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衷情·眉意
宋 歐陽修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34;,《太平御覽》中所記: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曾仰臥於含章殿下,一朵梅花飄下正好粘在公主的額上,留下了五個花瓣的印記。宮中女子見公主額上的梅花印非常美麗,於是就剪梅花貼於額頭,當時被稱&34;。
&34;,《西京雜記》中有記載&34;時人紛紛效仿,成一時之尚。卓文君也成了&34;的代表。後司馬相如意欲納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司馬相如悔悟派人將文君自家鄉接至長安。
初冬的清晨已十分清冷,簾幕開合捲動一層薄薄的白霜,佳人將手置於臉前,輕輕呵氣暖一暖僵冷的手指之後,試著細細地畫個梅花妝。只因心中充滿離愁別緒,所以把雙眉畫得似一帶遠山長。
細思往事,曾經對對雙雙,暗嘆韶華,流逝無處尋訪,如今獨守空房,憂思成傷。想要清歌一曲排遣幽懷卻忍不住先斂起峨眉,意欲一展歡顏卻不防被皺起的黛眉暴露了憂傷。訴無所訴,避無所避,最使人斷腸。
《訴衷情》,《詞譜》中為《訴衷情令》,又名《一絲風》。正調為雙調44個字,但是本詞歐陽修在上片結句中用了不同正調的6字句,即成為雙調45個字。本詞還有一個小標題為《眉意》,古時女子化妝,一雙秀眉是要仔仔細細描畫的,畫眉的樣式就繁繁複復,唐明皇還曾令畫工畫十眉圖,十種眉毛的樣式分列其上,並有不同的雅稱,其中第二種眉形即稱為&34;,也叫&34;。本詞中&34;既明指所畫眉形細長如遠黛,又有借意卓文君相思司馬相如的故事,託&34;喻相思。
本詞上片全是白描,一個&34;字用得生動傳神又十分口語化,詩人描繪了一幅&34;。
下片中的&34;與&34;都是皺眉的意思,詩人借&34;來描寫閨中人難以排遣的愁緒,李清照有詩句說&34;亦為此意。
而讀者從本詞中&34;一句中也可窺見,詞中佳人以歌舞、賣笑為營,本句頗有白居易《琵琶行》中&34;的況味。
本首詞,詩人借佳人&34;、&34;、&34;幾個典型形態刻畫了一名空閨中的女子自惜、自嘆、自哀的生活狀態,詞句間亦充滿了詩人的同情與惋惜,讀來格外牽動人心。
無獨有偶,歐陽修用&34;來借代憂愁,李後主用&34;來描寫情濃。
一斛珠·香口
五代 李煜
曉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早上整理妝容,絳紅色的口脂點染在唇上。&34;古代女子化妝用的深深淺淺的絳色。&34;口語中的&34;。
本詞自&34;開始,用佳人&34;的動作來擒題,下面連接三句,都與美人的香口相關。
微啟朱唇,丁香一樣的小舌微微露出,唱一曲清歌,歌聲嘹亮清越,朱唇就像綻破的櫻桃。&34;一句,化用白居易詩句:&34;上片至此,各種比喻來描寫佳人的香口,&34;、&34;、&34;幾個詞連用,動靜結合,使讀者真切地感受到歌女美,甚至都能想像出歌喉的婉轉美妙。
下片,&34;,羅袖上的薰香漸漸不聞,沾染的暗紅色隱約可見。可見歡會時間已不短了。可是還未盡興,下句:&34;,小杯已換作了大杯,深深的酒杯中美酒灑濺出來重又沾汙了衣袖。
酒宴後醉態微露,斜倚在華美的秀床上嬌懶無憑,嚼爛了紅絨線含笑唾向檀郎。
&34;,西晉文人潘嶽是出了名的美男子,其小名檀奴,後人多以檀郎代指女子的意中人。
詞的下片,詩人將歌女飲酒過程中的盡情恣意與酒後的嬌俏美豔刻畫得絲絲入扣。
本首詞為李後主較早期的作品,盡寫了一個歌女美麗嬌俏歌舞飛揚的一天(也有版本解釋為後主與大周后的日常閨中之樂),筆墨著在香口上,以點代面,卻將歌女的動作、心理活動傳神地描繪了出來。詞風旖旎穠豔。
歐陽修的《訴衷情》,李後主的《一斛珠》,都是從典型的極具代表性的局部形象入手,由淺入深,刻畫人物的內心。一個哀婉,一個穠豔,各具風格,單就此兩首而言,我個人還是喜歡《訴衷情》的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