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30 1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近年來,我縣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不斷加大資金投入,拓展教育功能,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廣泛開展,基地已成為廣大幹部群眾開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
今天起浦江發布推出專欄,介紹我縣部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敬請關注。
塘波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塘波村位於花橋鄉西面,南與蘭谿市交界,西北與建德市毗鄰。1948年6月21日,中共路西工委和會稽山人民抗暴遊擊司令部,在塘波村陳氏宗祠公開宣布成立江東縣工委和江東縣政府,並舉行了軍民慶祝大會,塘波村有了「紅色塘波」之稱。近年來,塘波村相繼開闢了江東紅色廉政故事展廳、江東革命鬥爭史紀念館、革命舊物陳列展廳等,挖掘了易安書院、陳氏宗祠、紅色長嶺古道、銀子洞、通蘭洞、古樹群等一批人文自然景觀。
2009年以來,塘波村原江東縣政府成立舊址相繼獲得金華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金華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金華市全民國防教育示範點、金華市三星級革命傳統教育現場教學基地、金華市幹部教育現場教學基地、金華市黨史教育基地等榮譽。2018年塘波村被評為浙江省文明村,2019年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江東革命鬥爭史紀念館。展館內30副展板及6個軍用品展示櫃,真實地反映和記載了浙東人民解放軍金蕭支隊以及江東縣革命鬥爭的戰鬥歷程,展示了原江東縣政府的由來、區域、組織機構、主要戰役、文教、宣傳、財政、接管浦江政權等歷史資料。革命舊物陳列展廳,共收集各類生產生活所用革命舊物40餘件,讓黨員幹部追憶先輩先烈艱苦的革命歲月,保持艱苦奮鬥、廉潔為民的革命作風。
陳氏宗祠—原江東縣政府成立舊址。1984年被確定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面積402平方米,共有三進三間,門廳與中廳有戲臺,距今有300餘年歷史,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雍正、光緒、民國年間進行了修繕。祠堂內遺存有十數塊古代牌匾,其中「善德可嘉」牌匾為清代浦江縣令毛文所題。
乾隆古鐘。乾隆四年所鑄,是全縣保存下來為數不多的清中期古鐘,為陳氏家族召集族人所用,施法族規所用,通過古鐘引申出「警鐘長鳴」的廉政含義,使參觀者得到警醒。
清代銀子洞。據考證為清代德國商人在此挖礦而建,現遺留下高約2米,深百餘米的地下長河,供遊客參觀尋訪。2008年,經浙江省第三地質大隊勘查,塘波山上富含銀鉛等多金屬礦產。
易安書院。建於清康熙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清乾隆期間浦江著名文儒吳鳳來曾在此講學、授業三年,教化了一批學生,為全村文化中心,今尚存吳鳳來親題的「易安軒」牌匾一塊。現設有農村書屋、茶室等文化休閒場所,對外免費開放。村內有十數株百年古樹,枝繁葉茂,錚錚虯枝,高高聳立,其中樹齡最長的榧樹已有500多年歷史。在推進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同時,也十分注重其周邊基礎設施建設,在樹邊建設水池、護欄、石凳等設施,供遊客參觀休息。
下一步,塘波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結合基地特點,開展主題鮮明、生動直觀的宣傳教育活動,定期舉行「黨團活動日」、「成人儀式」等教育活動,使基地成為緬懷先烈、樹立理想和探索人生意義的第二課堂。
山壟王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山壟王店自然村,位於浦江縣巖頭鎮的南部,是中共首屆浦江縣委成立舊址所在地。20世紀三、四十年代,山壟王店村曾一度成為浦江革命的活動中心。2005年9月,山壟王店村「中共浦江縣委舊址(1940年)」 被縣委、縣政府命名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8月被金華市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10月被評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939年,中國面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外患和國民黨實行白色恐怖的內憂,共產黨人臨危救國,許許多多的革命志士,滿腔熱血,把生命置之度外,經受革命的洗禮。1939年9月,金衢特委下派的蔣忠同志從黃宅轉移到巖頭鎮山壟王店村,以教書的名義,堅持革命鬥爭,開展秘密活動。山壟王店就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承載了歷史的紅色記憶。山壟王店位於浦江東部巖頭鎮王店行政村,東承黃宅,西連城區,四面環山,地理位置隱蔽,群眾革命基礎好。在蔣忠的組織領導下,全縣黨組織通過地下黨員散發、張貼抗日救國的宣傳標語,發動師生排演《流亡三部曲》、《大刀進行曲》等節目,喚醒民眾的愛國激情,在中共浦江縣委的領導下,浦江的抗日救亡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1949年農曆正月十二晚上,國民黨刑警隊包圍了山壟王店,中共黨員、情報站站長王茂榮不幸被捕。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以蔣忠、王茂榮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為浦江縣的抗日鬥爭及解放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幾年來,山壟王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各級部門和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加強組織建設,成立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工作小組,積極做到基地保護有制度、基地活動有創新、宣傳活動有內容,推動各項工作發展,
2017年,山壟王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列入紅色旅遊項目建設工程,建設了蔣忠烈士像、廣場、綠化、宣傳長廊、會場遺址(廳周邊房屋修繕)、燈光、護欄等配套設施、陳列館。加強革命歷史資料以及紅色文化的收集、挖掘、搶救和保管工作。
近年來,基地共接待黨員幹部、學生上萬餘人。利用重要節日,開展愛國主義宣傳教育活動,基地已成為機關事業單位、學校、企業等黨組織新黨員入黨宣誓及重溫宣誓等活動的重要場所。舉辦專場演出、宣講活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接待縣內外前來學習的黨員幹部100餘批。加強與各中小學聯繫,因地制宜,廣泛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實踐活動,2019年5月舉辦了浦江縣「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新時代好少年」少先隊主題教育實踐活動。2019年3月,被命名為首批金華市青少年紅色研學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原標題:《弘揚革命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示(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