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國寶:故宮出1萬購買,藏家卻要800萬,結果……

2020-12-06 順意隆

今天要說的這件國寶,和末代皇帝溥儀的一位侍衛有著密切的關係。

東北有位姓李的老人,家中長輩曾任溥儀的侍衛,據老人的晚輩透露,家裡有不少寶貝,就是不知道老人把它們藏在了哪裡,隨著時間的流逝,老人的年紀也慢慢大了,面對家中的眾多子女,老人犯了難,寶貝不夠分啊,自己慎重思考之後,老人決定把寶貝賣掉,換成錢就好分了。

《十詠圖》局部

1995年的秋天,北京琉璃廠像往常一樣,擠滿了前來淘寶的人群。一天,一位農民打扮的老人推開北京翰海拍賣公司的大門。這位神秘客人走進來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卷古畫,找到碑帖和書畫鑑定專家、北京翰海拍賣公司的老總秦公說:「我手裡有一幅古畫,想了解它的價值,您給看看好嗎?」秦公剛剛打開畫的卷首部分,便驚呆了。他敏銳地感覺到眼前的這幅畫是一件極其珍貴的文物,不由得激動起來,扶畫的手都有些顫抖——這竟然是一幅北宋的名畫《十詠圖》!這時持畫人忙問:「這幅畫是不是很珍貴呢?」秦公先生實事求是地回答說,這幅畫很可能是北宋詞人張先根據其父張維的十首詩作出的畫,畫面部分的內容應該是張維第一首詩中描繪的情景。

《十詠圖》

宋代名畫《十詠圖》是北宋時期江南才子張先(990—1078年)的畫作。這是一幅手卷絹本,幅面為52×178.7釐米,由乾隆皇帝御題的引首,宋元陳直齋、顏堯煥、鮮于樞等四人做了長跋。《十詠圖》所繪內容為山水、人物、樓臺亭榭、扁舟行旅等,鈐有宋代丞相賈似道、明洪武內府、清代三個皇帝等多方印章,畫作全長651.6釐米。據說張先一生只畫過這一幅《十詠圖》。也許是物以稀為貴的緣故,這一幅畫成為皇室的珍貴收藏品,受到歷代名家的高度評價。

據史料記載,張先是浙江湖州人,其父張維少年貧困,靠辛勤耕種維持生活,苦讀詩書,後官居尚書刑部侍郎,依然淡泊度日,不事張揚。張維請來畫師教張先學習繪畫,張先有機會經常臨摹荊浩等人的大量北派山水畫,奠定了他以後繪製《十詠圖》的基礎。

公元1072年的一天, 82歲的張先來到南園垂釣,在觀賞美景時,他想起老父生前也喜歡到南園遊玩,並曾賦詩十首。想到這裡,他連忙讓家人取來老父的詩作,再次閱讀了起來。當看到第一首七律《吳興太守馬大卿會六老於南園人各賦詩》時,張先被觸動了。他反覆吟誦著最末兩句「它日定知傳好事,丹青寧羨洛中圖」。這十首詩就像是一篇篇優美的敘事散文,把幾個老人之間相邀作伴、寄情山水的閒情逸緻敘述得優美閒適,令人嚮往。父親在詩中分明暗喻將詩的意境繪製成丹青的遺願。張先再也抑制不住對老父的思念之情,無心釣魚賞景,他回到家中閉門謝客,將父親的十首詩反覆揣摩,傾其畢生才情,繪製出一幅流芳百世的《十詠圖》來。

這幅《十詠圖》原本一直珍藏在紫禁城內。在清王朝滅亡時,溥儀開始以「賞賜」其弟溥傑為名,趁溥傑每天上午進宮陪他讀書的機會逐步將各類古玩字畫盜運出宮。溥儀充任偽滿洲國傀儡皇帝時,將帶出來的《十詠圖》等一批國寶偷運到了長春偽皇宮,其中古籍和書畫部分整箱存放在偽皇宮東院的圖書樓,稱為「小白樓」。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溥儀倉皇逃往通化的大慄子溝。此時,偽皇宮的守衛開始將輕便的財物盜出,由暗偷到明取,直到哄搶,「小白樓」千餘件書畫被瓜分殆盡。如此,張先《十詠圖》也隨大量的珍貴書畫流落到了民間。

《十詠圖》局部

秦公先生正看在興頭上,客人卻把畫捲起來,不讓他看了。秦公先生看到持畫人顧慮重重的樣子,勸他把畫留下來,以便請專家做出進一步的鑑定。但客人還是帶著《十詠圖》匆匆離開了,應秦公再三懇請,客人留下了聯絡地址。秦公先生戀戀不捨地看到畫被拿走,心有不甘。

後來,秦公找來了有關《十詠圖》的資料作進一步的考證研究,等到他確認這幅畫就是歷史上的張先《十詠圖》時,又開始一次次地去找持畫者,告訴他國家的有關文物政策:解放前失散的故宮藏品歸收藏者所有,這幅畫如果進入拍賣市場,持畫者的利益可以得到保證。這樣,持畫者最終消除了顧慮,同意將這幅畫委託拍賣。

同年,北京翰海拍賣公司到北京故宮博物院請了我國著名書畫鑑定專家徐邦達等人對畫作進行了鑑定,確認這正是那件從故宮流散出去的《十詠圖》。這也提醒了故宮專家們此畫是否應該由故宮買回來。

專家到了之後,在鑑定的過程中,越來越驚訝,上面不但有乾隆皇帝的手書,還有十幾位歷代收藏者的印鑑,確定是真跡無疑,如果重寶現世,文物局的工作人員得知了消息,也趕忙找到了老人,生怕寶物流入他人之手。

當時是1992年,文物局的工作人員和老人溝通,願意出價10000元買下寶物,老人搖搖頭說,這幅畫是溥儀給我父親的,來歷清楚乾淨,我這次出來就是拍賣寶物的,你們要收走的話,不多要,就800萬吧,否則的話,我就委託給拍賣行處理,如此高的價格,文物局的工作人員做不了主,只好說,那就拍賣吧,到時候買回來也行。

拍賣會那天,現場人滿為患。時任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的馬自樹和書畫鑑定家徐邦達親自到場坐鎮,但他們並沒有直接舉競買牌,而是由電話委託席代為競買。經過激烈競價,最終場上以1,800萬元落槌,加上10%的佣金,以1,980萬元買到了這幅作品!比老人之前的出價整整多了1000萬!

張先《十詠圖》在20世紀初從故宮失蹤之後,事隔七八十年後又神奇再現。而北京故宮博物院不惜代價參加競買,最後讓《十詠圖》這件國寶再次「回宮」,真是萬幸之至!

2018-02-28轉載自 收藏家俱樂部

相關焦點

  • 老人拿傳家寶拍賣,開口要800萬,被故宮博物館1800萬拍下
    導語:老人拿傳家寶拍賣,開口要800萬,被故宮博物館1800萬拍下而且畫上的印章全是真印,分別是乾隆、嘉慶、溥儀等皇室人員的印記,十分尊貴,是一件貨真價實的國寶,也就是說,老人的800萬開價,或許還開低了一些。
  • 老人上交國寶要800萬,專家只給1萬,老人轉身賣出1980萬
    在宋朝統治的300多年間,有許多詩詞家畫家都十分出色,名留青史,他們為中國的文化增添了多樣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為中國的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 於是這侍衛便把此畫帶回家中,視做傳家之寶,並囑咐後代要好好珍藏
  • 故宮博物院國寶精選
    當記者在採訪耿寶昌和呂成龍這兩位故宮博物院兩代陶瓷專家,希望他們能推薦故宮最珍貴的幾樣瓷器時,兩位與故宮陶瓷打了數十年交道的專家也同樣犯難:在故宮35萬件館藏陶瓷中找出十大陶瓷珍品,和在150萬件藏品中找出十大國寶,幾乎同樣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最後呂成龍只能用這樣一種方式來解決我們這個難題:「你在故宮博物院的國寶圖冊裡去找吧,那裡面任何一件東西都是國寶,都不會讓你失望。」
  • 老人拿出祖傳寶貝,開口要價800萬,最終被國家1800萬拍下
    導語:老人拿傳家寶拍賣,開口要800萬,被故宮博物館1800萬拍下而且畫上的印章全是真印,分別是乾隆、嘉慶、溥儀等皇室人員的印記,十分尊貴,是一件貨真價實的國寶,也就是說,老人的800萬開價,或許還開低了一些。
  • 老漢交國寶索要800萬,專家表示最多2萬,3年後賣1800萬
    曾經就有這樣一位老漢在上交國寶時索要了800萬,結果專家表示這件文物最多值2萬,直接拒絕了老漢高價的請求,然而沒想到的是,三年之後老漢竟將這件文物以1800萬的價格賣出。老漢上交國寶索要800萬遭拒,專家表示最多2萬時間還要追溯到1992年,當時這位老人已有70多歲了,他手中拿著一幅傳家古畫,來到了鑑定中心。
  • 故宮博物院藏100枚國寶文物拉開神秘面紗
    故宮建成於1420年,已經有600年的歷史是世界五大宮之首故宮博物院是國家藝術文化的最高象徵是中國乃至世界最高的藝術收藏及鑑賞機構由故宮博物院館藏的文物都是國寶藝術珍品故宮600華誕深藏故宮幾千年的100枚國寶文物
  • 老人拿藏品自估800萬,專家:就值1萬!最後國家給1980萬
    所以今天要說的就是關於字畫的文物故事了,其中這個字畫是由一位七旬老人收藏的,還自估價800萬,而專家卻表示就值1萬,不過最後國家給了他1980萬!這又是為何呢?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首先這件事情是發生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一家新開的北京拍賣公司,迎來了一位七旬老人的光顧,其中這位老人的穿著十分的樸素,但是帶來了一件傳家寶說是要鑑定
  • 盤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之「十大國寶」
    原標題:盤點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之「十大國寶」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國民黨知大勢已去,便將故宮部分文物分為三批運抵臺灣。三批文物共計2922箱。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落成,這批文物便入藏該院。其中包括器物、書畫類文物5萬餘件,善本書籍近16萬冊,清官檔案文獻38萬冊,加上遷臺後徵集的文物總計65萬件。
  • 老漢上交文物索要800萬,文物局只願給1萬,隨後他就拍賣了1980萬
    而在這個行業,有一個人非常有名,算是一個大行家,他就是秦公。原本他是搞體育,因為意外摔斷腿不得不轉行。選擇做文物鑑賞,拜師啟功,在老師指導下認真鑽研相關技術。很快憑藉著自己火眼金睛,在這個行業闖出一片天,今天這個事情就與他有關係。
  • 人物 | 故宮文物大總管:一家五代都是故宮的人,掌管180餘萬件國寶
    1984年進入保管部工作之後,故宮接受的每一件捐贈之物都要經過梁金生的手。2005年,故宮把景仁宮闢為了專門陳列捐獻文物的展館,取「景仰仁德」之意設立「景仁榜」,刻有各色捐助人士,商賈名人,政客學者的名字,還有農民何剛。景仁宮東邊緊挨著延禧宮,《甄嬛傳》中住過此宮的小主結果悽慘,事實上這裡確實劫難不斷。
  • 老人上交國寶索要800萬,專家稱只能給1萬,老人轉身賣了1980萬
    之後作為末代皇帝的溥儀帝位被廢,而其帶著這幅名畫出宮直至1995年的時候,北京文物局來了一名不速之客,他所帶的《十詠圖》在經過專家鑑定之後,確定是真的,而老人上交國寶想索要800萬,但專家稱只給1萬,令老人十分氣憤,轉身將其拍賣出了1980萬的天價。
  • 故宮花2200萬拍回一件「贗品」,專家卻說買值了
    故宮花2200萬拍回一件「贗品」,專家卻說買值了! 《出師頌》 媒體也紛紛以「中國現存最早書法」、「索靖存世真跡之唯一作品」、「中國書法第二件作品」、「晉代真跡」等詞來形容這即將現身的國寶。還有媒體無限煽情地說,「這將是一件改變中國書法史與文物史的國寶」。緊接著又有媒體透露:國內有買家欲以3000萬元的天價競購此作品。
  • 老人賣文物要價800萬,專家:最多值1萬,老人轉手拍賣了1980萬
    這些文物對於存放的環境要求比較高,更容易損壞,尤其是年代久遠的字畫,可謂是一件難求。字畫類的文物在文物交易市場上的價格也水漲船高,尤其是名家的代表作,這些畫作價格高昂,研究價值也很高。一、老人想賣字畫,無奈專家只出價一萬1995年,一位老人拿著家傳的字畫來到北京琉璃廠。在當時,北京琉璃廠是很大的文物交易市場。
  • 故宮花2200萬拍回一件「贗品」,專家卻說值得
    還有媒體無限煽情地說,「這將是一件改變中國書法史與文物史的國寶」。緊接著又有媒體透露:國內有買家欲以3000萬元的天價競購此作品。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文物局都開了研討會要買這件好東西。」消息一出,業界轟動,不少藏家紛紛摩拳擦掌,勢必要拍下這幅傳世珍品。
  • 《守藏》:故宮國寶南遷的故事
    2020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600年,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在這個重要的年份,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由青春文學暢銷書作家玄色最新修訂、《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蕭寒作序的長篇小說《守藏》。這是與故宮、與故宮文物南遷、與抗日戰爭密切相關的一部作品,也是玄色繼《啞舍》(精裝)系列之後與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再度合作。《守藏》講述了「九·一八」事變之後,北平故宮博物院接到指令,將文物「南遷」,一群身份各異的「守藏吏」護送國寶專列的故事。
  • 老人賣傳家寶要價800萬,專家只出1萬,老人轉頭賣出1980萬
    老人賣傳家寶要價800萬,專家只出1萬,老人轉頭賣出1980萬,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文物局的專家在看過這幅畫以後,對老人說它根本就不值錢,最多只能出價1萬。對於文物局的出價,老人非常不滿意。於是在經過多方打聽以後,他找到一位在古玩界非常有名的秦先生。這位秦先生對於古玩字畫有一套自己的鑑別方法,更是因為眼光獨到被圈裡的人所推崇。
  • 聽陳東升董事長講,跟故宮國寶的小故事
    北宋米芾的兒子米友仁,也是宮廷的大畫家、大鑑定家,他鑑定說此《出師頌》是「隋賢書」,即隋代賢達之人寫的,距今1500 多年。它的存在見證了中國書法之流變,是超級國寶。 當年故宮下決心,行使「優先購買權」,拿了2200萬元把《出師頌》買回去了。拍賣後我們把寶貝送到故宮漱芳齋,故宮的工作人員就像接親一樣來迎接。
  • 老漢800萬出售傳家寶,專家僅估1萬,老漢轉手賣1980萬元
    例如本期我們要聊的老漢,老漢在自己的家裡面發現了古董,曾經想要出售800萬,但專家卻估價只有1萬元,結果老漢不信邪,轉手賣了1980萬。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當時老漢聽了以後,整個人都懵了,原本專家估價只有1萬,結果轉眼之間居然已經高達幾百上千萬,老漢當場就高興壞了,認為自己時來運轉。
  • 講述故宮國寶南遷之旅,玄色長篇小說《守藏》新版上市
    2020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600年,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在這個重要的年份,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由青春文學暢銷書作家玄色最新修訂、《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蕭寒作序的長篇小說《守藏》。《守藏》講述了「九一八」事變之後,北平故宮博物院接到指令,將文物「南遷」,一群身份各異的「守藏吏」護送國寶專列的故事。這是與故宮、與故宮文物南遷、與抗日戰爭密切相關的一部作品,真實的歷史背景,輕鬆詼諧的文風,重述了「13427箱文物,跨越兩萬裡、十四年光陰、一場戰爭,無一損毀」的故宮文物南遷傳奇。
  • 陳東升: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講個關於故宮國寶的小故事
    故宮的第二件書法重器就是這卷《出師頌》。這樣的國寶被發現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的反響,故宮花天價購買的過程也引發了不良媒體的炒作,在我寫的《一槌定音》裡有介紹,這裡就不贅述了。《出師頌》本來一直是宮廷收藏,民國時期溥儀把《出師頌》賞賜給溥傑,帶出了故宮,此後不知經歷多少劫難,原書與原跋殘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