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解放之初,為了鞏固國防,解放軍主力要繼續前進追殲殘敵,無暇顧及國內剿匪肅特、鞏固城鄉社會治安和保衛國家建設,需要有一支公安武裝擔負國家的內防任務。在這種情況下,1950年9月22日,公安部隊領導機構成立。
公安
在艱難困苦中創業
全國基本平定,標誌著和平建設時期的到來,戰爭年代艱苦奮鬥的精神卻極其自然地延續著,20世紀50年代初期,剛剛組建的軍委公安司令部一直住在北京市西城區羊市大街路北廣濟寺裡,公安第2師師部住在西郊恩濟寺,公安部隊醫院的病房是廢棄的功德寺原僧舍,有人說:怎麼搞的?不住寺就住廟。其實這是順理成章的事,繁重的執勤任務顧不上也來不及建營房,又不能住民房,破寺舊廟正好可以利用。
時任公安部隊副司令員程世才和副政委李天煥,還有參謀長吳烈、副參謀長熊伯濤,在廣濟寺大殿裡辦公。屋子的四個牆角各搭一個床板,藉以午間小憩和晚上睡覺,中間並起一張長桌供辦公用。舉行大一點的會議,凳子不夠,同志們就擠坐在床板上。有一次,愛開玩笑的政治部副主任李逸民說:「這地方不錯,冬天涼快,夏天嘛,你們4位可供蚊子聚餐。」
程世才
大殿兩旁的廂房是機關各處室的辦公室兼宿舍,床板沒那麼多,只好搭地鋪,各處室的主要負責人幾乎都是40歲上下,經過長徵的老同志,他們也和大家擠住在一起,外出到城裡辦事,自行車和有軌電車是常用的交通工具。
全機關一個大食堂,頭一年還保留著一天兩餐的習慣,幾乎頓頓吃高粱米。晚上加班超過了12點,才有一頓麵條湯喝。拿薪金是1954年以後的事,在這之前,實行的是戰爭年代延續下來的供給制,每月的津貼費僅夠買牙膏、肥皂和洗臉毛巾之類的生活必需品,誰兜裡也沒有多餘的錢,「貧且彌堅,不墜凌雲之志」。儘管走出寺門就是所謂「花花世界」,可是誰都不為之動心。
廣濟寺
那時候許多重要的會議,都是在廣濟寺裡開的,部隊的組建工作也是在司令部住廣濟寺期間完成的,廣濟寺腳下的土地延伸到祖國邊疆,縱橫連結960萬平方公裡,60多萬公安部隊健兒分散在四面八方。相比之下,機關的條件還算好的,部隊更艱苦,以鐵道公安部隊為例。
1952年,他們守衛的幾百個哨點,四分之一以上沒有房住。石太線上的部隊,超半數住在舊山洞和戰爭中廢棄的破堡裡。有一個班守護著3條隧道、兩座橋梁,卻沒有一個棲身之處。他們大雪天裡用廢枕木搭房子,用開水和稀泥,用手抓著往牆上糊。糊一層泥,手臂上便結一層冰。很多同志的手凍裂了,鮮血和泥一起糊到牆上。
如今的鐵路公安
京綏線西段和綏包線上,冷空氣來得早,冬季氣溫低,戰士衣單不禦寒,夜間執勤,常常是身上積白雪,掛白霜。夏天一到,又是「六月雨過山頭雪,朝穿皮襖午穿紗」,白天曬得頭昏腦脹,晚上穿上大衣還凍個透心涼。有一個班去接替一座橋梁的守護任務,給養一時運不來,7個人一天只吃了4個饅頭,戰士們樂觀地說,吃飯睡覺是小事,駐地也可以慢慢建設,鐵道是祖國的血管,無論如何我們也要保證它暢通。
名副其實的戰鬥崗位
在相當一段時間裡,國內治安防守任務叫內防,連朱德總司令給公安部隊首屆英模代表大會的題詞:「更好地完成鞏固邊防、內防任務」,也是用的內防這個詞。後來劉伯承說,內防這個詞不如內衛確切。他查過有關資料,蘇聯就是稱內衛的。於是,部隊就按照劉伯承的建議,把維護國內治安的各項任務統稱內衛。
內衛肩章
在通常情況下,內衛是見不到硝煙的,但它確實是一個戰鬥的崗位。蓋一座工廠費那麼多人力物力,而暗藏的敵人要破壞它,只要一包炸藥,甚至一根火柴就行了。如果稍微有點粗心大意,就可能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警惕,就是戰鬥。從這種意義上講,公安部隊戰士時刻都在進行著戰鬥。
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市內還比較混亂,北京公安總隊總隊長向程世才匯報工作時講過這樣兩件事。一天,戰士曹清珍在西四大街巡邏,忽聽有人喊,「特務殺人啦!」他一扭頭,看見一個人手提駁殼槍,坐著三輪車飛快地向北駛去。他連兩聲「站住!」三輪車反而蹬得更快了。
影視劇中的特務
曹清珍迅速追趕,特務開了槍,一顆子彈從他的耳邊擦過,又一顆子彈擦破了他的頭皮。但他既不畏怯,也不還擊,一直猛追,三輪車拐進小拐棒胡同,特務跳下車撒腿就跑。這時追到胡同口的曹清珍舉起槍來,打倒了特務。事後有人問他,為什麼不早點開槍?他回答說:「大街上那麼多人,傷著好人咋辦?」
還有個戰士,黃昏在城郊執行路線警衛勤務時,忽然看到土馬路上有條黑影一晃,他飛跑過去沒找到人,卻發現路當中有片新土。他想挖開檢查,可眼看首長的汽車就要從這裡經過,萬一裡邊有爆炸物……他從可怕的設想中猛醒過來,抬起雙腳往新土上猛跳了兩下,幸虧裡邊沒有爆炸物,倘若有,這個戰士就得粉身碎骨了。
潘家灣
上海警備區戰士劉振德,在上海潘家灣地區執行警備任務,他們重點防區緊靠蘇州河,那裡有座「大洋橋」是敵對分子經常出沒的地方。他和他的戰友們冒著傾盆大雨去橋邊埋伏,一舉抓住了5名企圖破壞的土匪。他們在實踐中學會了隱蔽鬥爭,把蘇州河一帶治理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群眾集體為他們請功,誇他們是「艱苦為民的好戰士」。
公安部隊戰士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恢復也盡了應盡的責任,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鞍鋼,經常受到壞分子的滋擾。當時守衛鞍鋼的公安部隊人少任務重,一個戰士分擔三四公裡長的戒線路,不算白天,每夜要執勤4個小時以上。廠區到處是斷垣殘壁和叢生的雜草,巡邏時極易迷向或受到潛伏敵人的暗算和流氓壞蛋的滋擾,完成守護任務是要克服重重困難的。
剛建廠時的鞍鋼
1952年3月的一天,電工部鼓風瓦斯管道著火,巡邏戰士發現後,冒著危險衝進瓦斯瀰漫的工房,將值班工人一一背出,被搶救者安全脫險了,而搶救者卻因中毒,鼻孔和口角流血。看到這個場面的職工都感動得哭了,難怪有人這樣說:「鞍鋼的恢復、重建和發展,鞍鋼的各種成就,都是和公安部隊同志們的英勇保衛分不開的。」
剿匪任務繁重
20世紀50年代初期,國內還有許多殘匪,主要在四川、雲南、貴州和其他一些邊遠地區。他們或成股分開竄擾,或組織煽動暴亂,氣焰囂張。不將這些餘孽全部消滅,人民難以得到安寧。於是公安部隊組織了大規模的清剿。第一階段主要是對付股匪,動用了30多個團的兵力,打了著名的大雪山、黑水和草地等戰役。
部隊剿匪
在雲南,主要是對付李彌殘匪。李彌原為國民黨軍第8軍軍長,在解放戰爭中被打敗後逃到緬甸北部,聚匪眾5000餘人,經常回竄,1952年3月間竟在我國境內的鎮康、耿馬、雙江、順寧、昌寧5縣接合部的大雪山地區建立偽政權。部隊於這年5月開始進剿,打了3個多月,殲其一部,餘匪逃出境外,再不敢大舉進犯了。大雪山戰役,對於鞏固西南邊防有重大意義。
黑水位於四川北部,南北長200公裡,東西寬150餘公裡,被以傅秉勳為首的數千名匪徒盤踞,號稱「陸上臺灣」。我軍的剿匪前線指揮部,由西南公安部隊副政治委員郭林祥掛帥,按照「堵死、圍死、全殲」的原則部署作戰。此役投入兵力2萬餘人,於1952年7月發起進攻,連續打了兩個多月,大獲全勝。光是捉住的重要土匪頭子就有100多名,蔣介石集團空投給匪特的5部電臺和許多武器也全被我軍繳獲。
剿匪
新中國成立初期,以西北軍閥馬步芳的叔父馬良為首的股匪,潛伏在川、甘邊境拉莫寺等地區。1952年3月,馬良接受蔣介石委任的「中華反共救國軍103路司令」的職位,在臺灣美蔣特務機關的空投援助下,發展到9個縱隊、4個支隊和1個炮兵大隊,並與川、甘、青邊的其他匪幫相勾結,四處燒殺搶掠,成為當時大陸上危害最大的一支股匪。我軍於1953年初開始進剿,軍事打擊、政治瓦解雙管齊下,經過3個多月的努力,把這股殘匪掃蕩乾淨。
部隊在邊遠地區剿匪十分艱苦。西北公安部隊某部為追擊和堵截敵人,在海拔數千米的峻岭上,連續露營26個晝夜。當時天氣寒冷,他們每到一處都要趕緊挖工事,土硬石堅,一下去,虎口震裂,鎬柄上滿是血。戰士們的手背上布滿小裂口,分不出哪是震裂的,哪是凍裂的,有不少同志凍壞了腳。交通不便,運輸難,又有進駐少數民族地區不準吃老百姓東西的規定,糧食補給成了大問題。儘管部隊要了4架飛機運送給養,可還是跟不上趟,戰士們只好飲雪止渴,吃炒麵充飢。
投降的土匪
參加剿匪作戰的公安部隊,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黑水戰役時,西南公安部隊第20團突破叢林荊棘、懸崖絕壁等天然障礙,擊潰敵人的節節抗擊,5天之內進擊150多公裡。許多同志帶病作戰,負傷不下火線。有一個班與200多個敵人拼殺一天,子彈打光了拼刺刀,刺刀捅彎了扔石頭,最後全部壯烈犧牲。有個黨員,在木疏納沙戰鬥中腸子都被打了出來,他一手捂傷口,一手握槍射擊,直戰至最後一秒。
涼山平叛時,有一個由9名戰士和幹部組成的工作隊,在沙關拉達地區與叛匪遭遇,他們搶佔了一所沒有窗戶的獨立小屋,在連續打垮了眾多敵人的輪番衝擊後,開始對峙。狡猾的叛匪在小屋四周堆起茅草放起大火,小屋裡充滿了濃煙。戰士們一面射擊一面捅毀了屋頂的木板,使小屋變成了空的圍牆。火攻失敗後,敵人威脅要餓死他們,得到的回答是咆哮的子彈。小屋裡只有半桶涼水,他們就依靠這點水堅守了5天6夜。第6天拂曉援兵趕來,他們帶著燒傷加入了追殺敵人的戰鬥,直到勝利。
戰士們懸掛標語
股匪被基本消滅之後,清剿散匪的工作就成了重點。散匪多為土匪中的死硬分子,更為狠毒和狡猾,他們或單個或三五成群,晝伏夜出,打家劫舍,殺人越貨。哪裡有散匪,那裡的人民就不得安寧。部隊調集有剿匪經驗的幹部戰士,進行短期集訓,然後組成偵捕小組,專案包幹,發現匪蹤,窮追不放,用機智戰勝狡猾,用堅韌制服頑固。
有個逃到六萬大山的慣匪,睡覺前點燃一炷香攥在手裡,睡一兩個鐘頭被香火灼醒就轉移,他從不在一個山洞裡藏過長時間。即使這樣,也沒有逃脫被捕的命運。西康公安部隊的一個偵捕小組,為緝拿一名匪首,千裡追蹤,往往早晨還在金沙江邊,到夜裡已經裹著披氈露宿在百裡外的高山頭上。這樣苦戰了11個月,匪首熬不過,只好投降。
影視劇中的剿匪戰鬥
開展反空降鬥爭
從1951年9月開始,美國和盤踞臺灣的蔣介石集團加緊了空中派遣,我國有10幾個省區在不長的時間裡就發現了多起空降跡象。那時候,抗美援朝戰爭正在進行中,敵人空投特務的目的是獲取我國內地軍事、政治和經濟情報,進行反革命破壞活動。
中央指示,對可能空投特務的山區,設立武裝便衣據點,專門對付敵空降特務,沒任務時抓生產和學習,有事就報信抓特務。部隊召開了各大軍區公安部隊司令員會議,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反空降部署,並作出了《關於反空降鬥爭的決議》。
長白山
從長白山到十萬大山,公安部隊共建立反空降武裝便衣據點150多個,投入兵力700多人。與此同時還在各地組織民兵,發動群眾聯防,創造過這樣一個好戰例:1952年7月13日夜間,美國中央情報局駐日本厚木間諜機關派遣的「文隊」特務5人,於吉林省安圖縣老爺嶺山區空降,當即被發覺。由於部隊依靠廣大群眾,與當地黨政機關配合,經層層包圍、堵截,這5名特務全被捉住。10月4日,敵人又在吉林省靖宇縣龍灣附近山區空降「沈隊」特務5人,也被用同樣的辦法捉住了。
從俘虜口供和其他方面的情報得知,美國特務機構曾許諾接這兩隊特務的頭頭,於是部隊利用俘虜和繳獲的電臺,設下了一個誘殲敵人的計謀。部隊在預定地點老爺嶺地區設下埋伏,但在預定的時間卻不見敵人的飛機來,正值嚴寒季節,氣溫降到零下40攝氏度,戰士們在雪地上,凍得夠嗆,但大家誰都不亂動,就這麼等了兩天。
抓捕空降特務
10月29日夜裡11時,敵機終於現身,部隊燃起了火堆,等它降落。但敵機卻狡猾地只在火堆上空盤旋,好不容易等到它往下降落,在火光照耀下,甚至能看到機身上的C-24了,突然它又揚起機頭往高空飛,也許敵人有所發覺想逃跑。負責這次伏擊的現場指揮、東北公安部隊副司令員譚友林當機立斷,一聲令下,密集的火力向空中掃射,敵機一個倒栽蔥落了下來,機上的兩名美國駕駛員當場斃命,另兩名間諜唐奈和費克圖被生俘。
滅「文隊」「沈隊」特務,擊落美國間諜飛機及俘獲美國間諜的案件,曾在1954年11月22日連同其他的空降特務案件,一起在全國性的報紙上公布;唐奈和費克圖的照片、飛機殘骸等物證,先後在北京、上海、瀋陽等地舉辦的美國空投特務罪證展覽會上展出。中國人民以確鑿的事實向全世界人民揭露美國在我國進行破壞和顛覆活動的罪行。美國國防部和國務院發表了一連串企圖抵賴而又不能自圓其說的聲明,醜態畢露,狼狽不堪。
對空降特務,部隊基本上做到了隨降隨殲。但由於我國地域遼闊,敵機又常在那些人煙稀少的地方空投,所以也有過了一段時間才被發覺的。如1952年10月,美國間諜機關在長白山天池附近空投了20名特務,等察覺時敵人已逃到密林裡去了,一場新雪淹沒了腳印,一時難以查找。
偵察搜捕分隊不怕難,不怕苦,堅決搜捕。結果敵特務被擊斃1名,活捉4名,其餘15名逃跑。有個排長,叫閻增福,帶著18名同志進入林海雪原繼續搜捕,每天行程平均50公裡以上。了解到伐木工人在房子裡的一袋麵粉,平日無故少了半袋,排長感到事出有因,便判斷敵人就在附近。於是加緊搜捕。又過了兩天,終於發現可疑腳印,循腳印追擊,終於發現了敵人。8個疲意不堪,像肉泥似的癱軟在地上的特務全部束手就摘。另外7個特務,不久也被公安部隊其他追捕小分隊抓到了。
特務用的電臺
1953年3月4日,部隊向中央報告各地反空降特務鬥爭的情況,中央指示:「要定期總結經驗,加強技術戰術,滅盡一切傘特。」從1951年9月到1953年7月,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部隊取得了捕獲空降特務261名,繳獲電臺63部、長短槍350支的巨大成績,敵人的空中派遣陰謀被徹底粉碎。以後的鬥爭焦點移向了海岸線。
抓「水鬼」守海防
邊防在我國雖然有悠久的歷史,但是自鴉片戰爭以來,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清王朝、北洋軍閥的腐敗和國民黨反動政府一味賣國媚外、喪權辱國,使解放之初的中國不但「有邊無防」,甚至是處於「無邊無防」的狀態。
公安邊防
我國邊境的某些地區,地理條件複雜,交通閉塞,人煙稀少,文化落後,也給帝國主義和蔣介石集團造成陰謀活動的空隙。因此,迅速建立邊防組織和邊防武裝力量刻不容緩,各地遵照中央指示,於1949年11月先後建立了邊防部隊,擔負邊境巡邏和武裝守備任務。全國公安部隊組建和接替這些任務後,劉伯承有過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說:這就好像有了塊幕布,一般情況下,國防軍是處於「幕布」後邊的,邊防公安部隊雖以國防軍為後盾,但它卻是邊防的第一道屏障。
我國邊防線有3萬多公裡長,其中海防線也有上萬公裡。20世紀50年代,福建、浙江、廣東沿海是同美國支持下的蔣介石集團鬥爭的前哨地帶,駐守在這裡的邊防公安部隊,夜以繼日每時每刻都同敵人進行著尖銳的鬥爭。
蛙人
美蔣特務機關,常常派遣一些武裝「蛙人」「兩棲隊員」「水鬼」等武裝特務偷渡。這些特務經過特殊訓練,會潛水,能長距離遊泳,一旦登岸成功,就設法潛入內地或在邊境地區進行各種破壞。有時敵人也派遣小股「兩棲偵察隊」,選擇我國沿海突出部或便於隱蔽、撤退的地方,進行突然偷襲。
針對敵人的活動規律,邊防公安部隊在加強警戒的同時,大力組織軍民聯防,一旦發現「水鬼」潛入,黨政軍民一齊出動,全力捕殲。在福建海岸興龍崗有個上山摘野棗的小孩,發現土裡埋著個布包,立即報告了邊防公安部隊。原來包裡裡著一臺步話機,公安部隊由此判斷「水鬼」登陸了。邊防部隊大力搜捕,當天晚上就把兩個武裝特務逮住了。
民兵
1953年農曆11月間,邊防公安部隊在廣東陽江縣的黃花環地區將16名武裝特務一網打盡。這股特務是美國國防部國際情報局遠東情報組中國華南分組派遣的「自由中國運動陸軍中區指揮部101縱隊」的一個兩棲偵察隊,他們攜帶電臺和武器,乘機帆船避開我方海上巡邏艇,在事先計劃的地點登陸,企圖建立所謂的「活動基地」。
黃花環一帶山地,怪石橫生,草木茂盛,易於隱蔽。特務上岸後就竄上了山,自以為計謀得逞,豈知早已被公安發現,邊防公安部隊和民兵迅速布下了一個巨大的包圍圈,特務們見情況不妙,急忙搶佔西南峰嘴上的制高點,但卻遭到了密集火力的打擊。特務們在山腰上竄來竄去,包圍圈被逐漸壓縮。
一部分特務鑽進石洞頑抗,向他們喊話不出來,被戰士用手榴彈擊殺。散在洞外的特務,有的鑽進草叢,有的藏在大石頭後邊,被逐個揪了出來。對活的死的清查一遍,發現還少一個,於是圍剿部隊把整個山都嚴密地封鎖起來。
第三天早上,一個滿身汙泥,袖筒子扯了半拉的傢伙沿彎曲的小路往山下走,自稱是放牛的,到一個老百姓家裡要飯吃,被老百姓識破報告部隊,當場被抓獲,邊防公安部隊和當地人民群眾布下的天羅地網,使得美蔣特務機關苦心經營的現代化裝備的最精銳、最狡猾的特務,也難以逃脫滅亡的命運。
東山島保衛戰
邊防公安部隊還打過不少硬仗。那時候,臺灣國民黨以大陳、白犬、金門島為支撐點,極力向外擴張。遇到這樣情況就得來個硬碰硬,東山島之戰就是一個範例,守備這個島的公安部隊華東邊防第80團,打出了威風,展示了英雄本色和硬骨頭精神。
那是1953年7月16日,國民黨湊集了由美國訓練和裝備的軍隊1.2萬餘人,配屬坦克21輛、艦艇13艘,由一個軍長指揮,從金門出動,另有傘兵一個大隊由臺北出發,向我東山島進犯。敵人在軍艦、大炮掩護下登上灘頭,兵分3路擁向我軍陣地。從早晨7點到傍晚,我軍打垮了敵人十幾次衝鋒。
東山島之戰
有一個連固守兩塊高地,敵人曾一度衝上來,被他們反擊下去,敵人再次攻來,又被他們打退,來回拉鋸堅守陣地的戰士手榴彈用光了,用60炮彈代替,子彈、炮彈都打光了,就跳出工事拼刺刀或搜敵人屍體上的子彈,惱羞成怒的敵人想用炮火把這兩塊高地削平,炮彈一個接一個地傾瀉在陣地上,工事炸平了,戰士們就從這個彈坑跳到那個彈坑。
連長犧牲了,排長代替;排長犧牲了,文化教員接上去,甚至連炊事員、電話員都上了陣。機槍手倒下了,步槍手抄起來繼續打。有個戰士3次負傷,兩條腿都斷了,仍留在陣地上當彈藥手。所有的傷員都不下火線,做到了人傷槍不停。戰鬥結束後,敵人的屍體有不少是和我軍的烈士扭在一起,有的戰士嘴裡還含著敵人的半拉耳朵,可見當時戰鬥之慘烈。
守衛八尺門渡口灘頭陣地的警衛排和船管排打得同樣頑強,他們消滅了從天而降的傘兵後,被登岸的敵人步兵分割包圍,有的戰士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其餘的戰士各自為戰,堅守陣地,決不後退一步。惡戰一天後,增援部隊趕到,第80團又協同國防軍出擊,直打得敵人屁滾尿流,狼狽逃竄。這次戰鬥以敵人徹底失敗而告終。
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
邊防情況與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密切相關,邊防鬥爭既有軍事的,也有政治和外交的,這就形成了任務的複雜性和艱巨性。中央領導非常關心邊防工作,凡是涉外事件邊防公安部隊都能得到及時的指示。有這樣一件事情:我國和緬甸相接壤的高黎貢山地區,有好多平壩,很富饒。我邊防公安部隊進駐後,對方的老百姓仍經常跑過來佔地,為此常常發生爭執。
邊防部隊
為這件事,彭德懷把公安部隊副司令員程世才和李天煥叫到國防部匯報。程世才說:「高黎貢山非拿回來不可,這裡等於兩個縣的面積,這是我們的土地,不能讓他們佔領。」彭德懷說:「是的,別人的土地我們一點也不要,我們的土地一寸也不能丟,可是這裡不能動武,得講道理。」接著他傳達周恩來總理的指示,大意是限令公安部隊在3個月內把那裡的現狀和歷史情況徹底調查清楚,配合外交部門,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公安部隊遵照彭德懷的指示,在1954年與緬甸就邊境問題達成協定,為解決其他未解決的邊界問題樹立了樣板。
在鄰近港、澳地區,情況十分複雜,既要在口岸上同違章(條約)、違法行為作鬥爭,又要對付帝國主義的各種挑釁。1952年7月發生了一起武裝衝突事件,葡萄牙佔據著我國澳門,那是歷史遺留問題。當時是以關口為界,關閘口外為澳門當局管轄:關口以內,是大陸的土地。
關閘口事件
按條約,雙方是不能隨便越界的。可是1952年7月25日,葡萄牙士兵竟多次越界進入我警戒線,哨兵上前勸阻被葡兵用刺刀刺傷。接著,就發生了槍戰。戰鬥中,敵人密集的槍彈,打斷了旗杆上升國旗的繩子,旗杆位於雙方交火的中間,去接,有中彈的危險;不接,有損我國的尊嚴。
為了五星紅高高飄揚,排長蘇光照下定犧牲的決心,向戰友們作過交代後,就帶一名戰士向旗杆爬去,戰士們眼見他前進到旗杆下,敏捷地爬上了旗杆,突然對方的探照燈亮了,蘇光照不顧一切地把繩子接好,從旗杆上滑了下來。就在所有人鬆了一口氣時,一顆炮彈在旗杆下爆炸,兩位英雄光榮犧牲。邊防戰士沒有辜負使命,祖國為有這樣的戰士而自豪,戰士們眼含淚花,憤怒地回擊了敵人。
現在的香港
「關閘口事件」發生後,英國駐遠東陸軍總司令叫嚷,「英葡訂有軍事同盟」,揚言要插手這件事。美國在臺灣海峽演習的幾艘軍艦也折回香港,對我進行威脅。面對敵人的無端挑釁,邊防戰士毫無畏懼地與敵人對峙了8天,敵人被迫於30日要求和談。我方提出了3項條件:向我國籤送道歉書;撤銷哨所;賠償損失,葡方全部答應了。
歷史翻開新的一頁,1955年7月18日,根據國防部的命令,公安部隊改編為公安軍,正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個軍種。1957年9月1日,根據中央軍委同年1月22日的決定,撤銷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軍及其領導機關;公安內衛、邊防部隊分別交在省軍區領導指揮;專區、縣的公安部隊交地方政府公安機關改編為人民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