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一部人五六十歲還要外出打工?日暮鄉關何處是

2020-12-18 張鄉本

最近幾年春節回家,都會看到身旁一些五十多歲,年近六十歲,甚至已經六十多歲的伯父們依然選擇外出打工。這群父輩們是第一代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在他們那個時代,外出務工真的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坐很久的長途班車,又或是擠在擁擠的綠色鐵皮車廂中,歷盡千辛萬苦來到城市,拿著每月幾百元甚至幾十元的工資,一幹十幾年,租住在狹小的出租房中,有的甚至住在鐵皮箱中,更有甚至,涵洞他們都住過,風吹日曬,在流水線上,在小作坊裡,在建築工地上,把自己的青春留在了城市。時至今日,已經年近暮年的他們,很大一部分選擇回到農村,帶帶小孩,種種菜地,但是,為什麼仍然有一部分,在每年春節過完,依然選擇外出務工呢?

這其中佔比較大的一部分就是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差,墩文伯就是這樣的情況,墩文伯是56年生人,今年已經61歲了,但每年春節一過完,他就會急匆匆的踏上南下的鐵車。筆者有一次問他,「墩文伯,明年還去廣東嗎?」墩文伯抽著旱菸,在老家,他習慣抽旱菸,外出了就不抽旱菸了,買六塊錢一包的廬山牌香菸抽,雖然他覺得有點奢侈,但不會沒有面子。「孩子,不去怎麼辦呢?我家的兒子又不會賺錢,你看起了幾年的房子到現在都還沒有錢裝修」,每每說到這些的時候,墩文伯就會滔滔不絕,數落著老伴的身體不好,需要花錢,鄉下的份子錢,人情重啊,需要花錢等等。但筆者依稀可以聽的出墩文伯語氣中還是多多少少有一點點的驕傲,他依然是家中的頂梁柱,不過話語中,就是難掩對他兩個兒子的失望情緒,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墩文伯兩個兒子也都在外面務工,但都是在小作坊裡面幫人家打雜,沒有多少文化,也沒有一技之長,這些年都沒有怎麼賺到錢,其中有一個兒子還特別好賭,有時候過年回家,連出去的路費都沒有。數落完這些,墩文伯又和我抱怨,前幾年,他還可以在工地上打小工,幫人家幫磚,但這兩年,包工頭嫌他年齡大,幹活慢,他也懶的去找小工做了,託了村上的熟人,謀了一份保安的工作,幫人家看了一個小工廠,有時候幫忙搬一搬貨。工資呢,自然沒有以前那麼高了,現在每個月拿著兩千快錢的樣子。不過墩文伯抱怨歸抱怨,他說再乾乾吧,幹到沒有人要他的那天,他就不再出去了,在鄉下養養鴨子,養養豬,種種菜地。

而水龍伯就是另外一種類型了,水龍伯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兩個女兒都嫁出去了,外孫都讀高中了,孫子小虎也讀小學五年級了。水龍伯的兒子這些年在外面混的還不錯,家中的房子七,八年前就起好了,裝修的漂漂亮亮,兒子也買了小車,每年春節都是開車回家過年。水龍伯在五十多歲的時候也在老家呆過一年多,但那時候主要是要帶孫子小虎,後面小虎的爸爸覺的孩子留在鄉下做留守兒童不好,很快就把小虎帶去了城市讀書。這樣一來,水龍伯就只和老伴兩個人在家了,很快,他就覺的不習慣,一來是他會點電工,二來覺的身體還硬朗著呢,於是打起包袱他又去了浙江溫州。水龍伯的想法挺簡單,雖然兒子這些年經濟條件過得去,但是也不能說沒有壓力,他想稱他現在還能幹,攢多一點錢,自己用起來也方便,不用管兒子要,雖然兩個女兒每年都會給他和老伴上萬塊零花錢。第二是,如果兒子或者女兒們想幹什麼事情,比如做點生意,比如他的兒子就想在東莞買房,他做父母的能夠幫幫他們。

圖片來自網絡

第三種類型比較模糊,筆者都不知該不該把他們歸納進來,不知道他們算不算打工裡的一族。他們也是第一代農民工,但是他們敢打敢拼,在發達城市有屬於自己的小工廠,雖然他們其中部分已經退居二線,管理工廠的是他們的子女,但他們自己也不可或缺,很多時候需要他們出謀劃策。楊溝伯就屬於這種類型,他在順德有個家具廠,每年春節過完,他就和他的兒子一起回到順德,雖然現在工廠很多事務都是他的兒子在打理,但十多年來,這間工廠從無到有,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他依然有一個強烈的夢想,希望和兒子一起把工廠做大做強。

圖片來自網絡

不管是墩文伯也好,水龍伯也好,還是楊溝伯也好,今天的鄉村,「養兒防老」「依兒防老」依然是主要模式,所以他們的心理,始終有一種缺乏安全感的感覺,「退而不休」,「日暮鄉關何處是」的愁緒在他們這一代身上,體現的格外明顯,只是相比於水龍伯和楊溝伯,像墩文伯這類經濟條件較差的農民工,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懷,因為他們沒有停下來不幹的權利,只要一年不繼續工作,他們的生活就會陷入困境,正如墩文伯所說的,幹的沒有人要了才回去,聽完此話,總讓人感覺心酸。

相關焦點

  • 《日暮鄉關何處是——我和我的兩個故鄉》出版
    《日暮鄉關何處是——我和我的兩個故鄉》出版 2016-03-28 12:40:2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日暮鄉關何處是
  • 李學明|鄉關何處
    ▲點擊關注 | 帶你發現藝術與生活之美鄉關何處
  • 崔顥經典七律賞析:「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詩歌中的最後兩句表達的最為明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對於一個遊子來說,沒有什麼不能引起他的思鄉之情。雖然在面對回鄉的機會的時候,也未必選擇回鄉,但是在看到秋日、日暮、暮靄這樣景色的時候,第一想到的依然是那個縹緲的故鄉,而那種情緒瀰漫心頭,就是這句著名的「煙波江上使人愁」。
  • 日暮鄉關何處是(謝新茂)
    緊接著武漢市政府1月23日發布公告,武漢市從1月24日早上10時起開始封城,強制武漢人不能外出,在外的武漢人就地隔離,不能回家。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引起的恐慌一下子在全國蔓延開來。政府號召我們,春節期間,不要走親訪友,每個人都自覺在家裡隔離十四天。
  • 崔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報恩錄》記載,在黃鶴樓還沒有聳立在綿亙蜿蜒的蛇山之巔時,山腳下有個小酒店,老闆是個老實本分的當地人。更遠處的鸚鵡洲上,萋萋芳草在夕陽的殘照中,染上了幾分溫暖,翩躚搖曳的枝兒、葉兒仿佛在向常年棲息於小洲上的鳥兒們,無聲地呼喚著:日暮了
  • 崔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報恩錄》記載,在黃鶴樓還沒有聳立在綿亙蜿蜒的蛇山之巔時,山腳下有個小酒店,老闆是個老實本分的當地人。更遠處的鸚鵡洲上,萋萋芳草在夕陽的殘照中,染上了幾分溫暖,翩躚搖曳的枝兒、葉兒仿佛在向常年棲息於小洲上的鳥兒們,無聲地呼喚著:日暮了,外出的孩子們,快快歸來吧!「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留戀芳草不歸的王孫啊,你可知,散落天涯的遊子無時無刻不思念故土啊!
  • 「精讀」畫家李學明:鄉關何處
    人生真是非常短暫,我現在已經60多歲了,俯仰之間,老之已至。我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事,遇到什麼樣的變遷,對繪畫的追求,對一畫之夢,對這個夢的追尋,我一刻也沒有放鬆,一刻也沒有停留過。|茫茫宇宙何處投人|一個人他赤條條的來到天地間,這就是造物的安排。
  • 風雨瀟瀟天涯路,日暮鄉關何處是
    日暮鄉關何處是?雁鳴歸南剩殘陽。待到雪融春歸日,早借東風好還鄉!圖片來自網絡與淺墨草萱繪人生美圖製作。
  • 夜讀丨日暮鄉關何處是
    一回回「雞聲茅店月」,一次次「人跡板橋霜」,可是,「日暮鄉關何處是?」只有煙波渺渺,霜天沉沉,好像用清肅與凝重,去點染心頭落滿寒霜的百結愁腸。愁腸如一枝羌笛,款款地吹落一地清霜。「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眠,將軍白髮徵夫淚。」邊關上的那輪月亮,把冷冷的月華,流瀉在群山孤城之上,如滿滿的清冷的霜。濁酒倒影月光,寒霜輝映長劍,起舞弄清影,鄉思滿白頭。
  • 草書欣賞:崔顥《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譯文】:昔人已駕著黃鶴飛走了,這裡只留下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芳草茂盛。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呢?眼前只見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 農村六十多歲的老人為啥還要外出打工,老人一句話說出了無奈
    六十歲,在城市應該是退休的年齡,應該是到處遊山玩水的年紀,但在農村,即使人到了七十歲,也要幹活養活自己。俺村老李這個年沒過好,年前給本村小王養豬,年後不願意去了,一是錢少,二是那氣味受不了。老李今年六十多歲,一個女兒早就出嫁了,兒子前幾年結的婚,生了二個女兒,本來像老李這樣該看看孫女就可以了,沒必要再外出打工了,但老李堅決要過年後外出打工。前幾天,老李來我家聊天,我們一起喝茶聊了會,老李說女兒不錯,和女婿種幾個大棚,一年收入可以,現在女兒生了一男一女,在婆家很好。
  • 農村七十歲以上老人外出打工沒人要怎麼解決?
    人生七十古來稀,在古代,能活到70歲已經非常不易了,即使活著,也已經是拄拐前行的年齡了,哪還有多少勞動能力。 時至今日,雖然老百姓的平均壽命已經大有提高,七八十歲的比比皆是,八九十歲的也不稀奇,但畢竟是高齡,身體機能等都已經日漸衰老。
  •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竟然是第一唐詩,憑什麼?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首《黃鶴樓》在歷史上名氣極大。當代有學者做過一本《唐詩排行榜》,他統計了很多數據,比如歷朝歷代選唐詩的數據,歷朝歷代評點唐詩的數據,二十世紀學者研究唐詩的論文數據,等等。根據這些數據,他計算出了一百首影響力最大、最被人關注的唐詩,並做了一個排行榜。
  •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一起看看!
    我探親回返,親戚讓一個才15歲的女孩挑著我幾十斤的包包送我去鄉裡汽車站。原以為不遠,誰知竟有十多裡路,我一步一滑,自顧不暇,小女孩卻怕我誤車,埋頭咬牙,怎麼勸也不肯歇一下。到站時扁擔上落滿積雪,她卻滿頭熱汗,敞開的襖襟上溼了一大片,那是被熱汗融化的雪水……某些特殊的地域、狀態,也是鄉愁的催化器。
  • 日暮鄉關之八:奶奶的老杏樹
    文昌閣很早就被毀了,現今老輩人只有九十歲以上的人才有印象。而「寺上楊家」的那棵大杏樹是合峪人都知道的。從我小時候的記憶裡這棵長在院子正中的杏樹就是那麼高大。有人叫它麥熟杏,有人叫它雞蛋杏。總之「寺上楊家」的這棵杏樹因為高產,品質好,個大而人人皆知。的確,在合峪找不出比我家院裡更好的杏樹。
  • 950經典誦讀 | 餘秋雨《鄉關何處》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是唐代詩人崔顥的詩句。
  • 誰堪疫情賦詩情: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_____摘自 唐 崔顥《黃鶴樓》)
  • 文藝片《鄉關何處》上映 感同身受覓歸處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唐朝詩人崔顥將漂泊在外的遊子的思鄉之情在這首《黃鶴樓》中表達地淋漓盡致,而這兩句詩也正恰好是電影《鄉關何處》的片名出處。今日,這部由青年導演胡藝川執導,動作電影人陳天星、知名女星江若琳領銜主演的文藝電影《鄉關何處》,已登陸全國各大院線,影片的幾大看點也隨著新一波劇照的曝光逐一揭曉。   看點一:漂泊人兒何處去 照進現實引共鳴   電影《鄉關何處》講述了一個北漂多年的導演李朝陽,奮鬥無果、回鄉創業,家裡的一切早已不復當初。
  • 10首黃鶴樓詩詞:日暮鄉關何處是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首詩是弔古懷鄉的佳作。李白寓居安陸期間,結識了長他12歲的孟浩然,並很快成了摯友。那年,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揚州,便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詩。
  • 原創作者:徐銀秋|人在天涯:日暮鄉關何處是?
    人在天涯:日暮鄉關何處是?文/徐銀秋終於塵埃落定,幾經拼搏,工作所需,車我是定了,可也成為了車奴。曾經我最鄙視的車奴房奴,如今我也逃不了「奴」的命運。我沒有激動,反而哀嘆城市生活的怪圈。我跟他不一樣,農村出身,一年到頭,春節回來,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別的什麼都不用帶,把自己帶回去,帶著銀子就行。畢竟除了父母應盡的孝心,其他交際,回家的應酬免不了銀子往來。以前老家民風淳樸,但這些年來隨著地方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物價的上漲,某些春節習俗已經全面銀子代替。這樣的民風不僅僅是我的老家,很多地方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