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哈密煙墩風光互補電場每年風電可發電3.5億千瓦時。有效提升了哈密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有效提升了發電效率。
隨著國家對新能源產業的大力扶持,「十三五」期間,哈密風電、光電產業發展迅猛,通過技術革新和探索實踐,能源結構不斷優化。
近日,在位於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三塘湖風區的中國國電集團龍源巴裡坤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中控室內,工作人員正在查看各風力發電機組的詳細數據。伴隨國家對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該公司發電量連年攀升,自 2010 年開工建設至今,已建成兩個風電場,均為 20萬千瓦風電裝機規模。
「2016 年年發電量為 2.6 億千瓦時,2019年為 4.6億千瓦時,發電量增加了近一倍。我們對設備技術進行了升級改造,最大限度提高設備的可用率和發電性能,預計 2020年發電量還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國電集團龍源三塘湖風電場場長陳學增說。
經過長期實踐和無數次精準測算,工作人員發現,大功率風電機組對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風能利用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國電集團龍源三塘湖風電場運檢員包仰鋒說:「在同樣的風速下,2500千瓦機組和1500千瓦機組相比,前者的發電效率更高,佔地面積更少。」
大功率風電機組大大降低了風機的裝機和維護成本,能更有效地捕捉風能。風電機組的更新換代,有效提升了發電效率。然而,提升發電效率遠不止更新風電機組這一項。要保持風電設備安全高速運轉,人工定期檢修維護必不可少。這項主要靠人來做的工作,也能提升效率。
在高 50米的風電機內部,運檢員徐建龍乘坐著具有電梯功能的免爬機輕鬆上下。作為日常檢修保養,每兩個月,他都要對風機巡檢一次。有了免爬機,一個風力發電機組的檢修時間可節約 4分鐘,整個風電場有 132臺發電機,可節省 9小時。
為提高新能源利用率,新疆加大電網併網建設,2018 年以來,採取了一系列新能源「內擴外送」舉措,包括擴大新能源電場和燃煤自備電場替代交易規模,開展大用戶直接交易打捆新能源方式,有效降低了棄風率。「自 2016 年 1 月開始,三塘湖至哈密 750 千伏輸變電工程建成,三塘湖片區風電機組的棄風率得到有效控制。」中國國電集團龍源三塘湖風電場場長助理張樂說。
風力發電高質量發展,有效提升 風電產業高質量發展,有效提升了哈密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十三五」期間,隨著國家對新能源產業開發利用的不斷升級,風光互補的發電方式也在逐步推廣,風能和太陽能取長補短,可有效解決單一發電不連續問題,保證清潔能源穩定供電。
位於哈密南部的新疆能源集團哈密煙墩風光互補電場,是新疆較早同時利用風能和太陽能互補的電場。集控樓的右側整齊地排列著40.8 萬個多晶矽板,左側分布著 132颱風力發電機,風電場總面積 4.7 平方公裡。「風光電場從設計上是一種互補,即使晚上,風力仍可持續發電,與太陽能進行互補發電。」該電場場站副站長楊志龍說
哈密煙墩風光互補電場平均海拔 660—710 米,風力資源好,大氣透明度高,是新疆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之一。2015年底,按照自治區規劃,哈密煙墩風光互補電場場站在這裡建成投產。中控室容納了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控制臺,操作人員隨時可以了解風力和太陽能電力情況。
在新疆,夏、冬兩季是用電負荷高峰期,風電、光伏互補發電形式,可解決單一電源在季節上的出力不均難題。
楊志龍從電場開建就在這裡工作,他說,哈密煙墩風光互補電場每年風電可發電 3.5 億千瓦時,光伏發電約為 1.5 億千瓦時。儘管電場發揮了風光互補的最大作用,但如何精準按需發電,曾是困擾企業的最大技術瓶頸。為達到向電網輸送穩定電力的要求,企業投用了先進的智能化控制系統,有效提高了電站的運行效率,解決了風光互補場發電受季節和天氣等因素出現的發電量不穩的問題,還提高了電場供電量的可靠性和風光資源的利用效率,也更有利於電網接納
目前,哈密電網裝機容量為1844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容量1300多萬千瓦。截至10月底,哈密累計外送電量387.49億千瓦時,佔疆電外送總電量的 54%。5 年來,作為疆電外送的橋頭堡,活躍的新能源市場已成為哈密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