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土官窯與民窯青花瓷器殘件
大清康熙年制款官窯青花,以蝙蝠為主要紋飾,「蝠」諧音「福」蝙蝠紋象徵幸福。以纏枝寶相紋作為輔助紋,飾是魏晉南北朝以來伴隨佛教而來的吉祥圖案。康熙早期民窯精品層出不窮,但有些民窯青花常見縮釉、粘砂、不光滑現象,器物底足內釉薄泛白,常見放射狀的跳刀痕,有的足牆同面斜削呈尖狀,圈足直徑大。
-
明正德青花纏枝蓮八寶紋碗
纏枝蓮八寶紋碗明正德青花纏枝蓮八寶紋碗藏品說明:此碗形制,紋飾及青花發色為典型明代中期民窯瓷器。八寶紋也稱「八吉祥紋」。屬佛教紋樣,為藏傳佛教象徵吉祥的八件寶物為題材的紋飾,亦常作為瓷器紋飾。在瓷器中,也常以八寶紋與蓮花組成圖案,作折枝蓮或纏枝蓮託起八寶的構圖。此碗敞口,弧腹下斂,下承圈足。口壁畫二組纏枝蓮紋,中心畫折枝團花紋。外壁在一周如意紋上畫纏枝蓮花託八寶紋,由於是民窯產品,不若官窯那麼嚴謹。此碗八寶只畫了六寶。
-
「深圳博達億合.薦」清中期纏枝蓮青花卷缸
中國是世界瓷器的故鄉,最早的是原始青瓷,舉世聞名的是唐三彩,最經典的是青花。青花,是用鈷料在素胎上繪畫,然後上透明釉,在高溫下一次燒成,是釉下藍,呈色素雅永不褪色。纏枝蓮紋飾作為中國傳統裝飾花紋形式之一傳統至今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
斷代:嘉慶瓷器的品種與款識解析
嘉慶時期瓷器品種多延續乾隆時期的,主要由青花、釉裡紅、青花釉裡紅、粉彩、鬥彩、青釉、紅釉、天藍釉、霽蘭釉、茶葉末釉、窯變釉、哥釉等單色釉以及黃釉、黃地綠、黃地紫、綠地紫等傳統品種。嘉慶時期瓷器的胎釉早期還保持乾隆時期特徵,製作比較精細,而後略為粗糙,粉彩瓷器還延續乾隆時掛綠裡的做法。
-
康熙民窯青花瓷器鑑定
歷史文獻中關於民窯的可靠記載幾乎為空白,與官窯研究相比,景德鎮民窯青花的研究還處在為解決斷代問題獲取資料的初始階段。民窯青花面貌的多樣性,發展演變的複雜性決定了民窯斷代研究的難度。清康熙青花前赤壁賦筆筒 處於歷史最高水平的清康雍乾景德鎮瓷器生產中,
-
康熙青花——瓷器製作史上的高潮(含官窯和民窯)
然而,明末以來,大量出口瓷,主要是青花瓷的製作,促使青花瓷器的造型多樣,圖案花紋富有生活氣息,這為康熙青花瓷器的迅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二、康熙青花的青料是使用的國產的浙江料。明代晚期,提煉鈷土礦的辦法,由水沉法改進為煅燒法,青花的發色也十分鮮豔。
-
清代道光青花瓷器特徵
道光時期(1821—1850年)清王朝的腐敗之風波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社會動蕩,民族矛盾、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道光二十年(1840年)爆發了鴉片戰爭。戰爭也衝擊到了當時的制瓷業,景德鎮的瓷業生產和嘉慶時期相比,燒造規模近一步縮減,由於國庫空虛,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的產量及質量都明顯下降。
-
瓷器鑑賞:清·民窯精品,胎質細糯,畫意清逸!
全民愛收藏:考考你的收藏眼力(2020第325期)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瓷器鑑賞1:藏友諮詢:青花粉彩盤,口徑15.7cm,高3.2cm,請老師幫忙看看是否到代瓷器鑑賞實錄:藏友您好,您發來的這件底部落有「大清嘉慶年制」青花六字篆書款識的青花粉彩花卉萬福吉慶圖小盤是一件嘉慶本年生產的真品,但是根據其底部款識的書寫方式來看,其並不是本年官窯,而是民窯所生產的。
-
瓷器鑑賞:清·民窯精品,青花純淨,繪畫工整!
特別是對景德鎮明清瓷器,近現代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由衷熱愛,研究也頗深。憑著專業的鑑賞知識,多次從民間發掘震驚古陶瓷界的官窯重器。瓷器鑑賞1:藏友諮詢:老師,這對青花魚龍紋盤(尺寸16),是明代晚期還是清代早期,估計應該是多少?
-
淺談明代初期民窯青花的風格特色!
但景德鎮民窯在產品的品種上卻受到種種嚴厲的限制,據史料記載,正統三年「命都察院出榜,禁江西瓷器窯場燒造官樣青花白地瓷器於各處貨賣及饋送官員之家。違者正犯處死,全家謫戌口外」。正統十二年「禁江西饒州府私造黃紫、紅、綠、青、藍、白地青花等瓷器。命都察院榜諭其處,有敢仍冒前禁者,首犯凌遲處死,籍其家貲,丁男充軍邊衛,知而不告者,連坐」。
-
景德鎮明代民窯青花瓷器的裝飾特徵
官窯瓷器是指專為皇室人員生產的瓷器,而民窯即使用民間窯址燒制的瓷器,其銷售也主要是以普通民眾為消費主體。青花瓷器是一種以氧化鈷為呈色劑,在白色的泥質坯胎上用毛筆繪寫圖案紋飾,然後在坯體上罩以透明釉,並以1300℃高溫入窯一次燒成的釉下彩瓷器。因釉下鈷料在高溫燒成後呈現出藍色,故習慣上稱之為「青花」。在了解青花和民窯的定義後,我們來探析明代景德鎮民窯青花瓷器裝飾的基本特徵。
-
明清時期青花民窯精品瓷器賞析
青花瓷器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藝術以致思想觀念。作為用瓷和精美的藝術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青花工藝的典範,作品一直被後人推崇,今天給大家介紹兩件以青花為主題的瓷器民窯精品。一:青花纏枝花卉紋罐:此罐即為明代中期民窯精品佳作
-
鑑別清康熙青花瓷器的技巧
一、鑑別清康熙青花瓷器技巧之胎體康熙前期胎體雖然較精細,瓷質堅實緊密,但仍未能擺脫明晚期厚重的特徵。到了中晚期,才變薄,接近於雍正的輕薄俊秀。現代的高仿康熙瓷器物,其胎體厚薄均勻,入手沉穩凝重,胎薄卻過於輕薄。
-
青花瓷器的「前世今生」!
明永樂青花纏枝蓮壓手杯永樂皇帝登基後遷都北京,因祭祀等宮廷活動的需求而大量燒制瓷器,品種以白釉為主。從此時到清康熙十九年清代官窯正式開爐的60年間,中國沒有官窯,只有民窯,一些官窯器也是向民窯訂製的。因此從明代萬曆後期、天啟、崇禎到清代的順治、康熙早期,民窯一枝獨秀,西文學者稱之為過渡時期。
-
一睹為快,古代平民百姓所用的景德鎮民窯瓷器
歷代瓷窯絕大多數都是民窯,如宋代著名的民窯有湖田窯、哥窯、龍泉窯、耀州窯等。民窯的產品稱客貨,風格與官窯迥異。除去一些朝廷限制生產的花紋和器型外,可以說民窯瓷器的造型和紋飾題材更加豐富自由。說起民窯,首當其衝「瓷都」景德鎮。景德鎮的制瓷業悠遠深長,如今已然代表中國瓷器譽及海內外,今天就來一睹景德鎮民窯博物館所藏瓷器佳作的各式風採。
-
清中期民窯青花折腰碗
今天我們介紹一件幾乎沒有多少價值的民窯青花——雍正青花鳳過牆折腰碗。雍正潛邸的時候,為了皇位,非常隱忍低調,這一點也反映在審美上,雍正時期的官窯瓷器非常淡雅,講究心意相通。上行下效,民窯爭相效仿。附圖這件瓷器叫「鳳過牆折腰碗」,如果摺痕在口沿叫「折沿碗」。這是一件殘器,上面布滿焗釘,共有15個,還有兩個脫落。一條衝線貫穿整個器物。
-
作為古玩行家,嘉慶瓷器與乾隆瓷器如何辨別?
嘉慶瓷器清代嘉慶年間(1786~1820年)景德鎮生產的瓷器。清嘉慶粉彩撇口瓶富有嘉慶本朝特點的作品有帽筒、鼻煙壺、攢盤、攢碗、帶託的蓋碗,薄胎瓷器碗、盤、杯、碟、溫鍋,比如青花瓷器很多花紋布局不夠合理,畫法死板,缺乏分明的層次,藍色線條向釉層浸漫,顏色不明快。罩在上面的釉層稀鬆,釉面不平,泛青色。這些因素使青花不夠明豔。琺瑯彩不再在宮中燒制,過去曾以為琺瑯彩在乾隆以後停燒,實際是景德鎮燒出了十分精細的洋彩,也是與粉彩共同完成畫面,但死板,缺乏活力。
-
清代道光瓷器鑑賞乾貨
不過也不盡然,道光瓷器的特點較之清三代當然有非常大的區別,但是比起民國以及民國後期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的。三,首先說彩道光瓷器當然以青花和粉彩為主了。官窯如此,民窯亦然。到了道光時期,五彩瓷器幾乎已經絕跡了,一是因為經濟發展,五彩瓷器燒造難度大,用料考究,二是因為粉彩已經燒造了有一百年的歷史,較之五彩更加成熟,因此道光時期已經非常少燒造五彩瓷器了。青花上,道光瓷器多採用浙料了,或者乾脆是蘇麻裡請已經不見了蹤影。青花顏色發灰發暗,是道光青花比較顯著的特點之一。
-
帝國的轉折:嘉慶時期瓷器胎體的變化特徵(鑑定參考)
自清嘉慶時期開始,國勢逐漸衰落。康、雍、乾三代的繁榮景象已經成為歷史。清王朝的綜合國力明顯下降,瓷器也是如此。此時,御窯廠的規模、瓷器的品種和數量都大大減少。當時的瓷器生產只是沿襲舊制,無法做更多的創新,許多高成本的瓷器也不再燒制。
-
河北博物院藏清代民窯青花瓷賞析
同時青花色澤青翠豔麗,畫法上使用「分水」技法,較好地表現了圖案的陰陽、明暗,與明末清初一般生活用瓷那種藍中泛灰的色調形成鮮明的對比,是明末清初民窯青花中的典型作品。青花色澤濃翠,呈寶石藍色,濃淡相間,豔而不俗,通過豐富的色階表現山石、樹皮的紋理,頗有水墨畫「墨分五色」的韻味。清代康熙朝歷時 61 年,國運興則瓷業興,制瓷業得到迅速發展,特別是青花瓷的生產取得了突出成就。成為繼明代永宣青花之後,我國青花瓷器生產的又一個黃金時代,其器形之繁、數量之多,為前所未有。除官窯青花外,民窯青花不僅所佔比例很大,其中也不乏大量的精美之作。此件器物是康熙民窯青花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