的海南自貿港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鄭重宣布,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宣告:將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開放門戶,加快建設高水平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
國內外投資者紛紛搶抓機遇,加快投資海南的步伐。據統計,自《總體方案》6月1日公布以來,截至9月8日,海南新增企業超過4.8萬戶,同比增長222.04%。
此前,海南已舉行兩批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活動,與境內外知名企業共籤署94個項目合作協議,預計總投資206億元,涵蓋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民生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法國電力集團、德國途易、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東方航空、中國電信、招商局、阿里巴巴、華為技術等紛紛進駐。
來源/中國一帶一路網綜合 作者/王嘉軒 陳曉宇
責編/李怡然 審校/陳曉宇 監製/李申
投稿/糾錯: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們:hr@yidaiyil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