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和李後主PK,一個寫黛眉一個寫香口,在你心中誰勝

2020-08-28 濟滄海291


訴衷情·眉意

歐陽修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注釋:

&34;,《太平御覽》中所記: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曾仰臥於含章殿下,一朵梅花飄下正好粘在公主的額上,留下了五個花瓣的印記。宮中女子見公主額上的梅花印非常美麗,於是就剪梅花貼於額頭,當時被稱&34;。

&34;,《西京雜記》中有記載&34;時人紛紛效仿,成一時之尚。卓文君也成了&34;的代表。後司馬相如意欲納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司馬相如悔悟派人將文君自家鄉接至長安。



翻譯:

初冬的清晨已十分清冷,簾幕開合捲動一層薄薄的白霜,佳人將手置於臉前,輕輕呵氣暖一暖僵冷的手指之後,試著細細地畫個梅花妝。只因心中充滿離愁別緒,所以把雙眉畫得似一帶遠山長。

細思往事,曾經對對雙雙,暗嘆韶華,流逝無處尋訪,如今獨守空房,憂思成傷。想要清歌一曲排遣幽懷卻忍不住先斂起峨眉,意欲一展歡顏卻不防被皺起的黛眉暴露了憂傷。訴無所訴,避無所避,最使人斷腸。



淺析:

《訴衷情》,《詞譜》中為《訴衷情令》,又名《一絲風》。正調為雙調44個字,但是本詞歐陽修在上片結句中用了不同正調的6字句,即成為雙調45個字。本詞還有一個小標題為《眉意》,古時女子化妝,一雙秀眉是要仔仔細細描畫的,畫眉的樣式就繁繁複復,唐明皇還曾令畫工畫十眉圖,十種眉毛的樣式分列其上,並有不同的雅稱,其中第二種眉形即稱為&34;,也叫&34;。本詞中&34;既明指所畫眉形細長如遠黛,又有借意卓文君相思司馬相如的故事,託&34;喻相思。

本詞上片全是白描,一個&34;字用得生動傳神又十分口語化,詩人描繪了一幅&34;。

下片中的&34;與&34;都是皺眉的意思,詩人借&34;來描寫閨中人難以排遣的愁緒,李清照有詩句說&34;亦為此意。



而讀者從本詞中&34;一句中也可窺見,詞中佳人以歌舞、賣笑為營,本句頗有白居易《琵琶行》中&34;的況味。

本首詞,詩人借佳人&34;、&34;、&34;幾個典型形態刻畫了一名空閨中的女子自惜、自嘆、自哀的生活狀態,詞句間亦充滿了詩人的同情與惋惜,讀來格外牽動人心。



無獨有偶,歐陽修用&34;來借代憂愁,李後主用&34;來描寫情濃。


一斛珠·香口

五代 李煜

曉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早上整理妝容,絳紅色的口脂點染在唇上。&34;古代女子化妝用的深深淺淺的絳色。&34;口語中的&34;。

本詞自&34;開始,用佳人&34;的動作來擒題,下面連接三句,都與美人的香口相關。

微啟朱唇,丁香一樣的小舌微微露出,唱一曲清歌,歌聲嘹亮清越,朱唇就像綻破的櫻桃。&34;一句,化用白居易詩句:&34;上片至此,各種比喻來描寫佳人的香口,&34;、&34;、&34;幾個詞連用,動靜結合,使讀者真切地感受到歌女美,甚至都能想像出歌喉的婉轉美妙。



下片,&34;,羅袖上的薰香漸漸不聞,沾染的暗紅色隱約可見。可見歡會時間已不短了。可是還未盡興,下句:&34;,小杯已換作了大杯,深深的酒杯中美酒灑濺出來重又沾汙了衣袖。

酒宴後醉態微露,斜倚在華美的秀床上嬌懶無憑,嚼爛了紅絨線含笑唾向檀郎。

&34;,西晉文人潘嶽是出了名的美男子,其小名檀奴,後人多以檀郎代指女子的意中人。

詞的下片,詩人將歌女飲酒過程中的盡情恣意與酒後的嬌俏美豔刻畫得絲絲入扣。



本首詞為李後主較早期的作品,盡寫了一個歌女美麗嬌俏歌舞飛揚的一天(也有版本解釋為後主與大周后的日常閨中之樂),筆墨著在香口上,以點代面,卻將歌女的動作、心理活動傳神地描繪了出來。詞風旖旎穠豔。


歐陽修的《訴衷情》,李後主的《一斛珠》,都是從典型的極具代表性的局部形象入手,由淺入深,刻畫人物的內心。一個哀婉,一個穠豔,各具風格,單就此兩首而言,我個人還是喜歡《訴衷情》的雋永。

相關焦點

  • 歐陽修寫《秋聲賦》,你以為是寫秋天?其實是寂寞
    你自己看吧。這一片林子裡每一棵樹上的顏色都是秋色。這寫法,巧妙。又比如,寫秋風。「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李白《三五七言 / 秋風詞》)」一個清字寫盡秋風悽清。多數人寫秋都是簡潔凝練,只有一個人把個秋反反覆覆地說,說得詳細,說得透徹。這個人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他愛寫秋,更愛寫秋聲。
  • 歐陽修寫秋天,他挑了一個史上最刁鑽的角度,後人無人及
    文人騷客寫秋的也很多,各種秋天的物秋天的景,市面上都已經泛濫了。那麼該怎麼寫才能別出心裁呢?他想了想,挑了一個從來沒有人寫過的角度,或者說連後人也不可能寫出來的角度,寫秋聲。咦,這就奇怪了,秋天的景、物都是我們能夠看得見的,那麼秋聲該怎麼描寫出來呢?
  • 歐陽修寫的一首愛情詞作,名揚四海,卻輸給了一個20歲的後輩
    影視劇《清平樂》中的歐陽修別看是這樣一個嚴肅的老頭,他在文學領域可以說掀起了很大的風浪,而且他還擅長音律,常撫琴聽琴,喜歡用詩文來傳遞琴曲中的意境,就比如「抱琴舟上彈,此外他還喜歡飲酒,不然也不會有「醉翁」之稱了,一首《漁家傲》寫划船飲酒,寫盡了飲酒的快樂。我們讀過許多歐陽修的詞作,像「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將女子待守閨閣的落寞與孤寂寫得很有意境,哀婉至極。還有「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又是將情感過渡到了另一層次,引人深思。
  • 史上寫草最經典的一首詞,無一個草字,卻處處是草,歐陽修稱讚!
    宋詞中也有很多詠草的名篇,比如歐陽修《少年遊》中「晴碧遠連雲,千裡萬裡」,林逋《點絳唇》中「亂生春色誰為主?餘花落處,滿地和煙雨」。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提出來「詠物詞,最忌說出題字」的觀點,上文中提到歐陽修與林逋的詞中,都是無一個草字,卻處處見草,這兩首與梅饒臣的《蘇幕遮》被王國維譽為「詠春草」絕調。
  • 三個宋詞大家搞了一場賽詩會,同樣是寫芳草,誰能更勝一籌?
    因此在宋詞中,寫芳草的作品很多,比如李後主的「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在宋代詞人中,有三個著名的詞人,以芳草為題,搞了一場賽詩會,他們是著名的隱士、純潔地不食人間煙火的終身不娶的林逋,因為他看不上別的,只愛他的梅花和仙鶴。
  • 王安石寫詩評昭君出塞,歐陽修跟風也寫了2首,誰寫得更好?
    王安石、歐陽修都是北宋時期優秀的文學家。雖然,在歐陽修面前,王安石是一個晚輩後生,但是歐陽修對後輩其實非常豁達,王安石和歐陽修兩人的關係可以說是非常密切。歐陽修早年非常讚賞王安石的才華,寫下《贈王介甫》送給王安石,王安石也寫下《奉酬永叔見贈》回復歐陽修的讚賞。王昭君和西施、貂蟬、楊貴妃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王昭君原先是漢元帝當時的一個普通宮女,據說,漢元帝當時選妃,是看畫師毛延壽所畫的,後宮所有宮女的畫像。
  • 夏竦的《鷓鴣天》到底為誰而寫?不曾想,真實歷史比電視劇更動人
    那麼,這首《鷓鴣天》到底寫了什麼?真實歷史中又是為誰而作呢?我們不妨共同一探究竟。首先,《清平樂》中引用的那首《鷓鴣天·鎮日無心掃黛眉》,真實作者確實是夏竦。尊前只恐傷郎意,閣淚汪汪不敢垂:在與你分別之時,我怕影響你的心情,所以忍住雙眼滿滿的眼淚,不敢掉落下來。停寶馬,捧瑤卮,相斟相勸忍分離:你走了好遠,我追了一路,你停下馬車,我為你捧杯餞行,把酒言別相互勸慰,但依舊不忍心就此分離?
  • 歐陽修著名的一首詩,寫你我都有過的經歷,透露出濃濃的孤獨感
    歐陽修是北宋初期文壇上的一代領袖,當蘇軾在政壇和詩壇初露頭角的時候,歐陽修已經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了。一個晴空萬裡熱熱鬧鬧的日子,當地長官帶著百姓出遊,來到了「林壑尤美」的琅琊山,百姓們紛紛鬧鬧,各得其樂。心繫百姓的太守也因為百姓的快樂而快樂,一個簡單又快樂的白髮蒼蒼的老頭兒,就這樣趟過了流淌千年的琅琊小溪,醉在了一個少年的心中。今天要介紹的詞是我最早知道歐陽修的一首詞,那時候還在上初中呢,時間總是一晃就過去了。
  • 藝術家,亡國之君,談談對李後主和宋徽宗的評價為何兩極分化?
    宋徽宗是一個出色的藝術家,尤其在書法上的造詣極為深厚,其創造的「瘦金體」數千年來一直深受後人的描摹和讚賞,「靖康之恥」後他也寫了許多懷念故國的詞,如在被俘北上時寫了「北行見杏花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以抒發心中的痛苦和對故國的不舍。不過比起李後主的「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
  • 清平樂:歐陽修的豔詞寫得好,那晏殊的怎樣?讀了才知是「絕豔」
    在電視劇中,歐陽修考進士時出了一個意外,因為歐陽修已經是三元第一,只差殿試出結果了,在京城中很多人聽了歐陽修的詞,本歐陽修也得意地給自己準備了一件狀元袍,誰料因為大家傳唱,這件事情傳到了太后劉娥的耳中,太后發現歐陽修以前還寫過很多豔詞,並且寫得直白,皇帝斟酌了一下,把原本能中狀元的歐陽修該成了王拱辰。
  • 人生自是有情痴:寫情人離別,歐陽修的這兩句,才稱得上千古名句
    很多人印象裡的歐陽修,是那個豁達豪邁的「醉翁」,他似乎萬事不掛懷,他是那個「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的白髮太守,但實質上,像歐陽修這樣的文章詩詞大家,一定是個「害怕蚊子踢一腳」的敏感之人,他必然有他傷心難過的時候,也必然有他情深「不能自拔」的時刻,比如他寫這首《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的時候,如果我們深切體會詞中味道,會覺得歐陽修在這一刻,是個深情難絕,感情細膩的「情痴」。
  • 歐陽修寫了首邊塞詩,老師晏殊為何當場翻臉?你看了你也急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他在北宋文學史上可以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雖然晏殊總結得很好,但是很遺憾的是,這些要點都是在宋軍在「三川口之戰」失敗之後才總結出來的,相當於是馬後炮,說了和沒說其實沒啥區別。寫完戰役總結之後,晏殊覺得自己已經盡到了一個臣子應有的責任,因此對於隨後宋軍傳來的邊關戰報也是愛理不理,甚至為了放鬆一下自己,他開始召集自己的親朋好友在家中喝酒作樂,而歐陽修也受邀參加了晏殊的酒會。
  • 李後主身為亡國之君,卻贏得王國維的高度評價,說他像釋迦和基督
    李後主(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末代君主,後來被趙匡胤擊敗,成為後者的俘虜。對於這位亡國之君趙匡胤並沒有急於取走他的性命,而是將他帶到汴京囚禁起來。李後主極富有才華,詩詞文賦樣樣精通,他是一個出色的藝術家,卻並不是一個出色的君主。李後主尤以詞寫的最好,尤其是國破家亡以後寫的詞境界最為高遠,這興許印證了那個永恆不變的藝術經驗——苦難,永遠是最好的藝術靈感。
  • 歐陽修很有趣的一首詞,寫新婚夫妻的趣事,很多人不相信是他所寫
    提起歐陽修,不少人能想到的標籤是北宋名臣和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朝堂上的歐陽修歷仕三朝,官至參知政事,位同副相,死後諡號「文忠」公。在文壇,他不只是一代文學巨匠那麼簡單,還提攜了蘇軾、蘇轍、曾鞏等人。正因為歐陽修身上既有著權官的威嚴,又有著文人的儒雅,他便成為了後世心中一個再正派不過的謙謙君子。所以很多人讀到本期的這首《南歌子》時,都不相信是他所寫。清朝文人陳廷焯就曾表示:「大率皆年少時筆墨,亦非近、後人偽作也」。但事實上,各種典籍中確實將此詞歸於歐陽修名下。
  • 你真的以為歐陽修寫《賣油翁》是告訴你道理,其實他是在嘲笑他人
    初中語文課本中有一篇經典文章——《賣油翁》,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文章不長,僅一百三十餘字,但很好地闡述了一個道理:熟能生巧。老師在講解這篇文章的時候,是這樣告訴我們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通過略寫陳堯諮射箭、詳寫賣油翁酌油這兩件事,形象地說明了「熟能生巧」、「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 同樣寫妙齡少女,為什麼歐陽修的詞比歐陽炯的有境界?
    這一發展也就意味著一些小詞,表面還是寫鶯鶯燕燕,還是寫傷春悲秋,還是「詞為豔科」,但隱約之間已經流露出作者的修養和品格,這就是詞的品格,也就是王國維提到的詞的境界。歐陽修和歐陽炯都是小詞的代表人物。歐陽修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我們前面有篇文章專門講他,這裡就不贅述了,想要了解的朋友可以去看。
  • 歐陽修寫的較傷感的一首詞,寫盡人生無奈,句句扎心!
    歐陽修寫的較傷感的一首詞,寫盡人生無奈,句句扎心!文|君踏桃花歸去在北宋文化史上,塑造出了很多在詩,詞,散文上造詣很深的文人墨客。特別是一些在文化運動,文風上有所影響的改革者,像蘇軾,蘇洵父子。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在那個時期創下的成就,不過真正能在史學和文學上有所發展的還少,可北宋的歐陽修卻是個全才,詞詩等出類拔萃,他的作品給人一種讀不透,寓意深刻的直覺。很多詩中表達了鬱郁不得志,北宋環境雜亂,是個真正為天下蒼生操心的文人。如果你讀過他的詩詞,研究過詩的寫作背景,會了解到他晚年曆程並不怎麼順利。
  • 歐陽修絕美的一首詞,開篇就寫得深情婉轉,字字句句都令人沉醉!
    作為北宋歷史上的一個著名人物,歐陽修多數時候都是以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和史學家的身份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在後世很多詩詞愛好者的心中,歐陽修應該是一個正襟危坐,整日端著架子的士大夫形象,而不像蘇軾,戲謔調笑,瀟灑不羈。其實,歷史上的很多著名文人都有很多面,後人看到的不過是這些人在人前時的模樣。
  • 寫離愁誰最強?李煜的一江春水,李清照的蚱蜢舟,秦觀的愁如海?
    從風流皇帝到階下囚的李後主,在失去了家國之後,終於認識到,「人生愁恨何能免」:《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飽經離亂的李煜終於明白,在愁恨面前人人平等,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無論是飛黃騰達還是愁雲慘澹,每個人的心中,都在最隱秘的地方,藏著一種叫哀愁的東西。從人的情感來說,愁是形色各異的。
  • 歐陽修和梅堯臣:到底誰是誰的粉絲
    十分巧合的是,歐陽修和梅堯臣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他們友情之深厚,足可以和唐代的白居易和元稹相媲美了。歐陽修和梅堯臣同在朝廷為官,他們的初次相識是在洛陽,歐陽修曾用「逢君伊水畔,一見已開顏」的詩句來描寫結識梅堯臣的快樂。無獨有偶,梅堯臣也用「春風午橋上,始迎歐陽公」來敘述兩人的相識,所謂「心有靈犀」應該就是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