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權謀成長大劇正在火熱播放中,它就是『鶴唳華亭』,鶴唳華亭主要講述了太子蕭定權如何在危機重重中,不斷失去至親的過程裡,慢慢變得強大,最終收回兵權,建立一個太平盛世。那麼『鶴唳華亭』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又是何人所說的呢?
其實這『鶴唳華亭』的故事講的是西晉時,一代名士陸機文採出眾,被成都王司馬穎愛才重用討伐長沙王司馬乂,陸機為主帥,統領兵士二十餘萬。陸機請辭,成都王不允。部將見陸機書生氣十足,都不服調配,加上陸機缺乏作戰經驗,結果損兵折將,大敗而歸。這時有人誣陷陸機與長沙王有私,成都王偏偏相信誣陷,派人抓捕陸機。陸機聞訊,苦笑脫去戰袍,嘆道:「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於是平靜地接受極刑。
陸機又到底是何許人也呢?
陸機(261年-303年),字士衡,江蘇蘇州人,西晉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是孫吳丞相陸遜之孫,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詩重藻繪排偶,被譽為「太康之英」。
不僅善於詩文,亦善書法,其《平復帖》是更是不可多得的傳世名帖。
《平復帖》是現存年代最早並真實可信的西晉名家法帖,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同時對研究文字和書法變遷方面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一代名士為何會被處以極刑呢?
其實不僅僅是成都王輕信誣陷,更是魏晉時期時代背景使然。
陸機出身高門,因東吳滅國,被迫『洛漂』,和現在的『北漂』一樣艱辛。
因為才華橫溢,性格高傲,但其實是個坦蕩的君子。
他與寫出『三都賦』的左思便有一段這樣的淵源。
左思剛剛到洛陽的時候,陸機其實是看不上從鄉下來的左思的,對他的要寫『三都賦』更是嗤之以鼻。但是當左思完成『三都賦』時,陸機其實是反思了自己的輕狂的。
那為什麼要說還有時代背景呢?
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家統治黑暗,政局動蕩不安,無數的名士嚮往的都是出世隱居,如嵇康。
但是陸機不一樣,他二十亡國,想得卻是積極入世,改變破爛不堪的局面。
離家『洛漂』,積極參政,即使八王相爭,明知道自己等人都是政治鬥爭下的棋子,卻還是用豁達的態度在面對參與政事。
其實這也和電視劇『鶴唳華亭』男主角蕭定權有著一絲絲相似,在面對不安的局面,並沒有選擇出世『逃避』。
陸機在最後被處以極刑的時候想的卻是和弟弟陸雲在華亭讀書,聽白鶴啼叫的日子。
這可能也是他心中唯一的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