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一位年僅16歲的高中生,在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上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拿到總冠軍,敗在其麾下的有不少北大清華的高材生,她叫武亦姝。
兩年後,她以613分的好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上海市高考總分660。
她拒絕了保送北大的機會,在擁有清華大學降分錄取資格的情況下,還是用高考分數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入學後,武亦姝一篇800字的軍訓總結感言,還被刊登到了《中國國防報》,語言精悍簡練、才氣斐然。
然而,作為詩詞大會總冠軍、清華才女的武亦姝,竟然也曾是倒數第一,她是如何逆襲的?這就要談到武亦姝父母的育兒經了。
從倒數第一到清華才女,武亦姝的父母做了什麼?
武亦姝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為了不讓她輸在起跑線上,父母制定了一套極其嚴格的學習計劃。從幼兒園開始,放學回家就要識字、繪畫、背古詩。
然而,這時的武亦姝對學習並不感興趣,反而因過大的壓力產生了逆反心理。不僅上課不積極,作業也不寫,成績也是班級倒數。
初中,武亦姝就讀於蘭生復旦中學,當時被招入時是倒數第一名。
武亦姝的母親非常焦慮,報了諸多輔導班,然而高壓之下,卻讓女兒的厭學念頭更加強烈了。一開始武亦姝還能敷衍了事,到最後索性連作業都不寫了,還因時常逃課被強制退班。
這一切,直到武亦姝的母親去朋友家拜訪才得以改變,她看見朋友家孩子不用引導,也熱愛讀書,心生羨慕,進而做了一個偉大的決定。
武亦姝父母的改變:
1)放棄所有娛樂,營造閱讀環境
武亦姝母親第一時間賣掉了麻將桌,並對老公提出強制要求:但凡孩子在家,就不能玩手機,吃完晚飯後就閱讀。
堅持的時間長了,武亦姝對父母的巨大改變很感興趣,於是帶著好奇走進了書籍世界。
2)激發興趣後再添一把「火」
見女兒逐漸提起學習興趣,武亦姝的母親又特地添了一把「火」,把學習融入到遊戲中去。家裡制定了一個規則:玩詩詞接龍遊戲,輸了的人就要做家務。
武亦姝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斷加大詩詞儲備的,這也是她日後獲得《中國詩詞大會》冠軍的基礎。
武亦姝父母所做的,是用親身行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普通家長也完全可以複製。正是這樣的興趣和積累,讓武亦姝在聚光燈前一鳴驚人。
同樣是學習古詩詞,為什麼武亦姝有如此成就?
在《中國詩詞大會》的自我介紹環節,武亦姝聲稱自己最喜歡的詩人是陸遊。
在大家眼裡,陸遊的經歷以及作詩風格都是沉鬱頓挫的,但武亦姝卻認為他是個很可愛的人。她說:陸遊有句詩寫「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外面風雨太大,我還是宅在家摸摸貓吧~
這是一首未被選入課本的小詩,武亦姝真正走到了詩人的心裡,理解質樸又透徹。
大語文時代,教育局和家長都開始注重孩子的古詩詞素養,但與此同時更多的是焦慮。雖是母語,但艱深的詩詞對孩子來說仍然晦澀難懂,死記硬背又不足以應對如今的題型。
看看這張浙江省高考前10名學霸的成績單吧,其餘科目都差不多,最大的拉分項就是語文,第1到第10名整整差了18分。
說到底,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昨天背了今天就忘,張冠李戴、把詩人的作品弄混,就是因為沒有理解透徹,腦子裡沒有清晰的邏輯線。
如果孩子能理解每個詩人的生平經歷,去過什麼地方,在哪個地方寫了哪首詩以及寫作背景,這一切脈絡就打通了。
《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是首套把詩詞和地圖連接起來的書籍,把每首詩背後的歷史故事、風俗文化以及作者的經歷和心情,都用親近的方式展現在了孩子面前。
讀這套書就像坐時光列車,帶孩子一起領略詩人的世界。這跟武亦姝玩詩詞接龍的性質是一樣的,寓教於樂,孩子不感興趣都難。
裡面一共包括40位詩詞名人,180首詩篇,200段歷史故事,還有著名主持人的配音,把古詩詞讀給孩子聽。
內容都是圍繞教育部規定的「中小學必讀古詩詞」進行拓展的,既與課程緊密相關,又有一定的課外延伸。
我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套書就做到了,讓孩子的身體和精神全都在路上。
全套一共四冊,還送一張地圖和音頻,原價119元,滿減50,現價69,可點擊下方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