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海子去了西藏,途徑很多地方,留下了那個時期的很多詩歌,有名的有《日記》(或做《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青海湖》、《西藏》、《遠方》等等。此篇賞析的詩歌《雪》也是做於那段時間中。
雪千辛萬苦回到故鄉/我的骨骼雪白 也長不出青稞/雪山,我的草原因你的乳房而明亮/冰冷而燦爛我的病已好/雪的日子 我只想到雪中去死/我的頭頂放出光芒有時我背靠草原/馬頭作琴 馬尾為弦/戴上喜馬拉雅 這烈火的王冠有時我退回盆地,背靠成都/人們無所事事,我也無所事事,/只有愛情 劍 馬的四蹄割下嘴唇放在火上/大雪飄飄/不見昔日骯髒的山頭/都被雪白的乳房擁抱深夜中 火王子 獨自吃著石頭 獨自飲酒1988.8
單獨從海子的詩歌中抽取一首詩歌來,其實也比較難以理解的。但是,一旦你連貫起來讀海子的詩歌,如果還能知曉海子創作時的背景,那麼海子的詩歌理解起來,就不是那麼難了。
海子詩歌中的意象往往在很多詩歌中出現。不如《雪》中最後一節「深夜中 火王子 獨自吃著石頭 獨自飲酒」中的「火王子」和詩歌《秋》中「秋天深了,王在寫詩」中的「王」是類似的,都是海子對自己的自擬的稱呼;而「石頭」和《西藏》中的「西藏,一塊孤獨的石頭坐滿整個天空」中的「石頭」也是類似的,都表示巨大的孤獨感。
"千辛萬苦回到故鄉",此"故鄉"指西藏,海子將西藏視為自己的精神故鄉。「千辛萬苦」表明旅途的艱辛,中間詩人經過青海、內蒙等才到達西藏,路途遙遠,其辛苦可想而知。
「我的骨骼雪白 也長不出青稞」中的"我的骨骼"是指突起的雪山,詩人將雪山比如成「我的骨骼」是詩人深度情感化的表達方式,看著那些突起的雪山,詩人覺得它們就好像是生長在自己體內的骨骼,是景物情感化了,詩歌中很常見。「也長不出青稞」 實寫。
「我的病已好/雪的日子 我只想到雪中去死/我的頭頂放出光芒」,那些雪太純淨,太美,太迷人,以至於詩人「只想到雪中去死」。詩人太喜歡那些雪了,以至於想通過在雪中死去的方式和那樣的雪永在,永遠相擁!那些雪其實是詩人心靈的映照,反映的是詩人純淨如雪的心靈。這種心靈在海子的另一首詩歌《村莊》很早就表現了出來,「蘆花叢中/村莊是一隻白色的船/我妹妹叫蘆花/我妹妹很美麗」,海子一直在守護一顆雪白純淨的內心世界。
「有時我背靠草原/馬頭作琴 馬尾為弦/戴上喜馬拉雅 這烈火的王冠」,這純粹是詩人的想像。詩人將「喜馬拉雅」比如為「烈火的王冠」。
"有時我退回盆地,背靠成都/人們無所事事,我也無所事事,/只有愛情 劍 馬的四蹄",這些的西藏行,詩人也途徑了四川。因此才有「有時我退回盆地,背靠成都」的說法。"只有愛情 劍 馬的四蹄",說明了此行的西藏,和愛情有一定的關係。
「割下嘴唇放在火上/大雪飄飄/不見昔日骯髒的山頭/都被雪白的乳房擁抱」,詩人的想像中,大雪飄飄,雪花將裸露的山頭覆蓋。「割下嘴唇放在火上」意思是烤著火,與火一起沉默。這是想像中的。八月不可能下雪,不需要烤火。
"深夜中 火王子 獨自吃著石頭 獨自飲酒",這也是想像中的場景,詩人通過想像中的場景來表達真實的孤獨感。「石頭」是孤獨的意象;「獨自飲酒」有借酒消愁的味道。
詩人有兩次西藏行,1986年和1988年,可以對照看,詩人的孤獨好像從來沒有好過。寫於1986年的《七月不遠》也是充滿了孤獨和痛苦,並寫到了「疾病」——「其他的浪子,治好了疾病/已回原籍,我這就想去見你們",而這次詩人寫到「我的病已好」,我在想,這兩首詩歌的病是否都是同一種病,即被失敗的愛情而生出來的痛苦的病呢?1988年的西藏行是否勾起了對1986年的西藏行的回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