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2020-12-05 眉眼溫存

杜甫到四川成都後,暫住西郊浣花溪邊的草堂寺。草堂寺是個古寺。在南齊時就已經有了。浣花溪有三丈來寬,好像一條小河,曲曲折折地從西往東流著,一年四季都有流水,到春夏時水位漲些,可以划行小船。溪邊疏疏落落有些人家(杜甫南鄰有朱山人、斛斯融,北鄰有縣令某,《江上獨步尋花七絕句》還說到黃四孃家),大約都是茅屋,春來處處花開,夏天水邊長滿芰荷,風景異常幽美。

上元元年年初,杜甫便在這裡選擇了一塊有林塘之勝的地方,準備建一座茅屋。他的表弟王十五在蜀中做司馬,給他送來修建費,他又從一些相識處要來各種樹秧,親自種植。這座新建的草堂是杜甫和他家人苦心經營出來的,經過很多周折,他們才算暫時有了一個安居之地。杜甫寫過一首《堂成》的七言律詩:背郭堂成蓢白芧,緣江路熟俯青郊,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暫止飛烏將數字,頻來語燕定新巢,旁人錯比揚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

這詩前半寫草堂的規模和林景,五、六兩句寫禽鳥有巢,以比喻自己的得攜妻兒安居,但說是「暫止」,說是「錯比揚雄宅」,杜甫考慮到他以流離之人,未必能住得長久,他是仍然懷念著中原的。他到過成都南郊的武侯祠,有七律《蜀相》一首,表現了他對諸葛亮的敬仰:「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裡也表現了杜甫的忠臣思想。結語「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惋惜他的北伐未勝。這詩寫得悲壯遒勁,一直流傳在廣大讀者之中。

這年秋天,杜甫到蜀州新津去,與詩人裴迪相見,不久回到成都。他又寫了「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戀闕丹心破沾衣皓首啼」之類的詩句。又有《建都十二韻》反對呂譚請以荊州置南都,杜甫認為應該迅速平定北方,不該在東南虛張聲冬天,梅花初開的時候,裴迪寄了一首詩來,是他登蜀州東亭逢早梅因憶杜甫而做的,詩裡致歉說沒有能折贈一枝,杜甫答詩說: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江邊一樹垂垂髮,朝夕催人自白髮。說你幸而沒有折來,免我想到歲暮而悲傷,如何可去蜀州同看,更引起我思鄉的愁緒,我這裡江邊的一株梅花看起來已經夠叫人傷心的了。

上元二年春天杜甫再遊新津,不遇裴迪,獨自一人兩次到了修覺寺,寫下了「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詩應有神助,吾得及春遊」以及「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的名句,都是寫美景的,但是他也有詩說:「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望鄉應未已,四海尚風塵。」再美麗的風景和再平靜的生活也不能不使杜甫想到當時的國事。不過杜甫有了草堂以後,過的是近乎隱居的生活,和社會聯很少,在成都只是和鄰人朱某、斛斯融等略有往來,他說過「漸喜交遊絕幽居不用名」的話。

在蜀州,也只是和裴迪、刺史王某、新津縣令、青城縣尉常某等人來往,生活接觸面不廣,這樣就使他的某些作品的題材,比較狹窄。比如《絕句漫興九首》、《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形式上非常自然而多變化,音節優美,能大膽使用人民的語言,很像竹枝詞,但是內容就沒有接觸到當時的社會生活,而且還有避世、頹廢的感情的表露。雖然後詩也有兩、三首寫得很健康優美,但是並沒有能夠改變全組詩的上述情況。當然雖然沒有寫什麼重大題材,但是給人清新的美感,仍然是寫景詠物的佳作。

杜甫初到草堂的兩年多,所寫的幾首著名的歌行體七言古詩是應該大書特書的,那就是《楠樹為風雨所拔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以及《石筍行》、《石犀行》、《杜鵑行》、《戲作花卿歌》等。前兩首應該是敘實,過去有人說是杜甫比喻他在節度使嚴武等人死後失去倚靠,也有人說是譏刺唐玄宗和楊貴妃的,這都是出於附會,不過杜甫總該對自己的生平和當時社會的混亂有所寄慨。

大楠樹倒了,「草堂自此無顏色」,茅屋破了,「床頭屋漏無幹處」,這和國家自大亂以來的情況不是相類似嗎?當樹倒屋破的時候,他不止於自嘆,而是立即想到在樹下憩息的那些行人和自己樣都要遭霜雪之苦,不得再聽見如竽籟般的風吹樹葉的聲音了,他還進一步想到社會上眾多的受凍的人,在戰亂中流離失所的人,比他自己更不幸的人,於是他提出了這樣的願望: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相關焦點

  • 杜甫的家國情懷: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而這種高尚情懷在杜甫的詩歌裡體現得尤為明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詩歌,有自己喜歡的句子,有人喜歡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邁;也有人喜歡李商隱「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惆帳;還有人喜歡白居易「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的深情。可我獨愛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 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本詩是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間創作的一首經典詩歌,是杜甫現實主義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 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本詩是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間創作的一首經典詩歌,是杜甫現實主義作品的代表作之一。詩人雖生活艱難,但卻沒有囿於這一室之內,而是心懷天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至此,詩人非凡的氣度和崇高的理想與追求,體現得淋漓盡致。
  •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何以成千古絕唱?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出自唐朝詩聖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可見,能通過個人的痛苦,反映天下民眾的痛苦,是杜甫這首詩的動人之處,也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能成為千古絕唱的原因之一。
  •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大善!
    上一篇文章小編寫了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李白,那麼今天就來寫盛唐的另一半杜甫,想必我們都聽過"詩看李杜"這句話,因此李白、杜甫兩個人是分不開的。杜甫比起李白,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他晚生了十二年,而且這十二年晚的非常關鍵。
  • 如何看待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種情懷?
    談到詩歌,不得不說唐代;說到唐代,不能不提杜甫。他和李白並稱「李杜」。可兩人的詩歌風格完全不同,李白是浪漫派的,而杜甫是現實派的。所以杜甫的詩又有「詩史」之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出自《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是一首樂府詩,一共分為4個段落,前面三個自然段主要寫了秋風捲走茅草,群童又把茅草抱走了,偏偏又下起了大雨,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啊!
  •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2020-06-16 0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少陵
    論起唐詩,眾人皆論天才李白,我偏欣賞杜甫。因著不同時空我到是覺得,杜少陵,他人不懂你的感受,而我是懂的。透過歷史長河的足跡,我知道你的所有悲與喜,愛與情。你的一生,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卻依然心懷天下。是怎麼樣的人才會說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當時的你饑寒交迫尚不能自理。安能如此胸懷天下呢?
  • 杜甫的野望: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縱觀中國上下幾千年的詩人,杜甫應該是最俱家國情懷,心憂天下的詩人。宋朝範仲淹寫了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幾乎就是杜甫一生的最佳寫照。讀杜甫的作品,眼前自然浮現的是一位白髮蒼蒼憂心忡忡的老人,在風塵僕僕的匆忙奔走。他一直行走在路上,用雙腳去丈量這個國家的尺度。用雙眼去察看這個國家普通民眾的疾苦。
  • (三楚放談)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首頁湖北日報荊楚各地  [三楚放談]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2005-04-12 07:00:12)  荊楚網(湖北日報)賴棟才  近聞,武漢市在擬為農民工辦的諸多好事實事中,有一項是興建一批供農民工等外來人口租住的公寓。屆時可一家租住,也可幾人合租一間,租金很便宜。
  • 唐詩閒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但卻總也不會忘了成都的草堂,現在的成都草堂早已成為重要的旅遊景點,也規模不小,但對於當時的杜甫來說,卻來之不易。(草堂大雅堂前的杜甫像)杜甫的草堂是在他的無數個朋友的幫助下建起來的,杜甫到成都之後,先是住在西郊浣花溪寺裡,他不名一文,只能這樣,這之後沒幾天,杜甫在城西七裡浣花溪畔找了一片荒地
  • 憂國憂民的詩聖:「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他一生憂國憂民,雖然身居亂世卻依然心懷天下,他就是「詩聖」杜甫。當然杜甫也不例外,他在青年時期在洛陽遊學時遇到了人生知己李白。李白豪放不羈而杜甫沉穩憂鬱,兩人雖然性格不同,但是他們有著文人共同的理想。杜甫和李白一人為「詩聖」一人為「詩仙」,他們兩人經常在一起飲酒作對,切磋詩詞,針砭時事。這期間杜甫和李白結下了深深的情誼,成了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 聽書解讀 | 杜甫草堂讀《杜甫傳》
    #草堂讀他懂他學他# 初冬,帶著這本《杜甫傳》離開京城,赴成都參加首屆全民閱讀研究年會,自然要去杜甫草堂致敬 他,西南漂泊棲居草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他, 垂垂暮年江舟長逝: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 聽書解讀|杜甫草堂讀《杜甫傳》
    #草堂讀他懂他學他#初冬,帶著這本《杜甫傳》離開京城,赴成都參加首屆全民閱讀研究年會,自然要去杜甫草堂致敬。
  • 杜甫8句經典詩詞: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杜甫8句經典詩詞: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1. 達士如弦直,小人似鉤曲。選自唐·杜甫《寫懷二首》。放達的賢人如同弓弦一樣直率,奸詐的小人像那彎曲的釣魚鉤。此寫「安史之亂」的災難性後果:大好山河盡殘破、天下滿目如瘡痍、國家財政枯且絕。4.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出自唐·杜甫《新安吏》。眼枯,指哭幹了眼淚。即,就。見骨,指眼瞎而眼骨突出。天地,指朝廷。此寫朝廷為了繼續戰爭而不斷抓丁,人民哭瞎了眼也無動於衷的殘忍之狀。5.
  •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在唐朝許下的心願,卻在宋朝成為了現實
    詩聖杜甫曾經許下宏偉的願望「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但是寒門士子真正成為時代弄潮兒卻是在宋朝,唐朝許下的心願在宋朝成為了現實。大宋與其說是趙家的天下,不說說是「士子和皇族」共同管理的天下,甚至是不論皇帝勤快或懶惰、精明或昏庸,朝廷的運行基本不受影響。
  • 安得廣廈千萬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儘管個人遭遇不幸,杜甫還是懷抱著憂國憂民心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投靠肅宗,謀得一官半職,為「左拾遺」,後發生事故被貶。內心幽怨化作「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時政動蕩,烏煙瘴氣。杜甫痛心疾首,看到戰亂帶給人民百姓無限的災難,感慨萬千,著成「三吏」「三別」。
  • 旅遊:茅屋故居——紀念杜甫的場所,杜甫草堂的標誌性景觀
    ·茅屋故居,依據杜詩描寫和明代格局於1997年恢復重建,是杜甫草堂的標誌性景觀。周邊溪流環抱,綠樹成蔭,營造出濃厚的詩意氛圍,也能體會到郊野情趣。川西民居式的茅屋正中為堂屋,左右為臥室,東頭為廚房。每一間房都入進了相應的家具,桌椅、石磨、水缸等,重現了詩人故居的田園風貌。
  • 成都杜甫草堂遊玩攻略!
    馮至先生這樣說:「人們提到杜甫,盡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卻總忘不了成都草堂。」杜甫草堂位於青羊區清華路,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當年為了躲避 「安史之亂」入蜀,在朋友的幫助下 選擇環境優雅的浣花溪所搭建茅草屋而居,先後在此待了4年,創作了240多首膾炙人口的詩,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恨別》、《病桔》-、《枯棕》等著名詩篇。不過當年的茅草屋早已被不復存在 ,是後期為了紀念這位大詩人而重建的,擴建後的杜甫草堂博物館。
  • 詩詞:一座浣花草堂,見證杜甫此生詩意
    而杜甫為避安史之亂而在成都浣花溪畔所建的草堂,則存放了少陵野老此生的詩意,他曾在這裡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為人傳誦的詩篇。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讀幾首偉大詩人杜甫在草堂寫下的不朽詩篇。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首著名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杜甫在住進草堂的第二年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