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遼上京?|地球知識局

2020-12-06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451-什麼是遼上京

作者:那日蘇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在中國北方的民族政權當中,契丹人建立的遼國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鼎盛時期的大遼,是一個東到日本海,西到阿爾泰山,南到冀中白溝河,北到外興安嶺的龐大帝國。複雜的多民族屬性,使其都城的建設也體現著文化的多元融合。對於善遊牧的契丹人而言,都城是漫長徵途上的一個落腳點,而非農耕民族習慣的絕對政治中心。

大遼五個首都..▼

體現在遼國,就是它的京城並不唯一,甚至多達5個,王室貴族隨季節在五京之間遷移,復刻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而在這五京之中,又尤以雄踞於「龍興之地」的上京最為特殊。

帝國的五座京城

契丹民族是東胡族系的一支,一般認為出於鮮卑宇文部。早期契丹是由八個部落組成,遊牧於潢水(今西拉木倫河)和土河(今老哈河)河畔,大致活動範圍在現在的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轄區內。

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都是遼河上遊的支流

遼上京(在今巴林左旗)則在西拉木倫河以北不遠▼

隨著時間的推移,契丹八部在中原政權、突厥、高句麗等周邊勢力的擠壓下不得不團結求強,吞併了鄰近部分庫莫奚族部落,形成了部落聯盟。

唐滅高句麗後,在東北地區形成了權力真空。契丹部落聯盟在唐和突厥汗國之間長袖善舞,趁機謀取聯盟的壯大,不僅完全吸納了庫莫奚族人口,還將北部的室韋人區域變成了自己政權的後院。

唐朝大部分時間都對契丹保持著壓制態勢

其中有數次勝利對契丹造成了極其沉重的打擊

而在安史之亂後,唐朝中央雖然孱弱

但河北地區的藩鎮仍保持著很大的軍事壓力▼

公元907年是唐朝滅亡的年份,也是在這一年,迭剌部首領耶律阿保機取得了契丹部落聯盟的汗位。隨後阿保機廢除了契丹的民主選汗制度,按照中原制度登基稱帝,成為了契丹政權的第一任帝王,後世稱之為遼太祖。

河北藩鎮其實保有很強的軍事實力

但殘存唐王室的滅亡使中原陷入持續的公開內戰和內耗

此時正是東北契丹真正崛起的時機▼

阿保機還仿效中原王朝在自己迭剌部的土地上依照漢制建了一座都城,名為「皇都」。皇都之內既有天子制式的宮殿廟宇,也留有大量空地為契丹人安置便於拆裝的氈房和帳篷。並且按照中原的風格,城內還分別建造了孔廟、佛寺、道觀,形成了北市南城的二元格局。

這座「皇都」也就是之後遼上京的前身

就在巴林左旗市區東南

(圖片;google map)▼

完成集權之後,契丹國走向了對外擴張的道路。公元924年西徵土渾、阻卜、党項諸部,完成了遼朝西北疆域的確定。

僅僅2年後,阿保機就將徵服的利刃對準了東北的渤海國。渤海國當時國力強盛,地方圓五千裡,人口與契丹相當,有「海東盛國」之稱。為了打贏這場戰爭契丹幾乎號召了全國所有的有生力量。

渤海國是契丹的強鄰

契丹的地盤主要在遼河流域,渤海國則在長白山

顯然渤海國的疆域內部更破碎,組織度也更低

為了便於統治,渤海國便搞出了「五京制」▼

然而戰爭的過程卻讓契丹人沒有想到,渤海國數百年的堅城——扶餘城被輕而易舉的攻下;三萬援軍磨蹭了6天才到達戰場,被契丹500騎兵擊潰。戰事僅持續20天,在整個戰爭期間,契丹最大的損失竟來自統計戰利品時和渤海國降卒的衝突。

中國黑龍江省寧安市出土的「上京」殘文字磚

(圖片@圖蟲·創意)▼

吞併渤海國之後,契丹完成了統一東北和蒙古高原的歷史任務。而後遼太宗耶律德光從後晉手中拿到了幽雲十六州,大遼帝國版圖基本形成。

為了加強對龐大國土的控制,耶律德光將原本的都城,位於西拉木倫河流域的皇都更名為上京臨潢府,在今遼寧省遼陽市修建了東京遼陽府,把幽州(今北京)更名為南京析津府。

遼從後晉手中獲得燕雲十六州影響巨大

這之後,中原政權對東北政權便失去了地理屏障

戰略上長期被動挨打▼

澶淵之盟後遼宋關係趨於穩定,為了方便兩國交往,也為了加強草原和漢地的聯繫,遼聖宗又建立了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縣)作為上京的陪都。又為了防禦北宋和西夏國,建造了軍事防備功能為主的西京大同府。

這也就有了開頭說道的五京組合

五京有各自的地域和分工

這一制度頗適合遼這樣「一國多制」的政權▼

從耶律阿保機建上京城,到西京大同府建立歷時126年,遼五京的格局終於形成。五座京城加強了遼統治集團對於其管理範圍內的影響力,契丹、漢、奚、沙陀、靺鞨、高句麗等各個民族在遼五京內交流、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遼人」。

遼寧實現了一種以前未曾實現的融合+分治模式

並在中原文化和佛教的影響下逐漸漢化

(遼寧-義縣-奉國寺)

(圖片來自:味素 / 圖蟲創意)▼

繁華的臨潢府

和其他遊牧民族一樣,契丹人也有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習性。在遼建國之後,契丹皇族就開始了他們獨特的行為——四時捺缽。

捺缽是四季狩獵場所的皇帝行營,皇帝按照不同的季節返行餘不同的捺缽狩獵遊牧,震懾四方。「宮廷」是一個巨大的可移動性城市,它由帳篷組成,並由一長列牛拉四輪車來馱載。

當然,這種統治中心到處遷徙的模式並非遼人獨有

而是遊牧民族政權的一種通行統治方式

(圖片:shutterstock@vkilikov)▼

然而捺缽之地並不能跟五京重合,皇帝更多的是在捺缽處理政務,這就使得五京擁有以留守為首自成一體的官員體系,相比於首都更像是設置在帝國各個方面的直轄市。

遼都城的存在方式與宋就大為不同了

宋是建立大量的交通管道將資源集中在單個首都

遼是實際統治中心可到處移動

再設「五京」作為各個關鍵區域的「直轄市」▼

這其中,上京是遼王朝第一座京城,也是五京之中唯一位於契丹民族興起之地的都城,見證了整個遼朝乃至契丹民族的興衰榮辱,也是後人觀察這個遊牧王朝逐漸適應定居生活的歷史標本。

遼上京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南,城址位於群山環抱的遼闊的衝積平原上,東南有白音戈洛河縈繞,是契丹王族迭剌部的領地。該地原為荒野之地,耶律阿保機曾經在此射箭選址建立龍眉宮。神冊三年(918)遼太祖在龍眉宮之地建城,作為遼國初期統治中心,這是契丹族在中國北方草原民建的第一座都城。

位於巴林左旗的遼上京遺址

遼上京遺址南邊這條河流是否為白音戈洛河

我們暫不確認,河道可能有較大變動

(圖片;google map)▼

遼滅渤海之後,領土得到了極大地擴張,經濟有了新的發展,相比之下皇都城規模較小,已經不能適應管理全部領土的需要。所以太宗天顯元年(926)在皇都興建宮室,擴展城郭,後更名為上京,設立臨潢府。

遼上京平面略呈「日」字形,分為南北兩城,北城是阿保機最初所建皇城,契丹統治者和貴族居住於此。

南城是漢城,是漢族聚居的地方,有著密集的房舍與集市,沙裡河從兩城之間穿過。在上京周邊還有為回鶻商人提供的特殊貿易區域,以及為外國使臣居住的館驛。

北邊方方正正的是皇城

南邊的漢城則相對不規則形狀

(圖片;google map)▼

直到11世紀,遼上京還是五座京城中惟一的一座永久性都城,繁華、多樣而包容。那時的上京城是遼王朝乃至歐亞草原上璀璨的城市。而王朝更迭,徹底改變了這座城市的命運。

金政權在蒙古草原上的弱勢,導致從此這座草原都城再沒有成為過帝國的中心,並逐漸衰落成為一個邊疆小鎮,最後被人們所遺忘。最後在蒙古帝國的徵服戰爭中被踏平成為牧場和墳場,整座城市被黃沙所掩埋。

遼上京遺址鳥瞰(橫屏觀看)

(圖片:《考古攬勝-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60年重大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14年)▼

真相是什麼?

所幸,沙土之下還保留著它曾經存在過的證據。

清代學者張穆在《蒙古遊牧記》中,第一次明確考證出遼上京的具體位置,從史籍材料中重新發現了遼上京城址。

然而20世紀初的中國古蹟探訪是外國人的專利。上世紀20年代初,法國神父閔宣化到林東一帶調查,發現了上京城址,發表了《東蒙古遼代舊城探考記》一書。

《蒙古遊牧記》與《東蒙古遼代舊城探考記》▼

隨著日本侵華進度加快,後來有大量的日本學者探訪了滿蒙地區。鳥居龍藏也是其中之一,他在遼上京城址發現了一枚青銅十字架,確認了上京存在著景教遺存。

鳥居龍藏,著名的的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和考古學家

(圖片來自:wikipedia)▼

反而對於當時中國的合法政府來說,草原的考古無論如何都無法列入亂世的待辦清單。直到新中國建立,這片廢墟才又一次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1961年,遼上京城遺址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次年內蒙古文物工作隊對遼上京皇城進行了考古鑽探並作了試掘,開啟了遼上京近60年的發掘。

遠眺遼上京遺址

(圖片:《考古攬勝-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60年重大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14年)▼

時間進入新世紀,為了更好地保護遼上京城遺址,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遼上京城考古工作隊,開始對遼上京城遺址進行系統的考古勘測和發掘,2011年發掘遼上京皇城乾德門遺址;2012年發掘了皇城西山坡遺址3組較大型建築基址。

一直到現在,每一年遼上京考古發掘都會帶來驚喜——都城不是一日建成的,當然也不會一日就重見天日。

2019年發掘區全景鳥瞰

(圖片:《考古攬勝-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60年重大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14年)▼

根據考古探明的成果,上京城皇城和漢城均得到了確認。

皇城平面呈不規則六邊形,城牆總長6400米,面積225萬平方米,由外城和內城組成,城牆殘高5~9米,均為夯土版築。南面被河水衝毀,城牆外側有用於防禦的馬面,馬面上有敵樓,馬面間距100餘米。

皇城內塔基鳥瞰圖

(圖片:《考古攬勝-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60年重大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14年)▼

皇城南面是漢城,皇城南牆上的防禦工事——馬面是用來防禦漢人的。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最初皇城具備的防禦性能,後來漢城增築導致內牆出現馬面的情況。

城牆四面中部開門,現存東、西、北門址,來源於契丹東向拜日的傳統,東門為最初正門。每個門址外都築有用來防禦的甕城,是護城河之後的第二道防線。

遼上京遺址殘存城牆

(圖片:《考古攬勝-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60年重大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14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京城的西緣,緊鄰城牆的位置,出土了一組大型建築基址。該建築規模宏偉,位於城西的高大山崗之上,考慮到最初上京城以東門為正門(遼人崇拜日月,而東方是日月升起的方向),每一個來到上京的人都會在一進城門的時候仰望到這座建築。這座建築上的人也可以居高臨下,俯瞰全城。

但這座建築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現在還沒有人知道。解開它的謎題還需要發掘工作的進一步深入。

遼上京遺址北塔

(圖片:《考古攬勝-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60年重大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14年)▼

隨著漢城的擴建和漢文化的強勢,這座都城內的主要建築也逐漸改成南向,南門改為正門。宮城位於皇城中央,內部有宮殿、門闕、倉庫等建築基址。皇城南部有不規整的街道、官署、府第、作坊和寺院遺址,其中一座寺院內殘存一尊4米多高的觀音像,證實了這座城市的佛教氣息。

皇城出土的觀音像

(圖片:《考古攬勝-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60年重大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14年)▼

皇城北部空曠開闊,是為契丹貴族準備的氈帳區。

漢城位於南部平面,呈方形,面積約210萬平方米,其北牆即為皇城南牆。東、南、西三牆為後期擴建,牆身比皇城低矮,沒有用作軍事防禦馬面敵樓,為漢、渤海、回鶻等族居住區域。

遼上京漢城出土的牙雕佛像

(圖片:《考古攬勝-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60年重大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14年)▼

考古人員還發現,上京城孔廟、佛寺、道觀並立,儒釋道真正地在這個北方民族政權實現了融合。

作為中國古代的正統政權之一,我們對遼朝的了解並不算多。也許正在進行的上京城的發掘能為我們解開一部分真相,還原一個真實的大遼景象。

皇城內塔基出土的泥塑像

(圖片:《考古攬勝-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60年重大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14年)▼

參考文獻:

《考古攬勝-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60年重大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14年。

遼上京城址的發現和研究述論_董新林

遼上京的歷史地位及其建築所反映的諸社會現象_肖愛民

內蒙古巴林左旗遼上京宮城城牆2014年發掘簡報_汪盈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考古攬勝-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60年重大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14年

特別感謝考古學者蕭晴晴教授對本文的幫助

END

相關焦點

  • 遼上京西山坡佛寺遺址
    年,遼上京城遺址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一五」期間,遼上京遺址被列入100處全國重點保護的大遺址;2001年,遼上京遺址的保護被列為西部大開發文物重點保護項目;2002年3月13日,遼上京保護規則通過國家級專家鑑定,並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實施;2012年,遼上京遺址入選「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2013年4月,入選「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皇家寺院遺址現身遼上京遺址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二隊和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遼上京考古隊,在遼上京遺址發現一處遼金時期的大型皇家寺院遺址。這是遼上京內現知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一個寺院。  遼上京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東南,總面積約5平方公裡。此次發現的皇家寺院遺址位於遼上京皇城遺址西南的一處高地上,由門殿、前殿和後殿三個殿址組成院落,四面帶有迴廊,遺址保存完好。
  • 什麼是美國佛教?|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作為這場運動的發起者,美國的「垮掉一代」文學青年們,普遍從思想上親近佛教。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中,無論創作理念還是方法,都吸取了大量的禪宗元素,為戰後美國文學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 契丹民族風情實景劇《相約遼上京》首演
    9月24日,大型契丹民族風情實景劇《相約遼上京》在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的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首演。王正攝9月24日,演員在大型契丹民族風情實景劇《相約遼上京》中表演《宮廷樂舞》。9月24日,演員在大型契丹民族風情實景劇《相約遼上京》中表演《契丹踏舞》。
  • 遼上京遺址發現規模最大皇家寺院
    董新林 供圖中新網赤峰10月14日電 (記者 李愛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遼上京考古隊隊長董新林14日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近期考古部門在遼上京遺址發現一處規模最大的皇家寺院。遼上京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東南,總面積約5平方公裡。該遺址反映了胡漢文化的有機結合,是中國古代都城的新範例。
  • 什麼是臺灣「皇民化」?|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什麼是臺灣「皇民化」?說是志願,其實都是強行徵召臺灣男性參與,以補充日本本島上日益稀少的青壯年兵員。比如在日語講習所,人們表面上在學習日語,一旦日籍教師離去,則使用漢語交談。
  • 美國天眼塌了|地球知識局
    頗為有趣的是這座「美國之眼」其實不在美國本土而是在——波多黎各自治邦▼反導產物上世紀50年代後期,美蘇冷戰第一階段期間,蘇聯在拜科努爾發射了斯普特尼克1號衛星,成為首個將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太空的國家所以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以繼續增強雷達探測的精度,計劃局先在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的誇賈林環礁建造了幾臺雷達,但效果沒有達到預期,尤其是仍無法具體了解地球電離層F層的情況,所以只能在另外地方再修建一座。
  • 夢落繁華遼上京|一千年前的赤峰究竟發生過什麼?
    你知道遼王朝鼎盛繁榮時什麼樣嗎?下面這段視頻將帶你穿越千年走進契丹遼的盛世繁華契丹,是我國北方一個以遊牧為主的少數民族,曾在歷史上建立了強大的遼王朝,在我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契丹族發源於赤峰境內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從公元4世紀始興至13世紀初西遼滅亡,存在近千年。
  • 2020年度遼上京皇城西山坡寺院遺址考古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發布消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二隊和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遼上京考古隊,正式開啟了2020年度遼上京皇城西山坡寺院遺址考古。 2020年遼上京考古工作的重點,是繼續推進遼上京皇城平面布局和沿革的認識。
  • 內蒙古赤峰:契丹民族風情實景劇《相約遼上京》首演
    2020年9月24日,大型契丹民族風情實景劇《相約遼上京》在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的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首演。↑演員在大型契丹民族風情實景劇《相約遼上京》中表演《宮廷樂舞》。CICPHOTO/王正 攝↑演員在大型契丹民族風情實景劇《相約遼上京》中表演《宮廷樂舞》。
  • 北方的大型宮殿群遺址 遼上京揭秘一代帝國的消亡
    (視覺中國)遊客在遼上京南塔遊覽。(視覺中國)中國考古工作者在遼上京遺址進行考古作業。(視覺中國)遊客在遼上京渤海小城城牆遺址上行走。(視覺中國)遊客在遼上京北塔遊覽。(視覺中國)遊客在遼上京北塔拍照留念。(視覺中國)
  • 關島,對美國意味著什麼?|地球知識局
    上個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為了對包括中國在內的部分亞洲國家實施封鎖和包圍,美國提出了「東方弧線」新月形封鎖戰略。戰略具體措施為在亞歐大陸東緣的島弧鏈上的島嶼駐軍,將亞洲國家的海軍力量限制在島鏈以內,當國際形勢有變化時島鏈還可以作為進攻大陸的跳板。
  • 廣東,別急|地球知識局
    然而跨越珠江口的建設,名義上是跨江,實際是跨海,因此各個通道的修建難度自然頗高,費用也不菲。「虎門」一詞是近代史上響噹噹的名字,這裡就是當年「虎門銷煙」的發生地。而在修建虎門大橋之時還有一個小插曲,施工初期的建設過程中為了趕工,摧毀了虎門炮臺的幾間清兵營房遺址。
  • | 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NO.1775  然而與我國歷史上跨越百年的「三武滅佛」不同,佛教一旦進入緬甸,就獨享了千年的宗教壟斷地位。因此,僧侶參與政治,影響社會風俗已成為緬甸的一種歷史傳統。
  • 「印象契丹」內蒙古赤峰:契丹民族風情實景劇《相約遼上京》首演
    2020年9月24日,大型契丹民族風情實景劇《相約遼上京》在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的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首演。 演員在大型契丹民族風情實景劇《相約遼上京》中表演《宮廷樂舞》。CICPHOTO/王正 攝
  • 回望契丹帝國的昔日輝煌:孟和套格套分享遼上京遺址
    回望契丹帝國的昔日輝煌孟和套格套分享遼上京遺址遼上京遼上京是契丹建國之初設立的都城,史載,上京為遼太祖創業之地,負山抱海,天險足以為固,水草便畜牧。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在龍化州(今敖漢旗東部)稱帝建遼,918年命禮部尚書康默記充當版築使建都城(今巴林左旗東鎮),僅百日便初具規模,名曰皇都。遼太祖死後,太宗即位繼續營建皇都。
  • 遼上京位於今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南7公裡處
    草原建都:走進城市遼王朝共建有5座都城,即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南京幽州府(後改名析津府,今北京市)和西京大同府其中首都遼上京和陪都遼中京均建在北方草原契丹故地(今蒙古赤峰境內),是當時著名的草原城市。
  • 「快訊」遼上京博物館晉升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遼上京博物館晉升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近日,經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公示,遼上京博物館批准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遼上京博物館新址座落於遼上京遺址西側,是以遼文化為主題的特色型博物館,同時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的遼代皇都博物館。遼上京博物館佔地面積31333平方米,建築面積16098平方米,現藏文物113885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57件/套。
  • 俄羅斯農業是如何中興的|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369-俄羅斯農業中興作者:那日蘇製圖:孫綠 / 校稿:酸奶 / 編輯:養樂多今日的俄羅斯已無蘇聯時期的超級大國地位,但在軍事、科技、政治等方面的影響力仍十分強大。
  • 「印象契丹」赤峰市巴林左旗遼上京遺址遼文化景觀帶及配套設施...
    為統籌推進遼代上京城和祖陵遺址申請工作,打造契丹遼文化體驗遊王牌,計劃在遼上京量址牆外打造遼文化景觀帶及配套設施。項目總投資26283.5萬元,分4個單體項目。①遼上京遺址西城牆外環境整治工程,總投資3754.5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為沿古城牆外建設帶狀公園,利用花灌木的不同花期形成大面積花海,局部配以重喬木點級,增強景觀效果和生態效益;內置自行車專屬道路、健身運動場地等。②古文化街工程,總投資13400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為,沿沙裡街北側打造仿古築帶及配套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