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書在書法史上因張旭懷素兩位「草聖」大咖的出現而大放異彩,因其行雲流水、酣暢淋漓的書寫狀態而備受歷代書家文人的喜愛。同時草書的寫法隨時、事、情而定,當然這並非說草書可以肆意亂寫,其筆畫的交代須以正楷為基準,萬變不離其宗。
除了古代的草書名家,近現代的于右任就是一位以草書著稱的書法大家。尤其是于右任對北碑筆法的繼承是很出色的,你完全可以把他為旁人寫的楷書墓誌去和真正北碑對比。後來于右任碑帖結合的創作,用筆不複雜,基本是篆籀書的中鋒平動,把碑學重中段處理的線條用帖學的氣息溫潤化,以最簡單的用筆來體現高古的氣息。于右任的書法節奏,在於線條的吞吐虛實。這裡順便一提另外一人康有為,康的行筆如鐵帚掃落葉一般,很見性情,他的節奏要放到全篇去看,不適合一根線條的拆解開去,兩者在節奏方面各具特色。當然也有人欣賞不了于右任的草書,這也很正常,畢竟每個人的審美總是不盡相同的。
近代「草書」于右任書法欣賞
于右任(1879-1964),陝西三原人,字誘人,別署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近現代著名教育家、書法家。曾是復旦大學、上海大學的創辦人。
于右任草書是懷素小草的繼承和強化,他解決了小草的碑化問題。其草書,用筆純為中鋒,線條較為纖細(尤比其行楷書纖細得多),而圓勁一如行楷。這顯然是於先生深厚的魏碑功底的作用。于右任草書的意義在於,他第一個將魏碑和小草書打通成一片,為碑學開創出一個新境界,為後人開拓了一條新途徑,使後來的習碑者避免了許多盲目的探索,為二十世紀碑派書法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