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傳雙播復招:「英語+新聞+國際關係」複合特色開闢新道路!

2020-12-05 中影人播音主持藝考網

中傳2021年藝考招生簡章甫一官宣,暌違12年,播音與主持藝術(雙語播音主持方向)的歸來重啟,讓不少人帶來意外之喜,更是為播音藝考生增闢了一條通往傳媒旗艦的蹊徑。

如同浙傳雙語播音歸屬國際文化傳播學院,中傳雙語播音亦開設在外國語言文化學院。

作為北京廣播學院創始時的三個系之一,前身的外語系專事小語種、非通用語專業人才培養。中傳雙語播音的前身即是2001年開設的英語(節目主持方向)。

播音中國梳理發現,上一次以「播音與主持藝術(英語節目主持方向)」名稱招生,是在2008年,當年招收40人。而此前的2006年、2007年一直是播音主持學院招收60人,國際傳播學院招收40人。

2009年,播音學院仍舊招收60人,未見英播招生。但據當時的北京青年報報導,2009年招生中,受廣大考生青睞的原「播音與主持藝術(英語節目主持方向)」更名為「英語(節目主持方向)」,並將首次實施自主招生。這也是中國傳媒大學首個進行自主招生的專業方向。

到了2010年,中傳播音專業開始招生100人,奠定了如今的招生格局。

提起中傳播音學院會想到院長魯景超,而中傳英播同樣讓人想起吳敏蘇。這位北京市教學名師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外語系國際新聞專業,早前在駐肯亞大使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任職業外交官。她參與編著的《英語語音與播音教程》《英語播音發聲教程》均是這一領域的領先之作。

現今吳敏蘇老師已移教新聞傳播學部,擔任副學部長,並承擔廣播電視學(國際新聞傳播方向)專業等的教學。

「該專業實質是英語專業、新聞傳播學專業和國際關係專業的巧妙交叉和高度重合。」2012年1月她在中傳學報《現代傳播》發表題為《英語節目主持方向人才培養模式初探》中介紹,本專業遵循「英語+新聞+國際關係」的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它以英語語言文學為載體,以新聞學、傳播學、跨文化傳播理論為基礎,以國際關係與中國外交、外交禮儀、文史知識為依託。

採他山之石以攻玉,納百川之長以厚己。吳敏蘇老師在文中拆解說道,「和一般外語專業相比,英語(節目主持方向)的特色是新聞傳播,中國傳媒大學不單滿足於培養音色純美、想像可人、發音正確、語言流暢的英語播音員,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業務能力,尤其側重英文國家廣播電視的媒體策劃、採寫編評譯播等實際操作能力。

與新聞傳播專業相比,英語(節目主持方向)的特色是有深厚的語言播報功底。學生不僅新聞敏感強,而且動手能力強、現場反應快,可以駕馭複雜局面,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而現任中國傳媒大學「英播播音與主持」教研主任的林海春,來自吉林,他曾在黑龍江和南京高校任教,後進入媒體領域,從事過廣播、電視節目雙語主持。

在瑞典留學期間相繼獲得媒體與環境理學碩士學位,跨文化傳播學文學碩士學位,跨文化傳播學博士學位。2004年起為中國傳媒大學「英語播音與主持藝術」講授專業課。2010年起為中國傳媒大學「英語(節目主持方向)」講授專業課。

2018年11月其出版的《英語播音學(第二版)》是一部填補學術空白的專著。該書介紹中顯示,林海春老師的社會兼職有:2006年中央電視臺駐外記者培訓教練;2007年「白象杯」第五屆中央電視臺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參賽選手教練;2011年「艾詩緹杯」第六屆中央電視臺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參賽選手教練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新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中,新聞傳播學類,2017年新增「時尚傳播」。2018年新增「國際新聞與傳播」。

對此,有業內觀察人士表示,此次中傳剝離「英語」專業下設方向,單獨以播音與主持藝術為專業名稱,招收「雙語播音主持方向」,或是意在聚指成拳,身份轉正。

類似過往高校依託其他臨近專業先行探路、試點開設。如鄭州大學曾在原廣播電視新聞學(現廣播電視學)專業招收播音與主持藝術方向。

而從恢復招生的男10、女10的招生人數來看,也有聲音認為,這體現了中傳雙播「小(小規模)、個(個性化)、專(專業度)」的培養模式,不排除隔年招生的可能。

由此,中傳告別播音與主持藝術一燭獨照的「獨身期」,終成播音與主持藝術(雙語播音主持方向)鳳凰回歸築巢的「雙子星」。

相關焦點

  • 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就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出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境界。 (一)系統闡述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極端重要性 「道路問題是關係黨的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闢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新境界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歷史成就和深層次、根本性的歷史變革,正在鑄造新輝煌,並將推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開闢新境界。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帶領中國人民果斷實行改革開放,成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進入21世紀,時代變化和中國發展的廣度與深度都遠遠超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時的想像,中國共產黨以問題為導向,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探究中國面對的各種理論和實踐問題。
  • 2019中傳考研真題解析丨考新聞中傳星光班匯報大會
    從論述題來看,這兩道題目都不是很難,第一道題屬於意料之中的社會主義新時代新聞思想觀的內容,這個考察角度比較微觀,不過也符合中傳一貫的命題風格,例如2016年的學碩就考察過「三貼近」。申報的發展歷程是新聞史的傳統重點,只不過評價上大家要注意辯證看待,不僅僅是剛開始創立時的本質目的,還是反誠言鬥爭中扮演的角色,都需要在答案中提及,比較這道題值30分。
  • 強強聯合 開闢國際藝術教育的新航道
    (原標題:強強聯合 開闢國際藝術教育的新航道) 2020年11月22
  • 毛澤東開闢中國革命道路的世界眼光
    (中共中央黨校,北京100091)    〔摘要〕毛澤東在中國革命的歷史轉折關頭闖出了一條不同於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創造性地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政權這一獨特的革命道路。這不僅說明了毛澤東對中國國情特別是農村問題有深刻的了解,而且體現了他別具一格的務實的世界眼光,科學地分析了中國能夠實現「工農武裝割據」的國際因素。
  • 優選校·高校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引領復語複合特色人才培養之路
    國際合作方面先後與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70多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 作為外語類院校,學校的國際交流合作也非常豐富,我校先後與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70多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雙方開展學術交流
  • 推動國際關係學科創新發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國際形勢的發展演變,既給我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提出新課題,也為國際關係學科創新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和廣闊空間。我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應著眼世界格局變化,回應重大時代問題,彌補傳統國際關係理論的不足,在研究中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創新發展具有更強解釋力和適用性的國際關係理論。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理論概述
    如果說改革開放需要「摸石頭過河」,那麼,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就是我們黨在理論上「摸到的三塊大石頭」,或「三塊新石頭」,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其新聞理論,就是我們黨在新聞領域「摸到的三塊大石頭」,或「三塊新石頭」,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理論基石。 (二)這個新聞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整個理論體系血肉相連。
  • 中傳2014考研《新聞傳播史論》考試大綱(三)外國新聞史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考研>考研資訊>考試大綱>專業課大綱>正文中傳2014考研《新聞傳播史論》考試大綱(三)外國新聞史 2013-07-30 15:58 來源:中國傳媒大學
  • 英語新聞採編研究生恢復招收
    隨後李長春、劉雲山又在今年的幾次宣傳工作會議上提出中國的新聞實踐部門要與學術機構加強合作,在課題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嘗試新的方式與途徑,以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三貼近」的原則,全面提升中國新聞傳播工作的質量與水平。針對以上背景,清華大學一道重新恢復英語新聞採編專業。   據介紹,早在新聞學院在建院以前,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在英語新聞學和雙語教學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 朗播英語智能學習實驗室落地昆明 英語教育開啟3.0時代
    朗播創始人杜昶旭朗播「英語智能學習實驗室」五月初將在昆明順城東塔啟幕,而在此前,重慶、北京、成都、大連、西安、武漢、長沙、深圳、廣州等地實驗室先後落地,朗播的線下版圖正在高速擴張,意味著作為「教育新零售」賽道上的典型企業,朗播在「線上線下融合教育
  • 習近平開拓「中國道路」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圖片來源:新華社)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再次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  這是一條由黨和人民共同選擇的道路。從革命到建設、從改革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並非憑空而來。
  • 全國一等獎|來聽中傳優秀學子如何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原創 傳傳 中國傳媒大學在2020年10月5日至7日舉行的第25屆中國日報社「21世紀·可口可樂杯」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總決賽中我校新聞傳播學部電視學院2017級廣播電視學(國際新聞傳播方向)汪宗楠同學榮獲全國一等獎!
  • 已與86國建立586對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係 山東友城雙多邊交流...
    人民網濟南12月9日(逄鑫珊) 9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創新交往模式、深化對外交流合作有關情況。記者獲悉,近年來,山東在歐洲、亞洲、美洲等國家和地區鞏固和發展省級友城,先後打造了近20個雙多邊交流機制和合作平臺。
  • 黃胄為20世紀中國畫大發展開闢了一條新道路
    20世紀50年代初,很多畫家對中國畫的出路感到彷徨,無所適從,各地相繼成立新國畫研究會一類的組織,探索麵向社會現實表現人民生活的創作途徑,黃胄陸續面世的一些人物畫作品大步流星地開闢一條新道路。黃胄藝術道路上遵循生活是創作的唯一源泉
  • 鬱慕明:臺灣應該開闢新道路,「親陸、富臺、強中」……
    編輯:淺陌審核:樂一據相關媒體稱,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近日在臺灣中時電子報撰寫專欄文章,詳細剖析了當前的政局以及為臺灣地區指明了新的道路。美國過分「反中」致使國際地位下降,咎由自取在該專欄文章中,鬱慕明詳細地分析了國際政局以及美國的動蕩現狀。2020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的肆虐讓很多國家都飽受其害。美國從一開始的事不關己,到後來美國疫情的全面爆發。美國當前的確診人數位於世界第一,經濟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 中國特色與國際慣例――由章啟月用英語發言說起
    欲對中國特色與國際慣例發點感想,事出有因———  10月15日,在上海APCE(亞太經合組織)第13屆部長級會議非正式高官會揭幕前,舉行新聞發布會。章啟月作為APCE會議中國籌委會秘書處發言人,一上臺就以流利的英語侃侃而談,並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兩輪過後,一位中國廣播電臺的記者,用中文向章啟月發問,又請章用中文回答問題。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追尋的邏輯理路
    「道路問題是關係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道路決定命運和方向,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之所以能成功,關鍵是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科學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探索出科學的道路是根本保證。立足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道路進行了深刻探索,形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認識。
  • 「中傳橫崗」國際標準舞世界錦標賽將於8月舞動龍崗
    深圳新聞網6月28日訊(記者 葉玉燕)6月28日,記者從2018「中傳橫崗」國際標準舞世界錦標賽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集合2018「中傳橫崗」WDC-AL單人摩登舞拉丁舞世界錦標賽、WDC-AL世界盃摩登舞拉丁舞總冠軍錦標賽、WDC世界職業超級巨星摩登舞拉丁舞總冠軍錦標賽「三位一體」的頂級國際標準舞賽事將於8月6日-8日在龍崗大運中心綜合館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