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寫一篇奇文96字僅一個讀音,能一次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絕沒問題

2020-09-18 育才園

《演說》中曾寫過:「語言是人類所使用的最有效果的藥方。」除了智慧之外,語言和文字都是讓我們從大自然裡脫穎而出的一種特質。一方面它們是最主要的感情表達渠道,另一方面這更是一種文明和文化的承載體,擁有著無可比擬的地位。

但儘管如此,在我們數千年的歷史裡,無論是文字亦或是語言都經歷了頗為曲折的演變過程。先是自甲骨文開始的字體演變,再到普通話的普及,最終從文言文轉變為現今的白話文,其中的故事已經太多太多。

《呂氏春秋》中寫到的「倉頡造字」開始,漢語一直在隨著時代發展進行著變化。相比如今的語言來說,古漢語更多是一種看似簡潔實則複雜的存在。根據《古代漢語》一書描述,它是由先秦口語為基礎形成的,能夠以一個字包含多種含義,十分簡便。

但相對而言,比起如今的白話,這種「駢文」語言實在是太晦澀難懂了。早在唐朝時期,韓愈就已經開始推廣漢語通俗化,但一直到清末這種風潮才變得盛行。1898年戊戌變法時期,「新文體」開始出現,加上1902年普通話概念的推廣,全新的漢語言已經慢慢有了自己的雛形。

而在我們的語言發展史裡,趙元任先生的名字絕對不能不提到。他出生於1892年,畢生都致力於對國語的推廣,也被譽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作為一名愛國的巨匠,他時時刻刻都牽掛著國語的發展,就在上世紀30年代那個推廣陷入瓶頸的時間裡,他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

1931年,受俄國的影響,語言拉丁化的趨勢在國內迅速蔓延,試圖以拉丁文字取代漢字和拼音。這時,趙元任寫下的一篇名為《施氏食獅史》的獨特文章被刊登了出來,瞬間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全文如下: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這篇獨特文章通篇96個字,全部都是以「shi」為讀音的字組成。當人們進行閱讀的時候,因為裡面加入的那些文言文字詞以及全部一樣的讀法,根本無法理解。實際上,它講述了一個住在石頭房子裡喜歡獅子的詩人施氏的故事,他想要吃掉十頭獅子,但最終只獲得了一堆石獅子的屍體。

這是一個充滿諷刺意味的鬧劇,而其中趙元任先生要表達的就是對於「拉丁化」這種抵制拼音現象的否定。沒過多久,他又寫下了《季姬擊雞記》這篇同音文。這些文章哪怕有拼音都十分地難讀,無比拗口,倘若能一次讀順想必普通話考試是絕對沒問題了。也正是這樣巧妙的設計,才徹底將那些反對普通話和拼音的言論擊敗了。

在趙元任先生的眼裡,漢語是一門擁有極高價值的語言。當拉丁化這種想要貶低我們傳統的風氣出現時,他毫不猶豫地用自己最擅長的事情進行了還擊。漢語永遠燦爛無比,而這篇奇文更是成為了後世尊敬無比的巨作。

相關焦點

  • 一篇96字的奇文,全文讀音都一樣,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甲級沒問題
    「普通話」這個詞在清末時已經出現,在1904年時,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學日本,曾與留日學生組織了一個「演說聯繫會」,所擬的一份簡章中便出現了「普通話」的名稱。這一篇96字讀音都一樣的奇文便是出自趙元任之手,名為《施氏食獅史》,全文如下: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
  • 他寫一篇奇文,96字僅一個讀音,能一次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絕沒問題
    1898年戊戌變法時期,「新文體」開始出現,加上1902年普通話概念的推廣,全新的漢語言已經慢慢有了自己的雛形。 而在我們的語言發展史裡,趙元任先生的名字絕對不能不提到。他出生於1892年,畢生都致力於對國語的推廣,也被譽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作為一名愛國的巨匠,他時時刻刻都牽掛著國語的發展,就在上世紀30年代那個推廣陷入瓶頸的時間裡,他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
  • 一篇96字的奇文,全文都是一個音,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完全沒問題
    人們為了順利通過普通話考試,會刻意的去鍛鍊自己,比如說讀些發音類似,但卻不是一個字的繞口令。平常讀的繞口令可能是這樣的:八百標兵奔北坡,炮兵並排北邊跑,炮兵怕把標兵碰,標兵怕碰炮兵炮。就算是這樣的繞口令對於一些人來說都已經很難讀順了,但這並不是最難的,最難的繞口令能讀順考普通話是絕對沒問題的。
  • 96字的奇文,整篇文章讀音都一樣,可以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甲等沒問題
    」這個詞在清末時已經出現,在1904年時,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學日本,曾與留日學生組織了一個「演說聯繫會」,所擬的一份簡章中便出現了「普通話」的名稱。    這一篇96字讀音都一樣的奇文便是出自趙元任之手,名為《施氏食獅史》,全文如下: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
  • 他寫了一篇96字的文言文,全部字都是一個音,一口氣讀順的沒幾人
    導語:他寫了一篇96字的文言文,全部字都是一個音,一口氣讀順的沒幾人。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文化是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像是我們的文言文,就讓很多外國人嘆為觀止了。其實不僅僅是外國人,我們學習文言文的時候, 也並不會覺得那麼簡單。
  • 他寫一篇奇文,全文96字都是一個音,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絕沒問題
    中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特別是從古至今文言文至白話文的演變,讓無數想要學習漢字的外國人望而卻步。有「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美譽的趙元任先生就曾經用同音的不同字寫過一篇文言文,通篇都是以一個音構成,讓人讀來大感神奇。
  • 他寫一篇96字奇文,全文是一個讀音,網友:一次讀順的人都是天才
    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直系後人,也是民國時期大家趙氏的子孫。他就是趙元任,父親是「晚清公子」,母親是詩詞大家,書香門第出才子。趙元任就出自於詩書世家趙氏,他家就連丫頭,都能做出詩來。但趙元任的才華,卻不應在詩書之上。
  • 一篇曠古奇文,全文96個字同一個音,能讀流利的人普通話絕沒問題
    那你就來讀一讀下面的一篇曠古奇文,這是有著&34;美譽的趙元任先生寫的一篇文言文,雖然全文只有96個字,但所有的字都是同一個音,如果你能將其讀流利了,那麼你的普通話絕對是沒有問題的,少說也得是一個二甲水平啊。
  • 一篇曠古奇文,全文96個字同一個讀音,漢語言真的是博大精深
    我國的漢語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相同的字如果讀音不一樣,也會有不同的意思。而不同的字之間,也存在很多相同的讀音,如果不細細分辨,還真不知道對方要表達什麼意思。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僅一個讀音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令許多外國人感到非常頭疼的漢語,其實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而已。實際上,漢字的總體數量並沒有非常準確的記載,人們只是大概的知道有超過十萬個,然而,如今的漢語使用者日常所使用的漢語不過只使用了幾千個漢字而已!僅是百分之一便讓人頭疼不已,漢字的深厚之底蘊不言而喻!
  • 為反對翟秋白漢語「拉丁化」,趙元任寫96字奇文,全都一個讀音
    為了挽救民族危亡,一批有識之士前赴後繼,尋找著各種救亡圖存的方法,在尋找方法的過程中,有些人走上了正道,而有些人卻迷失了自我。瞿秋白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曾經提議,將漢字改為拼音,認為「漢字不滅,中華必亡」。而和瞿秋白截然不同的人,則寫出了96字的奇文,對瞿秋白的這一說法進行反對。
  • 一篇文章96個字卻是一個讀音,曠古奇文
    曠古奇文清朝統治推翻之後,許多文人提出了「文化改革」的口號,進而提出「文字革命」。錢玄同、陳獨秀、魯迅等精英接受了西方思想,認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所以他們極力推動廢除漢字。趙元任就是在這樣危急的背景下,作下了這樣一篇「曠古奇文」——《施氏食獅史》。
  • 一篇民國「奇文」,至今無人超越,全文96字讀音字字相同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相信對於漢字的魅力和博大精深,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深刻的見解。作為世界上,歷史現存最悠久的一門文字語言,這漢字的獨特之處可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講明白的,畢竟這是經過了上千年的歷史演進,才有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字。 我們都知道,現在全國統一使用的漢字,已經是最簡化版的漢字了。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中國漢字,多有意思,拆字重裝,便是新意,可新意之下,又能同原意相結合。 日月是天地,一昏一亮是更迭。一切都可解讀,一切都有深意,這便是漢字。當年,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統共一個讀音。
  •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老話說得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文化界的名人有許多,李白、杜甫等詩人書寫下的古詩令現代人都感覺沉浸其中。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才子出現。
  • 民國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寫下96字奇文,全篇只有一個讀音!
    而有一人,身為語言之父,也很提倡,並寫下一篇奇文《施氏食獅史》,全篇96字,讀音皆為「shi」(當時沒有聲調之分)。一個對於語言有著純粹情感的學者,為什麼也對廢除漢字持贊成態度呢?還寫下一篇奇文,作為回應: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
  • 他寫下一篇無法超越的奇文,全文96字讀音全一樣
    &34;——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施氏食獅史》——是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的一篇至今讓人無法超越的奇文,96個字的讀音居然都是&34;,出奇地相同一致。雖然我們對他不太了解和熟悉,但既然能作為&34;的四大導師之一,相信趙元任也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的領悟與能力。想低調,但實力的光芒太大大家都知道,在人才輩出的民國時期,想在眾多優秀的人才中脫穎而出的,那就得有傲人出彩的實力。
  • 瞿秋白呼籲漢字拉丁化,趙元任不作聲,寫同一讀音的96字奇文反對
    而回味歷史,漢字也曾經歷過一次「釜底抽薪」的重創,讓人今日憶起都不禁為之一顫。將視線切到十九世紀末,一大批仁人志士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下,意識到需「師夷長技以制夷」才能拯救中國。於是,從制度、藝術、武術以及漢字等方面,皆有進步人士提出改革。其中,漢字的改革不僅歷時最長,也最驚心動魄。
  • 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的96字奇文,讀音一樣
    四大導師中,趙元任的名字排在最後,可他的能力絲毫不比其他三個人弱。趙元任是得到人們公認的曠世奇才,或者說民國第一鬼才。以語言為例,世界上絕無第二人達到趙元任的成就,他精通多國語言,外加33種各地方言,注意這裡只是粗略計算。沒人能真正了解趙元任究竟會多少種語言,因為他沒到一處總能用當地語言跟大家交流,以至於被誤認為是當地人。
  • 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的96字奇文,讀音一致
    四大導師中,趙元任的名字排在最後,可他的能力絲毫不比其他三個人弱。以語言為例,世界上絕無第二人達到趙元任的成就,他精通多國語言,外加33種各地方言,注意這裡只是粗略計算。沒人能真正了解趙元任究竟會多少種語言,因為他每到一處總能用當地語言跟大家交流,以至於被誤認為是當地人,有人甚至說她會50多種語言。我們知道,一個人在一個領域取得較大的成就,很可能要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