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演員夠多 還能多創造百萬利潤 瀋陽雜技團亟待解決人才缺口
演出訂單爆滿 演員卻少了一半
雜技是個頗具危險的藝術門類,演員每天都要訓練,但藝術生命基本到30歲左右,所以很多家長不願意讓孩子去練雜技。圖片由沈雜提供
免費學習,定向培養,入學即成才,畢業即就業……提供實習機會,優秀學員可以隨團到十多個國家……
這比某著名技校的廣告還像廣告的言語,就是瀋陽雜技團學員隊(瀋陽雜技團附屬藝術學校)的招生廣告。
位於中國雜技表演、運營金字塔尖的瀋陽雜技,不僅面臨演員斷層的危險,同時還有因為演員人數的短缺,不得不放棄的演出利潤。
訂單多多 演員少少
2016年初,瀋陽雜技演藝集團(以下簡稱沈雜)全新創排了「天幻」系列晚會的第三部作品、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大型雜技劇《熊貓——尋夢之旅》。
在上個月返回的團隊中,算是瀋陽雜技團的主力團隊,一行48人,他們在為期六個月商業演出中,演出140場;另外的十多個人也沒閒著,他們組成一個小分隊在美國演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無人可用的情況下,沈雜只能忍痛拒絕了另外一個美國演出商的邀約。這就是瀋陽雜技演藝集團的現狀,國外演出訂單滿滿,連續五屆獲得全國文化出口重點企業稱號。
但由於退役、傷病、跳槽等原因,演員隊伍已經從巔峰期的120人降至七八十人,按照瀋陽雜技團王曉書記提供的數字,核准的人數應該是60人左右,眼睜睜看著美元送上門卻賺不到。
瀋陽雜技團成立於1951年9月1日,先後赴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訪問演出,贏得過二十多枚世界金牌。
可輝煌的歷史面對沒有觀眾的窘境時,也只能默默低頭。瀋陽雜技團團長安寧曾經告訴記者:「1997年,我剛接手雜技團時,單位帳面上只有1000元錢,外債80萬元,最困難時,我把家裡的房子押上貸款給大家開工資。」
生存第一,有外國演出商看中了雜技團的「騰空飛槓」,團裡就先後組織了十多組「騰空飛槓」,雜技團成了「槓子團」。
事後反思,這種求生存的辦法只會讓事態惡化:「金牌工廠」賣的是原材料、半成品,掙的是「打工錢」。
實際上在沒有開發出《天幻》《天幻Ⅱ——太陽鳥》這個系列產品之前,不乏有些主力演員因為收入而出走民營團體。
即使是現在,某些急於賺錢的演員也會被某些大型主題公園挖角。
在王曉提供的資料中,導致減員的最大因素還是傷病和年齡等。
雜技是一項需要高強度日常訓練的表演藝術門類,同時因為訓練和演出的高標準,也會增加演員的傷病機率。
雜技演員的黃金年齡也基本集中在35歲之前。
取消學費 讓學員沒顧慮
其實招收雜技學員從經濟效益方面考慮並不划算。王曉說,如果從經濟效益方面考慮,還是掛牌、兼併最划算,由瀋陽雜技團提供技術指導,加入一些雜技團體來出國演出,這樣是賺錢不費心血的辦法。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附屬藝校的學費完全不夠學員的花銷。
按照目前20個學員的額度算,目前藝校的專兼職老師有十多個人,其中有專業技巧老師,有語文、數學、英語、地理、歷史老師,連晚上還專門配備教授翻跟頭技巧的老師……
「我們不能保證孩子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名雜技藝術家,但我們會保證我們的學員在學習過程中,不會長歪,不會連讀書看報都不會的年輕人,他們能夠寫好作文,能夠翻好跟頭,能夠知道世界和中國的山川地貌。」
按照每個老師的薪水,學員們的學費是遠遠不夠的。
考慮於此,瀋陽雜技團乾脆決定徹底取消學費,讓學員徹底沒有學費的顧慮。
輝煌仍在 隱憂猶存
目前看起來輝煌的瀋陽雜技演藝集團生存上看來不是問題,除了每年藝術基金的扶持,歐美國家的商業巡演,以及政府的補貼,起碼能夠保證運營穩定。
雖然經營者也撓頭經費不足,要四處找錢,但人員才是最為困擾的問題。
很多瀋陽人沒有機會看雜技,瀋陽的演出市場也無法供養沈雜,但每年南美國家的商演已經證明,走出去賺外匯對沈雜是個發展機會,王曉也表示,如今的歐美演出市場都很渴望沈雜的加入,但沈雜的演員隊伍無法承接太多的國外演出。
十年前沈雜有120名演員,可以組成三個團隊出去演出,如今的人員最多能湊出兩個表演陣容,如果是天幻系列項目,那基本上只能全力保天幻的演員陣容。
演員的流失主要有跳槽、退役、傷病等原因,這個頗具危險的藝術門類,演員每天都要訓練,但藝術生命基本到30歲左右。所以很多家長不願意讓孩子去練雜技。
「我們這種封閉式管理,文化課教育都能夠保證孩子不長歪,他們能夠學到必要的文化知識,能夠比同齡人更早走出國門,也比同齡人更早的成熟。」
王曉也說,更何況優秀的學員畢業就籤約在瀋陽雜技團,如果成為主力演員,每年十幾萬收入不是問題,能夠成為雜技表演藝術家,也是令人豔羨的。
「都說雜技難,可真正成為哪個行業的佼佼者不難呢?成為金字塔尖的人都難,不論在哪裡,都是能吃苦的聰明人才能走得出來。」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記者 劉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