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西遊》從「文化垃圾」到「後現代經典」:周星馳從未被理解

2020-12-10 電影三把刀

無論是看第三十遍,還是第三十一遍,我都會對著那個寂寥的背影流淚。那落寞的大聖身上烙印著我青春時所有夢想,我們曾以為自己會成為蓋世英雄,以為自己是這個世界的唯一,以為愛情專為自己存在,可是漸漸發現自己和別人沒有什麼不同,當你踏上社會時,總會有人看著你的背影說:看,他好像條狗啊!

今天,翻開《大話西遊》在豆瓣上的網絡評價,超過107萬打出了9.2的高分,它已然成為一代人心中的經典。

然而,在《大話西遊》上映之初,它曾被稱"文化垃圾",票房慘澹,幾年後它又突然翻紅,成為無數人口中的"後現代無釐頭喜劇經典"。

《大話西遊》的命運可以說是非常奇妙,而這一切對於周星馳來說都是始料未及的,他也始終未被理解。

1.

1980年,18歲的星仔成為香港麗的電視的特約演員,所謂"特約演員"就是跑龍套的文藝說法,一心想要成為演員的周星馳偶像是李小龍。

1981-1982年,周星馳和好友梁朝偉連續兩年報考無線電視藝員培訓班,結果梁朝偉成功被錄取,而周星馳則連續落榜,之後周星馳"託關係"在鄰居戚美珍的幫助下,進入了無線藝培的"夜訓班"。

所謂"夜訓班"就是沒資格進無線藝培班的候補選擇。

在此前周星馳和好友梁朝偉自己拍攝的錄像中,周星馳總是把自己當主角,此時他心中的落寞和不服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他不能說,因為當時沒人知道他是誰,連星仔都不是,是個"nobody"。

2年後,在1984年,梁朝偉就因為主演《鹿鼎記》的韋小寶一炮而紅,出演《新紮師兄》打開知名度。

此時,周星馳一邊主持兒童節目《430穿梭機》,一邊做個"死跑龍套"的,做背景板,做個無名氏,在演死屍時和導演商量能不能加句臺詞。

因為感覺臺詞說得不好,他會跑回片場去求導演再拍一次,導演不同意,周星馳無奈下跪。

在電視劇《射鵰英雄傳》中,出演宋兵乙,對杜琪峯說能不能讓我擋一下再死?

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以製作《康熙來了》、《國光幫幫忙》等節目出名,在18歲時王偉忠還是個無名氏,他曾在深夜爬上陽明山,俯瞰整個臺北,在心裡暗暗發誓:有朝一日,要讓這萬家燈火通通認識我。

我不知道在那些落寞的時光中,周星馳有沒有在某個時刻暗暗發誓:有一天,我要讓全香港都知道我的名字。

我知道,他一定在等待一個機會。

8年後,機會終於來了。

1988年,星仔得到了李修賢的賞識,通過電影《霹靂先鋒》的一個江湖小混混,星仔成功拿到了金馬獎的最佳男配角。

而周星馳和這位伯樂李修賢的關係,卻在日後逐漸僵化,老闆李修賢曾這麼訓誡周星馳:

演戲又不是力氣活,你幹嘛像狗一樣賣力。

這句話後來出現了在《大話西遊》的結尾"看,他好像條狗啊!"

李修賢1970年畢業於邵氏影業演員培訓班,1971年就出演電影《雙俠》,之後演藝生涯一路順暢,他當然無法理解跑了8年龍套的周星馳為什麼"像狗一樣賣力"。

我等了8年,就是要等這樣一個機會,你說我賣不賣力!

當時星仔不能對老闆和伯樂李修賢這麼說,星仔說:

"我非常感謝李先生,因為這個機會他沒給別人,就是給了我。如果沒有李先生,我可能什麼都不是。"

在出演《霹靂先鋒》獲獎的2年後,周星馳從"星仔"變身為"星爺",一個"爺"代表周星馳終於"鹹魚翻身"。

1990年,周星馳"新王登基"。

這一年他拍了11部電影外加一部電視劇,《賭聖》、《賭俠》、《師兄撞鬼》、《一本漫畫闖天涯》等,從2月開始,每月都有一部周星馳主演的電影上映,場場爆滿,觀眾們前呼後擁。

《賭聖》拿下4132萬港元打破了香港電影票房記錄,成為年度冠軍。

年度亞軍,還是周星馳的《賭俠》。

在《賭聖》中,吳君如對周星馳的一句無心稱呼"星爺",成為當時香港電影圈裡的人對周星馳的新稱呼,很少有人再稱呼周星馳為"星仔"了。

1991年,周星馳再度拿下香港年度電影票房冠軍。

這一年,周星馳憑藉一部與吳孟達合演的《逃學威龍》拿下了4282萬票房,周星馳與成龍、周潤發齊名,並稱"雙周一成"。

很多媒體和影評人紛紛發問:周星馳為什麼突然紅了?那時的周星馳表示:

我亂說,觀眾就是喜歡你啊,怎樣?沒得解釋。不過,我覺得這個原因不是那麼實在,或者有什麼理由,但我認為自己很看重"新"這個字,就是有沒有新意。我能力範圍有限,我只是一個演員,就是在我能力範圍所能做的,提供一些新的東西,大家研究一下,就是,我注重"新意"兩個字。

1992年,更是成為"周星馳年"。

這一年,香港票房排名前十五的周星馳參演的電影佔了7部,並且包攬了前五名,周星馳主演的電影連續3年成為香港電影票房冠軍,憑藉《審死官》周星馳還獲得了亞太影展影帝。

2.

1993年,憑藉《唐伯虎點秋香》,周星馳連續4年奪得香港電影年度票房冠軍。

四度封王和成龍周潤發並列之後,星爺開始轉型——自立門戶。

對於周星馳來說,"自立門戶"是必然和必須的,一是片酬問題,二是拍戲的掌控權。

周星馳的"片酬疑雲"

網上有很多文章說,周星馳被伯樂李修賢和向華強給"剝削"了很久,對於李修賢的"剝削"問題,李修賢從未出來否認過。

早期,周星馳還是星仔時,出演《最佳女婿》《龍在天涯》《義膽群英》等電影,周星馳只有不到10萬片酬,最低只有6萬(向太所說)。

從《一本漫畫闖天涯》之後,周星馳暴漲到了40萬片酬,到《咖喱辣椒》時已達到100萬,周星馳的片酬漲得太快了,不算跑龍套的8年,從星仔到票房冠軍,星爺也只花了2年。

當時伯樂李修賢已經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萬能電影公司,李修賢要籤約周星馳,作為伯樂周星馳不能拒絕。

李修賢的萬能電影公司有三個比較知名的演員:大傻成奎安、周星馳、黃秋生。

據香港電視人馮美基回憶:"在電影圈,星仔初期的合約是籤給李修賢的萬能電影公司,價錢當然很便宜。後來星仔很紅了,全香港的大電影公司都想籤他,但星仔一直不肯點頭。"

當時周星馳100萬的片酬中,李修賢要抽取30萬,周星馳實際只能拿到70萬。

之後有人說,李修賢把周星馳賣給了向華強拍片,周星馳仍拿70萬的片酬,但是那幾年正是周星馳"封王成神"的階段,他的電影部部在4000萬上下,為向華強和李修賢賺了3億。

給向華強他們賺了3億,可是周星馳每部電影只能拿到70萬。

這讓很多周星馳的粉絲表示憤憤不平,寫了不少文章攻擊向華強,後來向太就出來澄清了,實際上並不是:

"從30萬起,第二部就已經變成70萬,第三部跳到200萬、40O萬、800萬、1000萬、1200萬、1500萬三部是最後的。"

"當時他都還沒紅,只值30萬片酬!後來就70萬、100萬,一路跳到1500萬!我們拍了他十幾部戲,他不斷地加片酬,我們就一路幫他鋪路加上去啦!"

"他的1500萬片酬,全部都是TVB的人收的,哪來的70萬!"

李修賢則在採訪中這麼評價周星馳:

他(周星馳)比較封閉,害怕別人佔他便宜似的。

對於這二人的說法,周星馳並未回應。

李修賢和向華強有沒有從周星馳身上賺錢?這是肯定的嘛,只是有沒有像部分網友的那麼誇張就不能確定了。

在替別人打工的階段,星爺確定拿到的最多的片酬是黃百鳴給的,1992年拍攝《家有喜事》,周星馳拿了800萬片酬,當時張國榮僅有295萬。

在2012年,周星馳退隱後曾被問為什麼不出演電影了,周星馳曾笑言:

"我太貴了,我自己都負擔不起。"

讓周星馳"自立門戶"的第二個原因是,他要完全掌握整個電影。

"太上導演"周星馳

不僅合作過的演員吳孟達、黃一飛等對周星馳有意見,合作過的導演王晶、李力持、杜琪峯、洪金寶等,都對周星馳"敬而遠之"。

吳孟達、黃一飛等,無一不對周星馳有意見,因為周星馳是"片場暴君"嘛。

人們很喜歡吐槽一個演員太任性說他是戲霸,不聽導演指揮,但是周星馳是戲霸的升級版"太上導演"。

戲霸是對自己任性,太上導演是對所有人任性。

周星馳要掌控一切,而且不接受反駁,隨時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改劇本,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演,不僅如此,和周星馳對戲的人也要按照周星馳的想法來演。

《唐伯虎》裡的黃金配角"石榴姐"苑瓊丹曾用恐怖來形容和周星馳合作拍戲:

一是周星馳在片場極其嚴肅,二是不知道周星馳在想什麼,三是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演,但是只要按照周星馳交代的演下去就ok。

《少林足球》中的大師兄"鐵頭功"黃一飛,曾被周星馳在頭上爆了8個道具瓶酒瓶爆到出血和暈倒,他可能是唯一公開出來說周星馳的藝人,他曾說周星馳的成了當年自己討厭的人。

當年周星馳年輕時演戲被人要求按照他人的想法來演,周星馳表示反對,如果人人都按照你的想法來演,那不是所有人都變成了你?演員的豐富性就沒有了啊。

後來周星馳成為星爺之後,出演周星馳電影的人都必須要按照周星馳的想法和思路來演,這讓很多演員無法接受,畢竟當時周星馳只是演員,不是導演。

但是很多導演的活都被周星馳幹了,在拍《鹿鼎記》時,當時導演王晶和周星馳產生分歧後,最終只能按照周星馳的想法來,讓導演王晶很苦惱。

王晶和周星馳算是很早就有交情,但是在1992年的《鹿鼎記》中,王晶發現自己完全成了擺設。

拍完《鹿鼎記》後,王晶和周星馳一起策劃《少年李小龍》,一開始周星馳要求在分紅上六四開,王晶同意了,後來周星馳要求三七開,王晶雖然不開心但是還是同意了,最後周星馳要求八二開,王晶火了,這不是欺負人嗎?不過還是同意了。

遺憾的是後來周星馳被嘉禾邀請去拍《武狀元蘇乞兒》了,《少年李小龍》擱淺了。

王晶的心也涼了,當93年要拍《唐伯虎點秋香》時,王晶不幹了,後來周星馳找來了李力持,演員鄭佩佩曾說:

"唐伯虎點秋香實際導演就是周星馳,另外一個導演是執行導演。"

在拍攝《千王之王2000》時,王晶找來周星馳做配角,周星馳開出了100萬一天的片酬要求,這讓王晶十分難受,但是沒辦法還是只能接受,後來在拍攝現場,王晶發現周星馳作為一個配角又開始要主宰整個片場,這讓王晶實在受不了,之後兩人徹底決裂了。

在《97家有喜事》的拍攝中,導演張堅庭是一個有想法、肯堅持的導演,但是遇到了周星馳,後來周星馳沒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拍攝就直接罷拍了,結果是黃百鳴深夜來調和。

在杜琪峯和周星馳拍攝《濟公》時,周星馳再次主宰了片場,讓杜琪峯也十分難受,難道我這是個擺設?

後來在拍攝《功夫》時,周星馳找到劉鎮偉來監製,劉鎮偉只有一個條件,不能在片場罵人。

完全按我的來,而且不接受反駁,這就是周星馳的風格,雖然吳孟達、黃一飛、苑瓊丹等人都受不了,但是在吐槽完周星馳之後,都要加一句"周星馳是少有的電影藝術天才。"

張家輝曾說:

"就工作而言,周星馳的確有些獨裁,但我覺得周星馳就是一個天才,拍喜劇也需要這樣的獨裁,尤其是像周星馳的那些電影,就需要他這樣做。畢竟他有那個天分,而且他的能力也足以駕馭這部電影,所以他的意見處於強勢地位也是自然的,如果我來做導演,拍這樣一部喜劇,我也會像他一樣的。"

時間回到1993年,對片酬不滿意、希望完全主宰電影製作的周星馳和幾個合伙人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彩星電影公司。

彩星的開山之作就是《大話西遊》。

當時,周星馳找到曾合作過《賭聖》的導演劉鎮偉到茶樓談,當時劉鎮偉是只導不演,後來因為菩提老祖的演員和周星馳對不上話,於是周星馳半夜從門縫遞紙條給劉鎮偉,要求他來演菩提老祖,劉鎮偉只好把頭給剃光了。

當時莫文蔚從英國留學回港,聽說周星馳在為新片招募演員,於是去周星馳公司參加甄選。周星馳親自做評委,定定的看了她15分鐘,就馬上讓她籤約本片女主角。為此,莫文蔚一直非常感激周星馳,視他為伯樂。

《大話西遊》最早的劇本叫《大話東遊》,雖然今天有些拗口,但是可以看出是一種對"西遊"的顛覆,最早的創意來自劉鎮偉。

劉鎮偉和王家衛是好友,也是生意夥伴,當時劉鎮偉剛剛拍完《東成西就》,而王家衛在拍《東邪西毒》,劉鎮偉把很多王家衛的東西都放到了《大話西遊》中。

《大話西遊》投資了6000多萬,是周星馳少有的大投資電影,而周星馳也是主要投資人之一,當時西安電影製片廠也是主要的合作方。

1994年,當西安電影人看到《大話西遊》的劇本時,表示完全看不懂,但是相信周星馳,畢竟周星馳電影當時連續4年成為香港電影的票房冠軍。

直到開拍前,《大話西遊》也沒有詳細的劇本,包括後來的大量人名,包括至尊寶、春三十娘都是從另外一個作廢的劇本中挪用而來。

1994年,7、8月份,《大話西遊》正式在寧夏的張賢亮影視基地開拍,當時的工作人員最大的感受是"好累",100多天要拍《大話西遊》上下兩部,工作量是前所未有的。

拍攝工作分三組進行,A組由劉鎮偉掛帥拍文戲,B組由程小東負責武打場面,C組在結束外景拍攝回到西安拍內景時組成。

最辛苦的當然是演員,往往起完一組又一組,吳孟達就曾經連續拍攝六組戲,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在劇組裡是家常便飯,無論是演員還是劇組工作人員經常是早上五點開工,直到翌日七點才收工。

當時的劇組準備了4輛送飯車,為片場好幾百人提供飲食,從早忙到晚,廚房沒停歇過。

當時還發生了香西兩地的待遇衝突,西安武打演員把武術導演程小東圍了起來,程小東嚇得反鎖在房間裡,不敢出來。

炎炎大漠,上百號人終於不知疲倦地把電影拍了出來,當時西影廠藝術副廠長張子恩極其看不上這部影片,覺得它不能代表西影廠的藝術追求,只能算文化垃圾。

由於是6000萬的大製作,當時製作人找西安音樂大師趙季平給電影配樂,趙季平是內地少有的音樂大師,是張藝謀、陳凱歌的御用配樂大師,曾經給《黃土地》、《紅高粱》、《霸王別姬》、《菊豆》、《秋菊打官司》、《水滸傳》的"好漢歌"等配樂。

張藝謀曾說:"趙季平代表了80—90年代的中國電影音樂,他是這一時期的裡程碑和巨匠!"

趙季平當時剛剛給電影《倚天屠龍記》做完配樂,拿到劇本一看名字就懵了,當時劇本初稿叫《大話東遊》,"覺得它簡直在瞎胡鬧。故事離奇、蹩腳,充斥著港味兒的形容詞、感嘆詞,讓人很不舒服,他連看三天才讀完。"

然後趙季平去當時西影廠的拍攝地,參觀了"牛魔王的肚子",感覺"非常怪異",這時《大話西遊》主題曲《一生所愛》的創作人盧冠廷給了趙季平一段旋律,趙季平才找到了感覺。

之後趙季平花了一個月時間,很輕鬆地就為《大話西遊》做了配樂,但是配樂完了後有個要求:

不要在電影中署名。

這也是為什麼當時《大話西遊》片尾字幕中看不到趙季平名字的原因。

電影上映後,成績並不理想,趙季平覺得無所謂,因為當初也沒有抱太大希望,但是幾年後,趙季平出差住旅館的時候,總能在電視上斷斷續續看到《大話西遊》,他始終覺得那是一部莫名其妙的電影,為什麼現在年輕人這麼喜歡?

從現在來看,當年《大話西遊》的製作可以說是非常高效率,在僅有劇本大綱的情況下,用三個月的時間就拍出了上下兩部,當時劇組特意從美國請來了化妝師,參考《西遊記》為至尊寶化妝,也形成了現在《大話西遊》中似像又不像的感覺。

1994年12月20日,《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在香港首映,反饋不錯,兩天爆收500萬票房,僅次于成龍的《紅番區》。

1995年8月,《大話西遊》在上海上映時,收了400多萬,創造當時西影廠影片的記錄,當時在東北三省的上映效果也不錯,觀眾排隊買票,當時VCD的版權也賣出去了30萬。

但是,之後劇情就出現了反轉,《大話西遊1》在香港僅收了2500萬,《大話西遊2》只有2000萬,連成本都很難收回,這遠遠低於周星馳當初的預期。

當時中國南方的票房情況要明顯好於北方的情況,在北京,《大話西遊》的票房僅有20萬左右,當時《風雲》有370萬。

當時北京新影聯宣傳策劃部的專家高軍回憶,當時各個電影公司的經理不看好這部影片,覺得'十吵太鬧",一直拖到2月才推出,沒有太多的宣傳,只是在一些報紙電視作了一些常規宣傳。

很多影院觀影人數只有個位數,還發生中途退場的情況,在瀋陽,排著長隊買電影票的觀眾進場後,不等結束就罵罵咧咧大呼上當。

在上海雖然前期看好,但是與同期上演的電影相比,票房仍算較低,同期的《搖啊瑤,搖到外婆橋》票房接近600萬、《陽光燦爛的日子》為600萬、《紅番區》達到800萬。

當時整個河北的票房也僅有20萬。

在中國臺灣地區,《大話西遊》票房只有2000萬,遠低於預期的5000萬,以致片商都表示:

"賠得很慘,以後對周星馳都沒有信心"。

"以前問他們新片內容是什麼,他們都神秘兮兮,內容都不透露,連片名都沒有,只是說周星馳的新片就要我們出錢,現在不一樣了,我一定要他們把內容清楚寫出來,白紙黑字,要保證一定搞笑。"

對於《大話西遊》的票房慘澹,導演劉鎮偉曾總結,錯在電影分成了上下兩部,無法一氣呵成,劇情鬆散。

這場票房慘敗,對於周星馳來說完全是始料未及,順帶著彩星電影公司也在僅推出一部《大話西遊》後倒閉。

老梁曾說,《大話西遊》票房慘澹是因為周星馳騙了大家。

很多人以為《大話西遊》是部喜劇,但是從一開始,周星馳就把《大話西遊》定位為一部周氏風格的愛情悲劇。

對於周星馳來說,他一直希望可以轉型,從純粹喜劇轉型到"悲喜劇",從而擺脫"周星馳只能演喜劇"的說法。

也正是這種轉型,讓很多當時的觀眾無法接受。

3.

《大話西遊》翻紅:一場始料未及的成功

1995年、1996年是《大話西遊》的遇冷期,當96年底《大話西遊》被拷貝到北京電影學院時,事情發生了變化。

炸了。

北京電影學院的學生和教授們,因為對電影的認識超過普通人,對創新的類型更有接受能力,對這部電影是驚為天人。

之後,由於VCD盜版的影響,《大話西遊》又獲得了一波擴散。

1997年春節,央視電影頻道獲得了《大話西遊》的版權,雖然當時工作人員不喜歡《大話西遊》,但是感覺有《西遊記》的傳統文化,關鍵是很"喜慶",於是也開始放了起來,電影又為《大話西遊》添了一把火。

這部被安排在普通時間段播出的影片硬是刷新了黃金時間播出的收視率紀錄。

讓《大話西遊》真正引爆中國的是網絡,無數的年輕人和學生們,以寢室為單位,奔走相告。

網上出現了大量的有關大話西遊的網站,一批批"大話迷"產生了,年輕人之間的對話,總要引用幾句大話西遊,不然你就說不了話。

當時以清華BBS——水木清華為首的各高校網絡論壇,《大話西遊》成了校園網民的首選議題:

"清華人對《大話西遊》的痴迷程度,可謂天下獨絕。日常生活之中,反覆引用,直至舉手投足,隻字片語,便能傳情達意,心領神會,然後可以接下來,滔滔江水,綿綿不絕,哈哈大笑,暢快不已,蔚為奇觀。"

而網易也借勢製作了遊戲《大話西遊》和《夢幻西遊》,一直到今天,網易的遊戲還活得滋潤。

對於《大話西遊》的火爆,也是周星馳始料未及的,當時很多大學生和教授都開始深度分析周星馳,周星馳啥也沒幹就成了"後現代解構主義大師"。

2001年5月2日,周星馳被邀請到北京大學演講,盛況空前,在百年紀念堂與3000名北大學子面對面,一個喜劇電影演員被中國最高學府邀請去做演講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

北大出身的作家余杰曾描述當時的盛況:

"北大學子對周星馳的崇敬超過了他們的校長、超過了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也超過了大多數到北大的世界各國政要。當他走進百年紀念講堂的時候,數千名北大學子已經翹首以待多時了。"

由於很多學生買不到票,以至於學生圍攻百年講堂,險些造成流血衝突,當時北大在線的編輯如此描述:

"百年講堂轟塌,正在重建。"

當然,對於所謂"後現代解構主義大師"的說法,導演劉鎮偉和周星馳都在採訪中進行了否認。

劉鎮偉在和學生交流的時候表示,很多學生所說的後現代,我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周星馳表示:

可能我的作品,對很多東西,沒有要把它分析的那麼高深,還有很多理論啊,說真的,我根本就不懂。

這一次,周星馳覺得自己被誤解了。

把周星馳作為"後現代解構主義大師"到底是不是一種過分解讀?

我覺得很難下定論。

歷史上李白和杜甫並稱大李杜,一個詩仙一個詩聖,這些稱號也都是外人給的,你親自問他們倆估計他們也覺得被誤解。

而杜甫在生前並未和李白齊名,在杜甫孤獨死後很多年後,才被下一代的詩人們發現,原來杜甫是個大牛詩人啊,才被韓愈盛讚"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可是,杜甫本人永遠都不會知道了。

幸運的是,《大話西遊》不過等了幾年就獲得了人們的認可,無論怎麼說,它都是一部優秀的愛情悲喜劇。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後現代電影?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算嗎?
    所謂後現代電影,是來源於後現代主義一個延伸意義的派別。對於基本的意義闡述來說,「後現代」三個字包括的是:所有對於打破現行規則和風格的形而上的探索。基於這個理論,「後現代電影」指的是:顛覆傳統,顛覆舊有的電影模式,打造出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和自我意識的,無序式浪漫自由形式的電影。
  • 《大話西遊》重映四天票房近億!11分鐘新增內容和周星馳情懷為什麼...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絕對是周星馳最好的電影,也是華語喜劇中不朽的經典,說它被高估了的,是低估了《大話西遊》,低估了周星馳,更是——低估了普通的吃瓜群眾。告訴你,為什麼認為《大話西遊》被高估是錯的。首先,因為它懂喜劇。
  • 《大話西遊》冷知識:周星馳賠到破產,後又逆襲成為經典!
    《大話西遊》冷知識!1.拍攝《大話西遊》時由於香港還沒回歸,香港公司在大陸拍電影比較困難,周星馳就和西安電影製片廠合拍此片,由於電影太超前把西遊記改的面目全非,剛開始西安電影製片廠並不看好此片,但考慮到周星馳的人氣還是答應了,但電影上映後反響平平票房慘澹,甚至讓周星馳剛成立的星輝公司陪到破產,導演劉鎮偉一氣之下去了美國。
  • 《大話西遊》幕後的酸甜苦辣與周星馳的愛恨情仇
    周星馳 朱茵 莫文蔚 「三角戀」酸:《大話西遊》裡的至尊寶、紫霞仙子和白晶晶的三角戀,刺痛無數人的心。但現實中周星馳、朱茵和莫文蔚之間的三角戀,更令人心酸。1992年周星馳與朱茵因電影《逃學威龍2》相識,然後相戀。《大話西遊》拍攝期,兩人正是愛戀期,經常在沒戲時,一起騎著自行車兜風。真是羨煞旁人,好不浪漫。
  • 《大話西遊》重映 周星馳都搞不懂為何這麼火
    《大話西遊》投資4500萬人民幣,在1995年,算是大投資了,但影片上映後,在兩岸三地都票房慘敗,甚至連周星馳自己開的星彩公司都因此倒閉。王家衛在柏林看過「特殊版」《大話西遊》上映後,在香港反響很差,票房慘敗,評價極端兩極化。此前曾傳說周星馳認為,這是因為影片分為上、下兩部上映,影響了觀眾的觀影熱情。於是周星馳自己操刀重新剪輯了一個全新版本的 《大話西遊》,其實真相是劉鎮偉曾將兩集合併成一集除了導演剪輯版,周星馳也最喜歡這個版,就重新配音,送到柏林做後期。
  • 《大話西遊》成經典,為何王家衛功不可沒?
    如果王家衛當初不拍《東邪西毒》,就不會有劉鎮偉和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兩部電影從概念到內核,都有著顯著的相似之處。因為劉鎮偉和王家衛的出發點是一樣的。2009年,《東邪西毒:終極版》內地上映,王家衛在接受《南方都市報》專訪時說了一句話。「第一稿《東邪西毒》的劇本後來沒有用,前15分鐘的戲後來被劉鎮偉拿去做了《大話西遊》的劇本。」
  • 周星馳也有票房慘敗的時候,《大話西遊》上映初期遭遇滑鐵盧
    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在如今絕對是一部經典佳作,豆瓣影評9.2分,但是你萬萬想不到,這部電影在初級上映的時候居然票房慘敗。是的,你沒聽錯,《大話西遊》,95年剛上映的時候票房極差,被一致評為爛片,是在惡搞經典名著,投資了6000多萬的電影就這麼打水漂了,還導致周星馳當時新開的公司倒閉,本以為另類的詮釋方法會使影片大火,誰知道竟被狠狠的潑了冷水。
  • 周星馳《大話西遊》18年後,為什麼改「一生所愛」中經典歌詞?
    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可謂是他的鼎盛時期的代表作品。那句經典的愛情宣言是那個年代每對兒戀愛中的你我都會用到的話:如果上天可以給我個機會再來一次的話,我會對這個女孩說我愛她,如果非要在這份愛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18年前的周星馳和紫霞仙子朱茵的一段從戲裡到戲外的愛情被傳為佳話,可是即便如此,也仍然沒有能夠將這段愛情升華成為婚姻
  • 周星馳只想在《大話西遊》中,談情說愛嗎?
    "少不看西遊,老不看三國。"想當年,這句話成功地勾起了本人對《西遊記》和《三國演義》的好奇心,但要說看出點皮毛和門道,就又過了很多年:西遊是浮世繪,三國是權謀論。說到《西遊記》,就不得不說說周星馳的《大話西遊》。
  • 《大話西遊》被人指責,周星馳拿《西遊降魔篇》還擊
    但其實小編想說,這份形象設計始終一直隱忍了25年以後正式給出的答案,25年的指責,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章金萊老師,可能說六小齡童你們會更加熟悉,別的不說他扮演的孫悟空哪怕是在今天也是全國人民心中永恆的經典,而當初唯一能跟86版《西遊記》拼拼人氣的西遊題材的影視作品,也就只有星爺的那部《大話西遊》小編估計大家應該都知道章金萊老師對《大話西遊》
  • 大話西遊:至尊寶、白晶晶的欲望,周星馳、朱茵的寂寞
    之於電影,之於,它是《大話西遊》。《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大話西遊。當然,這部電影太過經典。私以為,這似乎仍是周星馳最經典的電影,朱茵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周星馳是為數不多的幾個真「孫悟空」之一,朱茵是永遠的、唯一的紫霞。《大話西遊》近年重映,據說今年疫情後,許多影院最先上映的仍然是它。
  • 周星馳代表作《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劇情簡介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是周星馳彩星電影公司1994年製作和出品的一部經典的無釐頭搞笑片,改編依據是吳承恩所撰寫的神怪小說《西遊記》,該片是《大話西遊》系列的第一部,由劉鎮偉導演,技安編劇,周星馳製作,周星馳、莫文蔚、吳孟達、藍潔瑛等人主演。
  • 從《大話西遊》看網絡時代的符號消費,成為後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徵
    ……現代消費社會的本質,即在於差異的建構。人們所消費的,不是客體的物質性,而是差異。」[4]網絡符號建立的差異將「新新人類」從芸芸眾生中區分開來,形成後現代社會一個特色鮮明的群體。網絡本身是被大眾消費的符號,作為大眾傳媒之一種,它也在不斷地生產符號。
  • 六小齡童批評「大話西遊」現象,錯了嗎?
    除此之外,還有《鐵扇公主》、《盤絲洞》等經典的西遊故事被搬上大銀幕。而到了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隨著1986版的《西遊記》在央視播出,西遊故事再次風靡華夏。而1986版的《西遊記》中有一位關鍵的藝術家極具代表性,這位便是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老師。作為86版《西遊記》中最出彩的演員,在電視劇播出後,六小齡童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
  • 周星馳《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經典臺詞:芝麻開門
    ——周星馳《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6、芝麻開門——周星馳《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7、哇!你的心怎麼象椰子一樣?小姐,不可否認我長得很醜,可是我很溫柔,而且永遠不會說謊。——周星馳《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8、悟空,你又扮人樣啦,還認得為師嗎?
  • 以「解構式手法」分析《大話西遊》無釐頭的風靡,和周星馳的成功
    有人說:當你真正看懂了《大話西遊》,你就真的懂了愛情。——《大話西遊》豆瓣影評周星馳的代表作《大話西遊》,是一部老到不能再老的片子了,故事內容無需贅言,講述的是至尊寶與紫霞仙子之間悽美的愛情故事,各位也都爛熟於心了。
  • 22年重映,多了2分鐘,《大話西遊》緣何賣出1億票房並成永恆經典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作為喜劇之王的周星馳,其在華語電影中的地位早已無法超越。從1990年的《賭聖》開始,周星馳的電影一直坐穩香港電影票房的前列,在票房上從未失利過。1995年周星馳和朱茵等人主演的《大話西遊》上映,《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與《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分別以2500萬港元和2100萬港元位居年度票房第6和第8,票房表現上甚至不如和王晶合作的《百變星君》高。在內地市場,《大話西遊》上映後也同樣遭遇票房和口碑的雙失利,相對於周星馳愛情內核的悲劇,當時的觀眾也更喜歡輕輕鬆鬆的無釐頭喜劇。
  •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從被罵毀原著票房撲街,到現在成為經典
    借用周星馳的一句話說:明明是悲劇,卻被你們看成了喜劇。時至今日,大話西遊已經是人們耳熟能詳的電影作品,但許多人並沒有看懂其背後的內涵。還是那個「蓋世英雄」《大話西遊》藉助《西遊記》原著背景,加上其中的人物等,講述了一個現代愛情故事,表達了現代人的價值觀,影片延續周星馳慣用的喜劇手法,在戲謔、無釐頭的打鬧中,改寫了孫悟空「至尊寶」、紫霞仙子等人的形象,徹底顛覆了人們心中的《西遊記》。
  • 韓庚出演大話西遊 想再請周星馳幾乎是天荒夜談
    劉鎮偉拍《大話西遊3》消息很早就流出。近日,再傳出韓庚出演大話西遊,飾演至尊寶一角。此前,劉鎮偉就分別在微博上曬出與朱茵、莫文蔚等一眾舊版《大話西遊》主創的合影照片,為《大話西遊3》宣傳造勢。現在韓庚出演大話西遊,吳孟達也回歸。《大話西遊3》的拍攝讓影迷十分期待,這部經典電影續集究竟什麼時候殺青,網友也各自猜測。
  • 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從管理角度來說,值得管理者學習
    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從管理角度來說,值得管理者學習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大話西遊》,講述了重生之後的孫悟空歷經愛情磨難後,終於幡然醒悟並隨唐三藏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其憑藉典型無釐頭式風格,不僅成為了周星馳的代表作品,同時也成為了香港乃至華語電影中的經典喜劇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