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草聖」于右任,草書纖細圓勁、雄強深厚,不愧一代書法巨擘

2020-12-04 書畫課代表
于右任

草書在書法史上因張旭懷素兩位「草聖」大咖的出現而大放異彩,因其行雲流水、酣暢淋漓的書寫狀態而備受歷代書家文人的喜愛。同時草書的寫法隨時、事、情而定,當然這並非說草書可以肆意亂寫,其筆畫的交代須以正楷為基準,萬變不離其宗。

除了古代的草書名家,近現代的于右任就是一位以草書著稱的書法大家。尤其是于右任對北碑筆法的繼承是很出色的,你完全可以把他為旁人寫的楷書墓誌去和真正北碑對比。後來于右任碑帖結合的創作,用筆不複雜,基本是篆籀書的中鋒平動,把碑學重中段處理的線條用帖學的氣息溫潤化,以最簡單的用筆來體現高古的氣息。于右任的書法節奏,在於線條的吞吐虛實。這裡順便一提另外一人康有為,康的行筆如鐵帚掃落葉一般,很見性情,他的節奏要放到全篇去看,不適合一根線條的拆解開去,兩者在節奏方面各具特色。當然也有人欣賞不了于右任的草書,這也很正常,畢竟每個人的審美總是不盡相同的。

近代「草書」于右任書法欣賞

于右任(1879-1964),陝西三原人,字誘人,別署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近現代著名教育家、書法家。曾是復旦大學、上海大學的創辦人。

于右任草書是懷素小草的繼承和強化,他解決了小草的碑化問題。其草書,用筆純為中鋒,線條較為纖細(尤比其行楷書纖細得多),而圓勁一如行楷。這顯然是於先生深厚的魏碑功底的作用。于右任草書的意義在於,他第一個將魏碑和小草書打通成一片,為碑學開創出一個新境界,為後人開拓了一條新途徑,使後來的習碑者避免了許多盲目的探索,為二十世紀碑派書法大師。

「」

相關焦點

  • 近代「草聖」于右任,草書纖細圓勁、雄強深厚!書友:魏碑功底好
    于右任草書在書法史上因張旭懷素兩位「草聖」大咖的出現而大放異彩,因其行雲流水、同時草書的寫法隨時、事、情而定,當然這並非說草書可以肆意亂寫,其筆畫的交代須以正楷為基準,萬變不離其宗。除了古代的草書名家,近現代的于右任就是一位以草書著稱的書法大家。
  • 中國最後一位書法大師,被譽為「近代草聖」,地位堪比王羲之
    營養不良」,僅僅在技法的層面上來回逡巡,卻沒有了深厚的學問根基,這也是當代難出大師的一個原因。按此標準來分析的話,在上個世紀有一個「草聖」,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最後一位「書法大師」了,他在碑學上的地位堪比王羲之在帖學上的地位!他就是于右任!
  • 草聖于右任,「於體」草書登峰造極
    德風堂考藏于右任書法作品欣賞 于右任,擅長詩詞、書法,所創「標準草書」,深受海內外學人歡迎可以說,他是中國近代書法史上的書法藝術大家,尤擅魏碑與行書、章草結合的行草書,首創「于右任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近代書聖」、「中國書法史三個裡程碑之一」(另外二位為王羲之、顏真卿)。
  • 于右任書法:自在超脫,不失雄強
    是百年書法巨匠,被譽為「當代草聖」,也是近代中國傑出的藝術家、教育家。其文化思想和書法藝術在海內外有著巨大的影響。與其黨國大佬地位相輝映的是,于右任還是管城豪傑,與譚延闓、胡漢民、吳敬恆並為民國四大書家,其創立的「標準草書」更是承前啟後,猶如白樂天詩之於唐詩。
  • 于右任:近代中國著名書法大家
    德風堂考藏于右任書法作品欣賞  于右任先生值得稱道且影響為深遠的則是他高超的書法造詣及他在草書研究方面的巨大貢獻。他自幼習書,詩書兼善,其行楷疏宕起伏,草書大氣磅礴,與鄭孝胥並稱於世,號稱「北於南鄭」,是近代中國著名的書法大家。
  • 一代草聖于右任,以筆墨書法定乾坤,書作中蘊含濟世胸懷
    在近現代書法史上,于右任始終是備受關注的風雲人物。尤其在中晚年間,他創造性地以碑入草,融章草、今草於一體,將碑學推向了「碑體草書」這一最高發展階段,也因此獲得了「近代書聖」的讚譽。于右任于右任 草書 為萬世開天平民國初年,年僅30多歲的于右任已頗具社會名望。1931年其出任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後,求書者更是絡繹不絕。今日傳世所見其碑體書法,多以這個時期的作品為主。
  • 「近代書聖」于右任,他的書法氣勢磅礴、自由爛漫
    他是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曾任上海大學校長,復旦大學、私立南通大學校董;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先驅,國民黨元老,還曾被推選為民國首任交通部次長;他還是「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被譽為 「近代書聖」 ,他就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書法家——于右任,他是陝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字誘人
  • 于右任《標準草書》為書法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更洋溢國情操而他對書法的鑽研,是其畢生的志業和興趣,被稱為一代「草聖」。他所編著的「標準草書」給喜好研習書法的人士,提供了一套有系統的門徑。德風堂考藏于右任書法作品欣賞可以說,他是中國近代書法史上的書法藝術大家
  • 民國四大書法家于右任,草書標準字帖千字文,楷草雙書,精品對照
    草書在各種書體中的位置,是由草書藝術自身價值決定的。一部書法史,倘若離開了草書,離開了[草聖]以及燦若星鬥的草書大家的名字和他們的作品,無疑將大為失色。歷史上[書家無篆聖、隸聖,而有草聖](劉熙載),雖然[達其惰性,形其哀樂](孫過庭)為各種書體共有的本質,但表現在草書上則特別突出。
  • 書法碑學運動遠沒有結束,卻失去了方向,誰是下一個于右任?
    其他書體整體上就沒有那麼繁榮了,除了鄭板橋、阮元、梁啓超、李瑞清等人在隸書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吳昌碩、齊白石在篆書上寫出了碑派的風格外,就只有草書出了一個大家于右任。,他帶有碑派書法鮮明特點的草書填補了碑派書法在草書上的空白,不愧為一代宗師,被日本人稱為當代草聖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 「福田花雨」一代草聖,南社巨匠于右任
    草書《浣溪沙·壽大千六十》于右任于右任不僅是著名的愛國詩人,更是近代書壇最有傳統功底及創新精神的書法革新大家從1929年成立「草書社」起,于右任先生在應用文字與書法藝術的實踐中身體力行,不斷使用、推廣、完善標準草書。以漢字草書規範化、實用化為目標的草書標準化大課題正是憑藉右老神妙的書法藝術而受到海內外炎黃子孫的重視。
  • 從草書起源和發展,到于右任創立標準草書的得失:漫談草書
    于右任創立標準草書的得與失人們審視和評價近代和當代書家的時候,通常都是以古論今,覺得近代人和當代人在對書法認識深度上以及成就上無法和古人相提並論。因為書法是古人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所以這種看法不無道理。但也不能太過絕對,還是要以客觀和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 于右任標準草書千字文
    于右任(1879-1964)記者,詩人,中國近代書法史上的書法藝術大家、一代書聖,愛國政治家、革命家。于右任精書法,早在20年代便有「北於南鄭」之稱,「南鄭」指鄭孝胥。尤擅草書,首創「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
  • 于右任的12幅傑出行書作品展,筆力遒勁自然,網友:可入中書協
    于右任于右任是近代草書泰鬥,其筆畫簡練,筆筆意境開闊,字字神韻方顯,件件章法美觀,字裡行間龍騰虎躍,偶爾藕斷絲連,其風格獨特自然美,大氣大度足顯精氣神。小時候看于右任的字,雖然知道是大家,卻也體會不到美在哪裡,妙在哪裡。近年多看了點北碑,突然就覺得妙味無窮。晚清,民國有碑帖之爭,實際就是一種審美標準的討論,其實碑味,帖味都是美味。正如喜歡茶的和喜歡咖啡的人之間的感覺一樣。唯一要反對的是:自己沒什麼書法基礎知識,隨意用「醜書」大棒來砸人。你可以只能欣賞館閣體,這也沒錯,但其它流派就否認,攻擊,只能說明無知。
  • 德風堂丨于右任書法蘊含著深厚的學識風範,一派儒稚蘊藉之風
    德風堂考藏于右任影像 被譽為「一代草聖」的于右任,原名伯循民國年初曾有「國民黨四大書法家」一說:楷書譚延闓、草書于右任、隸書胡漢民、篆書吳稚暉。
  • 一代書法大家于右任,豎起標準草書裡程碑!
    為了重振草書藝術的雄風,20 世紀30年代,被時人譽為「當代草聖」的于右任先生,領軍創立了標準草書,使草書重新煥發生機。在于右任看來,創立標準草書,不但具有豐富書體這-層面的意義, 而且文字「結構之巧拙,使用之難易,關係於國家民族之前途者至大」。
  • 于右任草書《正氣歌》欣賞,筆精墨妙,網友:於老不愧為百年巨匠
    于右任書法的發展和簡化,于右任雖然沒有參與漢字簡化的工程,但是現在我們使用的簡化字就吸收了于右任的「標準草書」的很多內容。已經是大陸最高水平,但較之于右任老先生等一大批人物,還是要遜色一些的。於老能知道邊界,不會把漢字拉丁化,不把漢字變成字母,但大陸的一些人就敢,似乎漢字不是他家東西似的。現在簡化字弊端出現了,但改回繁體字(正體字)已經沒有辦法了,所以有字都改回去,太昂貴了。所以只能「識繁用簡」。現在試想一下,如果「標準草書」當年成功推廣,真是中華幸事啊。于右任碑帖結合是成功的,結字宏偉開闊,氣息高古渾厚。
  • 于右任是近代第一位將碑學筆法融入現代草書,為草書開闢新的道路
    于右任(公元1879—1964年),原名伯循,字誘人,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號「太平老人」,陝西三原人。我國近代著名民主革命的先驅者、愛國詩人、書法家。清朝光緒年間舉人,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從事民主革命活動,是國民黨政界元老,後去了臺灣。
  • 于右任與林散之,誰才是當代「草聖」?
    在近現代書法史上對草書藝術做出巨大貢獻的兩位書家非于右任、林散之莫屬。有意思的是,這兩位傳奇書家在坊間均有「草聖」之稱。那麼,這兩位書壇名將到底誰能享此美譽?下面我們就來爬梳一下這兩位書家的創作之路吧。
  • 于右任草書,清俊流美,筆走龍蛇!
    于右任早年系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同時也是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 ,中國近代書法家,被譽為「當代草聖」 、「近代書聖」、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 。他精通書法,尤擅草書,其筆下的字,或如處子,或如蛟龍,或憨態人迷,或古樹懸空,每一個字,莫不神化。他化碑為草,首創「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