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大家都小瞧了,別被電視劇誤導了
文/詩雨論史
眾所周知,古代十分推崇讀書人,不是有一句話這麼說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由此可見古代讀書人的地位之高。古代人若想出人頭地受到大家的尊重,唯有讀書通過科舉考試。像明朝的宰相張居正十一歲考中了秀才,這在當時可以說是十分罕見的。秀才指的是通過縣州級別的考試人,只有這些通過的人才有資格被稱作秀才。
而我們常說的舉人則是通過省級考試的人。而殿試中的前三名被稱為狀元、探花、榜眼。提到秀才,很多人想到的就是窮秀才,像武林外傳裡的秀才,看起來就十分窮酸,甚至還要在飯館裡打工,也經常被人看不起,那麼歷史上的秀才地位真的這麼低嗎?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吧。因為電視劇中的一些形象。
人們通常認為秀才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代表的就是那些窮書生。從考試等級來看,秀才確實地位不高。那麼秀才相當於我們現代的什麼學歷呢?秀才其實是學位名,事實上秀才比普通百姓是要高出一大截的,但是秀才是沒有官職的。他不像舉人,舉人雖然只比秀才高一級,但已經有了官職。實際上秀才並不是一次就能考中的,因為每個地區的規定不同。
不過通常需要考試三刀五次,全部通過考試的才能被稱為秀才。秀才主要考《論語》,《孟子》等內容,考試也不僅僅只是識記,還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不僅要背會這些內容理解其中的意思,重要的就是會運用。因此想考中也不是特別容易的。另外就是考秀才的人數非常多,年齡之間懸殊很大,因此錄取的概率很低。
只有百分之幾的概率。和我們如今的高考相比還要難一些,再加上古代的教育並不普及,那些家境好的人家,還有私塾可上,而一些寒門子弟有些連學都上不起,靠自己自學。再加上古代交通也不便利,有些偏僻地區的學子,考試之前有的要提前好久就出發,路途上的勞累也可能導致不能考出一個好的成績。
由此可見,古代想取得秀才也不是那麼簡單的。古代的秀才其實就相當於現在的本科生。古代秀才是不用交賦稅徭役的,而且見到知縣的時候也不用跪拜。可見,秀才的地位還是很高的。所以大家不要被電視劇中的一些場景給騙了。古代的秀才還是很厲害的。大家覺得呢。好了,小編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大家的閱讀,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