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0-05-10 12:44:21
水漾苑社區東至西湖漾河、白石巷、躍顏巷,南至西文街,西至上塘河,北至東新河。社區自2016起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其中漾河人家小區今年爭創省高標準垃圾分類示範小區。該小區建於2008年,常住居民484戶,人口約1500餘人,小區居民多為回遷安置人員,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達到90%以上。今年以來,社區更是推出「五項舉措」,爭創省高標準垃圾分類示範小區。
舉措一:設施完善保分類。主要以「三個方便」改善垃圾分類硬體設施,確保垃圾分類順利推進:一是引進垃圾袋自動發袋機,方便居民24小時領取垃圾袋;二是提升原有設施設備,方便居民投放,確保垃圾入桶;三是設立再生資源回收站點,方便居民直接兌換到市民卡。
舉措二:制度保障護分類。通過制定社區公約,建立黨員「巡查制」即漾家紅馬甲 ,垃圾分類公示牌、英雄榜,確保垃圾分類有章可依。逐級成立「一把手」優化垃圾分類小區、單元小組。
舉措三:宣傳培訓促分類。垃圾分類宣傳全覆蓋,每幢、每單元、商鋪張貼垃圾分類宣傳牌;設有垃圾分類專用宣傳欄,及時公布更新垃圾分類信息;電子顯示屏不定期播放垃圾分類宣傳標語;社區微信群不定期推送垃圾分類小知識;社區專、兼職宣教員定期組織專管員、社區居民開展現場宣傳和培訓,發放垃圾分類宣傳指導手冊。每月不少於1場活動,每周不少於一次培訓,加強宣傳趣味性。
舉措四:多方聯動督分類。專管員、物業、志願者和共建單位四方聯動,專管員負責監督居民的投放準確率,物業協助社區監督收運時間、有否混裝等現象,志願者和共建單位對垃圾專管員進行常態化的監督和指導,發現問題及時反饋。
舉措五:探索創新智分類。用「網際網路+環保」垃圾分類智能回收站,運動「智慧平臺」完成線上+線下數據實時聯動,實現「信息化管理,精細化分類,科學化運轉,資源化利用」。
垃圾分類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程,社區將通過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創新模式,精準分類,優化收運,合理處置,更好的「定時定點、桶邊督導、分類收運」做好漾家模式,通過多項舉措能夠使居民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養成節約資源的習慣。從「隨手扔」變成「隨手分」真正實現從源頭減量,逐步構建一條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體系「漾路徑」。社區四個小區,除了「漾河人家」小區爭創省高標準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外,其他三個小區「水印康庭」、「漾河公寓」、「香源公寓」也將爭創市高標準垃圾分類示範小區。
來源:杭州網 作者:通訊員 桑瑜贇 編輯:王帆